1、,李白,赠孟浩然,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青莲居士,李白起名父:“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 母:“火烧杏林红霞落”。 孩童:“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档案:性别:男 活动时间:公元701762 昵称:小白 别称: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出生地: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经历:约五岁时其家迁绵州昌隆(四川江油)。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经济状况:富裕,父是一位巨商。学历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特长爱好: “
2、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与韩荆州书 “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3、,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找出本诗的诗眼,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翻译: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分析 “红颜”对“白首”的表达效果。,“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
4、致。这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迷花: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中圣:酒醉的隐语。说出此句的含义。,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
5、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运用的表达方式?,尾联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歌颂了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鉴赏: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6、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 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 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 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寻李白 余光中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 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再识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