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2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目标 .2(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降低库存 .22、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供应商 .3(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标 .3二、供应链风险防范流程 .4(一)识别供应链风险 .4(二)供应链风险评估 .4(三)供应链风险处理 .5(四)供应链风险处理结果反馈 .5三、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5(一)制度及流程的完善 .5(二)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完善 .6结论 .6参考文献 .6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供应链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它给企业
2、带来最为直接将是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运输成本,而先进管理方法带给企业可观的利润,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关键词:供应链 风险防范 对策Abstract:Chinas economy is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for the enterprise the benefits of effective supply chain is self-evident. It will bring the most direct is to reduce inventory and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3、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 to enterprises substantial profits, shows a stro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Effec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Keyword: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RM) countermeasure前言供应链的形成过程就注定着它自身的风险,而伴随着全球化和信
4、息技术的应用客服了传统供应链的风险的同时新型的风险也随之产生。供应链风险是一种纯粹风险从静态看它存在财产和责两种;从而损失发生的原因来看,那么就会出现自然、经济、政治、技术和社会的风险。对其风险的管控至关重要,它是减小其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冲击,保持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目标(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我们己经知道,风险管理能预防风险的发生,或把风险造成的损失尽可能的降低。就供应链而言,其风险管理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对有些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正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高效率的“供应链”对于企业的业绩而言, “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因素” ,它主要
5、是通过供应链降低成本,最终施惠于众多客户,通过供应链降低成本,主要有几个途径;一是降低库存量;二是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二是通过供应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供应商: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可以说都离不开高水平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1、降低库存理想的供应链对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在不缺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库存,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缺货.引起缺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在前面已略加分析,如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太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足、运输途中遭遇耽搁、材料质量存在问题、交货提前期太短、生产加工的报废率太高、BOM(物流清单)存在错误等。而这些因素大部分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来消除或降低。如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足,风险管理可
6、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寻找供应商、帮助现有供应商挖潜、重新审核供应商评估(特别是有关评估供应商生产能力的评估方法)、延长供应商的交货提前期、审查本企业与供商的信息沟通能力等等:二是预防过量库存或报废。过量库存或滞料主要由销售预测不准、产品更新换代或设计变更引起的,风险管理可能采取的施包括:降价处理、采用更先进的预测技术和方法、完善基础数据搜集和理的流程、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提高设计、销售、采购等部门之间沟通合作水平等等。2、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企业内部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Reengineering).然后通过实施 MRPII 或 ERP 加以固化,再利
7、 EDI 或 INTERNET建立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平台。采取这些管软件和技术手段,同样离不开风险管理。如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接口匹配题、数据交换问题等,风险管理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备份、防火墙技术、强记录、中间件技术等等。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供应商这里涉及到的风险有:保密风险、文化/沟通障碍风险、外包风险、转让风险等.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或方法包括:建立一套完备的合格供应商资格认证制度、定期评估制度、分级考核制度,与供应商共同签署关于否、赔偿、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协议等。(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般而言,供应链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应与企业的总目标一致。这些目标是:(1)企业利润;
8、(2)遵守合同,保持信用;(3)减少恐惧和忧虑;(4)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迅速恢复正常:(5)实现持续增长。而事实上,以上这些目标有的是相互矛盾的。如为了遵守合同,保证发货的及时性,必然需要多备库存,以防紧急之用,而多备库存则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又如为了实现持续增长,需要投入必要的财力和人力建立先进的运作和整合,这必然会影响短期的利润水平。但一般而言,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这些目标的优先排列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供应链风险管理所要达到日标是有差别的.因此,供应链风险管理对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充分考虑其主要日标的实现。二、供应链风险防范流程供应链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库存、提高效率,降低运
9、营成本、培养一批优质的供应商为手段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根据供应链自身的特点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及流程,首先企业要去识别风险然后去评估风险大小,通过对风险大小的评估做出正确的处理对策,最后还要有一定的反馈,按照此流程对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利润。(一)识别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它是指供应链风险管理者,通过对大量的供应链信息、资料、数据现象等进行系统了解分析,认清供应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供应链风险既有表现明显的风险,也有潜在的风险,明显的风险管理者易于识别,潜在的风险
10、则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识别,隐藏的潜在的风险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识别供应链风险要剖析风险的结构性质,然后对症下药。同时,供应链是相互依存的合作链,每个企业参与合作的程度各不相同。供应链风险对各个企业的影响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分析结构后,还需分析风险的归属,即风险的所有者。所有权的明确可以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明确了风险的所有者,分析风险是某个企业内部的风险,还是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风险,有利于风险的及时解决,以及风险的分担和公平的风险补偿。(二)供应链风险评估供应链风险评估是对某一特定供应链风险的测量。供应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供应链风险
11、发生,造成损失的程度。评估供应链风险,不仅要考虑风险对某个供应链企业的影响,还要考虑供应链风险的发生对供应链整体造成的后果;不仅要考虑供应链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还要考虑所带来的非经济损失,比如,信任危机,企业声誉下降等无形的非经济损失,这些非经济损失有时很难用金钱进行估价。(三)供应链风险处理供应链风险处理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核心,识别供应链风险、评估供应链风险,都是为了有效地处理供应链风险,减少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未发生风险的处理;二是对己经发生的风险的处理,如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的处理。(四)供应链风险处理结果反馈对于供应链风险处理的结果,风险管理者要进行
12、评价,检查处理方法的效果,以及需要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后续风险处理的借鉴。为了更好地控制处理风险,需要对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且对风险处理建立反馈机制,进而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发生的损失。三、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通过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目标的阐述,可以很清楚的让企业认识到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流程再造本文提出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一些重要环节,以及可能采取的相应措施。概括起来,这些措施包括:(一)制度及流程的完善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制度和紧急作业流程,这是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宪法” ,从一般意义上规定了企业管理和控制供
13、应链风险的目标、资源、范围、方法、措施以及基本流程.(二)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这是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一体系应涵盖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培训和发展、供应商评估等各个方面:1、完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这是企业预防和控制供应链风险的基础,.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和 ERP 系统的实施,建立起一套面向用户、快速反应、信息共享、有效合作的业务流程,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至关重要.2、建立信息沟通和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构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性和可视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准确度和完整性,这将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创造非常良好的条
14、件.3、提高市场与销售预测的准确性。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优化预测方法和应用预测软件,提供相对准确的市场预测,这是预防缺货和报废风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整条供应链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4、建立和完善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以及双赢的原则,通过各种激励手段的应用,调动各节企业和积极性,提高相互合作的意愿和协同抵抗供应链风险的能力。结论:通过对供应链的整体分析及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笔者认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应有机的从企业内部的动作管理和供应链中其他节点企业的合作机制做起.只有把这两类措施都真正落到实处.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参考文献:1 周南洋. 供应链的风险识别、评估研究D. 中南大学 20082 陈双. 供应链中 RFID 技术应用的风险分析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3 樊雪梅. 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4 刘志华. 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处理方法J. 科技广场. 2008(02) 5 王燕,刘永胜. 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J. 物流技术.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