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3584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 言梧州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苍梧县六堡、狮寨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名茶-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 年)即因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居中国名茶之列,产品在国内(特别是区内和粤港澳)及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为主要的侨销茶。据资料记载,苍梧县、藤县、岑溪市在解放前就是广西的主要产茶县。一九五五年,广西指定苍梧六堡乡作为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计划发展一百个产茶五万担的茶叶基地县,藤县成为其中的一个,1977 年茶园面积达 4 万亩。岑溪的茶园面积也达 2 万多亩,苍梧 1.44万多亩,作为六堡茶

2、核心产区的苍梧县六堡乡茶园面积近万亩。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黑茶的热销,同属黑茶类的六堡茶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和广西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符合茶叶优势产区的区域布局与规划,更可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梧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从 2004 年起,就采取种苗、资金扶持以及优惠政策等措施,着力推进六堡茶专业村、专业镇建设;2006 年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2007 年初又以梧发20071 号文件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六堡茶产业

3、快速发展。为了促进六堡茶产业科学发展,根据梧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梧州六堡茶产销现状和发展态势,编制梧州市 20092015 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从 2009 年至 2015 年共 7 年,分近期(至 2010 年)、中远期(至 2015 年)两个阶段进行编制。本规划通过对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及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使该规划成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南。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现状1、茶园栽培较集中,品种结构突出地方特色目前,全市新老茶园(包括复垦茶园及零星分布的

4、茶园)面积约 2.67 万亩,其中:苍梧县约 1.9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71.16%,主要分布在六堡镇 1.35 万亩、狮寨镇 0.32 万亩、梨埠和京南、沙头等乡镇 0.23 万亩;藤县 0.33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12.36%,主要分布在岭景镇 0.15 万亩、金鸡镇 0.08 万亩、新庆和蒙江等乡镇 0.1 万亩;蒙山县 0.38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14.23%,主要分布在黄村镇 0.28 万亩、西河镇 0.05 万亩、新圩镇 0.03万亩、其它乡镇 0.02 万亩;岑溪市 0.02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0.75%,主要分布在水汶、南渡、大业、昙容等镇;万秀区 0.

5、01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0.38%,主要分布在旺甫镇;蝶山区 0.03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1.12%,主要分布在夏郢镇。2007 年全市当年采摘面积 1.05 万亩,毛茶(初制干茶,包括部分的“老茶婆”)产量约 633.55 吨。主要茶树品种与分布:六堡茶原种,面积约 1.79 万亩,约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67.04%,主要分布在苍梧县的六堡镇、狮寨镇及藤县金鸡镇;云南大叶种约 0.17 万亩,约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6.37%,主要分布在藤县金鸡镇和岭景镇;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 6 号、台茶12 号和 13 号、桂绿一号(桂林茶科所)等品种,约 0.71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26

6、.59%。作为六堡茶核心原产地的六堡镇、狮寨镇已于 2007 年和 2008 年先后被列为六堡茶专业镇进行重点建设,六堡镇的塘坪村及藤县岭景镇的大益村已于 2005 年列为茶叶专业村,并扶持发展了一批种植规模 10 亩以上的六堡茶种植专业户(2007 年约 77 户)。千河茶业、苍梧六堡茶业、茂圣茶业、苍梧银泰茶业等企业纷纷到六堡镇投资建立原料基地,2007 年底已落实种茶用地 3600 多亩(已签订承包合同),单独或与农户合作种下茶苗 730 亩。目前,六堡、狮寨两个专业镇的茶园面积已发展到 1.67 万亩。近年来梧州市加快了六堡茶育苗与苗圃建设的步伐,从 2005 年底开始,市农业局通过招

7、商引资先后引进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建茶苗培育的老板在六堡镇和旺甫镇学垌村建立了六堡茶繁育基地 50 多亩,目前已完成六堡茶扦插育苗 1500 万株,预计 2008 年可出圃茶苗 1200 万株,该基地计划 2009 年扩大到 100 亩,年出圃茶苗 2500 万株;六堡镇农技服务中心 2008 年在六堡镇新建立了育苗基地 40 亩,已扦插育苗约 1200 万株。六堡茶育苗基地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梧州市六堡茶原料基地的发展。 2、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梧州市原有的六堡茶加工企业通过技改和扩建,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广西梧州茶厂,2005 年、2006 年和 20

8、07 年六堡茶产量分别为 1015 吨、1391 吨和 2086吨,2006 年和 2007 年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 37.04%和 49.96%;茂圣茶业有限公司,2005 年到 2007 年六堡茶产量从 150 吨增加到 600 吨,每年以 100%的速度增长。同时,通过引导发展和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千河茶业有限公司、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梧州,投资兴建六堡茶育苗基地,开辟新茶园,修建茶厂,进行高标准、全方位的产业化开发;苍梧银泰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古鼎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桂金花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六堡茶加工企业的产品也相继投产面市。随着原有企业

9、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建企业的增加,全市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包括毛茶加工)已由 2004 年的 4 家发展到目前的 22 家,从业人员约 2300 人;企业的设计产能已由 2004年的 4900 吨提高到目前的 10000 吨,其中年加工能力 4000 吨以上的 1 家(梧州茶厂)、2000 吨以上的 1 家(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1000 吨以上的 2 家(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500 吨以上的 6 家(梧州市六堡山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古鼎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随缘六堡茶厂等);六堡茶产量由 2004 年的 831 吨增加到 2007 年的 4560 吨,产值达

10、2.79 亿元; 2008 年产量可达 6000 吨以上。 3、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梧州市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已得到推广应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园逐步建立。2005 年、2007 年藤县福鼎茶场的岭鼎牌绿茶和六堡茶分别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07年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苍松牌六堡原茶获得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在茶叶加工环节上,各企业不断改善厂区及加工卫生条件,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控,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中已有 12 家获得了产品质量安全 QS 认证;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还通过

11、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梧州茶厂 “三鹤”牌商标为广西著名商标。随着梧州市六堡茶产品质量的提高,近三年来,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多个批次的六堡茶先后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南京等国际茶博会上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梧州六堡茶的品质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肯定,也引起了全国茶业界的广泛关注。4、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已于今年初在梧州市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市的六堡茶企业已开张营业;梧州茶城-

12、西环路六堡茶专业市场也于 2008 年 11 月初建成开业。二是梧州茶网于去年 6 月份建成,可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等。六堡茶专业市场和梧州茶网的建成,标志着梧州市六堡茶产品展示、宣传和流通的窗口平台已形成。三是六堡茶销售渠道更宽广。外销渠道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主要为区内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5、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逐步

13、完善。一是有市、县、镇各级农技部门作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二是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已于 2006 年成立,目前单位会员已发展到 20 个,个人会员人数达 300 多人,会员来自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茶行茶庄、技术服务部门及六堡茶爱好者等。协会自成立以来已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如参与六堡茶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牵头编制或参与编制六堡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了梧州市首期评茶员资格培训班,协助联系有关专家到茶园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六堡茶生产企业参加茶博会、茶文化节等,帮助梧州鸳江丽港旅游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等等,梧州市六

14、堡茶协会已成为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六堡、狮寨等六堡茶基地镇的商会,也是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当地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当前六堡茶产业瓶颈问题1、茶叶基地建设滞后,企业原料本地自给不足2007 年全市加工六堡茶产量达 4560 吨,若按每加工 1 吨六堡茶需毛茶 1.25 吨计,加工4560 吨六堡茶需原料 5700 吨。而 2007 年全市茶园面积 2.67 万亩,毛茶产量仅 633.55 吨,企业原料缺口相当大。茶园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一是有关县(市)、镇政府、部门对六堡茶产业认识不足,一些历史上的茶叶基地县、镇还没有把六堡茶列为优势产业给

15、予重点扶持加速发展;二是林地经营权分散,不利茶园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三是茶苗基地建设起步晚,05 年、06 年才先后在六堡和旺甫学垌建立六堡茶育苗基地,08 年才有茶苗出圃,约1200 万株,最多可满足 3000 亩茶园需要,茶苗缺乏严重地制约着茶园的发展;四是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农民普遍担心种茶劳动力不足,作为宝石专业镇的六堡镇尤为如此。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梧州市茶园发展滞后的局面。2、企业规范化水平低,监管和培育力度有待提高六堡茶产业目前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是租用旧厂房、旧仓库、旧教室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的,生产设施简陋;一

16、些企业特别是个别新建企业中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环境条件、卫生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有的厂家以次充好假冒别的厂家的优质产品,还存在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3、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市、县、镇各级农技部门虽然都担负着本地茶叶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但在各级农技部门中至今还没有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加工企业中,除梧州茶厂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有茶叶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其他企业基本上都是聘用原梧州茶厂的退休技术人员为制茶师傅,出现有几家企业同聘一个师傅的现象,茶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不了生产需

17、要。4、茶文化内涵挖掘滞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六堡茶作为历史名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产量相对较小,且相当长一段时间(特别是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主要以外销出口为主,对内宣传不足,六堡茶品牌及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醇厚的品质、独特的风味、良好的保健作用等都鲜为人知。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整理,更没有专业性较强和一定深度与广度评价六堡茶方面的书籍,六堡茶的许多历史资料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作为一个地方品牌,政府还缺乏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还有相当部分人对六堡茶的原产地、历史和保健功效等都缺乏了解和认识。5、六堡茶产业研发水平低,科研工作有待加

18、强六堡茶制作长期以来都是以传统的加工工艺为主,现代六堡茶发酵工艺形成仅有 50 多年的时间,而且一直以来没有大的科技投入,目前对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同时,六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药品和茶化工产品等新产品的研究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没有一家企业建有研发中心,更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六堡茶产业缺乏科技支撑。二、市场前景及产业发展优势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六堡茶属黑茶类后发酵茶,除了茶质有别于其它茶叶之外,其加工工艺亦不相同,其风格、品味

19、与其它茶类迥然不同,有着特别的槟榔香味,这种香味是其它任何茶类所没有的,加上六堡茶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其消费群体与其它黑茶类(如普洱茶)的也不同,相对独立,不易形成市场竞争。1、国际市场前景看好六堡茶是著名的侨销茶,一直以来是我国出口东盟等国主要茶类之一,梧州六堡茶在东盟的许多国家和港澳、东南亚等地是非常响亮的品牌,自清朝以来,梧州六堡茶就一直畅销于东南亚等国和港澳等地,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随着我国加入 WTO,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开拓国外的茶叶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据 2001 年-2007 年梧州六堡茶生产与出口资料显示(见表一),2001 年-2007 年梧州市六

20、堡茶生产量与出口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2007 年梧州六堡茶的产量 4560 吨,是 2001 年的 5.8 倍。其中出口量是 1433 吨,是 2001 年的 2.5 倍。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以及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前景看好。世界上有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消费茶叶的习惯,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高质量生活要求的提高,茶叶以其健康、天然、文化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叶的故乡,目前,从药用到饮用,茶叶品种的极大开发、茶文化的极大繁荣及饮茶人数的急剧增加,都堪称世界之最。同时,对茶叶作为健康原生饮品认识,特别是对黑茶类有降胆固醇、降血

21、脂血粘、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等功效以及常饮有益健康的认识加深,世界的茶叶消费将持续增长,中国茶叶出口和整体发展有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 表一:20012007 年梧州六堡茶生产与出口数量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年产量(吨) 783 795 910 831 1715 2361 4560出口量(吨) 562 608 621 634 1068 1132 14332、国内市场需求渐大2007 年我国茶叶产量为 114 万吨,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 0.8 公斤,不足英国水平的1/4,俄罗斯的 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三增三抗”

22、的功能(增力、增智、增美及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和有利健康生活理念的进一步传播,以及各地茶艺馆的兴盛,都将进一步加速人们对茶叶的需求。特别是黑茶类被挖掘出了许多其它茶类或者是其它产品所没有的特别内涵:在一定的时间内,合适的储藏条件下,越陈越香,品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得更好,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目前有一定年份的黑茶,是茶叶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珍品。梧州每年生产的六堡茶除部分销往东南亚外,大部分在国内销售,自 2005 年起,全市的六堡茶就已经供不应求,尤其是够年份的六堡茶,更是奇货可居,价格一再飞升。2007 年几乎所有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

23、,正宗的六堡茶的生产,国内外的市场相当巨大。(二)产业发展优势分析1、 自然资源优越与发展潜力广阔(1)气候条件适宜梧州市位于东经 11019-11140,北纬 2236-2425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高温多湿、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在 19.321.4,1 月平均气温除蒙山低于 10C 以外,其他各县(市)均在 10C 以上;多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 39.9,最低-3.2;全年10C 活动积温在 66307630C,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1600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 1533.7-1789 小时,空气相对湿度 76-82%,平均无霜期 336-349 天。

24、从茶树生长要求的气候因子来看,梧州市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拟开发建设的茶区分布在苍梧、藤县、蒙山县的部分山区乡镇以及蝶山区的夏郢镇,该区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南部多丘陵。山高林密,空气湿度大,云雨天多,漫射光多,这就造成了各地日照时数的再分配,全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占年可照时数的 3441%,这也就更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及长梢。良好的光、温、水气候和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六堡茶的陈化,“金花”的孕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宜茶土地资源丰富梧州市土地总面积 12588 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南北山地向中间丘陵及浔江谷地倾斜,发育成多种地貌类型,山地、台地、平地、水面等像鱼鳞状分布。西

25、北是大瑶山山脉、东北是大桂山山脉、南面是云开大山山脉。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 70.01%,达1321.74 万亩。在发展六堡茶生产的 14 个重点乡镇中,共有宜茶用地 48 万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且区域内植被良好,多为常绿乔木,森林覆盖率达 72.7%;水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河流有浔江、西江、桂江、贺江。宜茶区内土壤多为微酸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水分多,土壤结构良好,土壤肥力高,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2、社会资源与技术优势明显(1)劳动力充裕茶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发展茶叶产业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在苍梧、藤县、蒙山的一些山区,由于能在当地发展

26、的产业门路不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外出务工有困难,迫切需要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吸纳消化当地剩余劳动力,而茶叶产业是最合适的产业之一。2007 年末,梧州市农业人口 253.98 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150.13 万人,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 80 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 45.8 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 57.2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 34.2 万人,占 42.75%,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劳动力。(2)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到 2007 年底,梧州市已有农业技术人员 1054 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 13 人,中级职称人员286 人。梧州一直是六堡茶的初、

27、精、深加工基地和集散地,据调查六堡镇以及周边的乡镇 40 岁左右的村民都会制作传统工艺的六堡茶。其次是梧州市现有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藤县福鼎茶场、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大大小小二十多家企业生产和加工六堡茶。其中,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厂以来,一直从事六堡茶的生产、加工、出口和内销,培育了一大批六堡茶产、销、茶文化等各方面的人才,梧州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共有高级工程师 3 人,高级商务师 7 人,工程师 10 人,会计师 5 人,技术员 12 人,高级技工 18 人,中级技工 25 人,高级评茶员65 人。(3)六堡茶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并

28、日趋完善梧州茶网已建成;市六堡茶协会已成立;六堡茶种植基地镇商会正逐步建立,其服务内容更广、制度更加完善;较具现代化、功能逐步齐全的梧州茶城、六堡茶专业市场正在培育发展中。这些都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六堡茶产业优势突显(1)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六堡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历史悠久,名闻遐迩,远销两广、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侨胞和各界人士喜爱。从桐君录来看,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历史。据中国名茶志2000 年 12 月第 1 版记载,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 24 个名茶之一。苍梧县志卷之九梧州土产篇清同治十三年(187

29、4 年)出版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色香味俱佳”,现在的六堡镇是当时多贤乡的一个部分。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苏海文在中国茶讯1951 年第二卷第 7 期介绍:“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街口设庄收购茶叶,计有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等茶庄六个,收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香港茶商常以“不计年”、“陈六堡”作为六堡茶的商标。据梧州市志记载,早在清代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这些都记载了梧州悠久的产茶历史。(2)六堡茶品质独特六堡茶属黑茶类

30、,除了茶质有别于其它茶叶之外,其加工工艺亦不相同,其风格、品味与其它茶类迥然不同。 梧州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一直是六堡茶的精加工区域,在六堡茶成品加工方面,有着成熟的加工工艺,所产的六堡茶有着独特的槟榔香味,这种香味是其它任何茶类所没有的。六堡茶因属于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发酵等一系列工序就转入自然陈化,陈化时间越长品质越好,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也显示了六堡茶的易存耐贮特性,既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又降低了市场投资的风险性。六堡茶作为二次发酵的茶类,其成品茶未发现有农残超标,因此,六堡茶是可以应对欧盟、日本等国设置的绿色壁垒,可见,六堡茶更具竞争力。近年来,梧州市的六堡茶销售形势喜人,产

31、品供不应求,消费群体也从原来的广东广西发展到现在的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包括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产品市场广阔。(3)种植六堡茶效益可观种植六堡茶给当地的茶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六堡茶原种茶毛茶收购价高达 160元/公斤。近年来,拥有六堡茶老茶园的农民,纷纷投入资金、人工,尽快恢复茶园。在较高价格的驱动下,不少农民种上了六堡茶。种植六堡茶的经济效益分析分三种情况。方案一(高方案):按照标准化六堡茶园建设的要求,根据目前我市相关标准茶园投资概算,第一年投资(按亩计)构成为:炼山、整地、种植以及施肥的投工为 480 元;肥料 300 元;种苗 600 元;租金 50 元,合计 1

32、450 元。第二年投资构成为:肥料 600 元、人工 150 元、租金 50 元共 800 元。第三年开始收益,成本构成为:肥料 600 元、人工 450 元(其中采摘茶叶人工 300)、租金 50 元共 1100 元;前三年累 表二:六堡茶种植投资收益表(一)单位:亩、元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亩产 30 公斤) 第四年(亩产 60 公斤) 第五年(亩产 100公斤)投工 投资 收益投工 投资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1450 800 1100 300 2400 1400 600 4800 1800 1000 8000计每亩投资 3350 元

33、,第三年亩收益 30 公斤的原料毛茶,第四年收益 60 公斤,第五年达到100 公斤的原料毛茶正常水平,预测收购价按 80 元/公斤(具体见表二)。五年累计投入成本为 6550 元,从第三年起有收入,累计三年收入 15200 元。本方案全部投资回收期是四年。方案二(中方案):投资投工、亩产毛茶水平与方案一相同,不同的是预测收购价按 40 元/公斤(具体见表三)。五年累计投入成本为 6550 元,从第三年起有收入,累计三年收入7600 元。本方案全部投资回收期是五年。表三:六堡茶种植投资收益表(二)单位:亩、元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亩产 30 公斤) 第四年(亩产 60 公斤) 第五年(亩产

34、100公斤)投工 投资 收益投工 投资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1450 800 1100 300 1200 1400 600 2400 1800 1000 4000方案三(低方案):投资投工、亩产毛茶水平与方案一、方案二相同,不同的是预测收购价按 18 元/公斤(具体见表四)。五年累计表四:六堡茶种植投资收益表(三)单位:亩、元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亩产 30 公斤) 第四年(亩产 60 公斤) 第五年(亩产 100公斤)投工 投资 收益投工 投资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投工 投资其中采摘 收益1450 800

35、1100 300 540 1400 600 1080 1800 1000 1800投入成本为 6550 元,从第三年起有收入,累计三年收入 3420 元。本方案分析说明:种植六堡茶当毛茶收购价达 18 元/公斤时,企业或种植大户基本没有利润空间。但作为一个有两个劳动力和 5-10 亩土地的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每亩仍可获得 1250 元的收入(人工和租金折现);收购价降至 8 元/公斤,农户基本没有纯收入。 综合三个方案分析:企业或种植大户种植六堡茶的风险是毛茶收购价在 18 元/公斤以下;农民种植六堡茶的风险在 8 元/公斤以下,风险系数小。尤其是对种植 510 亩的农户来讲种植六堡茶是一

36、项风险小、利润空间大的致富产业。(4)区位优势明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区划课题组完成的茶叶区划研究,把梧州划为全国茶叶生态最适宜区;在广西茶叶发展规划中,自治区人民政府把梧州划为六堡茶的优势产区,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梧州发展六堡茶产业,符合国家和广西茶叶发展规划及区域布局原则,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4、 政府高度重视,有利于产业发展(1)政府加大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 2004 年起,梧州市委、市政府以“做好、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列为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明确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加以扶持。每年从市级财政拨出专款,用于六堡茶专业镇建设、六堡茶原种茶

37、苗育苗基地建设、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六堡茶加工基地建设、六堡茶生产企业的技改项目建设、六堡茶市场培育和六堡茶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几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六堡茶生产企业到全国各地参加大型的国际性茶业博览会,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使梧州六堡茶产业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2)招商引资初见成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六堡茶招商引资力度,建起了六堡茶集中加工区、梧州茶城、六堡茶专业市场等。2006 年以来,区内外客商在梧州建立加工企业和标准化茶园的投资已达 3.1 亿元,加工企业由原来的 4 家发展到 22 家,年成品茶加工能力由 4900 吨增加到 1000

38、0 吨以上;总投资 1.2 亿元,年产六堡茶 5000 吨,列入自治区 2008 年新开工重大项目梧州六堡茶集中加工区,目前已有四家企业进场建设;由广州滨海世聚投资公司投资 1.2 亿元,列入梧州市重大项目,建筑面积 3.1 万平方米的六堡茶专业市场已完成土建工程,目前正进入室内装修和市场招商阶段。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为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六堡茶地理标志申请保护产品仍在努力,产品保护意识得到强化六堡茶是历史名茶,是梧州市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和广西著名的出口商品,因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以地名命名。为了加强保护力度,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6 年 5 月开

39、始,梧州市政府全力以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各项申报工作正在向前推进。如果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能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梧州将成为公认的六堡茶原产地,梧州也必将成为正宗的六堡茶生产加工基地,将有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三、产业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一)发展思路与产业定位1、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充分发挥六堡茶产业的优势,以基地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扩大种植规模,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六堡茶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品质;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文化旅游战略,提升六堡茶产业水平,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40、。2、产业定位立足于梧州市的资源优势,扩大种植规模,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建立六堡茶良种繁育基地和高标准的六堡茶生产基地,引导六堡茶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六堡茶的产量和质量;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为突破,推动六堡茶产业升级,精心培育和打造“六堡茶”品牌;建设以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的六堡茶市场体系,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大力弘扬茶文化,带动茶旅游,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提高六堡茶产业化经营水平,把六堡茶产业培育成为梧州市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二)总体目标与主攻方向1、总体目标进一步把六堡茶产业作为梧

41、州市特色产业加以培育发展,着力提升六堡茶的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到 2015 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 15 万亩,毛茶产量 1 万吨,六堡茶产量 3 万吨,种植、加工两项实现总产值 33 亿元,创利税 1.98 亿元。为达到此目标,计划分两步实施:(1)20092010 年茶园面积计划发展到 5 万亩,毛茶产量 0.5 万吨,毛茶产值 1.5 亿元(平均按每 30 元/公斤计算);加工六堡茶产量 1.5 万吨,产值 15 亿元(平均按每 100 元/公斤计算);种植、加工两项实现产值 16.5 亿元。(2)20112015 年茶园面积计划发展到 15 万亩,毛茶产量 1 万吨,毛茶产值 3 亿元;加

42、工六堡茶产量 3 万吨,产值 30 亿元;种植、加工两项实现产值 33 亿元。 2、主攻方向(1)建立六堡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主要选育六堡茶原种及桂绿 1 号(云南大叶种选育)等适制六堡茶原料品种,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2)建立六堡茶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抓好绿色茶叶生产、有机茶生产,进一步扩大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改善茶叶生产基础。(3)提高六堡茶产品加工水平。以建设标准化六堡茶加工企业为载体,改善六堡茶生产环境,全面推进六堡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工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加强加工企业(厂房)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产品 QS 认证,企业按 ISO22000 标准建立食品安

43、全管理体系,并取得体系认证,确保六堡茶优质、安全。(4)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专卖店建设和梧州茶城(专业市场)建设为突破,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打造六堡茶品牌,拓展市场,做大规模,提高六堡茶在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品牌效益。四、产业发展规划(一)茶叶种植规划1、主攻方向六堡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老茶园更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连片开发,扩大生产规模;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全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加强茶农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种茶水平和产茶质量。2、发展目标近期(20092010 年):以复垦老茶园及新植茶园相结合,全面提升茶园单位面积产量与原料质量为主要目标,到 201

44、0 年,全市建成六堡茶原料生产基地 5 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占 10%;年产毛茶 0.5 万吨,毛茶产值 1.5 亿元。 中远期(20112015 年):以每年发展 2 万亩新茶园作规划,到 2015 年,全市建成六堡茶原料生产基地 15 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占 40%;推广六堡茶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规划期末年产毛茶 1 万吨,毛茶产值 3 亿元(见表五)。表五:茶叶种植发展规划表单位:亩、吨、万元茶园面积项目时段合计 其中有机茶 毛茶产量 产值2010 年 50000 5000 5000 150002015 年 150000 60000 10000 300003、规划布局(1)品种选

45、择要进一步优化茶树品种。在现有栽培茶树品种的基础上,加大品种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推广栽培经鉴定选育的六堡种无性系苗木和“桂绿 1 号”,为生产高档的六堡茶提供优质原料。核心区主要是发展六堡茶原种。其它产区,在主要推广六堡茶原种的基础上,为了加快茶园基地的建设,可以考虑从外地(如广西茶科所)适当调进部份茶多酚含量高、适合加工六堡茶的品种(如桂绿 1 号),以解决近期六堡茶苗严重不足的问题。品种的选择要注意早、中、晚的品种合理搭配。(2)区域布局全市茶叶种植的区域布局可分为核心种植区和辐射种植区。核心种植区主要布局在苍梧县的六堡、狮寨、京南、梨埠、沙头、石桥、木双等镇和蝶山区的夏郢镇,到规划期末(

46、2015 年)茶园面积达到 13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87%,核心区每个乡镇茶园面积均在 14 万亩左右。辐射种植区域布局在藤县的岭景、金鸡、新庆等镇和蒙山县的西河、新圩、黄村等镇,到规划期末(2015 年)茶园面积达 2 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的 13%,每个乡镇茶园面积约在 0.30.4 万亩左右(见表六)。表六: 茶叶生产区域布局规划表 单位:亩、吨、万元二)六堡茶加工规划1、主攻方向鼓励六堡茶精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以茶区为依托兴办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提高毛茶加工质量;建立六堡茶毛茶加工和六堡茶精茶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六堡茶精茶集中加工区,提高准入门槛, 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优质

47、化、产业化;加大企业科技开发力度,力争茶饮料、袋泡茶、速溶茶粉等六堡茶系列茶产品研发不断创新,延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六堡茶产业的整体效益。2、发展目标近期:到 2010 年,全市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控制在 30 家以内,年加工毛茶 0.5 万吨;对现有 22 家六堡茶精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所生产六堡茶必须全部通过“QS”认证,部分取得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书。企业年产能达 2 万吨,年产六堡茶成品茶 1.5 万吨,产值达 15亿元。中远期:到 2015 年,全市六堡茶毛茶加工厂控制在 100 家以内,年产毛茶 1 万吨,形成梧州市的高档精品茶产业;改造、新建六堡茶精加工企业达 30 家,其中培育年产

48、 2000 吨以上六堡茶的精加工企业 10 家,产能 3.5 万吨/年,年产六堡茶成品茶达 3 万吨以上,产值30 亿元;且六堡茶系列茶研发有重大突破。3、加工企业布局(1)毛茶加工企业布局由于制作六堡茶的茶叶鲜叶原料不能远距离运输,必须经过在生产产地加工成毛茶后才能调运进入精加工企业,因此,六堡茶毛茶加工企业布局以茶区为依托,合理布局,按每10001500 亩左右茶园规划建设一个六堡毛茶加工厂,全市 100 家毛茶加工企业分布在全市 14 个六堡茶种植基地。(2)六堡茶精加工企业布局在六堡茶原产地苍梧县建立 1 个可容纳 10 家以上中小型企业的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发挥六堡茶的原产地优势。在蝶

49、山区建立一个可容纳 10 家以上规模企业的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引导现有或新建企业全部进园建厂,形成六堡茶加工基地,同时还可集六堡茶的生产加工、监测、旅游观光于一体,从整体上提升六堡茶产业水平。(三)市场建设规划1、主攻方向以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或者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的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2、发展目标2009 年至 2010 初步建成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的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包括交易区 4 个、茶艺馆及茶文化博览中心、六堡茶物流中心等;100 个以上六堡茶专卖店;建成 5 个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经过 5 年的培育,到 2015 年将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建成国内最大和功能比较完善的六堡茶交易市场,充分发挥茶叶专业市场窗口作用,将六堡茶全面推向国内外。全市共建成 10个六堡茶毛茶批发市场。3、规划布局(1)梧州中国六堡茶名茶城。布局在梧州市水木蓝山建设小区内。(2)六堡茶毛茶批发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