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答案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3432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理统计学离线作业(选)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管理统计学课程作业(选做)姓名: 黄凤丹 学 号: 712015312014年级: 12 年秋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中心: 乐清学习中心管理统计学第一章 导论1-1 统计的涵义是什么?答: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1-2 统计学历史上曾有哪些重要的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对统计学发展各有什么贡献?答:1、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 17 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2、政治算术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 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 ) ,其代表作是他于 1676 年完

2、成的政治算术一书。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 “算术”是指统计方法。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3、数理统计学派 在 18 世纪,由于概率理论日益成熟,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 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而形成数理学派;4、社会统计学派 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 19 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1821-1889) ,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尔(1821- 1896) 、梅尔(1841-1925)等人。1-3 说明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

3、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 )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 )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

4、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1-4 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为什么说它们是相对的?试举例说明。答: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1-5 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这是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

5、制,指标数值.1-6 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1)(单项选择题)(1)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2)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3)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4)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1-7 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234)(多项选择题)(1)信息职能 (2)咨询职能 (3)决策职能 (4)监督职能 (5)预测职能 1-8 经济管理统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345) (多项选择题)(1)实验法 (2)大量观察法 (3)综合指标法 (4)归纳推理法 (5)分析估计法1-9 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234)(多项选择题)(1)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2)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3)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

6、数量指标; (4)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1-10 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1234) (多项选择题)(1)全国人口总体 (2)一杯水构成的总体(3)连续生产的产品总体 (4)职工人数总体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几种?不同的计量尺度各有什么特点?2-2 统计数据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答: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2-3 说明数据和变量之间的关系。2-4 说明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之间的区别?为什么普查中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2-5 说明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2-6 抽样调

7、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12) (多项选择题)(1)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2)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3)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4)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5)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2-7 指出下列总体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各有哪些?(1)大学生 (2)工人 (3)电视机2-8 由(34 )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性数据。 (多项选择题)(1)定类尺度 (2)定序尺度 (3)定距尺度 (4)定比尺度 2-9 由( 12 )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量数据。 (多项选择题)(1)定类尺度 (2)定序尺度 (3)定距尺度 (4)定比尺度 2-10 定序尺度可以( 23 ) 。 (多项选

8、择题)(1)对事物分类 (2)对事物排序 (3)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 (4)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2-11 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123 ) 。 (多项选择题)(1)国土面积 (2)人口总数 (3)年龄 (4)总产值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3-1 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答: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1、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以发现零星分散统计资料的特点与规律;2.可以划分现象的类型 3.可以分析总体内部结构和总体结构特征 4.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2 什么是累计次数和累计频数?答:累计次数

9、:数据分组后某一数值以上或某一数值以下的次数之和。累积频数:将各类别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3-3 某班级 40 名学生外语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87 65 86 92 76 73 56 60 83 79 80 91 95 88 7177 68 70 96 69 73 53 79 81 74 64 89 78 75 6672 93 69 70 87 76 82 79 65 84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组距为 10 的分布数列,并用 Excel 绘制直方图。3-4 某企业 50 名职工月基本工资如下(单位:元):730 950 480 650 650 490 720 740 850 750 780 70

10、0 680 780580 740 800 820 750 600 450 450 980 500 750 740 720 780 650 680 800 550 760 820 850 740 550 580 550 550 480 700 720 720 730 700 800 650 650 680将上述统计数据整理成组距为 100 的等距数列,并绘制直方图和线形图。3-5 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135)(多项选择题)(1)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2)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3)以区分事物的本质 (4)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 (5)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6 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

11、布数列是(345) (多项选择题)(1)变量数列 (2)品质数列 (3)变量分布数列 (4)品质分布数列 (5)次数分布数列3-7 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12)(多项选择题)(1)变量值的大小 (2)变量性质不同 (3)选择的分组标志(4)组距与组数 (5)组限与组中值3-8 下列分组中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345) (多项选择题)(1)工人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2)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3)工人按产量分组 (4)职工按年龄分组 (5)企业按所有制分组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4-1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定?答:1、数据分布集中趋势2、数据分布离散程度3、数据分布偏态与峰

12、度4-2 说明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答:众数反映了数据的集中情况,中位数反映了数据的中间值,它的好处就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数就反映了数据的总体趋势.具体例子很多了,想 GDP 就是平均数,众数例子是几百个人的身高里面,哪个阶段的人最多,中位数就是这些人里面中间阶段的人身高大概是多少。4-3 说明平均差、方差或标准差的适用场合。4-4 某公司男性职员的平均年薪是 6 万元,女性职员的平均年薪为 4.8 万元。如果公司员工中 80%是男性职员,20%是女性职员,求该公司职员的平均年薪,并计算年薪的方差和标准差。4-5 某企业集团所属的四个分厂在某月生产同一规格型号的自行车,它们的

13、产量和总成本如下表所示。分厂 产量(百辆) 生产总成本(万元)甲 14.0 44.80乙 9.8 34.30丙 76.0 228.00丁 3.2 12.16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各分厂的单位生产成本;(2)该企业集团的平均单位成本,并对计算方法加以说明。4-6 某工厂 12 名工人完成同一工件所需的时间(分钟)为:31 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 试计算这些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4-7 甲、乙两家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表。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总成本(元)产品 单位成本(元)甲企业 乙

14、企业A 15 2100 3255B 20 3000 1500C 30 1500 15004-8 甲、乙两个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比较哪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分析其原因。品种 价格(元/千克)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额(万元)A 1.2 1.2 2B 1.4 2.8 1C 1.5 1.5 1合计 5.5 44-9 判断题: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权数相等时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 (对)4-10 判断题:已知各级别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和各组工资总额,可以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工资。 ( 错 )4-11 判断题:利用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以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

15、是假定各组数据在组内为均匀分布的。 ( 对 )4-12 判断题:对于分布不对称的数据,均值比中位数更适合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 错 )4-13 当需要对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则使用(4 ) 。 (单项选择题)(1)极差 (2)平均差 (3)四分位差 (4)离散系数 4-14 不同总体之间的标准差不能直接对比是因为( 12 ) 。 (多项选择题)(1)平均数不一致 (2)计量单位不一致(3)标准差不一致 (4)总体单位数不一致第五章 时间序列分析5-1 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什么区别?5-2 影响时间序列变动的因素有哪些?5-3 什么是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哪

16、些?5-4 什么是季节变动?如何测定季节变动?5-5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 A ) 。 (单选)A的连乘积 B. 的连乘积再减去 100%C之和 D. 之和再减去 100%5-6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BC)(多选题)A发展速度 B. 发展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D. 增减量 E. 平均增减量5-7 某企业 2004 年 912 月月末职工人数资料如下:日期 9 月 30 日 10 月 31 日 11 月 30 日 12 月 31 日月末人数(人) 1400 1510 1460 1420要求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5-8

17、 某机械厂 2007 年第四季度各月产值和职工人数如下:月份 10 月 11 月 12 月产值(元) 400000 462000 494500平均职工人数 400 420 430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元/人) 1000 1100 1150要求计算该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5-9 判断题:在各种时间序列中,变量值的大小都受到时间长短的影响。 ( 错)5-10 判断题: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错 )5-11 判断题:若将 20002007 年各年年末国有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动态数列就是时点数列。 ( 对 )5-12 判断题: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

18、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对)5-13 判断题: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的。 ( 错)5-14 判断题: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一定是年年上升的。 ( 错 )第六章 统计指数6-1 什么是统计指数?统计指数有哪些类型?6-2 统计指数如何分类?6-3 什么是指数化因素和同度量因素?如何区分?6-4 什么是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法?说明因素分析的步骤个方法。6-5 根据某企业 1985-1990 年的发展规划,工业产品产量将增加 35%,劳动生产率提高 30%。试问工人数应增加多少(%)?产品

19、的增加有多大程度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6-6 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 100 元只值原来的 90 元,则价格指数为(B ) 。 (单选)A. 10% B. 90% C. 110% D. 111%6-7 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 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 B ) 。 (单选)A. 107% B. 13% C. 106.8% D. 10%6-8 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 5%,产量增加 6%,则生产费用(B ) 。 (单选)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很难判断6-9 三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为 110%,其绝对影响为 500 元,则结果表明( A

20、D ) 。 (多选)A. 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 10%B. 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10%C. 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消费支出多了 500 元D. 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多了 500 元销售收入E. 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绝对相差 500 元6-10 平均数指数( ABC ) 。 (多选)A.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B. 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C. 就计算方法上是先综合后对比D. 资料选择时,既可以用全面资料,也可以用非全面资料E. 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6-11 某商场 2005 年的销售额与 2004 年相比增加了 16.48。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 AC ) 。 (多选)A. 商品销售量未变

21、,价格上涨了 16.48%B. 价格未变,销售量增长了 16.48%C. 价格上涨了 4%,销售量增长了 12%D. 价格下降了 4%,销售量增长了 21.33%第七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7-10 D;7-11 解:1)超过 4800 公斤的概率为 15.87%。少于 4000 公斤的概率为 4.75%。在 3800 与 5000 公斤之间的概率为 94.18%。2)40083)4657.57-12 解:1) 2156 吨2)900-820=807-13 6.24 年7-14 解: 根据 n=30 时的情形,可计算出 =500 /0.675,由此计算出 n=60 时30的 Z=0.9545,结论是

22、概率为 0.663。7-15 根据两样本均值差的抽样分布的结论,两样本的均值差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 0.5的正态分布。则结论是 0.6744.7-16 可以计算得到 Z=0.86,结论是概率为 0.61。7-17 随机变量在0,2 之间的概率为 0.3417。样本均值在0,2之间的概率为 0.95。7-18 0.13367-19 解:当 1-=95%时 =0.05 ,Z=1.96, 置信度为 95%的置信区间为0.820, 0.831当 1-=99%时 =0.01 ,Z=2.33, 置信度为 99%的置信区间为0.818, 0.8347-20 解:根据题意,有,因此 =22/LnZ2/4LZn2

23、37.157-21 解:1062/x第八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8-7 解:设样本所代表总体的均值为 形成原假设 =1120,则备择假设 1120因 n=81200H1H由于 n=144,可以认为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Z=2.33则原假设的接受区域为:(,128.74 ,现在样本均值 128.1 落在接受区内,结论是未超过原规定。8-9 解:形成假设:原假设 :=72,则备择假设 :720H1H从观察数据得到样本均值 66.7,样本标准差为 6.46由于小样本,用 t 检验: t=2.262原假设的接受区为67.3, 76.7 ,样本均值落在拒绝区,因此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8-10 解:形成原假

24、设 : ,则备择假设 :02112( )的均值为零,标准差可用计算 的公式计算:212合S=82, =9.0552合S合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 0.10,则 t=1.697,原假设的接受区间为-5.43, 5.43现两样本均值差为 5,正好落在接受区内,故认为无差异。8-11 C; 8-12 A; 8-13 解:根据题意容量为 50 的样本的标准差为 17.14。Z=(5000-4970)/17.14=1.77,查正态分布表,得到 =3.84%。这就是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8-14 解:用 SPSS 作方差分析,得到 SSTR=14 .3 SSE=406.2 F=4.322 p=0.025则在显著

25、性水平为 5%时,拒绝原假设,即不同教育方法的教学效果之间有明显的差异。8-15 解:用 SPSS 作方差分析,得到 SSTR=36 .857 SSE=64.286 F=5.502 p=0.014则在显著性水平为 5%时,拒绝原假设,即不同的医疗方法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8-16 解:形成假设(略) 。根据题目可以得到:SSTR=367 SSE=294 K-1=3 N=20MSTR=122.3 MSE=18.375 可以计算得到 F=6.66。 =2.466.66=F)16,3(*0.F因此拒绝原假设,即不同播放时间对观众收视人数的影响差异是显著的。8-17 根据题目可以得到:SSTR

26、=259 SSE=156 K-1=4 N=25MSTR=64.75 MSE=7.8 F=8.30根据显著性水平 0.05,查表得到的 F 临界值是 2.808.30,结论:不同工厂生产某型号电池的寿命有明显差异。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9-7 解:得到回归方程:y=343.706+3.221*XR=0.635 作方差分析得到 F=6.751 p=0.027则在显著性水平为 0.05 的条件下,方程有效。9-8 解:得到回归方程:y=127.381+13.952*XR=0.878 作方差分析得到 F=26.786 p=0.01则在显著性水平为 0.05 的条件下,方程有效。9-9 解:得到回归方程:y=-24.766+25.859*XR=0.568 作方差分析得到 F=3.807 p=0.087则在显著性水平为 0.05 的条件下,方程无效。9-10 解:设收入为自变量 X,支出为因变量 Y,用 SPSS 可得:y=404.979+0.535XR=0.987 方差分析 F=364.854 p=000 所以回归方程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