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流行病学综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32766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流行病学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流行病学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流行病学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流行病学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生物型转变为新型的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流行病学的研究也由疾病扩展到健康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所有卫生事件,甚至包括人口“爆炸” ,社会动乱,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这些都是新世纪流行病学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流行病学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一定义流行病学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订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上述定义基本内涵有四点::1.以人群为研究对象。2.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况。3.以观察分布现象为出发点,重点研究疾病或健

2、康的影响因素。4.根本目的是为控制或消灭疾病及增进健康提供科学的策略与措施。二方法流行病学方法分类的方式有多种,但目前更多地倾向于根据研究设计特点分类。1.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历史资料或者特殊调查所获的资料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示疾病或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其变动趋势。描述性研究虽然不涉及深奥的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但它实际上广泛地适于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各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描述性研究关键在于“描述” ,因此所利用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通常通过疾病现象的描述,可以初步了解导致疾病发生可能的因素是什么,目前对该病防治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

3、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或起点,因此描述性研究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在描述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现况调查” (或称现况研究)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如果对某些重点疾病或项目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时,则称“疾病监测” ,其也属于描述性研究。有些情况下需要对某人群某疾病现象与相关的暴露因素同时进行分析,说明暴露与疾病是否相关,称作相关性研究(亦称生态学研究) 。2.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是根据疾病的分布特征提出假设,然后选择专门的人群进行调查或观察来验证假设,说明某病与某种暴露是否存在联系。分析性研究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前的设计中,一般设立了可供对比分析的两个组,用以检验关于暴露因素的假设。分析性研究分为病例

4、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病患者出发,调查回顾患病组与非患病组以往某些因素的暴露状况并比较两组有暴露史比例的差异。群组研究是将人群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子或是否具有某种特征分为暴露组与对照组,追踪观察两组的发病或死亡情况并进行比较。二者在设计上的区别在于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结果出发,找可能的“原因” ,而群组研究是从原因出发观察所发生的结果。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统称为调查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其是指调查观察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是否具有某种因素及疾病与健康状况,并通过比较说明该因素是否与某疾病存在联系。调查研究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不论是从事临床工作或是从事卫生保健工作,调查

5、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是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有效预防的前提条件。调查研究设计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前导和依据,是调查结果准确的可靠保证。3.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又称实验流行病学,是指在研究者控制下,对人群施加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亦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实验研究可划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三种试验方式。临床试验:以病人为试验对象,目的为评价一种或者多种临床疗法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在临床试验中经常采用严格的随机化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和盲法试验的原则,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现场试验:以社会人群为研究对象,受试者一般为未患某病的人,最

6、常用于生物制品预防效果的评价。与临床试验相同的是,现场试验也必须遵循随机化分组和盲法的原则。社区干预试验:是选择不同的社区,分别施加以不同干预措施的试验。与现场试验不同的是,社区干预试验不针对个人,不对受试社区的人随机化分组,只对受试社区分组。这种试验又称为流行病学准实验,适用于饮水干预和环境干预等流行病学研究。4.理论性研究又称数学模型研究,即通过数学的方法模拟疾病流行的过程,高度概括地探讨疾病流行的多种原因。例如,应用 ReedFrost 模型研究在均匀的封闭人群中,模拟某些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过程,然后分别增加预防接种以及隔离等项措施以观察流行过程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疾病流行规律的理解,为提

7、出具体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三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是指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特征,简称为“三间分布” ,即人间、空间、时间分布。1. 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1) 疾病频率发病率(incidence rate)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一般为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某年某病新病例/同期暴露人口数罹患率(attack rate)罹患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数,与发病率最主要的区别是观察时间短而灵活。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患某病的新

8、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患病率下降既可由于发病下降,也可由于病程缩短如病人恢复快或死亡快所致。有时尽管发病率增高,但病程缩到很短,患病率仍可减低。感染率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2)死亡频率死亡率(mortality rate)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可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经济和文化水平的综合反映。死亡率某人群死亡总数/同期该人群平均人口数病死率(fatality rate)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它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

9、和诊断能力。病死率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病人数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 n 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2) 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某病在一定地区发病率呈现历年一般水平。暴发:短时间,小范围人群中突然出现许多相同病例的现象。流行:某病在一定地区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散发水平。大流行: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期内可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2.疾病分布形式(1)人群分布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是探讨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种族、家庭和行为生活方式等人群特征,在发病率和死

10、亡率等方面的比较,为探讨病因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年龄由于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程度、生活习惯及活动范围不同,某些疾病与年龄关系较密切性别因感染条件、生理条件、行为、职业差异等导致许多疾病在性别上的差异。职业首先应考虑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其次应考虑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活文化水平、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的不同等。种族和民族种族之间疾病病种及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考虑遗传、生理、风俗及卫生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行为(2)时间分布疾病的频率在时间上的不断变动称时间分布,凭此可以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种类。四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随着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的进展,流行病学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反过来,在

11、流行病学应用中不断涉及新问题和新领域,迎接新挑战成为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流行病学的用途不但早已超越了传染病,而且也超越了预防医学的范畴,在临床医学、保健医学、甚至基础医学中也在发挥越来越重的作用。这些用途主要有以下方面:1.病因学研究 流行病学的发展是从病因学研究开始的,在病因学研究方面用得最多,取得的成果也最多。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学探讨中,以下研究事例可作为代表:霍乱流行与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的研究,肺癌与吸烟,斑釉齿与高氟水,水俣病与水中甲基汞,婴儿晶状体后纤维增生与高氧,海豹样肢体短畸与反应停,新生儿先天性缺陷与孕妇感染风疹,查布查尔病与肉毒中毒等。2.疾病预防对策、措施研究流行病学

12、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地预防控制疾病。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效的疾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流行病学的重要用途。关于疾病预防可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控制疾病发生,二是降低并发症、后遗症和死亡率3.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将信息及时传达给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以便随时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疾病监测中,主要应用分析性描述的方法长期连续地观察疾病及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对策的效果。一旦发生疾病流行或者发现原因不明的疾病流行,又经常通过主动监测的方式,调查流行原因或开展病因学调查。在疾病

13、监测中可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开展疾病流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便。通过疾病监测,还可以对制定中央和地方的卫生规划,估计对卫生经费、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分配方式,以及改进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防治效果的评价对于新的菌苗、疫苗及预防药物,必须依靠流行病学实验,评价其实际预防效果。流行病学实验也用于科学地考核某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这些都涉及到一个严密的科学设计问题,也就是说必须应用正确的流行病学方法。5.保健设施及保健工作的评价。例如,可以靠流行病学方法收集资料并统计一个地区的围产期死亡(围产斯一般指孕期 28周至出生后一周)和新生儿死亡的数据,并结合对婴儿死亡的个例调查及相应

14、的讨论,来研究围产期保健和婴儿保健中的问题。具体分析哪些属于医疗保健的技术问题,哪些是妇婴保健管理工作上的缺点,哪些是对群众卫生宣教工作不够或医疗保健机构以外的社会服务中的缺点等。这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有助于提高妇婴保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等。6.疾病自然史的研究自然史的研究是指对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发展过程以及转归的研究。例如,通过现况调查与随后的定期随访研究,以观察原为早期糖尿病患者、或无症状的葡萄糖耐受试验阳性者,经若干年后,他们的转归如何。又如对固定地区一定的人群进行血压检查以后,经过若干年的间隔,再次反复作同样检查和调查,看血压的纵向变化有无轨迹现象。至于对一定数量的固定对象的迁延性、慢性肝炎病人,作定期随访(包括临床检查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某些检验标记的化验) ,也属于疾病自然史的研究。在进行上述的和类似的研究中,都必须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技术。7.对社区或人群健康做出诊断通过对某一社区或人群发病、患病、死亡情况的调查、了解其分布特征,可对社区或人群健康做出诊断,提出影响该社区或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易感人群是哪些,从而确定采取何种防治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