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3谈“执法”现阶段,双超治理工作中暴力抗法、徇私舞弊、道路破坏、桥梁垮塌等问题也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危及道路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治理双超,加强执法,已经刻不容缓。要谈治超的执法,必然绕不开以下三个问题:所执何法?何人执法?何处执法?要谈治超执法,先要明确所执何法。完善的治超法律法规建设是双超治理的大前提。我国现阶段治超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由于法制的不完善,执法过程中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处罚标准不一;另一方面,对于超限超载责任主体的惩罚力度不足,仅依靠单纯的经济处罚无法有效遏制双超问题。反观治超工作成绩
2、斐然的国家,无一不是以明确完善的法律建设和严格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双超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治超法律法规,统一处罚标准,对源头、运输、检查站点各个环节的责任都作出明确规定。要谈治超执法,还需约束执法之人。治超执法者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执法的效果。目前,部分治超部门执法能力偏低,执法理念陈旧,执法工作粗糙,以罚代管;一些地方执法不规范、不文明,甚至徇私舞弊,为了私利甘愿成为违法者的“保护伞”,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因此,必须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强作风建设和技能培训,树立“廉洁、安全、规范、文明”的执法意识,提升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对于违反纪律、徇
3、私舞弊的执法人员从严惩处,有效震慑部分执法者的投机欲望。要谈治超执法,终须保证有处执法。我国当前治超工作中,检测站的数量偏少是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由于数量偏少,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不少超限超载车辆因此漏网,逃避了处罚。在治超工作上取得了卓著成效的德国与韩国,在治超站点的建设上均不遗余力,以高密度的检查点设置严格检查过往车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部分重点路段多开设检查站,并配齐专业人员及设备,以保障对超限超载车辆监控检测全覆盖。治超治限非朝夕之功,只有建立完善的治超法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完善的硬件设施,才能建立起治理双超的坚固城墙,才能
4、让超载超限远离公众视野!谈“算账”“涨”字诀似乎成了国内众多旅游景点的生财利器。不断攀升的票价,表面看起来,确实是打的一手好算盘,算的一笔“聪明”帐。但涨价这种短视的行为,对于旅游业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旧账已出问题,新帐还有待梳理。如何算好旅游这笔帐,实现旅游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要算好帐,得首算一笔“人心帐”。目前门票价格已成为国内旅游的最大一笔开支。据调查结果显示,半数 5A 级景区的门票价格超过百元,与九成网友可接受的百元内心理价位严重不符。那么,当门票的价格超过“百元红线”后,何人会来问津?因此,门票价格的制定必须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心理预期和经济承受力,一味靠提升门票
5、来,只能是竭泽而渔,最终无以为继。要算好帐,得多算一笔“综合帐”。门票收入对于处于低层次阶段的国内旅游业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出路。“西湖模式”的成功给国内的其他景区上了很好的一课,杭州以“免费带消费,旅游带服务”,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商贸业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品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持续加大对茶楼、餐饮、保健、养生等旅游衍生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2 / 3要算好帐,要少算一笔“糊涂账”。“门票经济”的背后,隐藏着各方面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糊里糊涂,夹缠不清,而这其中的一方即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从景区中获得的收入往
6、往会成为“预算外收入”,也就是俗称的“小金库”。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会默许甚至纵容景区对门票的恶意提价。因此,遏制门票经济的前提是地方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履行政府职能。要算好帐,需多翻看“外来帐”。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短,成熟度不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必须黑灯瞎火跌跌撞撞。将眼光放到世界范围内,远到万里之遥的欧洲北美,近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发达国家积累了旅游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例如:日本对游乐场所、公园景区、科普场所进行的分类定价,这在满足群众对景点刚性需求的同时,又通过对游乐场所的收取高价门票弥补了低价和免费景点的损失,这些弥足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国总统
7、罗斯福有句话:我们不是为了一时,而是为了长远。旅游业的发展要想要做的长远,必须看得长远。请停下票价“飞奔”的脚步,好好算算“长远”账。谈“发展”病来如山倒。近些年,我国部分资源型城市暴露出的问题势如排山倒海,不可抵挡,已使得城市伤痕累累、疾病缠身。如何为这些生病的城市开个方子,使这些城市恢复活力,继续发展,已成为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问题繁多,最忌急功近利,否则可能会给城市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要需谨慎对待转型期的城市,多开几味药,综合治理。科学有效的政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定心丸。科学的政策可以为城市转型坚定地指明方向。由于行业调整矛盾集中和城市自我调控能力有限,完全依
8、靠市场机制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的指导不可缺位。德国的鲁尔区可以看作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先驱,他们的转型历程为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鲁尔区成功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政府主导来制定总体规划和相应政策,统筹安排转型工作。因此,在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根据自己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心针。合理的产业机构就如同城市的心脏,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而资源型城市目前心脏受损,供血不足。因此,必须找好适合自己的那支“强心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必须认清自己当下的形势:资源已枯竭的城市需要另
9、起炉灶,走出一条全新的产业之路,例如舒兰;资源未枯竭的城市则应当依托资源存量,主动转型,创造产业结构的新优势,例如攀枝花。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维生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用设施建设,可以让城市的各部分机能更好的运转,也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基建工作抓好,不仅可以吸引更多资源用于城市发展,更能改善民生,维持社会稳定。因此,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必须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分配资源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城市转型提供强大的后方保障。病去如抽丝。就目前的状况看来,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要真正实现“痊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需放慢步子,找准方子,耐心调理,相信
10、这些资源型城市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重现过去的辉煌!绿色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当前的发展方式不能再重复盲目发展、光追求速度的传统经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既要 GDP,又要绿色 GDP。”这要求我们既着眼当前,更考虑长远,承担起积极推进绿色、全面、协调发展的重任。3 / 3绿色发展,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绿色发展更具有现实紧迫性,不仅可以促进节能减排,
11、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坚持规划先行,谋划绿色发展新方式。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有利于不同区域的合理开发,在充分开发各区域发展潜力的同时能够与环境保护并重。依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实际承载能力,合理设定开发强度。并且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四类不同区域划分分别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要求。通过对总体的统筹谋划和对个体的科学规划,为绿色发展创新方式,实现各个区域间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发挥创新作用,提供绿色发展新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
12、化的严峻形势,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关键。通过创新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环境绩效才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凤凰涅槃。林全纸业通过创新研发出制浆新工艺和废水处理等新技术,不但极大地减轻了废水对环境污染和满足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建立了资源循环链条。通过主动创新技术实现了从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到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大型造纸集团的大跨越。提高发展认识,培育绿色发展新理念。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消费理念,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政府应该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媒体来宣传和倡导生态消费理念。逐步培育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消费理念,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人们掌握了生态消费的知识,形成了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改变既有消费模式,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走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谋划绿色发展新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新动力,培育绿色发展新理念,才能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