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_吴漫琳.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27431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5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_吴漫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_吴漫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_吴漫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_吴漫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 年第 56 卷 第 12 期 1995收 稿 日 期 : 2015-08-03基金项目 :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项目 ( 1058013021)作者简介 : 吴漫琳 ( 1992 ) , 女 , 广东汕头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E-mail: 595254064 qq. com。通信作者 : 崔铁成 ( 1956 ) , 男 , 陕西西安人 , 硕士 , 研究员 , 研究方向为园林树木学 。E-mail: liufengsibi qq. com。文献著录格式 : 吴漫琳 , 张爱芳 , 崔铁成 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 J 浙江农业科学 , 2015, 56 (

2、12) : 1995 1998DOI: 10. 16178/j. issn. 0528-9017. 20151225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吴漫琳1, 张爱芳2, 崔铁成2 *( 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园林与园艺 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225; 2. 肇庆学院 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 广东 肇庆 526061)摘 要 : 人工湖是校园风景区景观造景 的 主要特色 。以肇庆学院为例 , 行知湖柔媚温婉 , 是具有治学励志人文精神的传统校园绿地景观 ; 翰墨池凝聚了生态效益和本土文化风情 , 是集中彰显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特征的绿地景观 。大学校园的环境文化 、景观美化与生态绿化 , 应满足师

3、生学习研究 、休闲活动的物质需求及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的精神需求 。建议肇庆学院人工湖景观的修整 , 应从生态绿化和景观规划中加以塑造 , 对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提炼 。关键词 : 肇庆学院 ; 人工湖 ; 景观环境 ; 生态规划中图分类号 : TU 984. 11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528-9017( 2015) 12-1995-04肇庆 学 院是国家园林城市肇庆市的最高学府 ,作为全国绿化 50 强单位 , 2013 年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校园内的绿地景观优美突出 , 环境建设获得好评并得到肇庆市内外师生的青睐 。校园中心风景区主要集中在 2 个人工湖上 , 其景观具

4、有以自然生态为基础 、文化内涵为灵魂的两重性 。行知湖柔媚温婉 , 是具有治学励志和人文精神的传统校园绿地景观 ; 翰墨池凝聚生态效益和本土文化风情 , 是集中彰显肇庆学院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特征的绿地景观 。高校校园作为师生生活工作的场所 , 为满足其学习研究 、合理景观规划的环境建设物质需求 ,以及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的精神需求 , 有必要从大学校园的环境文化和景观特征所包含的文化历史内涵以及景观要素 、景观结构 、景观手法等方面 , 对肇庆学院的行知湖和瀚墨池进行分析 , 挖掘其景观生态价值并提出建议 。1 环境文化景观和生态是交相并集的 , 同时文化历史又包含于资源环境内 。景观作为社

5、会文化系统的重要信息源 , 使人类不断地从中获得美感与科学信息 , 经过智力加工后形成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1。肇庆学院中部偏北的行知湖 , 位处北溢思路与南灵珠路之 间 , 北面为体育教育学院的绿地 , 南 面为植物疏朗的实验大楼 , 东与鲁迅楼紧密衔接 , 西于北苑 、瀚墨池隔着泄洪渠相望 。行知湖意取 礼记 中庸 : “好学近乎知 , 力行近乎仁 , 知耻近乎勇 ”,力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揭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的重要性 , 也是对肇庆学院校训 “厚德 、明智 、博学 、力行 ”的集中表述 。行知湖岸缓坡上的陶行知人像和行知石刻 ( 图 1) , 分别在铺装平台 、草丛中矗立 , 并

6、于花岗岩碎石小径上交相掩映 。图 1 陶行知塑像和行知石刻在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上 , 即使是疏朗型绿地也并不完全开阔平静 , 平面上往往缀以小灌木增添活泼 性 和 观赏性 , 偶有树立石刻 , 造景同时以德育哲思的构筑物点景 。然而校园内的石刻往往随意散置甚至显得突兀 , 不能使人对其文化意象形成通感 ,难以激发青年意气 。石刻小品形式应深刻大气 , 并1996 2015 年第 56 卷 第 12 期且搭配合适的植物 。例 如 , 除 小 石块之外 , 可以把碑文刻在高大的岩石上与景观或建筑合为一体 , 使人仰望而非俯瞰 ; 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日晷式底蕴深刻的小品石刻 、油灯内藏的方形石篆刻 ,

7、有惜时励志的含义 , 使校园的精神文化影响师生的精神内涵 。新建成的翰墨池位于校园西南 , 在行知湖西南侧 , 始于泄洪渠末端 , 是校内排洪渠的终点 。排洪渠水源来自校园北侧的北岭山 , 贯穿校内南北 , 用以排洪泄水 。在不妨碍排洪泄洪的基础上 , 可以美化河岸与河道 , 建设各种景观 。翰墨池利用泄洪渠的水源 , 并通过收集雨水和人工给水的方式补充水流 , 形成了一个泄水口景观点清 音谷 ( 图 2) , 并缀以石桥 。场地中部现有部分自然山体的端砚石根 , 体量较大 , 形态优美 , 将其作为园区的视觉景观焦点 , 仿造 “一池三山 ”的传统山水构架 。景区规划以营造诗意的山水空间和弘

8、扬端砚文化为目标 , 使其成为师生休闲娱乐 、陶冶情操的首选胜地和提升校园整体文化品位的焦点区域 。湖区的水形构思是从端砚中抽取符号元素 , 如云纹 、砚眼 、砚池 , 进而对其形态进行剖析 , 结合场地实际和造园理论 , 推敲出以肇庆端砚文化为原型的水体形态 。图 2 清音 谷2 景 观特征行知湖是校园内唯一的古典休闲景区 , 由两湖间一堤一岛组成 , 湖分南北高低 , 岛置一隅 。通过湖上置岛 、岛中有景的方法 , 在有限的水面上拓宽了无限的空间 。湖面静水反射碧树蓝天 , 有开拓空间景致的作用 。空间上分隔限定 , 实则深化拓展 ,使视觉空间和意境蕴含都得到人迹可至的方寸之地以外的延续

9、( 图 3 中 A) 。行知湖中湖岸线曲折自然 , 立面高差变化多致 , 草地间的园路环湖蜿蜒 ,是自然式古典园林的集中体现 。行知湖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园林小品 , 没有用以游憩的园林建筑和具有点景与观景双重属性的建筑空间 。传统山水园造园形制之 “山因水活 , 水因山转 ”“片山有致 , 寸石生情 ”, 传达的即是造园活动中筑山构水的重要性 。行知湖水景单一 , 虽未若翰墨池山水环绕动静容揉 , 适逢水滴或微风弄皱一池碧水愈显静 , 也颇有明秀典雅的江南景观之柔媚神色 。场地并非平面造园 , 南北湖之间有约 2 m 的高差 , 但高差的处理略显生硬粗糙 ( 图 3 中 B) ,湖边坡岸出入口安

10、置的排水沟也略显随意 ( 图 3中 C) , 如果配以石级汀步或廊桥等园林建筑会更好 。图 3 行知湖的碧波倒影 ( A) 、南 北 湖 高差坡地 ( B) 和西南出入口坡道 ( C)翰墨池作为现代与古典元素相容揉的人工湖景观 , 在景观要素布置 、景观结构组织和手法运用上更为完整 。湖区岸线采用自然线型 , 水体设计聚散急缓 、动静虚实相融 , 并布局了跌水 、滚水坝 、浅滩等多种水体形式 。池面渺望池山平远 , 细察脊谷起伏深远 ; 时而绿坡入水 , 时而浅池鱼跃 ; 池面开阔宁静 , 又有泄洪石矶汩汩声响 , 跌水流瀑烟波浩渺 。山体构筑在保留主位 、宾位的原始石材之外 ,还设置了诸多起

11、伏婉转的余脉 , 再以亲水栈道穿梭吴漫 琳 , 等 : 校园人工湖景观设计探讨 1997其间 , 分 割 水体 , 在广袤湖景的一隅开辟了别有洞天的细致景观 ( 图 4 中 A) 。翰墨池总体平远开阔 , 细处阶梯汀步高低错落 , 险置于水池草地石山之间 ; 其规划设计营造了虚实相生 、主次分明 、动静相成 、变化多致 、错落相依的景观层次 。与行知湖的典雅幽静相比 , 翰墨池更显山景水景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其借景手法应用灵活而充分 , 在美学 、生态 、文化上都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校园内地势最低处和北岭山泄洪沟的终点 , 充分利用水资源 , 起到丰水期泄洪 、枯水期蓄水的生态效用 ; 借

12、景远山 , 北岭山森林公园中将军顶 、将军帽 、鸡爪岭 、飞凤岭等山体的轮廓线在天边随着四时雨雾变幻时隐时现 , 半山的望江亭点缀其间 , 在远山高低重叠的轮廓中 , 在起结开合的画面里起到骤变和制造景观高潮的作用 ( 图 4 中 B) 。图 4 翰墨池的绵延余脉 ( A) 和湖 山 万顷 ( B)翰墨池汀步石横穿其间 , 陡峭的草坡延伸入池 , 亲水性极强 , 但其险象环生的景观构筑形式容易使人有不安全的错觉 ( 图 5 中 A) 。同时景观美化有余 , 合理绿化不足 。如北部陡峭的斜坡过陡 ,在建成不久便经常坍塌 , 大树枯死 ( 图 5 中 B) ,建议适当在坡面上种山杜鹃以巩固土石 ;

13、 南 面草地过于平坦缺乏微地形起伏 , 植物造景寂寥平淡 , 日光暴晒 , 缺乏庇荫空间 ( 图 5 中 C) ; 湖边的环路狭窄 , 缺乏庇荫休息停留处 ( 图 5 中 D) , 建议增加广场空间或园林建筑 , 以供学生休闲活动 。此外 , 由于水面规模大 , 尽管庇荫性较弱 , 但依旧凉爽宜人 。泄洪渠水源原本不足 , 因此 , 广阔的泄水和水域面积需要靠人工加水来维护 , 成本与人力花费较大 , 容易出现水流枯竭 、浅池滞污 、草坡绿树难以维护等问题 , 在适地性上有所欠缺 。选择有利于水质净化的植物 , 进行垂直结构的总体设计 , 如把浮水植物 ( 上层 ) 、根生沉水植物 ( 下层

14、) 和挺水植物 ( 湖周 ) 配置在同一水域的小水区中 2。利用鱼类等水生生物吸 收 净 化湖水 3,抑 制 藻 类生长 4, 建立健康的水生系统 , 维持 湖水自身营养平衡 5。图 5 翰墨池的险象环生 ( A) 、北面 陡 坡 ( B) 、南部草坪 ( C) 和中部湖南岸草坪 ( D)3 问题与建议3. 1 启发精神内涵行知湖和翰墨池景观规划都存在景观手法应用1998 2015 年第 56 卷 第 12 期不 足 、景题创作不到位的缺点 。园区规划应该通过一系列可以借景的视觉角度 、用以点景的园林建筑小品进行美学设计 。同时园区规划要与景观意境容揉 交 合 , 使客观的创作意境与不同文化生

15、活背景的师生们的主观景趣相联系 , 让使用者体会到园林意境中共同的生活情趣 、理想与哲理 , 才具有景观形象和审美情趣完美统一的艺术价值 6。例 如 石 刻辅以草木有点景言志的作用 , 名人石刻能引发师生求学向上的精神 。翰墨池之景依北岭山脚下 , 汇北岭山水流 , 又与肇庆端砚文化结合 , 点题景观能对主题思想加以提炼 , 引导观赏者的鉴赏思维方向 ,能更好地展现其文化蕴含 。3. 2 提供休闲庇荫场所行知湖的景观元素略显单调 , 而翰墨池也缺乏庇荫性质的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可以结合两地内部的高差 , 顺山就水 , 高低错落 。例如廊 、柱状的线性有限定与引导作用 , 其进深感引人追求和探索

16、 ,其光与影的投射又因时因地而变 。3. 3 合理规划植物密集型块状绿地上的乔木灌木肆意生长 , 且缺乏修型 , 如行知湖北湖的睡莲布满池塘 , 使水生生物容易缺氧死亡并使水体富营养化 ; 疏朗绿地的散点种植方式缺乏动势呼应和美学组织 。植物栽植应该合理使用规则对称 、辐射对称 , 或非对称 、具动势效果的自然种植方式 , 例如利用特殊物种如构树 、萍婆等制造突变和交错的节奏 ,形成微地形上起伏草丘的渐变 、拟态韵律之感 。植物配置应广泛运用造景手法 , 例如利用高大的乔木形成相互交冠的景况 , 形成聚焦视线于特定景观的视觉效果 ; 在道路或中轴线的端点 、节点上设置同种树木对植以引导进出口

17、; 强化绿篱修剪 , 作为特定的景观符号代替景观雕塑或者路向标 , 丰富景观内涵 。3. 4 发挥彩叶植物的生态功能低矮的植物球配合地形的微起伏能显得生动可爱 , 再加上地被植物冷水花 、彩叶草等 , 使整体观感有竖向层次和立面色彩 , 以活跃气氛 。局部地区同一树种的团簇种植容易形成 “重复 ”或 “零散 ”堆放的感觉 , 缺乏有机容揉而略显生硬 , 植物配置应该强调植物的对比调和 , 综合运用植物的色彩美或形态美 , 结合传统造景手法 , 创造出良好的透视效果和空间层次 。行知湖的草木枯荣容易呈现生死垂败的萧条景象 , 可以用垂枝红千层替代垂柳作为水畔植物 , 景观常绿不易枯败 。园林应是

18、时间与空间同步运行的综合艺术 7,时间性要求园景要素借助物候与气象 , 呈现 四 季晨昏形态变化的交替性和周期持续性 , 空间性要求造景组织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肇庆学院自然时序即是晨昏日相和阴晴多变的气象 , 以及植物季相景象 。林地植被应充分利用乡土阔叶树种的生态功能 8,如翰 墨 池西北岸的落羽杉秋冬由绿色蜕变成褐黄色 , 东坡蓝洋楹盛花时节蓝色花朵优雅恬美 , 凤凰木六月火红 , 阴香树叶由淡红转为绿色等 。景观设计的作用不是用来修饰 、涂抹校园中的剩余空间 9。从休闲景观规划合理性来看 , 肇庆学院 水域颇多 , 两两重复 , 又衔接在一起 , 不利于分散观赏 。可以充分利用翰墨池的本

19、土人文 、生态环境特色与行知湖的传统求知践行的治学精神理念 , 同时增设学生读书休闲活动空间场地设施 , 如广场 、庇荫廊架 、各式坐凳等 , 使风景景观与学校整体的教学活动和环境相适应 。校园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 其规划应该更注重学习研究功能 , 应该更重视硬地铺装 、学习休闲场地 、平整绿地的规划 9。肇庆学院是全国绿化模范单 位 , 校园的绿地环境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 影响 , 适地适人的风景规划不仅有利于休闲游览 , 更有利于校园的治学读书和提高师生的学术修养 。参考 文 献 :1 李敏 城市 绿地系统规划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 66

20、 78.2 程松明 , 于文华 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探讨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12 ( 9) : 38 41.3 胡 维平 , 张 静仪 , 李文朝 , 等 净化湖泊饮用水源的物理 生态工程实验研究 J 湖泊科学 , 1997 ( 2) : 159 167.4 唐 萍 , 吴国 荣 , 陆长梅 , 等 太湖水域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01 ( 3) : 42 44, 47. 5 张 毅敏 , 胡 孟春 , 张永春 人工湖生态设计探讨 C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北京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2008: 988.6 李敏 华夏园林意匠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35 280.7 李敏 华夏园林 30 讲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15.8 林翠新 , 杨学成 , 廖庆文 乡土阔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上开发利用的初探 J 林业经济问题 , 2003, 23: 165 168.9 陈程飞 , 张文英 , 杨运东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景观规划分析 J 四川建材 , 2008 ( 3) : 256( 责任 编 辑 : 侯春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