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解 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诫子书 诸葛亮,夫( f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dn b )/无以明志,
2、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yn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su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l ),将复何及!,放声朗读,课文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是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
3、学习。,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到那时)只能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理解内容:(小组合作探究),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3.本文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4.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4、?,交流展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本文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
5、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6.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1.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拓展延伸:,今天仍很有意义:经常的静思反省,俭朴节约,志向坚定;经常自我对照检查,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吃苦耐劳,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廉洁自律,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为了实现理想境界,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清心寡欲,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已任,努力克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道德修养。,2.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空城计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鞠躬尽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