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类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精华课件ppt.ppt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10610860
  • 上传时间:2019-12-06
  • 格式:PPT
  • 页数:90
  • 大小:9.65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精华课件ppt.ppt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

    2、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 意大利思想家,代表作是太阳城。,第一阶段: 16、17世纪(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以及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代表人物 : 摩来里(1720-1780)法国杰出 思想家 ,代表作是自然法典; 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 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是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马布利,第二阶段:1

    3、8世纪(工场手工业)空想平均社会主义,主要特点,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代表人物:圣西门(1760-1825) 法国思想家,代表作是论实业制度; 傅立叶(1772-1837)法国思想家, 代表作是新世界; 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实业家、思想家, 代表作是新社会观、人类思想实践中的革命。,傅立叶,欧文,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工场手工业向

    4、大机器工业转变)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主要特点,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尖锐批判; 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天才的描绘; 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找不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 找不到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找不到

    5、通向理想社会的现实途径。,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运行方式、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

    6、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1、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1917年,革命中的 布尔什维克示威游行,第二,无产阶级革命 是要彻底消灭一切 阶级和阶级统治 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第一,在理论上,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第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临时政府军队镇压 彼得格勒群众集会,巴黎公社墙,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政府,建

    7、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但仅存71天,失败了,这是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巴黎公社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认为,在特 定情况下,社会主义可能以和平方式实现。但 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第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至今尚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实例,19世纪中期,通过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和阶级矛盾状况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同时革命”论,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

    8、而是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前后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国家取得胜利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1913年英德美法状况比较,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1917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改变了历史,十月革命改变了历史,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

    9、索,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8年夏天1921年初,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 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 策时期。,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十月革命后,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和途径,进行了“直接过渡”实践。,(1)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 巩固苏维埃政权,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初步计划的时期,“直接过渡”是指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绕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直接”通达社会主义社会。,1918年下半年,帝国主义纠合14国对苏维埃

    10、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国内战争。,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918年夏天1921年初: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非常困难条件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采取的应急措施,它最大限度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粉碎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3)1921年3月1924年 新经济政策时期,第四,试行租让制、代购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作为由多种经济成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第一,实行粮食税制度,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农民自由周转

    11、剩余农副产品;,第二,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允许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实行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第三,把商业原则引入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对职工实行物质奖励;,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 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2.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3.列宁晚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12、;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最终确立,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方面: 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3、的特点,经济体制方面: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集中统一指令性计划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单一按劳分配方式。,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第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第二,历史功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苏军占领柏林,第三,存在弊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

    14、多国的发展,1.二战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六国:中国、越南、北朝鲜、蒙古、老挝、柬埔寨。 拉美一国:古巴,2.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二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确立了以苏美为中心的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定位,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

    15、世界格局。,(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 社会制度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逐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统治基础,赋予当代世界发展以新的内容。,(三)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大大遏制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社会主义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政治活动,不断挫败帝国主义的图谋和野心。昔日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二战后,100多个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第三世界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3.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16、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作为时代的旗帜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今后长时间内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四)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发展中的曲折,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后发表电视讲话: “我曾经坚定地赞成保持联盟国家,保持国家完整。最近发生的事件却朝另一个方向发

    17、展,国家分裂解体已成为现实,我不能同意发生这一情况”,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给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社会主义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 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

    18、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21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2、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3、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4、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5、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

    19、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6、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1、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准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它。,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

    20、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攻克冬宫,农民协会,(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长时间努力和艰苦探索。,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的胜利,大大加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第六章,社会主义要建设

    21、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必然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对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对立的复杂局面。,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任何一种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都充满矛盾和斗争,决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世界经历约3000年;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世界经历约1000年;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世界经历约500年。 社会主

    22、义制度的出现,如果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算起只有80多年的时间,而在中国只有50多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 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每个国家应该根据

    23、时代和实践发展的 要求,选择适合本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1987年5月30日,邓小平为南斯拉夫 共产主义周刊题词手迹。,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4、,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才能更快地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 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 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 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第三,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第一次改革,第二次改革,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精华课件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061086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