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章 中国土地资源状况,2,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面积辽阔,但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 我国土地资源形势严峻: 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压力下,土地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不当,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3,10.1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4,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5,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6,1、数量特征,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土地面积为950.68万km2,加上香港、澳门、台湾和金门、马祖等地,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km2。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我国有近13
2、亿人口,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84hm2,只有世界人均2.32 hm2的33.5% 。,7,全国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面积结构表,8,9,2、质量特征,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占12。全国近一半的省,山地面积超过辖区面积的50。 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 :从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光、热、水、土自然要素组合严重不平衡。,10,3、区域分布特征,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全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土地资源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12个省市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9。 中部9个省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9.6 西部地区l0
3、个省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5,11,3、区域分布特征,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土地的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 东部为沿海地带,地处暖温带及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程度高,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少。 中部地区山地、丘陵多,土地利用率较高,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占37.79。 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寒山地、沙漠、戈壁区,土地利用率极低。,12,3、区域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在各地区和省(市、区)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 按已利用土地面积计算,华东区为最高,其次是中南区、东北区、华北
4、区、西南区,、西北区较低。 按地带以东部沿海地带为最高,按已利用土地计算,每平方公里为351.1万元,中部地带为78.1万元,西部为29.0万元。,13,4、后备土地资源牲,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贫瘠、无水源保证。 干旱少雨。,14,后备土地资源面积与分布 万hm2,15,二、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土地污染严重,16,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全国治理了水土流失67万km2,仍有360万km2未得到治理,约占土地总面积38.6,且以每年流失l万km2的速度逐年增长。建国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 (到20世纪8
5、0年代末治理50万km2),但近几年已发展到163万km2。 牧草地退化 :超载过牧和过度樵采,使草原不断退化,退化面积已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3.8,每年以200万hm2的速度扩展。,17,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我国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ll05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33.2。近10年中,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 100 km2的速度发展,相当于每年被沙漠吞食掉一个县,土地沙化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对公路和铁路的威胁。 土地次生盐溃化、潜育化加重 :据土地资源调查,有盐渍化土地9 913万hm2,其中现代盐渍化土壤3 693万hm2,残余盐渍化土壤4 487万hm2,潜在盐
6、渍化土壤l733万hm2,盐碱耕地约667 hm2,另有沼泽地l 067万hm2。,18,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盲目围湖造田,湖泊水面减少,影响渔业生产,减弱调蓄水量的能力。 全国湖泊水面减少约140万hm2,鄱阳湖被围垦利用面积已达12万hm2,加之泥沙淤积,其湖泊面积已由1954年5 160km2降至3 850 km2;洞庭湖的湖泊面积由1949年的4350 km2降至269lkm2。 1998年发生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因围垦造成湖泊面积减少、库容萎缩,致使汛期洪水外溢,加剧了洪涝灾害。,19,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20,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
7、理对策,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 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中国土地使用改革制度的“三统一”政策,即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统一管理;建立土地市场与土地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措施。,21,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立国家、省、县、乡四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监测制度,制定保护面积、保护质量、划区定界等措施。 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重点改造盐碱、易涝、易旱、易灾的土地。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物理、
8、化学性能,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质量。治理土地的重点应放在潜力大、效益好的土地治理上,如红黄壤土地改良、盐渍化土地治理和潜育化低洼涝地的治理。,22,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 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长江的南水北调工程和其他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等) 实施防护林改造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其他防护林等) 草原建设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发展生产和普及教育等综合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3,10.2 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24,全国耕地二级分类所占耕地总面积比率,一、耕地 1、耕地的分布,25,来源:李元:中国土
9、地资源,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26,全国及各农区的耕地内部结构 耕地 (总面积为13003.92万hm2 ),27,2、我国耕地利用特点:,耕地利用上以旱地利用和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中,细粮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杂粮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由高产数量型向高产、优质、高效型转变。 耕地利用程度较高。 因各项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减少耕地过多。 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28,二、园地,1、园地的分布,全国园地二级分类所占园地面积比率,29,全国及各农区的园地内部结构(园地),30,2、园地的特点:,受生态环境条件的严格限制,园地生产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其中主要是气
10、候、土壤、水、地形、地貌等条件必须适宜; 园地的发展规模决定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园地的保证。 园地利用中存在问题:果粮争地矛盾突出。部分园地质量差,土壤肥力下降。集约化水平低,经营粗放等,因此全国各地水果单产水平差距很大。,31,三、林地,1、林地的分布,全国林地二级分类所占林地面积比率,32,全国及各农区的林地内部结构(林地)(万hm2 ),33,2、林地的特点:,多年来,全国森林面积虽稍有增加,森林覆盖率略有提高,但森林蓄积量持续减少。 我国林地总量多,但人均林地面积少,林地质量相对较高,但生产力水平较低,森林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是重采轻造和过量采伐,致使森
11、林资源质量的下降,削弱了森林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的功能,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34,四、牧草地,1、牧草地的分布,全国牧草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5,2、牧草地的特点:,我国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南方热带、亚热带草地水热条件好,分布零散,多为耕地、林地之间的小块草地,但生长季较长,产量较高,再生性强,有很大潜力,具栽培人工牧草的有利条件。 我国牧草地面积以每年65万70万hm2的速度减少,由于草地退化,牧区产草量下降,草地质量变差,影响草地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畜牧业经济效益低。,36,五、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全国居民点及工矿用
12、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7,六、交通用地,交通用地的分布,全国交通用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8,七、水域,水域的分布,全国水域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9,八、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全国未利用土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40,部分省(市区)未利用地面积表 千hm2,41,10.3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掌握土地利 用分区的基 本知识,决定,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42,一、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原则,1、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根据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考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自然环境条件、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
13、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协调国民经济各业用地,对土地资源利用在时空上进行分区。,43,一、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原则,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原则 土地自然要素的相似性 土地利用的相似性 多级续分原则,44,二、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1、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主要依据 区域土地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区域土地利用方向与产业配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土地生产力与综合效益的相对一致性 区域土地利用问题与治理、保护的相对一致性。,45,二、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划分与命名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采用二级分区,一级为土地资源利用区,二
14、级为土地资源利用亚区的二级续分系统。 土地资源利用区的命名主要反映大区域格局,土地资源利用亚区的命名则重点突出亚区特色。 土地利用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型)+主要利用类型相应发展产业3名法来命名 土地利用亚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型)+主导利用类型开发利用方向3名法来命名,46,二、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划分与命名 按中国土地资源将全国分为12个土地利用区,区下划分为66个土地利用亚区。 东北山地、平原有林地与旱地 农林用地区(简称东北区) 华北平原水浇地、旱地与居民工矿地农业和建设用地区(简称华北区) 黄土高原旱地、牧草地与有林地农牧林业用地区(简称黄土高原区),47,二、土
15、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划分与命名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农渔和建设用地区(简称长江中、下游区) 川陕盆地有林地、旱地与水田农林用地区(简称川陕盆地区) 江南丘陵山地有林地与水田林农用地区(简称江南丘陵山地区) 云贵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旱地林农用地区(简称云贵高原区),48,二、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划分与命名 东南沿海有林地、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农林渔果和建设用地区 (简称东南沿海区) 内蒙古高原牧草地与旱地牧业用地区(简称内蒙古高原区) 西北干旱区牧草地与水浇地牧业和绿洲农业区(简称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原牧草地牧业用地区(简称青藏
16、高原区) 藏东南横断山有林地与牧草地林牧用地区(简称藏东南一横断山区),49,49,三、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概述,东北山地、平原有林地与旱地 农林用地区(简称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市外)三省及内蒙古的兴安盟与贝尔盟东北部,共210多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95.21万km2,占全国的9.98。农垦历史较晚,有富饶的森林和矿产,是我国的重要林区,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后备土地资源也较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土地利用特征:土地资源以山地有林地、平原旱地为主。土地利用率高达91.6,人均已利用土地0.86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是以林地为主,耕
17、地为辅的农林用地结构特征。,50,50,华北平原水浇地、旱地与居民工矿地 农业和建设用地区(简称华北区),位于我国东部中原地带,周边山地丘陵都在海拔1500米以下。行政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山东、河南、安徽与江苏三省淮北地区,以及辽宁和内蒙古少部分,共426个市县。土地总面积53.06万hm2,占全国的5.56,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人口稠密,村落密布,是土地开发综合程度和综合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 土地资源利用的特征:以耕地为主体,园地居重要地位,林牧用地面积较小。区内平原广阔,为我国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开发利用历史早,利用程度高,耕地面积比重
18、大。土地经营较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人多地少,加之中、低产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不高;林地面积小,森林覆盖率约2.5%以下,林业发展缓慢,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51,51,黄土高原旱地、牧草地与有林地 农牧林业用地区(简称黄土高原区) 位于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青海湖以东,秦岭、伏牛山以北。包括山西、陕西大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中部与东部、宁夏南部及青海东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7%。以耕地利用为主,林地、草地占有较大比重。全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适于农林牧综合发展。陡坡开垦比较严重,加之夏、秋降水集中且强度大,雨水冲刷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差,
19、粗放经营,农作物产量水平低,一般粮食耕地亩产仅100千克左右。森林覆盖率低。解放后虽营造了一些防护林、薪炭林和水土保持林,但因破坏严重,缺林、少林的情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改观 %以下,林业发展缓慢,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52,52,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水域与居民工矿地 农渔和建设用地区(简称长江中下游区) 位于淮河以南,武当山以东,洞庭湖、鄱阳盆地以北。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湘、鄂、浙、赣、豫、苏、沪、皖等8省(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2,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以耕地居优势,林地次之,草地较少,是我国最重要的农耕区之一。全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人口密集,劳动
20、力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耕地比重大,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为主,经营集约,粮食产量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本区林地主要为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草地面积小,以养畜为主。水面宽广,是全国淡水水面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水网地带和淡水养殖业基地,53,53,川陕盆地有林地、旱地与水田 农林用地区(简称川陕盆地区)位于秦岭、大巴山以南,青藏高原东缘以东,武当山以西,四川盆地南缘以北。包括四川大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26%。地处平原农区向山地林区逐渐过渡的林农交错地带,是一
21、个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耕地、林地并重,草地较少的地区。全区以山地、丘陵和盆地为主,耕地经营集约,产量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稻、麦、棉、油菜、甘蔗生产基地。秦巴山地及盆周山地区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经营较粗放,农作物以杂粮为主,产量水平较低,54,54,江南丘陵山地有林地与水田 林农用地区(简称江南丘陵山地区) 包括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等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45%。本区粮食、经济作物、经济林产、淡水鱼产等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林地利用为主,耕地占有相当的比重,草地较少,以喜热草丛为主。全区地形为丘陵、山地及散布其间的河谷盆地,区内人口
22、较密集,劳力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营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多种经营发达。本区耕地比重较大,种植业较发达,且以水田为主,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花生、大豆、薯类、茶叶、烟叶等,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油菜和亚热带果品生产基地,55,55,云贵高原有林地、灌木林地与旱地 林农用地区(简称云贵高原区) 行政区划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区全部或部分。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95%。是个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以林农利用为主的地区。区内地形错综复杂,山地、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全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不充裕,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旱地水田均有,且旱地面积比重略高于水田。水
23、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薯类、玉米、油料、烟叶、茶叶等,是全国重要产烟区之一,56,56,东南沿海有林地、水田园地与居民工矿地 农林渔果和建设用地区(简称东南沿海区) 包括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的全部或部分。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32%。区内地形复杂多样,河谷平原、山间盆地,浅、低、中山交错分布。是全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本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也是香蕉、菠萝、荔枝、龙眼和柑橙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更是橡胶、椰子、油棕、咖啡多种热带作物的唯一产区。区内土地利用以平原水田与山地有林地相结合为特征,渔业生产优势突出。以热
24、带、亚热带经济林果为主的生产优势,是中国创汇农业的重要基地。人口稠密、城市化、业化程度高。应稳定耕地面积。,57,57,内蒙古高原牧草地与旱地 牧业用地区(简称内蒙古高原区) 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93%。是个牧业用地占绝对优势的土地利用地区,也是内蒙古主要牧区之一。全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区内耕地面积小,经营粗放,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 全区大部属温带气候,温暖干燥,光照充足,光、温、水、土等条件配合差、水源缺乏,热量略显不足。农业发展历史较短,劳动力不足,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及水平均较低,草原面积大,畜牧业在本区占有重要地位。河湖较少,水资源缺乏,淡水养殖业不发达,部分地区无地表径流,人
25、畜用水问题突出。本区干燥多风,地表风蚀强、沙漠、戈壁等难利用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宜农荒地资源也比较丰富,扩大耕地面积尚有较大潜力。非农业用地比重小,交通运输不够发达,58,58,西北干旱区牧草地与水浇地 牧业和绿洲农业区(简称西北干旱区) 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36%。是个国境线长、气候干旱、地广人稀、依靠灌溉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的地区,也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最多的地区。 以牧业用地为主,绿洲灌溉农业为辅,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抓好粮、棉、糖基地和牧业林业基地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区内粮食平衡。矿产资源也有很大潜力。,59
26、,59,青藏高原牧草区 牧业用地区(简称青藏高原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48%。是个以牧业用地占绝对优势,林地占有一定比重,耕地很少的土地利用区。全区地势高峻,属高寒气候,光照充足,辐射强烈,水源丰富,热量不足,大部分地区光、热、水、土条件配合不佳。人烟稀少,劳动力不足,农垦历史短,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及生产水平均较低。区内耕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平原、山麓平原和滩地及低山丘陵地区。耕地绝大部分为旱地,水资源较充足,水浇地比重大,但因劳动力紧缺、耕地经营粗放,利用水平低。藏南河谷地带水热资源丰富;农耕条件较好,农业历史较早,耕地集中,可种植水稻并可实行复种,是西藏主要粮仓。
27、林地多分布在东部和南部边境地区,以用材林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用材林基地之一。西部和北部地区面积小,森林覆盖率低,甚至大部分地区乔木林基本绝迹。,60,60,藏东南横断山有林地与牧草地 林牧用地区(简称藏东南横断山区) 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4%,是个以林地为主,牧草地占有较大比重的土60地利用区。本区山高流急,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经济相对滞后,是我国西部经济待开发区。山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土地开发难度大。交通用地少,土地生产力低。耕地面积少且分散,垦殖率低。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农业适宜发展多种经济林木,在建设好江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同时,促进农林牧结合,提高林业产出率和
28、经济效益。改变传统的季节性畜牧业,改善草场经营管理体制,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承载力,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61,10.4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资源数量丰富,人均占有量高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 耕地质量低,坡耕地所占比例大 未利用土地面积大,有开发利用潜力,62,2001年末全国及西部各省(区、市)人口、土地、耕地及人均状况,63,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坡耕地状况,64,二、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严重滞后 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和产出率低,65,66,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67,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土地利用程度 %,68,三、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战略,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优化西部土地资源法律法规配置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调整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加强与完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69,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