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归园田居》.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60788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归园田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归园田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归园田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归园田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件:《归园田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归园田居,陶渊明,读懂诗歌须“五看”,一、看诗题,明类型(内容,题目的作用)二、看诗人,明背景。(知人论世)三、看注释,明诗意。(注释的必要性)四、看感情,明主题(抓关键词句,尤其是感情色彩词)五、看意象,明意境。,陶渊明,又名: 字: 自号:谥号:,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元亮,潜,五柳先生,靖节先生,开创了 诗体,是我国第一位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诗,田园,一、知人论世,陶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之壮志。由于政治腐败,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

2、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一、知人论世,归园田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二、理解题目,田园诗,内容:回归园田,主题?,少无适俗韵: 迎合榆柳荫后檐:遮蔽桃李罗堂前:排列暧暧远人村:远离户庭无尘杂:形活用为名,繁杂的事务虚室有余闲:形活用为名,宽余的地方狗吠深巷中:状语后置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三、看注释,明诗意,请画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字词,明确诗歌主题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3、,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四、看感情(关键词),明主题,请画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字词,明确诗歌主题归园田居其一 zxxk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四、看感情(关键词),明主题,主题: 厌恶官场生活,热爱田园

4、生活。,思考:“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感觉),归,从何而归?,官场,尘网、樊笼,羁鸟、池鱼,自己,比喻,从“尘网”“樊笼”中归,为何而归?,本性、守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向何处?,归向田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去如何?,归去后自由、安逸、喜悦,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Zxxk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切景语皆情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景 语,情 语,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简朴幽雅恬静悠闲和平安详,情景交融白描,以声衬静远近结合声色结合,以声衬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固守纯真、恬淡超逸的诗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作者从小就喜欢田园生活,

6、“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通过两种生活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热爱田园生活,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答题技巧:形象特征+分析+情感意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饥来驱我去,行行竟何之(乞食),陶渊明田园生活之苦,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序),思考: 像陶渊明这样洞悉时世,不愿陷身浊泥潭,自善其身是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终其一生,诗人都不能忘怀于立善;但现实条件又让诗人无从立善。忧患太深,绝望到了极点,

7、出路何在呢?在情感的层面,诗人忧患于人生苦短及功名难立;但在理性的层面,诗人又认识到忧患的无益,于天命取委运任化的态度。 陶渊明对人生的理解,在情感和理性之外,还有一个审美的层面。立名的理想已然破灭,忧患与放浪都于事无补,自杀又为诗人所不取。回过头来看人生,忽然寻着别一种意义。,沧桑之后,诗人体悟到平淡自然之美。纵然不能立不朽功名,但只要存一审美之心,能于寻常生活中体会到意蕴和美,内心世界亦为富足完美,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艺术化生存。 体现到诗歌创作中,便是诗人在退隐之后,写出了众多优美的田园诗。其笔下田园风光,恬静自然,却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能于日常生活与寻常景物中体悟到美,是陶渊明的不可及

8、之处。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也敏感于其对情感的淡化处理。而这根源于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北大孟公绰陶潜解读),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