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教育公平问题,陈曦 代风雪 车宇航 邓兴状 崔雨,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加在一起对孩子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教育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
2、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我国教育事业规模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投入、教育收费、应试教育、高考移民、择校风等问题反映强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突出,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流动人口子女等上学难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我国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
3、题,一、教育机会的不公 1、择校热 2、教育腐败 3、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4、高考招生制度 二、教育过程的不公 1、地区间经济状况区别 2、民办学校发展难 三、教育结果的不公 就业待遇区别,(1)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 (2)教育差距尤其是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 (3)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 (4)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 (5)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 (6)教育特权、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问题。 (7)高等教育问题,包括高
4、等教育收费、学生就业问题。 (8)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 (9)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10)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11)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 (1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 (13)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 (14)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 (15)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三 我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1.区域差距。 2.阶层差距。 3.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4.教育腐败现象依然存在。5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6.中央财政过多用于高等教育,而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 7同一地区,地方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 8.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9.缺乏有效的管理
5、、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使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四、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研究,1.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1)国家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间的巨大差距,确保边远地区和偏僻省份的同龄人能有同等的机会接受教育。 (2)东部发达地区要向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大对口支援,通过支教或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中西部地区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国家应该采取优惠政策进一步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条件。,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1)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
6、基础教育的投入,要将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 (2)高等教育阶段,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高等教育高收费、低就业率问题,为贫困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3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尽快实现;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校际分配的力度,促进教育全面发展。,4.坚决限制和缩小教育差距。取消重点、示范学校制度,禁止对重点、示范学校在财政拨款、师资配备、招生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
7、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缩短并力争消灭重点与非重点之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 5.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建议在城市中设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外来人口子女应享有同所在城市学龄儿童一样的入学待遇和入学标准。建议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经费。,6.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应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资助。对于扶助贫困学生和女童完成学业,政府要建立健全机制,充分保证贫困学生的教育权利和
8、机会。还要广开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发动社会贤达和开明之士慷慨解囊,多渠道筹集扶助资金,帮助从小学到大学因贫困而面临求学难的学子完成学业。此外,要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确保女童的教育权利,教育家长摒弃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对拒不送女童上学的家长和监护人,要给予法律监督。,7.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力度,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2)教育部门要统筹配置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安排好招生和就业工作,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之间公平竞争。 (3)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
9、”,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和培训结合,为企业输送他们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人尽其才,实现个人发展,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8.切实解决屡禁不止的乱收费问题。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严格规范高等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的各种形式的乱收费。9深化教育公平的认识。在大多数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教育,不仅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最高的投资效益,而且最符合公平原则,因为教育公平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公平教育、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因此,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教育公平的价值,视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目标。要建立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每个人平等的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平等问题。,总之,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公平,只有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