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推进高起点上的新发展第一章 发展回顾第二章 发展环境第三章 指导思想第四章 发展目标第二篇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第五章 全力以赴办好两会第六章 放大两会国际效应第七章 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八章 构筑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第九章 营造国际化环境第三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十章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十一章 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第十二章 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第十三章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第四篇 构建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第十四章 建设阳光服务型政府第十五章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第十六章 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第十七章 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第
2、五篇 建立质效兼优的产业新体系第十八章 发展“1+6”产业集群第十九章 打响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品牌第二十章 推动“杭州智造”发展第二十一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二十二章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第六篇 构筑城乡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第二十三章 打造重大发展平台第二十四章 建设现代大都市第二十五章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二十六章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第七篇 提升现代城市的治理效能第二十七章 努力提高交通出行能力第二十八章 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二十九章 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环境第三十章 安全高效发展清洁能源第三十一章 全面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第八篇 建设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第三十二章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美丽宜人第三十
3、三章 促进城乡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第三十四章 促进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善有效第九篇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的品质之城第三十五章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第三十六章 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第三十七章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第三十八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九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第十篇 建设惠及城乡居民的健康杭州第四十章 深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第四十一章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第四十二章 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质第四十三章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第十一篇 打造文化韵味浓郁的书香城市第四十四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四十五章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第四十六章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第十二篇 构建法治公平的现代治理体系第四十七章 全面深化法治
4、杭州建设第四十八章 打造“信用杭州”第四十九章 促进社会包容和谐第五十章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我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推进高起点上的新发展第一章 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杭州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特点、新要求,杭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统筹、治环境、惠民生、促和谐,
5、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社会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城市影响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58.2%,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国家级孵化器总量居省会城市第一。萧山、余杭、富阳加快与主城区融合,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成效明显,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形势良好。“美丽杭州”建设步伐加快,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文化名城建设稳中有进,法治杭州、平安杭州建设取得新进展。表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6、完成情况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类别 指标名称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指标属性 2015 年 年均增长经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965.71 10000 10%预期性 10053.58 9.1%类别 指标名称 2010 年规划目标 指标属性完成情况2015 年 年均增长 2015 年 年均增长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元) 70024 102500 8.5%预期性 112268 8.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2225.00 4130 14%预期性 4697.23 14.8%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651.88 5000 13% 预期 性 5556.32 15.9%出口总额(不含
7、省属,亿美元) 285.7 460 10%预期性 444.65 9.3%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671.34 1200 12% 预期 性 1233.88 12.9%全市 49.2 54 左右 5.3 预期 性 58.2 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市区 53.3 60 7.3预期性 61.0 7.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25.1 35 9.9预期性 38.2 13.1结构优化城市化率(%) 73.3 74 4 预期 性 75.3 2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75 3 0.25预期性 3 左右 0.25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8、%) 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19% 专利授权量(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件)26483(3238)30000(4000)3.3%(5.2%)预期性46245(8296)11.8%(20.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7 预期性 13.8 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5.69 58 2.3 预期 性 60.43 4.75 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106.06 85约束性 28.79 126.43城镇登记失业率(%) 2.19 95 约束性 97.5 左右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4.57 95 约束性 98.94 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409.27
9、 1650约束性 - 3759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148 0.09 约束性 0.067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22.6 22.1 -0.5 约束 性 22.5 -0.0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68 0.55 -19.5%约束性 0.43 左右-22.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58 省下达 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 省下达 约束性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目标-21.9%(2011-2014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吨) 113934 -12.6% -16.29%(2011-2014年)氨氮排放总量(吨) 14525 -13.1%
10、-13.69%(2011-2014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吨) 95780 -14.8% -15.42%(2011-2014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吨) 124847省下达-17.3% -17.56%(2011-2014年)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4350 4650 300约束性 5376 1026资源环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83 90 7预期性 94 左右 11注: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第二章 发展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
11、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门槛的新起点上,迎来承办 2016 年 G20 峰会和 2022 年亚运会、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新旧动力转换还未完成;自主创
12、新能力不强,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不足,“城市病”显现;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民生保障任务依然繁重;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杭州将迈入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对国家和我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充满信心,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又要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充分估计,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使经济更有效率、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更可持续。第三章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1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实践,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率先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办好“两会”、建设“两区”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
14、名城目标大步迈进。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着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加大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军民融合等统筹力度,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照
15、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子走下去,全面推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丽杭州”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人口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实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发展,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全市人民
16、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实现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第四章 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全省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世界名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各项具体目标如下:综合实力更强。在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5%以上,力争提前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质效更高。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形成更高水平的服务经济。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点示范作用
17、充分显现,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3.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0%,人才总量达到 250 万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以上,基本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建成人才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城市功能更全。城市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1%。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效果显著,市域功能布局更加完善,形成更加协调的城乡区域关系,在杭州都市区中的极核作用明显增强,
18、服务全省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一基地四中心”优势更加凸显。生态环境更优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黑臭河和地表水劣 V 类水质全面消除,钱塘江(杭州段)、苕溪(杭州段)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类水,细颗粒物(PM2.5)浓度逐步下降,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杭州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治理体系更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实现重大突破,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平安杭州和法治杭州建设取得新成效,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19、,努力形成高品质、高绩效的公共治理和政府服务的“杭州标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更美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超过 20 万套,新增城镇就业人口 85万人,调查失业率保持在 5%以内。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表 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年 2020 年 年均增长 属性(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053.58 14300 7.5%以上 预期性(2)服务业增加值占生
20、产总值比重 % 58.2 62 3.8 预期性(3)“1+6”产业增加值 亿元 10% 预期性经济发展 (4)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15.28 23 8.5% 预期性(5)科技进步贡献率 % 65 以上 预期性(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3 左右 3.5 0.5 预期性(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项 34 38 4 预期性(8)互联网普及率 % 75 90 15 预期性(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41.8 50 8.2 预期性创新创业(10)全市人才总量 万人 196 250 预期性(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42642 63000 8%
21、 预期性(12)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万人 28.79 85 预期性(13)调查失业率 % 5 预期性(14)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3.8 14 0.2 约束性(15)人均预期寿命 岁81.56(2014 年) 82 预期性民生福祉(1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万套 5.75 21.1 约束性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年 2020 年 年均增长 属性(1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8.94 保持在 98%以上 预期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7.5 左右 保持在 95%以上 预期性(18) 养老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 张 40 50 10 预期性(19)每千人
22、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人 3.8 4.5 0.7 预期性(20)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67 0.047 -7% 约束性(21)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22.5 21.1 -1.4 约束性(22)万元生产总值耗地量 平方米 19.9 18.1 -1.8 约束性(23)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 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2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9 12 3 约束性(2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 65.1 稳定在 65以上 (27)森林增长林木蓄积量 万立方米 5376 7250
23、约束性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省下达指标(28)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66.3 76.7 约束性(29)I-III 类水质断面比例 % 92.3 92.3 约束性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生态文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氮氧化物% 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75.3 77 1.7 预期性(31)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68.5 71 2.5 约束性(32)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665.66 770 3% 预期性(3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亿美元 71.13 90 5%左右 预期性(34)境外投资总额 亿美元 26.49 32 4%左右 预期性(35)国际友
24、好城市 个 29 34 5 预期性(36)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338.37 435 以上 5% 预期性(37)国际通航点 个 31 40 左右 9 预期性城市国际化(38)国际机构和代表处(签约) 个 68 10 预期性注:(1)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 2015 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I-III 类水质断面比例”以国务院“水十条”责任书明确的 13 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为基数。第二篇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城市国际化是杭州“十三五”时期的首位战略、首要任务,既要举全市之力保障 G20 峰会,更要借好东风,抢抓机遇
25、,放大后峰会、前亚运国际效应,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推动城市国际化水平跃上新台阶。第五章 全力以赴办好两会第一节 全力服务保障 G20 峰会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全力保障 2016 年 G20 峰会顺利进行,努力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呈现杭州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有序推进场馆改造提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整治等任务,扎实做好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市民素质提升和宣传发动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以最严最实措施做好峰会安保维稳。完善指挥调度体系,筹划综合模拟演练,做好机场、交通组织等全方位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流程和环节有序高效运行。第
26、二节 精心筹备 2022 年亚运会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制定“亚运前”行动方案。加快奥体博览中心主体场馆建设,改造利用各区县(市)、高校和杭州都市区现有场馆设施资源,确保各类场馆满足亚运会赛事要求。科学规划建设亚运村。推进亚运会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周密筹划亚运专项计划和预案,及早谋划启动亚运会安保维稳 工作,积极开展征集亚运口号、会歌、吉祥物等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智能型亚运会。第六章 放大两会国际效应第一节 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充分做好 G20 峰会前后国际经贸交流活动和经贸合作,有效对接全球优质资源,吸引国际机构、跨国公司进驻杭州。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
27、作与竞争,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和促进自主技术海外推广。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重点,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百亿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第二节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和赛事之城制定“后峰会”深化策略,提升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品牌展会、高端论坛等国际商务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着力吸引国际组织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杭州,积极承办国家重要外事活动。全力承办好一系列国内外重要赛事,加强与拥有优质赛事资源的机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性顶级赛事,升级钱塘江国际冲浪对抗赛、国际马拉松比赛(杭
28、州)等国际赛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城。第三节 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围绕“杭州,诗意之旅”,打响以西湖、千岛湖为代表的世界级山水旅游品牌,策划符合国际游客需求的精品旅游产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着力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积极争取离境退税政策。充分利用两会举办契机,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推进国际化旅游宣传营销,开展一系列全球性主题活动。继续提高杭州口岸免签中转便利化水平,提升城市旅游的国际可进入性。第四节 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魅力,充分发挥西湖、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全力推进良渚文化遗址申遗,有序做好南宋皇
29、城大遗址、跨湖桥文化遗址、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和西溪等申遗工作,努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和自然遗产群落。创新完善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机制,着力提升丝绸、茶叶、印学和南宋官窑等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世界知名度,打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品牌。充分借助两会和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等所搭建的文化联系通道,发挥名校、名企、名人的作用,鼓励和吸引世界各国政府和文化机构来杭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专栏 1:设施提升和保障工程名 称 具体举措1、会展宾馆建设工程 推进杭州奥体博览城建设和现有场馆设施改造利用,规划建设亚运村,改造国际会议中心、市民中心会议中心,改造提升一批宾馆设施。2、城市宣传工程加
30、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推进城市国际宣传营销,开展“杭州大使环球行”等全球性主题活动,提升杭州云栖大会、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名 称 具体举措会等展会国际化水平。3、基础设施工程完成绕城留下入城口、沪杭甬彭埠入城口、机场高速主线等 33 个入城口整治、46 条重点道路街容提升与美化、77 个电网建设与供电保障、120 个通信保障和供气供电改造,实施钱塘江两岸、西湖、运河等亮灯工程。4、交通畅通工程实施萧山机场公路改建、中河高架整治等 100 个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智慧交通保障工程,开展交通运输专项整治,优化会期交通
31、组织措施,加强会期重点区域运力保障,确保城市交通平稳有序。5、亚运前期工程组建亚组委及相关工作机构,制订“亚运前”行动方案,开展赛事组织与筹备,加强与亚洲(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合作,办好 2017 年全国学生运动会、2018年世界泳联短池游泳锦标赛。6、安全保障工程开展排查管控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构筑整体防控、立体防卫、层圈过滤的安保防线,推进环浙环杭护城河建设,做好出入市境陆路道口安检查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全保障工作。7、空气质量工程开展机动车限行、施工扬尘整治、部分工业企业和施工工地停工限产、推进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做好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8
32、、志愿者工程 实施杭州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以高校学生为主的会场志愿者队伍和以广大市民为主体的城市志愿者两支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微笑杭州”。第七章 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一节 创新跨境电商管理制度和规则全面落实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六体系两平台”,建设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完善“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便利化通关模式。建立跨境电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
33、务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提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申报创建国家综合保税区,探索成立“网上丝绸之路产业联盟”,打造“网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和网上开放门户。第二节 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科学规划市域线下综合园区布局,培育和引进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及平台,强化线下综合园区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与综试区线上“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引导传统外贸企业、专业市场向跨境电商转型。创新跨境电商合作方式,积极融入国外零售体系。创新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打造跨境电商大数据交换整合和研究利用中心,争取更多电商国家技术标准落户杭州。推进跨境电商海外物流体系建设,鼓励
34、海外交易、营销、仓配平台建设,构建全球最优跨境电商生态圈。第八章 构筑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第一节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着力发展“互联网+跨境贸易+中国制造”模式,扩大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度。争取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全市外贸优进优出。扩大服务贸易,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推动文化服务、研发设计、技术与软件、国际物流等服务出口,推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构建杭州“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平台,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创新进口模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紧缺物资、高端装备及配套产品,促进贸
35、易平衡。第二节 打造“走出去”升级版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以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网上丝绸之路”为平台,扩大国际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制药等领域开展境外产业合作,共建经贸合作园区,谋划和实施一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支持优势企业承建沿线国家港口、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重大工程,带动设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着力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支持开展全球布点、跨国经营和海外并购,增强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打造跨境电商离岸服务中心。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和营销网络,逐步构建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36、专栏 2: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名 称 主要内容1、战略支点建设项目 申报创建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网上开放门户等。2、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项目打造线下“综合园区”平台,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各区县(市)分园区。完善线上“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据交换枢纽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3、产业投资合作项目推进实施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年加工 800 万吨原油的石化项目(文莱大摩岛)、华立泰中罗勇工业园(泰国)、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参股韩国电影公司项目(韩国)等项目。4、人文科技和经贸交流合作项目积极举办中东欧(波兰)中国家居
37、品牌博览会(波兰华沙)、欧亚(土耳其)中国家居品牌博览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国(杭州)国际花园、户外家具及休闲用品展览会等国际展会。第三节 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培育和优化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外资利用承接能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区域总部、结算中心落户杭州,鼓励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制定实施新一轮以民引外行动计划,探索民营企业以海外上市、引入创投基金等方式与外商合资合作,支持境内上市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九章 营造国际化环境第一节 打造接轨国际营商环境对标
38、国际通行规则,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接轨国际的市场规则体系。推进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放开外资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推进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改革。加快引进境外商事仲裁和调解机构,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风险防范和权益保障体系。第二节 优化国际化人居环境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生活社区、商业街区和商务楼宇。实施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规划建设,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创建国际化示范校,实现学前到高中段教育教师海外研训全覆盖。完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打造“留学杭州”品牌。落实医
39、疗服务国际化行动计划,积极引进国际性医疗机构,推进国际医院试点。建立健全国际远程会诊系统、国际医疗急救体系和国际医疗服务结算体系。第三节 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全方位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广泛开展国际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国际交流能力。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国际通行要求的城市英语标识和外语咨询体系,畅通在杭外籍人士信息获取渠道。依托在杭高校,组建杭州国际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强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国际人士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第四节 强化国际化通道建设全力提升航空口岸国际化水平,推动建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主要城市航线,积极开辟中东、欧美、大洋洲直航航线,加密亚洲
40、主要城市航班频率,完善东亚、东南亚航线网络,拓展航空配套服务市场,支持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构建亚太门户枢纽。加强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铁路骨干支线网衔接,积极对接义新欧、甬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强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对接,鼓励优势企业与沿线国家重要港口开展国际合作,打通海上丝绸之路。专栏 3:国际化环境营造工程名 称 主要内容和目标1、国际航线加密工程 国际通航点达到 40 个左右,国际货邮年吞吐量突破 5.8 万吨。2、国际学校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等项目建设,全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达到 8 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达到 100 个。3、“留学杭州”工程 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中
41、留学生比例达 5%;外籍人员子女在中小学随班就读人数逐年递增。4、医疗国际化工程引进 2 家以上国际性医疗机构,完成市一医院、滨江医院、下沙医院、红会医院 4 家国际化医院试点,建立 2 个及以上市属医院与国际接轨的远程会诊系统。5、国际化社区工程 探索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高外籍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6、市民外语普及工程 以市民大学、市民学校、社区教育网络为载体推动市民外语培训,公共服务人员英语培训普及率达到 80%以上。7、规范化标识工程 建立英语标识相关标准,开展公共场所英语标识专项整治,实现重要场所国际化标识全覆盖。8、信息渠道畅通工程 对杭州政
42、府网站、对外招商网站等进行国际化改造,在市长公开电话中设置英语专线,杭州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增设外语频道。9、涉外礼仪普及工程 编发简便易行的涉外文明礼仪手册,开展多形式的涉外文明礼仪普及教育。10、国际理解教育工程培养市民国际意识以及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建成 100 个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教育国际化示范校达到 100 所。第三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活跃起来,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十章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节
43、 增强基础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发挥在杭高校在原创知识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核心带头作用,支持浙江大学“16+X”攻关项目,主动对接和吸引国家级科研机构来杭建设高水平的分支机构,提高原创性和源头性知识生产的能力。支持在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战略研究,加快推进产业集群企业协同创新,到2020 年掌握一批网络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 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第二节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坚持示范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新技术、新产品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应用,组织实施一批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的
44、重大科技示范应用战略项目,加大对本地企业自主创新产品首台套支持,着力打造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自主创新的高地和产业化基地,积极开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系统等工业自动化项目的产业化。第三节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落实推广中关村“6+4”先行先试政策,围绕国务院批复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六大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全面开展杭州高新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探索采取综合性普惠政策。建立健全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深化政产学研资结合,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创新成果交易转化机制,落实科技成果处置权与收益权改革政策,推进高新区
45、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省级下放改革试点。专栏 4: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名 称 主 要 内 容1、重大科技攻关工程信息技术领域:未来网络主动防御与安全、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高端芯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数据计算、传感材料与器件。智能化领域: 智能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测控部件、3D 打印材料及控制部件、多功能无人机。生物医学:重大高发疾病精准医疗与新药创智、神经科学交叉研究、高端医疗装备与器械。生态环保领域:饮用水安全与大气污染治理、煤炭清洁发电与资源利用技术、能源互联网。2、重大科技示范应用工程沪杭量子通信商用干线建设,基于 4G+/5G 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大
46、数据示范应用,传统制造业机器换人生产线数控改造与示范,废水、废气等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示范应用。3、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工程落实中关村“6+4”先行先试政策;推广创业服务券和活动券;落实重大创新产品首购制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推行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个人和单位之间合理分配的制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容错机制;探索创业失败成本分担机制。第四节 推动军民创新深度融合加强与军工央企、科研机构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交流,探索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积极争取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引进军工产业优质资
47、源项目,积极争取网络空间、车辆、机电装备、航天设施、自动控制等领域“军转民”。发挥杭州民用产业优势,鼓励优势民企参与承担国防技术装备及军品核心部件乃至整机的科研生产,推进军事需求重点领域或产业“民参军”。推进华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中心发展,促进军民资本和技术的对接。第十一章 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第一节 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城市重大战略需求,在大型软件系统研发、高端计算机研制、高端网络设备制造、大数据存储及应用等领域规划布局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大力引进一
48、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推进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临安智慧生态产业研究院、华为杭州研究所等建设。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研究院。建设一批云计算、科技文献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科技公共平台。第二节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省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资合作,支持企业在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杭产业
49、化。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应用众包模式。实施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鼓励发展创新型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 第三节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突出“四众”新模式,力争创建国家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培育特色小镇,着力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载体,打造一批科技创业街区,鼓励发展虚拟创新创业社区。推动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建设。完善“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加快链接全球孵化器资源,推进杭州硅谷孵化器建设。立体实施众扶,加快财政投入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鼓励倡导各类机构分享众扶,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第十二章 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第一节 集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新一轮全球引才“521”计划,开展院士智力集聚工程,持续推进与“国千”、“省千”领军人才、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