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影集锦】奉天(二)【旧影集锦】奉天(二)【旧影集锦】老照片中的沈阳太原街瑞雪烹梅-陈鑫博客(2013-09-08 08:07:13)【旧影集锦】老照片中的沈阳太原街编辑/ 瑞雪烹梅 【瑞雪烹梅按】近日,接连看了“盛京码字者”【http:/ ,非常佩服金哥的文笔和记忆力。受到启发,把在网上收集的太原街(春日町)的老照片放在一起,供博友研究。文字也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今日太原街夜景 公元1898 年,沈阳火车站前沦为沙俄的租界区, “西四条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道便成为了如今闻名东北的太原街的前身。1919 年,日本侵略者强制将满洲铁路附属地所有的街道都改用日本名称, “西四条街”也屈辱地
2、被贯名为“春日町” 。 春日町是日本名字,它就是现在的太原街。日俄战争,以日本国胜利。1905 年初,日本占领沈阳,改原俄“铁路附属地” (在今西塔一带)为“满铁附属地” 。1910年, “满铁”兴建奉天驿(即今沈阳站的雏形) ”,奉天驿建成后,为了突出是被日本占领,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新市街计划” 。所谓“新市街” ,是以奉天驿为中心,向东开辟三条干线,即今天的中华路、中山路、民主路,中华路与奉天驿垂直,其余两条斜向放射。站前有南北走向的大街,即今天的胜利大街,与胜利大街平等建有十几条街路,干线路有今南京街和和平大街。今太原街在站前以东、南京街以西,是其中一条南北走向的商业街,原名春日町。 “
3、通”和“町”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街道称谓,现在日本国内的街道仍沿用这两个字。春日町也是太原街历史上最具民族屈辱感的名字。这样的历史,到了 1945 年才有了改变。“八一五”光复后,春日町迅速被更名为太原街。沈阳市和平区为街道命名时有一个传统,就是习惯用全国各地的城市名为名。于是,山西省省会太原的名字成为了目前沈阳最著名商业街道的称谓。(奉天)商活況殷盛極春日町:商业活跃富饶之极的春日町 太原街上的联营公司太原街上的联营公司太原街上的联营公司:乡下佬进城,一身趟绒。先进饭店,后逛联营。 1985 年太原街 1990 年前后的太原街1990 年中秋前夕,沈阳太原街沁园春副食商店,两种盒装高档月饼人们争
4、相购买,每盒分别为 2.6 元和 2.8 元。多少年来人们吃月饼都是散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实行送礼,市场需求便有了盒装,后来有了精装,再后来有了特殊豪华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营副食沁园春消失了。 1992 年 11 月太原街服装商店门前,南方百家服装来沈举办服装销售,在街头做时装走秀表演,让沈阳人看得目瞪口呆,爱美情绪顿时激发。现在看来,当时所谓的表演时装,也不如当今普通人的穿着,看老照片才有更深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自我时装走秀,只是我们没感觉罢了。太原街上的外文书店 1990 年前后的太原街与中山路交叉路口太原街上的沧桑往事 2009-11-26 来源: 辽沈晚报上世纪 80
5、 年代的太原街 1985 年的联营 1988 年的太原街沙俄入侵沈阳后,在其租界区内即今沈阳站东货场处建立起一个名为“茅古甸”的小车站。一条土路成了茅古甸的受益者,它有了自己的名字西四条街,也就是今天的太原街。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而在那个漆黑的夜晚中,第一枚炮弹是从太原街 2 号的日本兵营射出,直逼北大营的。有一种关于沈阳城内街路名称的说法:虽是一座城市,但沈阳市却容得下全国,大小城镇汇集于此,名川大山、江河湖海纵横交错,这是这座城市的一种姿态。当然,这其中更多地意味着无边的包容。 接下来的故事,就从山西的这座城市太原说起,沈阳城内的“太原”
6、是个人头涌动的商业地,它被命名为太原街。太原街圈楼,远处露出联营公司的大钟和中山公园水塔 沙俄租借地中的西四条街 即便不是生活在沈阳,或许对于沈阳的太原街也会有所耳闻。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是一条繁华得几乎从来不会寂寞的大街,虽然没有中街那样古老的历史,但在如今看来,太原街的繁华却丝毫不逊色于延伸于故宫边百年之久的中街。 那么,太原街的年轮可以追溯到多远?这是一条年轻的大街,四处迸发着活力的信息,然而却并不意味着它肤浅、它没有陈留下历史以及在历史中迂回的故事。 与所有的街路相同,太原街是从一条狭窄的土路开始的。太原街的起源要从沙俄的入侵说起。沙俄入侵沈阳后,在其租界区内即今沈阳站东货场处建立
7、起了一个名为“茅古甸”的小车站。而当时,沈阳城的中心区域集中在今沈河、大东两区域,和平区一代则是人烟稀少、荒地成片的城郊地区。茅古甸的出现,让这一荒凉的地带有了些许声色,如此,这一条土路成了茅古甸的受益者,它有了自己的名字西四条街。 虽说是西四条街,但在当时也不过是一条胡同的规模,街边有一些繁荣的景象,几家零星散落的杂货铺经营着简单的日用品,太原街从此摆脱了过去那种寂寞的日子。 满铁附属地中的春日町 如此,太原街在十几家乡村杂货铺的伴随下一路走来。 1905 年,日俄战争过后,日本侵略者战败沙俄,以和平大街为界,将和平大街一起划为满铁附属地。与此同时,美、英等诸国也在和平大街以东划分各自的商埠
8、地。 实际上,附属地的性质比商埠地更进一步。所谓日本附属地,即归日本侵略者管辖、占用。而在商埠地区内,虽是设置相应机构为侵略国服务,但名义上却是属于中国的,由中国人管辖。也正是这一原因,分割附属地以及商埠地的和平大街,在当时被称作国际大马路。 随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在附属地内大兴土木,附属地便随之被唤作“满铁附属地” 。为了满足战争需要,满铁附属地在不断地被日本侵略者规划、修建。 1910 年, “满铁”兴建奉天驿,所谓的奉天驿,即今沈阳站的雏形,同时,为了突出是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新市街计划” ,即以奉天驿为中心,向东开辟三条干线,这三条干线分别是今天的中华路、中山路、民主路。
9、而相对尚算繁华的南北走向的西四条街,便演变成为一条商业街,更名为春日町。 在春日町这一屈辱的称谓下,太原街开始正式走上了它的繁华路途。日本侵略者为了满足满铁附属地内的供需,开始大力地打造春日町,将春日町从一个只有十几家杂货铺子的胡同,拓展成为一条地道的商业街。 然而春日町接下来的繁华却是属于日本人的,扩建期间,日本侵略者在此建立了大量的株式会社,致使春日町内百分之五十的店铺都是日本人在经营,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太原街,诸多中国的商铺被勒令关门撤户,为日本商户让路挪位。 太原街 2 号打响“九一八”事变第一炮 1931 年 9 月 18 日 22 时 20 分,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
10、”事变,而在那个漆黑的夜晚中,第一枚炮弹从太原街 2 号的日本兵营射出,直逼北大营。 事实上,这次事变,日本侵略者已经蓄谋已久,这是中国人无论怎样也无法避免的劫数。日军始终在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发动此次战争,而最初选定的日子,却并不是 9 月 18 日,可无论是 19 日还是 20 日,这终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残酷事实。 当时,日军的司令部设在大连,经过几次三番的商讨,日军领导层决定,将日期提前至 9 月 18 日。于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悄悄开始进行。资料记载,日军将两门大口径榴弹炮从东京辗转运至沈阳,在日军独立守备第二大队兵营内(今沈阳市太原街 2 号)安装完毕,即便是闭着眼睛也能命中目标北大营
11、和飞机场。 此外,日军将数门大炮从大连运往沈阳,以确保武器充足。由于武器的运输过于声势浩大,而这却又偏偏是一场秘密偷袭,于是日军采用了一种繁琐但却足以掩人耳目的做法将武器拆卸,待到沈阳后再重新组装。 这样,在日军的精心策划之下,一列列拉着武器零件的车辆从大连抵达沈阳,这些零件经过严密的包装,让人根本无法识别其中的货物究竟为何。 待到 9 月 18 日晚,武器装备已经全部就绪,抵达位于太原街 2 号的日本兵营。 这一天,对于北大营的中国军人而言,是个凉爽且又悠闲的日子,发饷外加放假,让他们的心情格外愉悦,虽然之前也预感到了日本人的苗头,但却没有人愿意把事态发展的最坏程度视作一种急需防备的敌情。在
12、拖着疲惫身子的中国士兵们看来,在这个悠闲得连鸟都懒得叫的初秋夜晚,舒适的晚风与残酷的战争相距甚远。 22 时 20 分,太原街 2 号方向发射出引燃“九一八”事变的第一枚炮弹,接着便是第二颗、第三颗,随后,他们点燃了漆黑如黛的夜空,纷纷落向北大营、东塔机场以及老城区方向。 眼镜店里的抗战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经济开始严重干扰中国市场,这种干扰不仅仅局限于沈阳当地的经济,就连欧美外商早先设立的商号也被日本严重地排挤掉,而这个战场便是设在了春日町。中国,包括英、法、美尽失立足之地。1941 年的春日町,据统计,外国商户达 117 户,而其中日本商户就高达 114 户
13、,少数中国商户仍有保留,但数量远不及日本。其中,老精华眼镜店便是侥幸存留下来的中国商户之一。 一段我党地下工作者曲折惊险的“潜伏”故事就发生在这座老字号的破旧狭窄的二楼小房间里。 1925 年,浓雾弥漫的沈阳城,中国共产党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在沈阳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共奉天支部成立了。这是沈阳第一个党的组织。当时,中共奉天支部书记是任国桢。1925 年的春天,任国桢被中共北京市委派到奉天,从事建立地方党组织工作。 在同样从事地下工作的杨志云的介绍下,任国桢认识了老精华眼镜店的经理仲肇发。仲肇发最初并不知道杨志云以及任国桢的身份,二人一副书生气质,异口同声表示是来考取医科大学的学生,暂时无处
14、安身,希望仲肇发能够将眼镜店的二楼房间租给他们,以便温课考学。仲肇发答应了,这样任国桢和杨志云便住进了老精华眼镜店二楼的房间里。 随后,这里很快成了我党地下党的一处秘密基地,一个个学生打扮的地下党员在这里出出入入,并且在此期间成功地发动了制麻株式会社(麻袋厂)的工人罢工。然而,好景不长,任国桢一次在太原街北口的邮局邮寄资料的时候,被日本侵略者盯上了。 日本人并没有立刻动手,而是跟着任国桢一直到他的驻地老精华眼镜店。掌握了任国桢的活动地点,日本侵略者却始终未能抓到他们的任何把柄,终于有一天,他们冲进了老精华眼镜店。当时,任国桢等人并未在场,只剩下惊慌失措的店员跟经理,日本侵略者便把他们全部抓了起
15、来。 经过了几轮惨烈的拷问,他们仍旧没有说出有关任国桢的任何“证据” ,因为在他们看来,任国桢除了是备考医科大学的学生之外,再无其他身份可言。 最后,日本人只能无奈地将已经逮捕的任国桢送去春日町附近的警察署,交给中国人处置,任国桢终被释放,有惊无险。 日伪时期的殖民地经济并没有让太原街的繁华一直持续下去。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春日町改称太原街,日资商店经营停滞,仓库物资流入市场,街头巷尾的摊贩陡增,美国商品开始大肆倾销,横征暴敛,大搞金融投机。一些日本浪人贩卖毒品、向中国土匪提供武器。一些奸商在附属地开业,接受庇护,逃避税收,违法牟利。一些不法之徒在兑来栈、福顺栈、天聚东等旅店中吃喝嫖赌,无恶不作
16、。 昔日的春日町竟然沦落成了黑市,时值战乱年代,银元、美钞、走私货充斥着当时的整条街路1985 年的联营 1986 年的太原街南口与中华路交叉处 2003 年太原街俯瞰中华路和太原街中兴大厦太原街圈楼 1982 年的太原街邮局报刊门市和太原街交叉的中华路从西四条街到春日町再到太原街 太原街北起中山路,南至民主广场(平安广场) ,全长 3950 米,是沈阳最繁华的商业街区。1898 年,沈阳火车站前沦为沙俄的租界区, “西四条街”成为太原街的前身。1919 年“西四条街”被日寇冠名为“春日町” 。解放后这条历经沧桑的百年老街才被正式称为“太原街” 。 19 世纪初,仅有十几家油盐杂货店铺。发展到
17、今天,太原街已经拥有数百家临街店面、十几座现代化大型商场、数个国内闻名的大型专业市场和一条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这里的日客流量达到百万,日交易额过亿,成为沈阳名副其实的商业繁华一条街。 不管是春日町还是太原街,当初都是非常辉煌的,到处都是一篇繁荣的景象。早在 1920 年,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场,沈阳秋林开业,附近城市的居民都纷纷前往当年的奉天市逛街购物。1950 年,中国最大的单体百货商场沈阳联营公司开业,成为当时辽宁乃至全东北的时尚前沿之地。联营公司在太原街上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当时的社会消费水平,联营公司是一家比较奢侈的消费场所。当年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以来联营购物为荣,就好比今日的卓展、
18、万象城和市府恒隆一样。 “乡下佬进城,一身趟绒。先进饭店,后逛联营。 ”可见当时联营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太原街老联营想当年名气特大,逛联营是那个年代沈阳人的一种情节。它是一座三层的环形建筑,现在中兴一期的位置。准确名字叫沈阳百货商场。解放后沈阳第一家国营商店。文革流行一句顺口溜:乡巴佬进城,一身趟绒,先进饭馆,后逛联营。可见老联营在人心中的位置。 在新浪微博“沈阳发布” 【百年太原街,有奖寻找“老古董” 】一文中,配图根本不是太原街,而疑似港澳老图。看下面:【旧影集锦】老照片中的沈阳中街瑞雪烹梅-陈鑫博客 (2013-09-11 14:04:25)【旧影集锦】老照片中的沈阳中街编辑/ 瑞
19、雪烹梅 中街,是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四平街” “中街路” ,为沈阳最早的商业街,横卧在沈河区中心。清初,改建沈阳中卫城为都城之时,改十字街为井字街,在钟、鼓两楼间辟为商业街,取四季平安之意定名为“四平街” ,全长 580 米,宽约 12 米。1906 年改建为石子马路。中街的百年老店百余家,闻名沈城,有老字号中和福茶庄、吉顺丝房、萃华金店、亨得利钟表眼镜行、天益堂药房等。 如今,中街是沈阳最繁华的街区,两侧商厦鳞次栉比,街面铺上了彩砖,改为步行街,成为沈阳又一处靓丽的城市新景观。2006 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十大著名商业街” 。 2013 年 6 月 20 日百度街景 有史记载,1625
20、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至 1631 年(明祟帧四年、后金天聪五年),后金将明朝所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按照中国历史上流传的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说,将原来的“十”字型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型四条街,也就是今天的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当时,中街路称四平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从 1636 年清太宗定都盛京起开始计算,中街的历史距今已有 370 多年。 从前清皇封御赐的荣耀,到今天遐迩闻名的繁华,中街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清末的中街 上面 4 张是 100 年前俄文明信片上的中街附近 中街鼓楼沈阳钟鼓楼。钟楼和鼓楼位于古城中最繁华的四平街(今中街) 。钟楼位于现
21、朝阳街与中街交汇处,鼓楼位于正阳街与中街交汇处。钟楼和鼓楼建于 1637 年(清崇德二年),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高约 5 丈 5 尺,楼为方形构造。两楼之间相距 580 多米,在东西南北 4 面各设孔门,台顶四周建有女墙和垛口,台上是两层檐砖木结构青瓦歇山顶方形大亭。顶层悬钟、挂鼓,二层置碑志,来往行人从下层十字孔门穿过。老沈阳人有“人从碑下走”之说。钟、鼓两楼与 8 座城门楼、4 座角楼交相辉映,其建筑十分壮观,可与盛京故宫建筑相媲美。1930 年,钟、鼓二楼因城市扩建被拆除,但其遗址作为地名沿袭至今。 沈阳钟鼓楼建于 1637 年,是一种计时工具。传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后,建立规模宏大的
22、盛京城。他在巡视中发现城内独缺钟鼓楼,便选址于今中街的两端,分别在今中街和朝阳街、正阳街的交会处。东为钟楼,西为鼓楼。皇太极还把一口铸于辽金时期的大钟,安放在钟楼,亲自命名“盛京定更钟” ,所谓“晨钟暮鼓” 。史料记载,钟楼和鼓楼皆是方城式构造,高均约 5 丈 5 尺,其底座均为 2丈有余,东西南北四面各设有孔门,台前四周建有女墙和垛口,台中央是两层檐、砖木结构、青瓦歇山顶方形楼阁。楼的底层竖立着记载建楼年代的碑志,顶层是悬钟或挂鼓。往来的行人,都要从钟、鼓二楼下的孔门里穿过。1930 年,由于城内道路不断拓宽,钟鼓楼逐渐成为影响交通的障碍,且机械时钟早已经成为日常用品,钟鼓楼成为闲置,被拆除
23、。楼上的大钟也被移入当年的沈阳博物馆 (现沈阳故宫博物院)。上图是钟鼓楼未拆除时中街的情形。 全长1500 米的沈阳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是沈阳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已成为沈阳繁荣发展的见证。明末,辽东开原、广宁、抚顺的马市贸易繁荣,使位于三大马市中心沈阳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街是沈阳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在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金店、丝房、烟麻、杂货等各行各业的商号。当时的中街有着自己的格局,小西门一带以钱庄、银号为主,是当时金融业荟萃之地;小东门一带堪称杂货一条街;在钟鼓楼附近多以经营鞋帽、服装、布匹、绸缎为主;小南门以饮食为主;大东门以铁木杂品为主。形成
24、了有专业集中经营特色的商业街区。据说当时在中街商业区有从业人员达 7000 多人,总资金近 800 万现大洋,是旧中国中街的鼎盛时期。 1909 年,繁华的四平街路两侧,已经竖立起一根根简易的电线杆 吉顺丝房百货店。沈阳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中街路北。建于 1914 年,其营业场所是当时奉天城内四平街一座独一无二的 2 层青砖楼房,由于经营有方,成为同行业的老大。1925 年,吉顺丝房拆除旧楼,在原址建起一座中西合璧式 5 层高、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大型商业建筑,成为四平街最大的百货商店。解放后改称沈阳第二百货商店,成为中街地区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商家之一,总营业面积(含路南)1 万平方米。这家近百
25、年的老店从古至今都是经营理财宝地,素有“吉随春夏秋冬转,顺受东西南北财”之美誉。 吉顺隆丝房。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曾为沈阳车辆电讯商店。位于中街路北沈阳第二百货商店东侧。 当时中街出现了五个最:最大的百货商店吉顺丝房;最大的钟表眼镜店亨得利;最大的药房天益堂;最著名的毛笔店李堪章;最小的洋货店同益成(店貌最小,资产最雄厚)。 在日本爱知大学网站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国战前明信片数据库上,有一枚老明信片奉天城裏元宮殿全景 ,图片拍摄的是沈阳中街及故宫的景色。其中一座二层小楼,是沈阳老字号真正稻香村。 1983 年中街图为 1983 年正月十五的中街,闹元宵的秧歌队和看热闹的群众,使街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26、。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地处老沈阳方城内,故宫后身,曾东西有钟鼓楼。这里有几栋古洋楼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古老中街标志性建筑。如今的中街早已变了模样,现代大牌与古老并存。 1985 年中街 1987 年的中街 1989 年由西向东看中街中街 1992 年 鼓楼服装商店 那么当时的中街为什么叫四平街?这是取四季平安之意。还有一种说法是四海升平。1906 年四平街上修起了石子马路。1909 年,繁华的四平街路两侧,已经竖立起一根根简易的电线杆。1912 年后,那些简易的电线杆已被正规的电线杆取代,窄小低矮的铺面对那些财力雄厚的商家显得有点不适应,街边一堆堆的土石表明许多商家正大兴土木。1939 年,
27、中街被日本侵略者改名为一德街,取其一心一德之意。到了 1946 年,因为地处中央,改为中央大街。1957 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改为中央路,到 1989 年正式定名中街路。【旧影集锦】俄文明信片中的百年前老沈阳瑞雪烹梅-陈鑫博客 (2013-09-12 12:30:37)【附录】北陵旧影【附录】雪后沈阳:千代田公园(中山公园)【旧影集锦】沈阳奉天输入组合旧址瑞雪烹梅-陈鑫博客 (2013-09-15 22:17:45)【旧影集锦】沈阳奉天输入组合旧址编辑/ 瑞雪烹梅大名鼎鼎的“平安座”旧址沈阳市文化宫旁边的尖顶三层小楼是“奉天输入组合”旧址 困扰自己很长时间的问题沈阳市民主广场平安座”旧址沈阳市文化
28、宫旁边的尖顶三层小楼,原来是做什么的?请教了很多专家级的朋友。今天,被博友“关外三陵”在微博上一语道破:奉天输入组合。全怪自己看书不求甚解,要向三陵老弟学习啊! 循着这条线索,终于在王建学教授的名城印象沈阳建筑图史一书中查到如下内容:伪满奉天输入组合(“满洲”输入株式会社) ,位于和平区民主路 109 号。建于 1931 年 6 月,钢混 3 层结构。现为和平区公安分局。1985 年的沈阳工人文化宫 看上面这幅图, “伪满奉天输入组合”大楼上挂着“自转车”的广告,就是自行车的广告。博友“红旗广场”说这里是一家洋行,也不错。 【旧影集锦】沈阳旧影 36 幅瑞雪烹梅-陈鑫博客 (2013-09-1
29、6 10:58:47)【旧影集锦】沈阳旧影 36 幅编辑/ 瑞雪烹梅 【旧影集锦】沈阳东陵与北陵瑞雪烹梅-陈鑫博客 (2013-09-17 08:53:59)【旧影集锦】沈阳东陵与北陵编辑/ 瑞雪烹梅 【旧影集锦】奉天旧影 瑞雪烹梅-陈鑫博客(2013-09-17 09:04:17)【旧影集锦】奉天旧影编辑/ 瑞雪烹梅东洋第一的奉天赛马场:北陵赛马场 郊外的放牧 奉天忠魂碑日本打败沙俄后,接管了“南满铁道”和“铁道用地”,并将“铁道用地”改称为“奉天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 。1912 年,日本人为纪念日俄战争的胜利,在协和大街(今和平大街)与中央大街(今南京街)之间,沈阳大街(今中华路)以
30、南(今中山公园西北角)修建了子弹壳形状的忠魂碑,上书“纳骨堂”三字(此碑和旅顺的 203高地标志碑有些相似,只是那座碑上写的是“尔灵山”三字) 。在奉天各国领事馆:英国.日本.美国.俄国.法国.德国.德国领事馆最初在实胜寺东 奉天满铁医院 建成的是位于沈阳中山广场南侧的奉天满铁医院,它是日本南满铁路医疗机构在沈阳的一个分支。样板戏红灯记里的鸠山就被虚构成原满铁医院大夫,后来成为宪兵队长。日本投降后,这所医院连同和它毗邻而居的“南满医学堂” ,被从关内挺进东北的中共延安红军卫校接收,成为后来的中国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一医院。而这座建筑则被沈阳铁路局公安处占用,最终被拆除另建为一家豪华大酒店。而这座大
31、酒店如今又变成了医大医院。奉天新市街一部:沈阳中山路奉天公园 奉天公园位于奉天小西边门外, 建于光绪三十三年,占地 39411 平方米,公园为长方形,设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按照各个门的方向在园内皆建有一座宫殿式凉亭。东门内有雪亭,周围杂花遍地,芳草如茵。 徐世昌创建了名闻遐迩的奉天公园。这座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公园,不久即成为“奉天八景”之一的“西园晚眺” 。当年,兴建奉天公园时,身为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还特意为公园中心的大型宫殿式凉亭题写了“揽辔亭”三个大字悬挂于亭的正南方。这方金字黑底匾额,意在“心忧天下” 。他还为这座八角凉亭,撰写了一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长联:亭外山川如绘,问当代贤
32、豪,几人经过;地当欧亚之冲,揽岩疆形胜,注我怀来。这副长联为白地绿字,美观大方,十分醒目。特别是其上联的“问”和下联的“揽” ,不仅文笔非凡,而且也表达了当年徐世昌主政东北时的气度。 这座奉天公园,在“九一八”事变后,于 1937 年在公园的东半部,修建起了伪奉天市政公署大楼(即今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处)。西半部分,还继续作为公园,对游人开放。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将公园的剩余部分(西半部)改建为沈阳宾馆,从此这座奉天公园不复存在。奉天铁道总局(现太原北街沈阳铁路局)奉天大广场(现中山广场)苦力的街头食事:苦力在街头吃饭 沈阳“南满医学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 92 号。现为中国医
33、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用。2004 年被列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中国医科大学曾是东北最早的高等医学院,从建立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1911 年,日本为培养在南满铁路工作的医师,在沈阳建立了南满医学堂,1922年升格为大学,即满洲医科大学,学制七年。1926 年增设4 年制医学专门部,专招中国学生,并许可中国女生入学。1945 年随着日本的战败,满洲医大的许多秘密被掩盖起来。后来,日本福岛医科大学讲师末永惠子女士在她的研究报告战时医学的实态前满洲医科大学的研究中,揭开日本在战争时期进行医学犯罪的冰山一角。 1946 年,满州医大改为沈阳医学院。1949 年 11 月沈阳解放后,我党创建
34、的第一所医科院校中国医科大学奉命进驻沈阳,合并了沈阳医学院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后,统一称为中国医科大学。1950 年 3 月 1 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归来路经沈阳,曾亲临这里视察。 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的老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并经两次扩建(照片中显示老建筑后面的新建筑即为扩建后的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 。奉天支那街一部:中街奉天城小西门里 沈阳小西门又叫外攘门,是当年奉天主城门。清初奉天城有九座城门,常走的有八个,另一个是保留的明代镇边门(人称“九门” ) 。小西门是清代以来留下影像最多的城门,无论是普通照片还是立体照片。小西门里是奉天四平街,即现在的中街路,直到今天这里都是沈阳著名的商业街。同其它几座城门一样小西门外有瓮城,以前城墙外有护城河,到了清末护城河基本都荒废了。今天沈阳小西门已经无踪可寻,但还保留着小西门地名,车站在这里也都还叫小西门。沈阳驿:今沈阳南站小河沿公园莲池沈阳站前中山路奉天新市街中心:中央广场(今沈阳中山广场)奉天驿走廊下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