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颅核磁共振的简单入门(几个成像的意义),李云祥 这个不是最专业的核磁共振的PPT,借用了部分老师的课件,并重新整理形成的,或者存在漏洞,但我们都知道临床工作是多么繁重,在知识的补充上,简洁明了是最重要的,简单入门!这就是目的,请大家指正,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病人拿来的核磁共振(MRI)的片子往往不是一张,而是一袋、一堆、一摞、一沓 而每一张代表不同的“像”,有不同的意义; 同一个人的同一病变在不同的“像”上有时是黑的,有时是白的;再看一下正常组织,比如脑脊液,也是有的黑、有的白;大部分的“像”上是看得到头骨的,但在有的“像”上却看不到头骨;如果不知道各种“像”都代表什么意思,看磁共振真如同如
2、看天书一般。 核磁共振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最紧要的是一定先解决这个(最重要的、入门的)问题:每种“像”的意义及表现? 以下先看几个在临床上实际拍的常用的、不同的“像”(不是一个病人的),?,?,?,?,?,?,看上去有点乱 是有点乱,上面6张图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6种像,分别是:T1、T2、FLAIR、ADC、DWI、MRA;另外还有增强扫描等(都是什么意思?) (把本幻灯片全部看完后回头再看这些片子,会不会很清楚了?)磁共振的基础涉及多学科,其原理比较难懂,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把一堆公式研究明白,不是为了做深,而是以最少的知识点迅速切入,我们站在零起点上来搭一座联系基础与临床的便桥,先别纠结准确与
3、否,再精妙的知识,如果入不了门,等于废纸。 (一切为临床!) 我们就以T1、T2为切入点,顺带解释其他各像 下面进入正题,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1895年Rentgen发现X线,形成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20世纪50年代出现超声(ultrasonography,USG)检查 20世纪60年代出现核素(-scintigraphy) 扫描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发射体层成像(emissi
4、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20世纪90年代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1世纪初出现CT-PET以上小字内容仅作了解,1946 发现磁共振现象 Bloch Purcell1971 发现肿瘤的T1、T2时间长 Damadian1973 做出两个充水试管MR图像 Lauterbur1974 活鼠的MR图像 Lauterbur等1976 人体胸部的MR图像 Damadian1977 初期的全身MR图像 Mallard1980
5、 磁共振装置商品化2003 诺贝尔奖金 Lauterbur Mansfierd以上小字内容简单瞄一眼即可,时间,发生事件,作者或公司,磁共振发展史,磁,共振,磁共振中的靶子是氢原子核,也就是说,我们拿氢的原子核形成的磁场与外加磁场形成共振,为什么选中了氢?,人体内氢原子核作为磁共振中的靶子,H核只含一个质子不含中子,最不稳定,最易受外加磁场的影响而发生磁共振现象。 它是人体内最多的物质。质子原子核 原子: 中子电子(云),复习一下,磁,把人体内的H核可看作是自旋状态下的小星球。自然状态下,H核进动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z,M,y,x,进入静磁场后,H核磁矩(描述磁性的物理量)发生规律性排列(
6、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互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H核合成总磁化矢量(M)即为MR信号基础。先记住下面这个坐标!(很重要),Z,Z,Y,Y,X,X,MZ,MXY,A:施加90度RF(即射频: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脉冲前的磁化矢量Mz; B:施加90度RF脉冲后的磁化矢量。,A,B,M,M,是不是有点一下进到基础理论里的感觉,不要紧,返回头再解释一下,这就如同把弹簧给弯曲90度(似乎不太准确,聊助于理解吧):,之后,?,一定会反弹(回复)!,“回复”专业点的叫法: 弛豫,弛豫:自然界的一种固有属性,即:任何系统都有在外界激励撤消后回到原本(原始、平
7、衡)状态的性质,这种从激励回到原本状态的过程就是弛豫过程。 弛豫快慢用T(即弛豫时间)来表示。 T1是纵向弛豫; T2是横向弛豫。,现在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眼前面的那个坐标是什么意思?,T1,T2,Z,Z,Z,Z,Z,Y,Y,Y,Y,Y,X,X,X,X,X,90度,(3)(5)该过程称弛豫(relaxation),即将能量(MR信号)释放出来。整个弛豫过程实际上是磁化矢量在横轴上缩短(横向或T2弛豫),和纵轴上延长(纵向或T1弛豫)。而人体各类组织均有特定T1、T2值,这些值之间的差异形成信号对比。,(1)静磁场中 (将在此基础上给予【施加】外加磁场),(2)90度脉冲 【施加】外加磁场,(3)脉
8、冲停止后 (反弹),(4)停止后一定时间继续反弹,(5)恢复到平衡状态,T1,T2,T1,T2,很不喜欢大段的文字,但这个是已经简化到最少的了,再简化知识点就连不到一起去了,没办法 纵向弛豫时间常数T10(小)到“大”横向弛豫时间常数T2“大”到0(小) 加权的概念:加权或称权重,有侧重、为主的意思(以什么什么为主);MR成像过程中,T1、T2弛豫二者同时存在;只是在某一时间内所占的比重不同。如果选择突出纵向(T1)弛豫特征的扫描参数(脉冲重复时间和回波时间,以毫秒计)用来采集图像,即可得到以 T1弛豫为主的图像,当然其中仍有少量T2弛豫成分,因是以T1 弛豫为主,故称为T1加权像(weigh
9、ted Imaging WI)。如果选择突出横向(T2)弛豫特征的扫描参数采集图像,即可得到以 T1弛豫为主的图像, 因为人体各种组织如肌肉、脂肪、体液等,各自都具有不同的T1和T2弛豫时间值,所以形成的信号强度各异,因此可得到黑白不同灰度的图像。,纵向弛豫 (T1弛豫),横向弛豫 (T2弛豫),总结一下: 长T1: 弱信号(理解为:到达高值需要的时间长黑) 长T2:强信号(理解为:降到低值需要的时间长白),反之: 短T1: 强信号 短T2:弱信号,几种最常见的病变(即所谓的“大部分病变”): 炎症、脱髓鞘病变、水肿、梗死、软化灶、大部分肿瘤,这些病变在T1上颜色是偏暗(黑)的,与之相反,在T
10、2上颜色是偏明(白)的。有“大部分”就有“小部分”,“小部分”与“大部分”是相对的。,看一下以下的几个“像”(开头的那几张片子代表不同的“像”,所以看上去有点乱,现在是把它们认清楚的时候了)各代表什么意思?,T1像(怎么找出来哪一张是T1?)看脑脊液(T1上的脑脊液是黑色的):主要是组织结构可以看得比较清楚;看病变就算了,因为病变一般是深色的,在灰色(正常脑组织)中找深色,实在是不显眼。,T2(怎么找出来哪一张是T2?)看脑脊液(脑脊液是白色的):该像主要是病变显示的较清楚(黑【正常组织】中找白【病变】),T1 T2,FLAIRT2压水像,即T2的基础上,把水(脑脊液)抑制(去)掉,以排除脑脊
11、液对病变的干扰(遮盖)。,T2 FLAIR(脑室侧角多少遗留了一点少量脑脊液),增强检查: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进行扫描,用于鉴别诊断等。MR所用造影剂与CT的造影剂不同,除不是碘剂不存在过敏之外,其作用的原理也不同。,MR造影剂 (顺磁性物质)是改变病变部位磁环境,缩短H质子的T1、T2弛豫 (但T2的缩短不如T1明显) 造影剂入血行病变组织间隙 与病变组织大分子结合T1驰豫接近脂肪或Larmor频率T1缩短强化(白),(称间接增强) 影响因素:病变区的血流;灌注;血脑屏障。与血液内的药浓度不绝对成正比,达一定浓度后不起作用。,直接提高 病变区X线衰减值 (称直接增强),CT造影剂 (碘制剂),血
12、管丰富程度血流灌注如何血液内碘浓度高低血脑屏障完整与否,特殊检查:,血管成像(MRA)利用流动的血液进行血流的直接成像可用于动脉或静脉的检查,若同时使用造影剂,称增强血管成像(CE-MRA)。血管成像用于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狭窄或闭塞。但目前仍不能代替DSA。特点:简便、无创伤,功能MR成像(fMRI):从范围上有 1、灌注加权成像 (PWI) 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 2、弥散加权成像 (DWI); 3、MR波谱分析 (MRS)。,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以MR流动效应为基础的成像方法。与MRA不同的是:MRA观察的是宏观的血流现象,而DWI观察的是微观的水分子流动扩散现象。,脑发生缺血时,
13、PWI先有异常,出在6小时内(超急期),此时溶栓治疗, 疗效最佳;若出现DWI异常时,则易出血;若T2WI出现病灶时,则为不可逆的。,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使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扩散敏感梯度场。该梯度场对静止组织作用的总和为零,但水分子在不断扩散,受该梯度场影响而产生相位变化。梗死区域水含量增加,其早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子扩散下降,而在产生T2信号改变之前,在DWI显示出早期的脑梗死。,理解弥散成像的原理,细胞正常,水分子游动自由。,细胞毒性水肿时,较多的细胞外 液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外水 分子游动缓慢,胞,细,水,子,分,右侧急性轻瘫,症状4小时,T2加权像无异常,同一时间,弥散
14、加权像(4秒)见大片高信号,别看这张片子放在最后,但很重要!,磁 共 振 成 像主 要 优 点 与 限 度,MR检查的主要优点, 无射线、成像参数多、直接多方位成像 不使用造影剂可进行血管或流体成像,无创性 脑、脊髓、椎间盘检查中具有其他任何影象检查不能取代的优势 骨关节系统显示病变敏感,软骨及软组织分辨好 MR的生理、功能成像突破了影象学以大体病理形为诊断依据的传统模式 数据重建技术做三维立体重建或仿真内窥镜显示,MR检查的限度及存在的问题, 某些病变定性困难 MR成像仍相对较长(主要是限于信号采集) 运动伪影 某些部位的血管成像尚需DSA、如冠脉,某些血管性病变术前的金标准仍借助DSA 引
15、进和检查费用相对昂贵 禁忌症:带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体内金属假肢、眼球内金属异物,颅内动脉瘤银夹术后时间较短者 严重不合作者,精神病,危重病人,幽闭恐怖症,怎样阅读常规检查的MR图像,1、熟悉图像上的常用标记:姓名、年龄、日期、左右、层厚以及增强的标记等 2、仔细观察每一帧图像,目的在于发现疾病或异常的征象 3、当发现病变后,应看其病变在T1加权、T2加权上的信号特征,是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混杂信号无信号 4、通过不同方位图像观察,确定病变形态、数量、大小、位置5、观察病变邻近器官或组织结构有无异常:受压、移位(占位效应);扩张、增大(失空间效应);破坏或吸收;等等 6、增强扫描观察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程度;延迟扫描强化特点 7、综合MR所见,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材料作出诊断,谢 谢!,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