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凯里民族工艺品市场 调查报告(初),罗兴,调查初衷,民族工艺品是一种富有当地民族地域特色,具有工艺性、礼仪性、实用性和纪念意义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产品,作为为反映当地生活风情、社交礼仪、情思爱憎的一面镜子,已从过去的满足物质需求演变成为一种民间文化的传统。 民族手工艺品经历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已经走上的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在高新时代的今天,保持原有民族特色文化的手工艺品以及衍生出来的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手工艺品层出不穷,随着旅游业的大兴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旅游周边与其相关联的产品,民族工艺品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2,3,目录,1、凯里传统民族手工艺品,2、现代民族手
2、工艺品衍生,4、市场前景及结语,3、市场调查及建议,4,目录,1、凯里传统民族手工艺品,5,凯里传统民族手工艺品介绍,一、传统银饰,二、传统蜡染,三、传统刺绣,6,一、传统银饰,银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少数民族服饰,特别是盛装,最为昂贵的装饰物。据传,银饰最早只是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后来却逐渐演变为贵与美的体现。拥有的银饰越多,便越富越美。这种观念几乎成为各少数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1.工艺精湛,工序复杂,成品美观,2.做工细致,种类繁多,流行面宽,传统银饰的分类,7,1、 工艺精湛,工序复杂,成品美观。,这类银饰品主要有银冠、银凤、空花手镯、银线编织
3、手镯、发髻银索等。银性软而延伸性强,可拉成马尾样的细丝。编织手镯、戒指、发髻索等银饰品,就是用这种细银丝作成。,8,2、 做工细致,种类繁多,流行面宽,这类银饰品工序不如第一类复杂,技艺也略逊一筹。常见的成品有:钻花空心手镯、胸牌、镶花银链、泡花项圈、吊铃钻花项圈、细银项链、银泡、银铃、钻花戒指等。钻花空心手镯:将薄银片钻细致花纹作手镯外环,另一片不钻花纹作内环,各卷如览,镶合焊接,再纤成手镯。,9,二、传统蜡染,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
4、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苗族蜡染在图案题材卜独具特色,并将内容和形式巧妙地融合一体。 最早的蜡染技艺作为衡量一个妇女的智慧和财富的象征,而让当地妇女争相学习,传统蜡染工艺的产物大多数属于衣物类的纺织品,多应用于日常生活必须的穿着、装饰等。苗族蜡染在图案题材卜独具特色,并将内容和形式巧妙地融合一体。传统苗族蜡染的图案题材可分为七大类。,A、蝴蝶纹,C、龙纹,A、星辰山川纹,E、花草植物纹,B、鱼鸟纹,D、旋涡纹,F、铜鼓纹,10,传统蜡染精品展示,11,A、蝴蝶纹,蝴蝶纹来源于苗族神话古歌中的妹榜妹留与十二个
5、蛋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苗族起源:枫树化为蝴蝶,蝴蝶妈妈同水泡谈情说爱,生下12个蛋,由鹤宇鸟孵化,生出万物雷公、水龙、蛇、虎、羊,大象、野猪等,其中一个蛋孵化出人类,即苗族的祖先姜央。这就是传说中的苗族始祖姜央为“妹榜妹留”所生的故事,苗语“妹榜妹留”意译为汉语就是“蝴蝶妈妈”。在苗族神话里,蝴蝶妈妈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动植物和雷电的产生都源于蝴蝶妈妈。因此,蝴蝶被认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为蜡染重要的、特别流行的纹样。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既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既有抽象化的,也有变形复合的。可以看到飞舞的、爬动的、正面的、侧面的、仰面的、背面的一系列姿态各异、千变万化的
6、蝴蝶纹样。蝴蝶轻盈秀美的形象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喜爱。这个传说影响深远,不仅形成苗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识,即对蝴蝶的热爱和崇拜就是对祖先的热爱和崇拜,而且使蜡染艺术表现紧密地与其崇拜相融合。可见,苗族蜡染中的蝴蝶图案,积淀着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识。,12,B、鱼鸟纹,苗族蜡染图案中的鱼鸟纹和蝴蝶纹相近,也是歌颂生命力的美的纹样。苗族人民认为,鸟是男性,鱼是女性。鱼鸟同图组成比喻夫妻恩爱的图案。这种图案的鱼和鸟一样也有翅膀,鸟也多为可入水畅游的“水鸟”。有学者认为这是反映男女平等共同负起传宗接代繁衍后代的使命,没有男尊女卑之分,内涵着生殖崇拜,造型上是很有特色的图案。 蜡染中大量使用鱼的图案,更多是出于
7、心理的期盼与生命繁衍的需求。由于鱼产子多,其腹内多子,因此鱼纹的原始寓意便是象征生殖,对鱼的崇拜就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来历经演变,又出现了其他的吉祥寓意。汉族的“鲤鱼跳龙门”图案象征显达高升,“鱼莲”图案象征“年年有余”。而贵州少数民族对鱼纹的理解却更多地保留了生殖崇拜的原始意识。如“子孙像鱼崽一样多”的比喻,在苗族民歌中屡有出现。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鱼是不可缺少的供品,其寓意均在祈求子孙繁衍。蜡染中出现的鱼纹大都躯体肥硕,有的鱼腹内有小鱼,有的鱼腹内有鱼子似的繁密斑点,有的索性将鱼鳞画作鱼子,这些都传达出原始生殖崇拜的信息。,13,C、龙纹,龙在苗族意识里,向来就是造福人类的吉祥物。
8、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龙纹极有特色,其外形和内涵与汉族地区的龙纹截然不同。龙是中国的原始圈腾。汉族白秦、汉以来便以龙为尊,龙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龙纹逐渐演变为头角峥嵘、尖爪利牙的威武形象。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龙纹却大异其趣,表现为稚拙天真,憨态可掬,与人和自然万物十分亲近,苗族对龙敬而不畏,苗族的龙丝毫不像汉族的龙那么神气十足,张牙舞爪。苗族蜡染的龙没有固定的模式,千变万化,有鸟头蛇身、牛头鱼身、蜈蚣形等,因此,苗族就有水牛龙、鱼龙、蚕龙、叶龙、盘龙、鱼尾龙、水龙等,榕江苗族蜡染中的龙纹既像蛇,又像蚕。龙的形态或飞,或曲、或伸,变化自如。有专家认为龙纹的内涵除了龙图腾崇拜的原始意识外,还有祈求纳
9、福迎祥、消灾免祸之意。,14,D、旋涡纹,苗族蜡染中的旋涡纹,主要绘制在蜡染衣背、衣袖、被面卜,这是苗族象征团结和占祥的传统纹样。苗族人民热爱人自然,他们看到激流中的旋涡,圆满急转,感到很美并有一种兴旺吉利的感觉,于是公认为是一种吉祥的美的纹样。旋涡纹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已出现,那是先民们对自然水纹的摹拟。这种图案后来在汉族工艺品中鲜有出现,却在贵州的民间蜡染中较为常见。在视觉形式上,这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蜡染几何形纹样,在内容含义上,也是一种说法最多样的纹样。第一种说法是为了缅怀苗族祖先长途迁徙,跋山涉水,历经无数险滩恶浪留下的旋涡印记,第二种说法是,杀牛祭祖时记录牛头上的旋涡纹,因为它
10、是祖先的象征。第三种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生了病,母亲从山上采回一些郎蕨革的嫩苔,将这种草药给姑娘吃后,其病便好了。为了永不忘记这棵救命草,就按照它的样子画在服装上作装饰。,15,E、花草植物纹,苗族蜡染中表现植物的图案不仅很多,而且与汉人植物图案有很大的区别。其植物图案,不像汉族取材于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莲花、桃子、石榴之类(在蜡染巾也时有出现),更多见的是山问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养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有一些已经演变、提炼为几何形纹。这些植物题材在少数民族妇女劳作时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她们从中获得美感,通过想象加工,在蜡染中描绘出极富生命活力和山野情趣的画面。如
11、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梨花纹,全世界没有像丹寨苗族这么丰富而多彩的。相传苗族的先祖在迁徙途中,曾经到过一处梨花坳的地方,正逢梨花盛开。在长期迁徙中的先祖耗尽精血,差一点儿就被奔波不定的生活拖垮,忽然看见满山遍野生气勃勃盛开的梨花,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丽,于是又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因此,梨花留给苗族深深美惑。另一个传说是,在古代发生的由中原向西南的大迂徙中,妇女们为牢记跋涉的艰辛,便将沿途所见的花草植物都描绘在衣裙匕,后来便作为传统纹样保留下来。还有一种传说,小孩穿梨花纹的蜡染衣装,就可平安地健康成长,梨花纹也是苗娃的吉祥图案。相传蕨草曾治愈过苗族妇女的病,故蕨草也成为蜡染纹样。,16,F、铜鼓纹,铜鼓是
12、苗族文化特征之一,因此铜鼓上的古老图案往往是苗族蜡染传统图案的来源,铜鼓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极为尊崇的重器。古时在祭祀、娱乐和征战中经常使用铜鼓,对铜鼓的尊重,对铜鼓图案的再现意味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拜。宋代的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记载:“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因此,苗族蜡染取材于铜鼓上的图案,也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清代张澍在黔中纪闻中的记载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缂僚有斜纹布,名顺水纹,盖模取铜鼓纹以蜡刻板印布。”苗族蜡染的铜鼓图案,在传承延续中虽有变化,但铜鼓的中心花纹在蜡染中还是非常典型、突出的。中心花纹,实际上就是辐射光芒的太阳纹。,17,G、星辰山川纹,这里所说的星辰山川图案,已经不是客观的天上的星
13、辰云彩、地上的山岭江河丁,而是一种经过高度抽象化后图案与形象的组合。这些图案既具有独特的形式美,还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据史料记载,苗族在古代曾经历过背井离乡的大迁徙,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壮经历,苗族人民不仅刻骨铭心,传说还用图案记录与反映了历史上的迁徙事件。如九曲江河纹是由大小不等的菱形套结而成,象征江河纵横,曲折交叉,城界花纹以方形为框架,表示城墙,四边的小方形表示角楼,中间的十字纹表示街道。长久传承这类图案的苗族地区有这样的说法:这种图案与组织,表现的是故七的风光和祖先迁徙的经历,如百褶裙上黄色横线表示黄河,绿色横线表示长江,中间空白表示田野。他们称这种裙为“迁徙裙”、“母江裙”。,18,三
14、、传统刺绣,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苗族刺绣另一特色是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挑花也称数纱绣
15、,是苗族特有的技艺,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种几何纹样。挑花就是借助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则看成岭近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19,传统刺绣展示,20,目录,2、现代民族手工艺品衍生,21,现代民族手工艺品衍生,在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中,地区文化具有了包容开放的特征,大众文化消费的今天,传统民族工艺已经不局限于满足特定地区民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了,而开始了出现了跨地域的生产、复制与流通,在文化与市场的双重冲击下,已经出现了一些突出地域民族特色而又能迎合大众文化消费的产品。 这类产品的出现,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在发展过程中的生
16、存境遇,民族传统工艺已经转变成为了交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的一种现实和可能的存在,体现了民族工艺品在现代以及后现代的一种延展。,22,凯里现代民族手工艺品衍生,一、传统工艺下的现代银饰,二、传统工艺下的现代蜡染,三、传统工艺下的现代刺绣,23,一、传统工艺下的现代银饰,运用传统民族工艺,结合现代审美观,迎合市场需求,24,二、传统工艺下的现代蜡染,传统与艺术的结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及思路上,运用蜡染工艺技术,展示出各种表达美的方式的产品,蜡染围巾及窗艺品,蜡染提包及衣物品,蜡染画及装饰品,25,三、传统工艺下的现代刺绣,古老相传的针法技艺与现代美学的结合,因其的广泛性,孕育出更多的符合市场的
17、创意产品及应用,服装类创意,生活用品类,创意类,26,目录,3、市场调查及建议,27,市场调查,手工艺品制作过于单一,没有规模性,基本属于家庭作坊似的发展模式,没有更多的精力物力去开拓市场,主要依靠口碑等来传播。,A、家庭作坊,非常依赖景区景点以及旅游旺季,比较依靠政府性的扶持,有网络推广意识的作坊比较少。,B、营销能力,闲暇时分才能制作,生产一套完整的少数民族服饰外加银饰一般需要2-3年左右的时间,大部分时间放在小件及易销售产品的制作上了,没有系统的定位等原因是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C、生产能力与价格,很多人在惊叹精美的手工艺品的同时却没有了解到更有意义的东西(如传承、历史、民族地域文化等)
18、且市场的需求不大,销售范围较小,基本沦为对外销售的生产力,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知名度较低。,E、品牌效应,此调查基于民族风情园B区各商家,28,建议,吸引眼球,而且价格便宜,面向旅游爱好者及收藏者,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者。,A、定位,民族工艺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向外推广与发展,网络是最好的传播体,在产品本身上下功夫,让产品突出有新奇,收藏等特点,吸引不常旅游又想接触新的物质文化享受的人群。,B、营销,与当地热门景区合作或者把自己开发成旅游环节中的一部分,依托景点或自身的平台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点来进行营销,需要与政府部门、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等密切合作来推广。,C、景点,建立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传播的品牌
19、、与各方加强合作(政府部门、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不断的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在当地旅游业中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才能更好的对外推广及接触更广阔的市场。,E、品牌效应,29,目录,4、结语,30,结语,A、确立,B、宣传销售能力,C、生产能力与价格,E、品牌效应,民族工艺品是传统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是民族璀璨文化的典型代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基本的衣食住行已不再是民生的重点,领略不同的风光与文化成为更多的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带动了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结合旅游业推广带有浓重地域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不仅是商业上的来往,更是启到文化的传播,民族手工艺才能延续传承与创新。 本次市调报告比较粗略,走访的市场范围也比较窄(民族风情园民族文化街),竹木工艺品(景区热卖品)与其他各县独特的手工艺品并未获得更多的了解,比较遗憾,希望在未来能更多的了解当地的民族手工艺品,丰富自己的见闻,完善工作上的不足。,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