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左传介绍:,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
2、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
3、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缒 济水 鄙 共 逢孙 戍守 阙 说 知,淬 忤 徵 濡缕 创痛 卒 揕 拊掌骨髓 提 箕踞 目眩 樊於期,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 鲰生说我曰 戮力 瞋目 目眦尽裂 按剑而跽 彘肩 刀俎,(飨,xing 用酒食款待),(鲰,zu 短小,浅陋),(戮,l 联合,一同),(瞋,chn 发怒时睁大眼睛),(眦,z 眼角),(跽,j 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zh 猪),(俎,z
4、 切肉用的砧板),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失其所与,不知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夫晋何厌之有,“已”通“矣”,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共”通“供”,供给 “阙”通“缺”,损害 “知”通“智”,明智 “说”通“悦”,高兴 “厌”通“餍 ”,满足,古今异义,东道主行李夫人(微夫人之力)亦去之,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现在一般引申为泛指宴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古义:哪个人。 今义:妻子的尊称,古义:离去。 今义: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越国以鄙远: 与郑人盟: 唯君
5、图之:,名词动词,驻军,驻扎,意动,以为边邑,订了盟约;建立同盟,计划,考虑,夜缒而出: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状语,词类活用,在东边;在西边,在晚上,当晚,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名词,词类活用,害处,恩惠,好处,词类活用,形容词名词,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壮年,远方,边远的地方,缺少的东西,一词多义,1、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2、许 许君焦、暇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二”的大写,从属二主,再,重复,
6、答应,听从,赞同,约数,表处所,3、阙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qu 两连山,略无阙处qu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ju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以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宫殿,通“缺”,挖掘,使侵损,削减,因为,连词,拿,用,介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把,介词,5、而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6、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语气词,表陈述,疑问副词,为什么
7、,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代词,之,兼词,于此,特殊句式,辞曰:“臣之壮也” : 许君焦、瑕: 敢以烦执事: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主语,宾语,介词,主语,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 何厌之有:,倒装句,特殊句式,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于楚贰也介宾短语后置,于郑伯言介宾短语后置,有何厌宾语前置,字词句,秦王必说见臣。 燕王拜送于庭。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秦王还柱而走。,说,通“悦” 庭,通“廷” 卒,通“猝”反,通“返”还,通“环”,通假字,古今异义,今闻购将军之首。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图穷而匕首见。 愿大王少假借之。 侍医夏无且以
8、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用重金收买。 古义:处境困难。古义:穷尽。 古义:宽容。古义:提,投掷。,一词多义,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轲既取图奉之。 诸郎中执兵。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双手捧着 献上 兵器 士兵 军队回头看不过,但,词类活用,皆白衣冠以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使使以闻大王。,白,形容词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迟。 使动用法,使大王闻。,文言句式,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秦王购之金
9、千斤,邑万家。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见燕使者咸阳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判断句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 要项伯 不敢倍德 不可不蚤来 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子坐 沛公不胜桮杓,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通邀,邀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蚤通早,郤通隙,隔阂、嫌怨,坐通座,座位,桮通杯,杓通勺,鸿门宴,为之奈何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沛公奉卮酒为寿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 卮酒安足辞 再拜献大王足下 竖子不足与谋,一词多义,语法,C,对待 替;出(设计) 祝 尽 胜任 值得 足下:敬辞 值得,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 约为婚姻 将军战
10、河北 臣战河南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听细说,古今异义,语法,C,崤(xio)山以东 儿女亲家 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 不同一般,意外变故 小人的谗言,鸿门宴,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籍吏民,封府库 范增数目项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道芷阳间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语法,C,驻扎 称王 说,禀告 登记 使眼色 封(之)作王 取道,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素善留侯张良,(交好),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鸿门宴,吾得兄事之 于是项伯复夜去 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语法,C,鸿门宴,吾得兄事之 于
11、是项伯复夜去 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语法,C,像对待兄弟那样 连夜 像鸟儿的翅膀那样 从小路 在夜里,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 具告以事 籍何以至此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为(我)击破沛公军 将军战(于)河北,特殊句式(举例),语法,C,被动句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倒装),得 飨 婚姻 之 说 季父 善 亡 非常 故 度 细说 请 去 再拜 跽 奉 吾属 走 会 如 胜 诛 游,能够、得以,到、至、去,交好、友善,旧交、交情,请允许我,跪直身子,小跑,禁得起,犒劳,劝说,逃走,估计,离开,敬献,遇上,杀死,亲家,有
12、亲戚关系,叔父,意外的变故,小人的谗言,拜两次,我们这些人,去到,交游、游学,3.一词多义,举,(完毕,尽,),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动词,动词,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举起,抬起,),形容词,(整个),谢,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落),(感谢,谢恩),(道歉、谢罪),(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如,沛公起如厕,江城如画里,(到去),(像,如同),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5、若属皆且为所虏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沛公安在,判断下列句式,语法知
13、识小结,学习特殊句式的目的及方法,目的:翻译时能将省略,倒装的部分判断出来,然后将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的流畅通顺的句子,即信,达,雅。 方法:先翻译后判断,介词结构后置,.1 介词结构“于”常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让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2.介词结构“以”有时候放在谓语后作补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赤壁之战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定语后置,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
14、志。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 (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构成“中心词+定语”的格式, (3)用“之者”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或“而者”结构,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表示定语后置。如:,(4)数量词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 (4)“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例,1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
15、“求可使报秦之人”)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 4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
16、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如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句中的“何操”就是“操何”的倒装形式,即“带了些什么礼物?”那么如何辨析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呢?,一、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二、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三、 通过“之(是)”提宾。 这是为了强调宾语,将宾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在宾语和动词之间加“之”作为标志来表示前置。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四、 用“唯是(之为)”的格式提宾,强调对象的一
17、致性。如: 孤臣唯命是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五、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这是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把宾语放到“以”之前,构成倒装了的介宾短语,放到动词前充当状语。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六、 动词谓语后用代词之字复指宾语,原宾语则置于动词之前。如: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例中,“珍宝”是宾语,“有”是谓语,“之”复指珍宝,为了强调珍宝,将它提到谓语“有”之前;,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介宾短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宾短语后置) 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倒装句,被动句 父母宗
18、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邑万家 (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4、加彘肩上 5、若属皆且为所虏 6、籍何以至此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沛公安在 9、具告以事 10、孰与君少长,A、判断句 B、因果判断句 C、倒装句 D、被动句 E、省略句,判断下列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