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制作者: 张 慧 学号:20111101362,本篇引语,本篇主要讲的是忧患意识,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注释】 (1)陈:同“阵”,
2、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评析】 治国以德,教民以礼。 礼仪是治国的根本,战争是迫于无奈的举措。孙子说:“兵者,凶器也,征伐之事,不可不慎也。”礼仪举,盛德修,民富国强,则近者悦而远者来,何用征伐? 卫灵公不休政德,却怀有征伐的野心,实自不量力,其国势必然面临危机。,【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
3、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注释】 (1)愠:音,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评析】 君子固穷。 自古以来,圣贤皆出贫困。贫困检验人品,历艰难困顿而后知有君子。因此,南朝鲍照愤激地说:“自古圣贤尽贫贱”。苏轼也感叹“
4、人生识字忧患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谓人生易逝,坎坷不平,没有谁能够保持永远的幸运。不论得意于河东,还是漂零于河西,能够固守做人的原则,是值得敬佩的。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评析】 政贵有恒。为政贵在坚持始终。做人也在于谨守初衷
5、。大凡人生只要能够成就一件事业,就已经足够。重要的是要有“一以贯之”的坚守精神,平庸与伟大的分水岭并非别的,就在于“一以贯之”的坚持。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译文】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评析】 天道永恒。时代改变了,价值的评价体系也发生变化了,道德的观念更新了,一切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态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有的传
6、统和思维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旧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旧的理论已经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为旧时代服务的社会礼仪体系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过去,为现实社会所扬弃。如果不识时务地固守贵观念、旧框框,则是完全行不通的。面对时代的变迁,一味地悲叹是没有用的,要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开辟和建立新的社会原则。,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评析】 无为而治
7、。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
8、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译文】 忠信笃敬,处世根本。 “忠信,礼之本也。义礼,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记礼器)待人接物,贵在诚信老实,行为忠厚庄敬,无任何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伪饰。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上,诚实最可靠,忠厚最可贵。,7.子曰:“直哉史鱼!
9、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捲”。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评析】 卷束情怀归故园。孔子称赞身处昏暗环境而能够抵御诱惑,淡泊名利,勇于放弃地位权势,保持自己品格的“君子”作风。“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强调了对出入进退
10、要有选择。所以,人生慎其所处。不论处身何种境遇,都应该做到善济天下,独守德操。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评析】 失人、失言,其害非浅。失人,则助者寡,朋友相离、人才散处,上下不相支持,左右不相助力,处国则政不通,居家则邻不亲。,9.子
11、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评析】 君子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
12、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评析】 处世,必先攀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注释】 (1)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2)殷之辂:辂,音,天子所乘的车。殷代
13、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时的舞乐,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 (5)放:禁绝、排斥、抛弃的意思。 (6)郑声:郑国的乐曲,孔子认为是淫声。 (7)远:远离。 (8)殆:危险。,【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评析】 清除文化垃圾,净化社会风气。 这里仍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周代的礼帽华美,韶乐优美动听,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礼的问题,他还是主张“复礼”,当然不是越古越好,而
14、是有所选择。此外,还要禁绝靡靡之音,疏远侫人。,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评析】 天晴修水路,无事早为人。人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执着于既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忧来明日愁”的态度是不足取的,指挥令自己陷入更加不幸的泥沼而不能自拔。,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评析】 专心一意追求到底。人类追求真理学问道德的决心,永远比不上对物欲美色的贪恋崇尚。 生活中我们总是受到很多诱惑,使我们的品德受到侵害。我们的理
15、性不远堕落,但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却无法抵御欲望的引诱,因而我们总是在理性与天性的争论中煎熬,我们活得很累,我们的心灵很苦,我们的身体感到很疲惫。,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注释】 (1)窃位:身居官位而不称职。 (2)柳下惠:春秋中期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私谥,所以,人称其为柳下惠。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评析】 举贤任能,是历代执政者永恒不变的话题。固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佳话;有鲍叔之荐管仲的高义。世代传颂。今之任人原则更加严格科学,提倡任人
16、唯贤,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考察任用规范。但是在用人问题上仍然没有彻底达到理想的境界。,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评析】 勤于政事,宽以待人。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 (1)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 (2)末:这里指没有办法。 【译文】 孔子说:“
17、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评析】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人类就是在不断的求知中前进的、学问也就是在“为什么?”的不断追问中逐步深入的。知识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并丰富着,世界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我们面对的领域广阔,我们的疑惑将更多。任何时候,都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思想去甄别,要有研究精神,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考证过程中,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逐步深入,也同时对我们自身获得更多的了解,从而将更为真切地感知生命的要义。,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
18、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难成大器的。”,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评析】 君子的品质。 一个真正有学识的人,重视自己的责任和道义,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豪迈气概,注重义、礼、逊、信的修养。行为处事恭敬有礼,表现出高度的文化涵养。态度谦虚,不骄不躁。对人对事信守承诺,坦诚自信。,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评析】 重要的是做
19、好准备。人都想成就事业,但是往往机会来了,而我们浮躁的心灵却未做准备,于是天使的钟情便与我们擦肩而过。倘若我们不自我反思却总是呼天抢地,抱怨世道,是并不能够改变什么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认真把握未来的时间,只要认真地做好准备,具备了任大事的德能,何患没有机会。,20.子曰:“君子疾没世(1)而名不称焉。”,【注释】 (1)没世:死亡之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评析】 生命的质量,就在于给这世间留下可以为人称道的业绩。 人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当我们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回首一生,无所建树,无所作为。那个时候,才感到愧对此生,深为憾恨,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20、来时悄然无声,去则轻如鸿毛,人不知其为人之名,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评析】 君子总是与自己过不去。 君子努力提高德行的修养,重视自我充实,却难于求得外界的承认和重用。小人则借机乘势,营造着自己的关系网,攀爬趋附,一路通达。君子艰难,小人滋润,这就是现实。世道就是如此,这时间充斥着一个巨大的“关系之网”,无党无派,便也无路。 在这个世间生存,对于名利之道是要看通的,确定自己的方向是最重要的,要有坚定的信念。真正的君子,就是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一切成就都靠自己的努力,不去攀附依赖别人,更不要蓄
21、意的炒作,那一切虽可收效于一时,但是是短命的。,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注释】 (1)矜:音,庄重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评析】 君子之朋与小人之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草莽之徒,犹有友朋,君子高士,岂无党乎。朋与党,皆自处其类,泾渭分明。君子之朋,非志同而道合者,不相交往。小人之党,无利益之趋,则必四散而去。,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评析】 君子重道不轻信。 从18章到23章,这6章基本上全都是讲君子的
22、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23、。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评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人,活在世上,总是会被人说的。被人议论,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故意的诋毁或是过分的赞誉,都不必在意,自己要有主见,不因为别人的重伤而忿怒,也不因为他人的虚誉而沾沾自喜。要能够始终把持自己平和的心态,一如既往地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百折不回地前进。 世事变迁,人心
24、不古,这是千古不易的哲理。坚定自己的信念,毁誉由人去说。,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注释】 (1)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这叫做阙文。 (2)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另有一种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而靠别人训练。本书依从后者。 【译文】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评析】 人心不古。 人世沧桑,有德行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后来人不再见得到他们高尚美好的德行流传下来了,所以越来越趋向投机钻营、巧言诡辩的歧途而不能止步。,27.子曰:“巧言乱德
25、。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评析】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此句话是至关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评析】 切忌人云亦云。 这一段讲了两个
26、方面的意思。一是孔子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以众人之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经过自己理性的判断,然后再作出结论。二是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们心目中,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孔子必定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使真理发扬光大,不是真理使人的才能扩大。”,【评析】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 孔子说:“有
27、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评析】 君子有过必改。 “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评析】 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
28、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注释】 (1)馁:音,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评析】 君子谋道不谋食。 一个真正有学问并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29、的君子,并不斤斤计较生活的琐事,必定有着高远的志向,努力奋斗,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无聊的生活享乐上。做学问,就是要潜心用力,认真求取真知,只要自己的学问达到较高的程度,有崇高的品德修养,就不会被埋没。,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注释】 (1)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临,到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
30、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评析】 人心得失寸心间。 创业与守成是人生的大课题。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不贪婪富贵,无私无欲,顺应时势。人生中,不论事业成败、前途顺逆,都是值得认真品味的,都是财富,重要的是修养品德,谨守礼仪。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做人是一辈子的事,不要注重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要能摒弃私心杂念,堂堂正正地做人。,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注释】 (1)小知:知,作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
31、受,责任,使命的意思,承担大任。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评析】 小人不可大用。 古今历史,总是在君子与小人的斗争中演进的。对于君子,不应拘泥于小处,而小人则不可使其太得志。君子与小人的识别,就在于大节,在于固守。君子注重德行的修养,小人患得患失,热衷于玩弄小聪明。,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译文】 孔子说:“百姓们感到仁德做起来很难啊,总恐怕自己吃亏,比对水火的恐惧更为严重。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32、,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评析】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注释】 (1)贞:一说是“正”的意思,一说是“大信”的意思。这里选用“正”的说法。 (2)谅:信,守信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评析】 前面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这不是君子的作为,而是小人的举动。孔子注重“信”的道德准则,但它必须
33、以“道”为前提,即服从于仁、礼的规定。离开了仁、礼这样的大原则,而讲什么“信”,就不是真正的信。,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注释】 (1)食:食禄,俸禄。 【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评析】 敬业,是成就人生的前提。 一个人生活的方式很多,仅仅只是为了谋生,是容易的,任何一种职业都可以维持生计。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某种职业,就要敬其业。,39.子曰:“有教无类。”,【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评析】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
34、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评析】 思想观点相左,就没有必要相互聚集商议,即使磋商,也不可能得到结果。 观点见解不同,是正常的。天地广大,滋育万物,既给禾苗以阳光雨露,也让杂草得以生长,并不只执一端。因此,虽然我们的认识不能取得一致,我们的道路相异,但是只要不是涉及民族大义,大可不必干戈相见,完全可以各走各
35、的路。 给别人以充分的自由,也令自己轻松无所牵挂。不要强人所难,更不要勉强自己,要有宽恕的精神,给别人以反思的时间,也给自己以自励的机会,以道德人格的力量感召吸引人,而不是强制别人服从自己,更不能放弃原则,屈从于别人。,41.子曰:“辞达而已矣。”,【译文】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评析】 辞与意。 任何语言,都力求用最经济的方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任何行为,都只能以行为的结果来表明它的力量。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以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原则,而不以精巧为目的。过分地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委婉,则容易流于巧言,“巧言之乱邦”更是孔子所深为疾恶的。 因此,辞贵
36、以直。文贵曲,是讲究变化。语贵直,之力求简洁。古语云:“言多必失。”,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注释】 (1)师冕:乐师,这位乐师的名字是冕。 (2)相:帮助。,【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评析】 礼乐,国家治乱之根本。 “礼教”在中国传统政治原则中是占核心地位的。“礼也者,反其所自身。乐也者,乐其所自成。事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因此,孔子竭力推崇礼乐教化的作用,并躬身率行不辍。,结语,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或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忧患意识。忧然后乐,乐而不忘其忧,是处世的重要原则。只有对未来深怀忧惧,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做到临事从容不迫,才能够对各种预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件做出精确的应对。要有见微知著的深刻洞察力,不能目光短视。要有统御大局的战略性远见卓识,顺遂时要想到困顿,逆境是要看到光明和希望。这样才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从容化解为难于无形。否则就会措手不及而陷于灾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