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青山不老,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背景资料,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形成强烈的沙尘暴。,沙尘暴,沙尘满天的城市,土 炕(kng) 肆 虐(n) 盘 踞(j) 粼 粼(ln) 淤 泥(y) 山 洼(w)亩(m) 恭 敬(jng) 劲挺(jn) 勇猛(mng)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绿
2、风荡漾 风吹沙起,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感知,初步感知1,本文主要讲述老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种树、护林,创造奇迹,造福大家,赞美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第一段(1):展示山林景观,喻示老人为改造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段(2-5):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及所取得的成绩。 第三段(6、7):写“我”的心灵感触青山是不会老的。,初步感知,初步感知2,思 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15年啊,绿化了8
3、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重难点解析,老人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
4、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文中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重难点7,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盘踞,肆虐,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第2自然段中体现出老人所处的大环境的特点是怎样的?,重难点解析,恶劣。,重难点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 读。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环境)2.老人年老、瘦小。 (小环境)3.生活条件艰苦。 (小环境)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小环境),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重难点解析,结合课文,想想老人在植树造林
5、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身体时常会犯毛病;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带来的悲痛。,重难点4,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这样的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重难点解析,“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怎么理解?,重难点9,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
6、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文中有一个很强烈的对比,那就是?,重难点解析,瘦弱的老人和恶劣的环境的对比。,重难点6,篇末点题法,所谓“篇末点题”,就是文章的结尾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意思揭示出来。本文作者看到老人院内的山林景观引入全文,进而描写老人改造山林的背景和所作的贡献,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含义:,运用篇末点题法可以使读者对全文内容、中心及作者的情感有个完整、清晰地印象。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运用:,写作手法,资料宝袋,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资料宝袋,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知识链接:全国劳模马永顺的
7、真实事迹,马永顺是一位坚持把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建国初期的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天寒地冻,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西北风刮在身上,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痛;夏天,林子里一点风也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林区工人上山采伐,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地窖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个采伐期,马永顺就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个人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作业伐木之最。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根过高。为了多出木材,马永顺就先用手把树根周,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
8、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马永顺的左腿受过伤,跪着采伐,伤口裂开了,疼痛万分,可他一声不响,咬牙坚持。东北林区推广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中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马永顺为促进青山常在贡献力量。从1960年开始,每年春天造林季节,马永顺每天清晨上山,赶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植树造林。中午休息时,他也抓紧多栽几棵树。有一年,马永顺在鹿鸣林场造林,踩着一根倒木过一条小河时,脚下一滑掉进河里。他被水冲出10多米远才拼命游到对岸,手里拎着一条装满树苗的麻袋,却没撒手。,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不仅亲自带领全家人上
9、山造林,别的林场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赶去参加。这些年,仅他亲手在马永顺林场造的林子就有300多亩。在他的精神激励下,马永顺所在的林场已累计造林1000多亩。“青年林”“三八林”“红领巾林”“个体林”“奉献林”“老有所为林”遍布山脚下、山坡中、山头上。仅1999年,该场就造林4700亩。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马永顺林场和铁力林业局开花,也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遍地开放。,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环保公益广告语,拓展延伸,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