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10552944
  • 上传时间:2019-11-28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84.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doc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6 页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撰稿:熊亚军 审稿:于洋【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2.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掌握其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煤燃烧、铁生锈等。【要点诠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它(新)物

    2、质生成。要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颜色、状态、溶解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要点诠释】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要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3.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4.托盘天平:(1)左物右码。(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

    3、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6.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第 2 页 共 6 页7.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 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8.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9.常见事故的处理:(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浓酸:a.加碳酸氢钠溶液;b.水冲

    4、洗;c.抹布擦干。浓碱:a.加稀醋酸;b.水冲洗;c.抹布擦干。(3)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浓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 NaHCO3溶液;浓碱: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4)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要点诠释】1.酒精灯:(1)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灯体内的 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 2/3,也不可少于1/4;意外失火,用湿抹布盖灭。(2)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 45角,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1/3。(4)三个绝对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5、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2.固体药品(广口瓶):(1)取用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2)取用粉末状: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细口瓶):(1)不定量取用: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桌上,标签要向着手心,一斜二挨三倒)一斜:试管倾斜;二挨: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三倒:缓缓倒入。(2)定量取用:量筒(一倒二看三滴)一倒:向量筒内倒入药品;二看: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滴:用滴管添加所差拭剂。(3)少量取用:胶头滴管要点四、科学探究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产生黄色光亮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应用外焰

    6、进行加热。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要点诠释】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1)浓盐酸易挥发 (

    7、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 ( )第 3 页 共 6 页(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 )(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答案】 (1) (2) (3) (4)【解析】 (1)浓盐酸挥发属于物理变化,而“浓盐酸易挥发”属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2)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是铁本身的一种化学性质;(4)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总结升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 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

    8、甜酒 D水果榨果汁【答案】D【解析】鲜奶制成酸奶,黄豆酿成酱油、糯米酿成甜酒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水果榨成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总结升华】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答案】C类型二、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量液体时读数 C.取用液体试剂 D.取用固体粉末【答案】B【解析】A 中闻药品气味的方法,C 中液体药品倾倒时手心向着标签、瓶塞倒放,D 中固体药品取用时试管横放等都是对的。量筒读数

    9、时眼睛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 错。【总结升华】要熟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第 4 页 共 6 页4以下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引起玻璃仪器破裂,有4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纠正,按照他们的方法纠正后玻璃仪器仍可能破裂的是( )【答案】C【解析】A 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B 中烧杯要垫上石棉网,防止烧杯受热不均炸裂;C 中垂直向试管里投入锌粒会打破试管底部;D 中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入少量水或铺上一薄层细沙,能防止产生的高温物质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总结升华】要掌握常见实验的操作要领。5.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A B C D E

    10、F G H I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答案】I A D G B 【解析】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夹持镁条燃烧要用到坩锅钳;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等;取用粉末状的药品要用药匙;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要用胶头滴管。【总结升华】要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举一反三:【变式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第 5 页 共 6 页【答案】C【变式 2】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1、(1)可直接加热的有 (填序号)。(2)仪器和的名称分别是 。(4)用仪器能否量取 8.68mL 溶液 (填“能”或“否”)【答案】 (1) (2) 酒精灯 烧杯 (4)否【解析】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精确度为 0.1mL,不能精确到0.01。类型三、考查科学探究6.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体积为 250mL 的呼出气体 2 瓶和空气 2 瓶。请根据表中已给信息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呼出气体和空气各一瓶,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盖上玻璃片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

    12、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的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答案与解析】呼出气体瓶中的小木条比空气瓶中的小木条熄灭得快取呼出气体和空气各一瓶,分别滴入等量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第 6 页 共 6 页【总结升华】氧气可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含量不同会导致现象不同。水蒸气一般不好观察,但若使之冷凝成液态或固态就可清晰可见。举一反三:【变式】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 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 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CO2含量多 【解析】在体积和组成都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相同时间的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白色浑浊越多,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十五秒 通入空气十五秒现象: 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055294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