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5 页15 级护理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专业、学号。在试题后答题,写在其它处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1.内生致热原:2.代谢综合征:3.发绀: 4.应激: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发热是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_而引起的_体温升高。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 Na+_失水,伴有细胞外液量_。 3.烧伤性休克的发生早期与_和_有关,晚期可继发_发展为败血症休克。 4.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_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为_性脱水。
2、5.右心衰主要引起_水肿,其典型表现是_水肿。 6.内生致热原的效应部位是_,它的作用使_上移。 7.等压点是指_与 _相等。8.呼吸衰竭可引起右心_即导致_心脏病。 9.休克期,液体是从_进入_。休克期,液体从_进入_。 三、单项选择(20 分,每题 1 分)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3.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 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
3、低血磷 D、低血钾 4.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5.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6.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7.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分数评分人第 2 页 共 5 页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
4、增加 8.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9.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产印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10.下列哪项是 DIC 的直接原因 A、血液高凝状态 B、肝功能障碍 C、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 11.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 DIC 引起的?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黄疸及肝功能障碍 C、席汉综合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13.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5、A、多灌少流 B、少灌多流 C、多灌多流 D、少灌少流 14.低输出量性心衰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休息时心率加快C心室残余血量增多 D、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15.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 0.8,可见于 A、肺不张 B、肺水肿 C、肺动脉栓塞 D、慢性支气管炎 16.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的作用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脑血管收缩 C、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D、肺小动脉收缩 17.下述哪项变化在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时不应出现 A、肾血流量减少 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 Na+水重吸收减少 C、血尿素氮含量增高 D、血钾升高 18.下述哪项在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不常见 A、低比
6、重尿 B、尿钠含量减少 C、氮质血症 D、高钾血症19.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 A血磷升高,血钙升高 B血磷升高,血钙降低C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D血磷降低,血钙降低20.胸内中央气道阻塞可发生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 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四、简答题(24 分,每 6 分)1.简述引起发热的三个基本环节。2.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3.DIC 病人为何会引起自发的广泛性出血? 第 3 页 共 5 页4.给病人大量滴注葡萄糖液为什么会出现腹胀?五、问答题(16 分,每 8 分)1.试述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2.临床上引起高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
7、 第 4 页 共 5 页15 级护理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名词解释:1.内生致热原:是指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2.代谢综合征:是以腹型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3.发绀: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 5g/dl 次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4.应激: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的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
8、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5.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二、填空1.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2.多于 减少3. 低血容量 疼痛 感染 4. 高渗 低渗 5.全身 皮下6.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7. 气道内压 胸内压 8 肥大与衰竭 肺源性9.组织间隙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组织间隙三、单项选择: 1. D 2.C 3.D 4. B 5D 6. D 7C 8. B 9. B 10 .C11. D 12. B 13. A 14. D 15. C 16. D 17. B 18、D 19. B
9、 20. A四、简答题1.简述引起发热的三个基本环节。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内毒素激活产致热原细胞,使后者产生和释放 EP,EP作为信使,经血流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调节:EP 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或通过中枢发热介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效应部分: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一方面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而减少散热,另一方面经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度增高,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上升。2.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在休克早期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其中毛细血管前阻力(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组成)增加显
10、著,使大量毛细血管网关闭,以致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微循环处于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状态。同时,血液流经直捷通路或经开放的动静脉吻合支迅速流入微静脉,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故该期称缺血性缺氧期3. DIC 病人为何会引起自发的广泛性出血? (1)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有大量消耗使血液凝固性降低。 (2)继发性纤溶系统机能亢进,形成大量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和其他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性进一步降低。 (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形成。FDP 可通过强烈的抗凝作用和增加血管壁通透性而引起出血。 4.给病人大量滴注葡萄糖液为什么会出现腹胀?大量滴注葡萄糖糖原合成,细胞外 K+进入细胞内低钾血症;此外血液
11、稀释肾排 K+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时,因平滑肌兴奋性,胃肠蠕动,产生大量气体腹胀。第 5 页 共 5 页五、问答题1.试述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有:原发性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多由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肌受损和由维生素 B1 缺乏、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代谢异常所致;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动静脉瘘、室间隔缺损、甲亢、慢性贫血等原因引起长期容量负荷过重和高血压、动脉瓣膜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原因引起的长期压力负荷过重。常见诱因:全身感染、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妊娠与分娩等。2.临床上引起高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 因为钾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所以肾排钾减少是临床引起高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可见于:(1)肾脏疾病,常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因食物中钾含量过高或给予醛固酮拮抗剂等时,也可发生高钾血症。其它肾脏疾病如间质性肾炎,也可使肾小管泌钾功能受损。(2)醛固酮分泌减少或缺乏,造成肾远曲小管泌钾障碍。(3)大量应用一些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可拮抗醛固酮作用,氨苯蝶啶抑制远曲小管排泌钾,使血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