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17.《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夜书所见》.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4464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17.《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夜书所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17.《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夜书所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17.《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夜书所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17.《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夜书所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  17.《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夜书所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小儿垂钓,pngtu zh z xu chu l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 zu mi ti co yng sh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l rn ji wn yozhosh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p d y jng b yng r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zh ln 蓬头稚子学垂纶,c mi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 垂钓 侧坐 映,png,chu,c,yng,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2、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唐朝诗人,是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jio,gu wn pn gng,p,蓬头稚子学垂纶,,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蓬头:头发乱蓬蓬的。,句意: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草映身( ) 映:倒映 ; 遮掩。,侧坐莓苔草映身。,映:掩映,句意: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的身子。,借问:向人打听。,路人借问遥招手,,句意: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招手,,遥:远远地。,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

3、鱼儿受到惊吓。,句意:因为害怕惊动了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应:应答。,小儿垂钓,1、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 2、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遮挡着他的身子。 3、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招手. 4、因为害怕惊动了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诗文解释,1小儿垂钓是 代诗人 写的。,唐,胡令能,, 。写出了钓鱼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 。写出了小孩钓鱼的专心认真。,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小儿垂钓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的 之情。,喜爱,我会填,夜书所见,叶绍翁,知作者,解诗题,叶绍翁,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

4、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读通句,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读通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叶绍翁,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尝试翻译。,明词义,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懂诗意、想意境 、悟情感,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阵阵秋风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