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类型电缆作业指导书.doc

  • 上传人:精品资料
  • 文档编号:10536791
  • 上传时间:2019-11-26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22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电缆作业指导书.doc
    资源描述:

    1、 柴达木 2*300 兆乏调相机工程临时电缆敷设施工方案中国电建集团青海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电网柴达木 2300 兆瓦调相机建设工程施工项目部2018 年 02 月 1 日批 准: 年 月 日审 核: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编 写: 年 月 日年 月 日目 录1. 施工内容及工程量 12. 施工依据 13. 施工准备 14. 劳动组织及计划 25. 中间交接 36. 施工工序流程图 37. 施工方法 38. 质量检验 710.质量保证措施 .1011.工期保证措施 .1012.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1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13第 0 页 共 14 页1 施工内容及工程量1.为满足

    2、柴达木 2*300 兆乏调相机工程项目临时用电需求,根据用电负荷计算,需敷设一根 YJV22 3X185+2X150 的动力电缆.现场临时电源从换流站内 400V 配电室 2P 400V 1 号母线 1 号馈线柜 1-5LSI800 开关引出,引接至施工现场一级配电柜,开关容量 630A。1.2 工程量:1.1 动力电缆为 YJV22 3X185+2X150 的电缆,约 1km.1.2 电缆槽盒约 20m.1.3 临时用电一级盘柜:一组,容量 630A.2 施工依据2.1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2.2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

    3、定(基建/2)112-20152.3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8-20152.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5 2.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T5161.1-5161.17-20022.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2.8 800kV换流站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Q/GDW 224-20082.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第 1 页 共 14

    4、 页20123 施工准备3.1 施工人员配备电缆工程施工人员由 1 个技术专责、2 个电气施工技术人员、3 个电气一次接线工、在进行全站临时电缆敷设时增加 20 名力工。对施工人员要求以技工和有经验的青工为施工骨干,必须有体检证明能够从事电气施工作业,电气安装必须是专职的并持有有效证件,施工工作必须服从技术专责统一指挥。3.2 组织相关工种的作业人员,施工前由技术员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悉图纸、明确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按技术措施和各归口部门要求施工,未接受交底人员不得从事相关施工作业。3.3 施工工器具配备: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1 电缆放线架

    5、带转向导轮 副 102 大麻绳 条 43 简易架子车 辆 14 绝缘摇表 2500 台 15 无线电对讲机 副 36 砂轮切割机 400 台 17 钢卷尺 5 米 把 28 扳手 套 29 手锤 4 磅 把 210 手持电动机具 把 211 磨光机 100 台 1第 2 页 共 14 页12 锯弓 把 413 电缆盘支架及轴 付 14 劳动力组织及计划计 划 由 施 工 技 术 专 责 进 行 人 员 组 织 、 工 作 安 排 , 由 技 术 员 对 相 关环 节 进 行 技 术 把 关 并 指 导 电 气 安 装 工 进 行 电 缆 敷 设 、 电 缆 槽 盒 制 作及 安 装 , 换 流

    6、 站 400V 馈 线 柜 及 一 级 柜 内 接 线 。5 中间交接要求检查电缆沟排水畅通无积水,对电缆沟内原有防火封堵进行打孔和恢复。注意电缆沟内原有电缆的成品保护,必要时要对沟内原有电缆进行隔离,确保施工时不会损伤原有电缆及电缆沟防火封堵。检查场地清理干净、道路畅通,且符合安全要求。6 施工工序流程图第 3 页 共 14 页7 施工方法及准备7.1.1、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现象。7.1.2、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7.1.3、310kV电缆应事先做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必

    7、要时敷设前仍需用250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7.1.4、低绝缘电缆,测试不合格者。应检查芯线是否受潮,如受潮,可锯掉一段再测试,直到合格为止。检查方法是:将芯线绝缘纸剥下一块,用火点着,如发出叭叭声,即电缆已受潮。换流站 400v 馈线柜接线 电缆校线、液压铜鼻子电缆盘支架安装电缆敷设动力电缆终端头制作电缆试验控制电缆整理、剥切电缆电缆头制作、线芯校直一级柜内电缆接线第 4 页 共 14 页7.1.5、电缆测试完毕,油浸纸绝缘电缆应立即用焊料(铅锡合金)将电缆头封好。其他电缆应用橡皮包布密封后再用黑包布包好。7.1.6、放电缆机具的安装:采用机械放电缆时,应将机械选好适当位置安装,并将

    8、钢丝绳和滑轮安装好。人力放电缆时将滚轮提前安装好,保证电缆不在地面滑行,防止损伤电缆。7.1.7、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线路较短或室外的电缆敷设,可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7.2 电缆敷设7.2.1 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7.2.2 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滚时必须顺着电缆的缠紧方向。7.2.3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要求及时进行检查,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电缆封端应严密。7.2.4 电缆桥架应分类保

    9、管,不得因受力变形。7.2.5 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7.2.5.1 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隧道内照明通风完好。7.2.5.2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电缆外观无损伤,绝缘良好。7.2.5.3 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第 5 页 共 14 页度相配合。7.2.5.4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7.2.5.5 在带电区域敷设电缆,应有安全措施。7.2.6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7.2.7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电缆型号 多芯 单芯控制电缆 1

    10、0D无铝包钢铠防护套 10D橡皮电力电缆 钢铠护套 20D聚氯乙稀绝缘电力电缆 10D交联聚乙稀绝缘电力电缆 15D 20D注:D 为电缆外径 7.2.8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或地面摩擦、拖拉。7.2.9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减少交叉,电缆水平敷设时每隔 510m左右处,转弯处及首未两端均应加以固定垂直敷设时每一层支架均应固定。7.2.10 在电缆终端头,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7.2.11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采用机械牵引可用卷扬机等;敷设时电缆不得在地面上滑行,必须

    11、使用地滑车,转向导轮等工具,让电缆在敷设时一直在滑车上滑行,减少对电缆损伤。第 6 页 共 14 页7.2.12电缆支架的架设地点应选好,以敷设方便为准,一般应在电缆起止点附近为宜。架设时,应注意电缆轴的转动方向,电缆引出端应在电缆轴的上方,见图:7.3 电力电缆终端头、接头的制作7.3.1 电缆头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并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7.3.2 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符合下列要求:7.3.2.1 电缆绝缘良好,无受潮,塑料电缆内不得进水。7.3.2.2 施工用具齐全,便于操作,消材齐备。7.3.2.3 电缆终端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并确保外绝缘相

    12、同和对地距离。7.4 控制电缆的接线流程及质量通病治理盘内电缆的整理、编排剥切电缆电缆头制作将盘内电缆线芯校第 7 页 共 14 页直排列整齐电缆校线套号一次电缆接线。7.4.1 电缆工程和一次接线中常见的质量通病:7.4.1.1 电缆桥架、支架安装不整齐。7.4.1.2 电缆敷设紊乱,弯头不一致。7.4.1.3 电缆从设备引至构架排列混乱。7.4.1.4 盘底电缆未经整理就开始固定,做电缆头。7.4.1.5 盘内电缆和线芯互相交叉。7.4.1.6 固定电缆芯线的扎带,绑扎零乱,且距离长短不一。7.4.1.7 盘内电缆标识牌悬挂高低不齐,字迹模糊。7.4.1.8 盘内电缆芯线到接线端子的弯曲弧

    13、度大小不一,所留备用芯的余量长短不齐。芯线上套的异形管长度不齐,字迹模糊。7.4.2 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和一次接线的质量要求:7.4.2.1 电缆敷设前应清查每根电缆工程量,并统计交叉工程量,合理安排交叉次序,保证施工按合理的交叉次序进行,不进行因抢工期而使电缆敷设混乱的作业。7.4.2.2 引入盘柜的电缆先按接线图进行绑扎后固定排列。7.4.2.3 电缆要固定牢固,排列整齐,电缆牌子悬挂高度一致,编号清晰。7.4.2.4 同一块盘内,热缩套管内部使用的相色带颜色必须一致。7.4.2.5 线芯标号采用数码打号机打字,PVC 套管应标注电缆编号、回路号,字迹要清晰且不易脱色。7.4.2.6 盘内

    14、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无损伤,配线整齐、清晰、美第 8 页 共 14 页观,导线材质为铜芯线。7.4.2.7 每一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 1 根,不得超过 2 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7.4.2.8 盘内芯线绑扎间距为 7010mm,且松紧适当,匀称形式一致。7.4.2.9 接线的长度留有适当余量,且各线的弯曲弧度一致,线头弯圈顺时针方向且大小合适,电气回路连接紧固可靠。7.4.2.10 盘柜内的配线的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 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 2.5mm2, 其它回路截面不应 1.

    15、5mm2。7.4.2.11 使用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的一端在保护室或集控室接地。7.4.2.12 热缩套管的规格和电缆型号应对称一致。8 质量检验8.1 主要 设备材料检验要求8.1.1 施工中所使用的工器具需检验合格;8.1.2 施工材料的规格及数量必须符合临时用电设计管理规定;8.1.4 电缆外观不应受损,电缆封端应严密,包装应完整无损。电缆盘应在明显处标明电缆型号、规格、长度等;8.1.5 电缆盘支架外观应平整,无显著变形、锈蚀,附件齐全。8.2 电缆工程质量检验要求8.2.2 沟道内的电缆敷设检验要求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型

    16、号、电压及规格 按设计规定 对照图纸检查敷设 电缆 外观检查 无机械损伤和渗油 观察检查第 9 页 共 14 页绝缘检查 主要 良好 用兆欧表检查敷设路径 按设计规定 对照图纸检查敷设温度 按 GB50168-1992 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油纸绝缘电力电缆 铅封密实,无渗油交联聚乙烯电缆 可靠严密 观察检查前检查端头密封 充油电缆 按 GB50168-1992 规定 对照规范检查油纸电缆敷设位差 主要 对照规范检查电 缆敷设记录电缆弯曲半径 主要按 GB50168-1992 规定用样板检查平行敷设 主要 1m,不宜敷设热力 管道上部与热力设备、管道之间净距 交叉敷设 0.5m平行敷设 主要 0.

    17、5m与保温层之间净距 交叉敷设 0.2m用尺检查外观检查 排列整齐,弯度一致, 少交叉电缆排列 交流单芯电缆排列方式 按设计规定观察检查装设位置 电缆终端、电缆中间 接头处 按 GB50168-1992中 5.1.19 条要求标志 主要 按 GB50168-1992 规定 对照电缆敷设清 册检查固定 挂装牢靠 用手搬动检查电缆敷设电缆标志牌规格 一致 观察检查电缆支持点间距离 按 GB50168-1992 规定 用尺检查水平敷设 主要 电缆首末端及转弯处、 接头两端超过 45倾斜敷设 主要 电缆每个支持点观察检查夹具型式 按设计规定 对照图纸检查交流单芯电缆固定夹具 夹具无铁建构成的闭 合磁路

    18、裸铅( 铝)套电缆固定处保护 软衬垫齐全、可靠观察检查电缆固定电缆固定强度 牢靠 用手搬动检查电缆外观检查 主要 无机械损伤和渗油敷设后检查电缆孔洞处理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及盘柜电缆出入口封闭良好观察检查8.2.3 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终端头制作检验要求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位置制作前检 电缆 型号、电压及规格 按设计规定 对照图纸检查第 10 页 共 14 页查 绝缘检查 主要 良好 检查试验记录电缆终端盒及其配件 齐全、无损伤制作工艺 按工艺规程规定对照技术文件检查接地线规格电缆穿过零序互感器接地线按 GB50168-1992 规定接地 线接地线焊接 牢固、可靠

    19、对照规范检查单芯电缆金属层接地 一端接地电缆芯线外观检查 无损伤 观察检查芯线绝缘包扎长度 按工艺规程规定 用尺检查位置 金属外壳与该处的电 缆金属护套油纸电缆铅封 外观检查 主要粘附密实,牢固,薄厚均匀,表面光滑,无夹渣、砂眼、缝隙观察检查环氧复合物配置和浇注 主要按制造厂或工艺规程规定,搅拌均匀,无气泡对照技术资料检查聚乙烯电缆芯线外观检查 无碳迹、划痕 观察检查预制电缆终端制作热缩电缆终端制作冷缩电缆终端制作按制造厂规定 对照厂家资料检 查线鼻子规格 与芯线相符线鼻子 铜线鼻子镀锡 表面光滑,干净 观察检查压模规格 与导线规格相符芯线连接 压入深度 按工艺规程规定油纸电缆终端密封检查 主

    20、要 无渗油相色标志 正确观察检查固定强度 牢固 用手搬动检查电力电缆终端制作线鼻子与电气装置连接 按 GB50168-1992 规定 观察检查盘下入口处电缆排列 整齐、少交叉电缆上盘时弯度 一致控制电缆排列 铠装剥切位置 在盘下侧,一致观察检查芯线绝缘层外观检查 主要 完好无损伤 观察检查屏蔽电缆的屏蔽接地一般要求钢凯接地 接地方式按设计规定 对照图纸检查8.2.4 电缆防火及阻燃检验要求工序 检验项目 性质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及器具材料检验 防火材料型号及材质按设计规定,鉴定资料齐全对照图纸,并检查产品鉴定报告耐火封闭槽盒设置 按设计规定 对照图纸检查盘柜孔洞 耐火衬板安装 主要 牢固 扳动

    21、检查第 11 页 共 14 页封堵 防火堵料 主要 密实、无缝隙防火包 填实,无缝隙防火堵料 主要 密实,不透亮光 观察检查穿墙楼板孔洞封堵防火隔板安装 牢固,不透亮光 扳动并观察检查阻火隔墙设置 主要 按设计规定 对照图纸检查防火包 填实,无缝隙阻火隔墙安装防火堵料 主要 密实,不透亮光 观察检查防火隔板安装 主要 牢固,不透亮光 扳动并观察检查防火包 填实,无缝隙电缆竖井封堵防火堵料 主要 密实、无缝隙 观察检查电力电缆接头两侧或相邻电缆 23 米长防火涂料或阻火包带使用阻火隔墙两侧电缆观察检查防火涂料涂刷 按材料使用说明涂刷 观察检查绕包 按材料使用说明绕包 观察检查防火包带 固定 绑扎

    22、牢固 扳动检查其他电缆管封堵 主要 严密、凸起 25mm 观察检查10 质量保证措施10.1 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公司质量方针:科学管理、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以满意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1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2002;10.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变电所部分)DL5009.3-2007;10.5 根据换流站及项目临时用电管理规范及要求。10.6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书要求。 10.7 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施工。10.8 严格执行各级质量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11 工期保证措施严格按照换流站及项目部

    23、制定的临时电源电缆敷设计划进行施工.12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 12 页 共 14 页13.1 安全措施13.1.1 在电缆敷设施工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安全学习,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并严格安全工作票及危险点预控措施表要求13.1.2 施工用电动工具,必须绝缘合格,接地良好由专人维护。13.1.3 施工作业地点有足够的照明和足够的工作面。13.1.4 敷设电缆应由专人指挥,统一行动,并有明确的联系信号,不得在无指挥无信号时随意拉引。13.1.5 敷设电缆时,电缆盘应架设牢固平稳,盘边缘与地面距离不得小于100mm,电缆应从盘的上方引出。13.1.6

    24、不得在电缆上攀吊或行走。13.1.7 电缆盘支架按规定焊接牢固,放电缆前进行全面检查。13.1.8 做完电缆头后应及时清除杂物。13.1.9 整个施工过程,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切实搞好现场的文明施工。13.2 文明施工措施13.2.1 施工现场设备材料堆放要整齐、有序;13.2.2 施工现场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13.2.3 废料要堆放在指定的地方,严禁乱堆乱放;13.2.4 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要做好标识;13.2.5 施工现场禁止流动吸烟;13.2.6 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大、小便;第 13 页 共 14 页13.2.7 施工人员要穿公司发放的工作服,做到着装统一;第 14 页 共

    25、14 页1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登记表OE/QHG.201-2003 编号: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序号作业活动 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判别依据( IV) L E C D风险级别现有控制措施 备注积雪不处理 摔伤、坠落 6 0.5 3 9 1 站班会交底,现场清理不熟悉现场环境 坠落、走 错间隔 1 1 3 3 1 站班会交底,加强监护上下抛掷工具 坠物、砸伤 6 0.5 3 9 1 现场监护1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坠落 3 0.5 3 4.5 1 正确佩带, 现场监护电缆轴固定不牢 倾倒、伤人 6 0.5 3 9 1 固定牢固推电缆轴时缆头未固定缆头突起伤人 6 3 1 18 1 固定敷设电缆时转角处内侧站人 挤伤 6 3 1 18 1 现场监护隧道、夹层、配电室照明不足 人员受伤 6 3 1 18 1加强照明,现场监护高处临边作业未系安全带 坠落 3 3 3 27 2正确佩带, 现场监护带电接线 触电 6 0.5 15 45 2 现场监护2电缆敷设电缆接线误入带电间隔 触电 6 0.5 15 45 2 现场监护判别依据.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直接观察到的危险; .定量评价(LEC法)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 D-D=L*E*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缆作业指导书.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053679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