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问题、思路,上海财经大学“三农”高端论坛学习与交流,霍学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E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SWDR)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CARS)中国 上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2016年和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定位为新阶段农业工作主线 主动适应发展形势深刻变化,有效应对四方面挑战的战略举措:农产品需求升级加快 ,有效供给体系建设滞后进口冲击加大,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升滞后农民增收放缓,增收渠道拓展滞后生态资源环境压力凸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滞
2、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髓:着眼供给侧,以改革为抓手,着力破解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结构性障碍、体制性壁垒,理顺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关系,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激活农业要素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汇报内容,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1,2,3,农业供给侧结构及其特征,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思考与体会,5,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决策层的两个判断 内容层面的“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现象层面的“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财政收 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概率上升基本舆情:经济发展进
3、入下行通道,成为决策层,普通百姓,以及海内外学界、政界、产业界关注的战略问题,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从核算角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可从两侧面分析: 需求侧分析:GDP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构成。即YGDP =f(C,I,En) 供给侧分析:GDP总量由新增劳动力及结构、投资及资本结构优化、GDP创造效率提高决定,假定要素配置及利用有效,即形成潜在的、具有质量的增长率。即YGDP =f(L, C,TFP) 当市场具有有效性: f(C,I,En) =f(L, C,TFP),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两种分析框架,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凯恩斯主义短期强刺激方法:需求侧分析 2008年以来,主
4、流方法聚焦需求侧,即“三驾马车”方法,将中国经济下行的动能归结为总需求不足(消费、投资、净出口动能不足) 应对方针是扩需求、保增长:扩大出口需求,但受制于全球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扩大内需,推动城市化、促进农民进城,受制于制度、公共产品主要误解:经济学的需求是有效需求,不是消费欲望;主要误判:居民收入太低;修订劳动合同法,规定最低工资,规定省、市工资每年增长幅度,但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缓慢,企业难以承受扩大投资,动用财政赤字、增发货币手段;运用行政力量动员资源,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凯恩斯主义短期强刺激方法:需求侧分析 短期刺激方法难以解决中国的长期经济问题(体制机制效率问题、制度性交易成本问
5、题、行政过度干预导致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强刺激方法属于误判、误用 长期采用“扩需求、保增长”办法,导致效应递减和副作用(TFP下降),主要表现在:第一方面:投资回报递减效应表现非常明显第二方面:杠杆率不断推高、资本市场泡沫、不动产市场膨胀、系统性风险凸显;实体经济转型缓慢,第一方面:投资回报递减规律表现非常明显2009年以来,中国GDP季度同比增长率,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第二方面:杠杆率(债务对GDP比率)加速提高(麦肯锡公司),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2014年底,社会杆杠率达到283%,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 中国负债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负债,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比中央政府差 资
6、产负债表中,负债率最高的是非金融企业,2014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达125%,超过欧盟上限90%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等频发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中央政府具有增加杠杆余地,增加中央政府杠杆,降低其他方面的杠杆,进而降低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中央决定着眼供给侧(青木昌彦,2015)改革,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原因和应对办法 供给侧改革框架关注三个变量:即劳动力(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源)、投资及资本形成、生产效率改进 供给侧改革解决的核心问题: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即依靠投资驱动及要素、资源高消耗,创新及效率改进的贡献率太低,缺乏可持续性问题 世界银行数据:中国资本形成对GDP
7、的贡献47%;美国和德国为19%;日本为21%,韩国、印度为29%和30%,2019/11/26,13,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主要表现: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 压力凸显 成因与根源:行政主导、政策干预;国有垄断、市场扭曲;要素密集、创新不足;成本上升、竞争乏力市场失灵、法治失灵、道德失灵 经济学贡献: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供给学派的理论贡献 中国的出路: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市场主导及决定;国民待遇,激活市场;创新主导,科技替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品种、质量、价格、可持续性品种结构失衡: 粮食类产品:小麦、大米供求基本平衡,存在潜在进口压力;玉米供
8、过于求,库存压力大,玉米替代品进口增速非常快 油料、糖料、纤维类产品:供求严重失衡,严重依赖进口 饲料类产品:能量类供求基本平衡,蛋白类严重不足 果蔬类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但市场过度波动,高端果品依赖进口 动物类产品:羊肉、蛋类供求基本平衡,大肉、禽类进口量较大;牛肉、乳制品、水产品严重失衡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品种、质量、价格、可持续性 质量结构失衡 :农艺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低,食品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低;产品质量标准缺乏稳定性;品牌信用偏低产中环节薄弱,产前、产后环节资源整合能力、市场整合能力、贸易整合能力弱,国际竞争能力弱 贸易结构失衡:大
9、麦、高粱、苜蓿,木薯干、木薯粉,以及DDGS进口全面、大幅度增长;园艺品种、多年生植物品种、动物品种严重依赖进口;储存及加工技术装备、农业中间投入品严重依赖进口 农业发展方式与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关系失衡:可持续性下降 综合竞争力下降:成本、价格持续上升,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业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七方面的居高不下 粮棉库存居高不下:国家储备棉是棉花产量的175%,是消费量的150%;粮食库存5000 亿公斤,其中2500亿公斤为玉米 农产品进口数量及增长速度居高不下 农产品储存、加工、营销企业负债、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财政补贴居高不下、结构调整
10、难度大(乌拉圭回合、多哈回合) 信贷资金占用居高不下 农业及食品市场面临的风险居高不下 政府监管压力居高不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要素价格及成本居高不下全国土地租金居高不下陕西关中粮食产区,亩均地租均在700元左右国家统计局:2013年水稻主产区亩均地租300公斤稻谷,折 合800元环渤海、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亩均地租均800元左右全国蔬菜主产区,亩均地租均在1000元以上 要素价格上升,推动农产品成本持续、高速上升2007年以来,两个优势区苹果生产的劳动成本年均上升16.17%,物质成本年均上升10.43%,综合成本年均上升14.28%2007-2014年间,
11、苹果加工、流通领域劳动成本上升了151%;物流成本占到苹果终端销售价格的19%;美国10%、日本1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效益及收入增速趋缓 2013年发改委对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成本收入调查结果: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亩均产值为1039元(缓慢增长趋势)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亩均费用为357元(较快增长趋势)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亩均收益为682元(缓慢增长趋势)2013年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纯收入(人工费用+利润):亩均小麦纯收入为508元亩均玉米纯收入为728元亩均稻谷纯收入为844元 亩均大豆纯收入为433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
12、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国内外价差居高不下 典型进口与国产农产品价格差异(USDA市场监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进口压力与冲击居高不下 大豆进口830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700万吨(USDA12100万吨) 大豆粕进口20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0万吨 大豆油进口14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40万吨 植物油进口81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00万吨 谷物进口124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2450万吨(饲料谷物1050万吨;玉米650万吨、高粱100 万吨、大麦300万吨、小麦350万吨万吨) 棉花进口1400万包,预计2026年达到2200
13、万包(USDA1500万包) 牛肉进口4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0万吨(USDA130万吨) 大肉进口80 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200万吨(USDA240万吨) 禽肉进口300 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600万吨(USDA675万吨) 乳制品进口160万吨(50%为奶粉),预计2026年达到200万吨,玉米进口变化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中国大豆进口变化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中国牛肉进口变化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中国大肉进出口变化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居民收入增长情景中,需求多样化导致的
14、供给结构性问题 居民收入增长情景中,健康、营养型高质量需求增长导致的供给质量结构性问题 深度开放情景中,进口替代引致的供给侧过剩问题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政府比较重视以规模调整、数量管控、价格平抑为主的“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问题,忽视制度层面的体制改革、市场层面的机制创新、调控层面的政策优化问题,2019/11/26,2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与农业转型发展密切的产业组织改造、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有效性改进,依靠行政推动难以奏效,必须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构建适应市场的
15、供给体系 粮食产业方面:市场扭曲型、农民收入保障型政府补贴负担趋于加重,粮食库存积压居高不下,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农业其他产业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和招商引资,但产品同质化过剩、区域间过度竞争加剧,价格下跌,农民利益受损 产业链方面:政府强调“三产”融合发展,但农民组织滞后,农户难以与市场有效、平等对接;产品质量难以追溯,消费者缺乏信心 体制层面: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忽视市场需求;着眼政府政策支持,套取优惠政策获利当前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在进步,而是倒退,偏离市场需求导向、市场机制主导的轨道,变成政府主导和政绩取向的农业供给侧体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农户规模经济问题:美国
16、政府的判断USDA2014年度研究报告披露中国农业基本局势农地产权制度限制农民不能自由交易、租赁土地小农经营、地块非常小农场分散和供应链整合度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比美国高一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中央改革方向:战略布局 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维护生态安全 改革主线: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 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创新,优化供给侧治理结构 改革抓手: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布局)、优化农业生产体系(提高供给侧配置效率)、农业经营体系(提高供给侧经营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过度依赖要素、资源消耗
17、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促进主要满足数量需要向更加关注满足质量需要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中央改革方向:近期工作安排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促进农业体质增效 推行绿色生产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需求是决定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性因素:市场需求决定供给侧竞争,供给侧竞争决定制度改革、技术变革,制度改革、技术变革决定供给侧效率供给侧改革的逻辑:关键是遵循需求变化、市场竞争特点,聚集供给侧的制度改革与技术变革,农业供给侧结构
18、性改革思路,市场需求,供给侧效率(TFP),供给侧竞争,制度改革、技术变革,2019/11/26,3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把握改革的思路: 注重构建适应市场竞争主导的农业供给侧制度与体系,重点突出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 注重政府行政推动和改革推动有机结合,将农业领域的“三去、一降、一补”策略与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注重处理好政府干预与市场主导的关系,着眼构建政府规制、市场主导、行业协调的“三位一体”农业供给侧的治理架构,推动农业供给侧制度与结构尽快适应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2019/11/26,3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注重优化四方面的重要关系、管
19、控四个安全: 顺应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变化趋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品种结构,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关系,有效管控国家粮食安全 顺应多元化的健康、营养、安全食品需求变化趋势,完善农业及食品技术规程及标准,优化农产品及食品质量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关系,有效管控国家食品安全 着眼全球开放系统,控制农产品及食品成本上升趋势,提升我国农业及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优化中国与国际农业竞争关系,有效管控国家农业及食品产业安全 顺应举国上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趋势,深度推进农业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转化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动态关系,有效管控国家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安全,2019/
20、11/26,3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推进调控体制改革,优化供给侧治理结构 转换政府职能、改革政绩考核体系,遏制政府各自为战、盲目发展、过度竞争行为 制约政府扭曲市场价格、经营者行为的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注重赋权扩能,加快农业行业组织发展,有效发挥行业组织在产能控制、供给调整、竞争规制、质量监控、品牌打造、信息服务、价格协调、贸易促进等方面的作用,2019/11/26,3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推进经营制度改革,提高供给侧经营水平 改革农业经营制度、优化组织制度,形成农户家庭经营、农民合作经营、涉农企业经营和行业自律协调的功能和制
21、度 促进经营制度集成创新,形成家庭经营、合作经营、涉农企业经营、行业协调“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以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促进纵向专业化协作和横向专业化合作,提高农业供给侧的产业融合度和经营水平,2019/11/26,35,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推进要素制度改革,提高供给侧配置效率 农业市场机制失灵,原因是政府过度干预、农业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农村土地、生态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生态资源市场交易难度大、市场配置能力不足农民社保、财产权益不完整,农村劳动力流动不畅,劳动力价格 形成机制扭曲金融市场化滞后、农民财产权益不完整,农业信贷难、抵押难和保险难要素市场化滞后,要
22、素空间流动难、要素配置效率低必须加快要素的市场化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民住房制度和社保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要素经营权,提高市场对农业供给侧要素的配置能力和配置效率,2019/11/26,3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明晰改革战略导向 聚焦产业组织改造,推进农业产业组织规模经济化 聚焦产前、产后薄弱环节,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聚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推进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聚焦技术市场有效性培育,促进农业技术及装备密集化 聚焦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提高农产品市场规制效率 聚焦政府支农资源整合,推进农业法规、政策优化,2019/11/26,37,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23、革思路,聚集基础性制度改革,构建法制化国家农业治理结构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城乡一体化社保、医保制度改革 农业财税制度改革 农业价格制度改革 农业科教制度改革 粮油储备制度改革 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经营制度改革 绿色发展及农业文明制度改革 政府职能整合及农业市场调控体制改革,2019/11/26,38,思考与体会,准确把握促进提升农业供给侧效率的关键技术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场规划设计 省力化农业装备创新及技术推广 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投入品创新及技术推广 品种创新及种子技术推广 耕作模式创新及技术推广 农产品及食品储运、加工技术集成及工程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融合模式创新及信息技术推广 人力资本投
24、资模式创新及职业农民培养农业推广模式“升级版”是否面临新机遇?,2019/11/26,39,思考与体会,准确理解制约农业供给侧效率提升的五方面瓶颈 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技术:差距较小,社会壁垒难以突破 信息科学及信息工程技术:差距较小,体制壁垒难以突破 材料科学及农业工程技术:差距较大,国际垄断难以突破 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技术:差距较大,整合集成壁垒难以突破 发展科学及发展政策:差距最大,体制、机制难以突破优化农林院校治理结构,有效整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化服务资源,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是否是发展新机遇?,思考与体会,股份合作制是否是有效经营模式?,“三权”分置改革方案源于实践。
25、但制度的有效性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检验和验证?,思考与体会,“三权”分置的理论支撑与实证检验,Max U/ L,Max TFP,农民收入非农收入,社会效益考量,思考与体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标准:市场调节还是选择规制导向?,思考与体会,基于小农思想的职业农民培养?,思考与体会,基于产业链的纵向社会化分工与横向专业化合作的农业产业治理模式,农产品生产规模经济化专业化合作机制农户经营模式,农业产中环节,农业产前环节,农业产后环节,要素供给 技术供给 服务供给,行业组织,规模经济化,农产品生产规模化 + 服务社会化,农产品储存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运销,规模经济化,行业组织,(农产品生产),思考与体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治理模式:非产中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中环节,农业产前环节,农业产后环节,行业组织涉农企业,工商资本,国内国际市场整合 农业资源整合 农业综合竞争力,行业组织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工商资本,(农产品生产),2019/11/26,46,思考与体会,准确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方面动力: 改革农业体制、创新农业机制、优化农业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诱导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力 科技进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力 消费结构转型及市场需求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拉动力,敬请批评指正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