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述类主观题答题.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28794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主观题答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述类主观题答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述类主观题答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述类主观题答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述类主观题答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述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教学目标 据历年高考题明确考纲 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掌握一般的答题规律,高考考纲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历年高考主观题,14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 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 (10年广东) 14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15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4分

2、)(09年广东)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分) 15. “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08年广东) 据题明确考纲考点?,审题答题技巧,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 (10年广东) 答案: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创作的主要之点是在“非我”之中表现“我”,也就是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艺术活动“不可无我”。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欣赏者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自己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我”的鲜明的个性来,因而艺术活

3、动“不可无我”。 一、审读题目,巧用题干提示,明确答题方向15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4分)(09年广东),14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10年广东) 答案:在艺术活动中,一方面表演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作为演岳飞和秦桧的演员,首先要把自己化为岳飞和秦桧,感受体验岳飞、秦桧的思想感情,让自己融入岳飞、秦桧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另一方面,表演者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演员在演岳飞和秦桧时,要把自己对岳飞、秦桧的鲜明的爱憎情感反映出来,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

4、秦桧。 二、从题目看答题区域 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07年广东),15. “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08年广东) 答案:“见”要升华为“诗的境界”,“见”必须为“直觉”(见第二自然段); “直觉的知”和“名理的知”不能同时进行,否则就不能形成“诗的境界”(见第三、四自然段); 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我们要重视灵感的作用(见第四自然段); 只有直觉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才能形成“诗的境界”(见第五自然段)。 三、紧扣文本,从文本中找答案。,答案表述技巧,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

5、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一、审读题目,巧用题干提示,明确答题方向 二、从题目看答题区域 三、紧扣文本,从文本中找答案。,审题

6、不清,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我们应该问什么答什么,要针对性强。,温馨提示,练一练,活页练习 阅读不应“失重”,参考答案,14“重量”就是作者通过阅读获得的精神感染和启迪,(1分)阅读能够给“我”带来身心的沉稳和力气,(1分)还能让人在不期而至的阅读中有一种特别宝贵和难忘的收获。(1分)(“重”在阅读中的体验主要集中在文章第4、6段,应抓住相关语句进行解答。) 15强调阅读需要“轻”,并不是否定阅读的“重”,二者有着密切关系和不同的阅读功效;(2分)阅读有重量的作品,固然能够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给人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1分)但是,一味地承载精神重负也不可取,有时还需要“无用”之用的阅读来解放阅读心境,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暧以及自身的价值,这种看似无用的阅读,往往有更大的作用。(2分)(要明确阅读的“重”和“轻”在文中的含义和关系,准确理解“轻”在阅读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构思行文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