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伯纳德戈德堡著:偏见,新华出版社2002年8月版,媒体偏见 一、客观报道理论 、起源 、持久价值观 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 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 明”。这些被称为持久价值观(enduring values) 、新闻和编辑政策 二、新闻公正 主要新闻要素 、真实性准确 细节直接引语 来源 “ 可靠”信息来源匿名信息来源全面 具体画面的真实与整体画面的不真实(平衡) 严肃新闻、娱乐新闻的平衡媒体发展的平衡(媒介接近权) 、相关性,美国自由论坛(The Freedom Forum)主席Charles L .Overby 提出:新闻公正性公式A+B
2、+C+D+E=F 即,AccurancyBalanceCompletenessDetachmentEthics准确 平衡 全面 客观 伦理 Fairness公正公正 性,事实性,客观性,真实性,中立,平衡,相关性,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前提: 1、重要性 2、缺乏其它消息来源 3、多方考证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4、保护和约束,、偏见如何产生 1、报道不平衡,不能充分反映冲突双方的确意见 2、“政治上正确性原则”,以确保人们 的确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纯一化,使新闻报道泛政治,而不是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思考:出于好的意愿而撒谎能否被容忍?,3、游说和利益集团的压力迫使媒体美化现实、夸张
3、现实 4、媒体的偏见来自大公司的控制 5、传媒大腕们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获得新闻“客观性”的方法 1、引用双方信源 2、巧妙地加入记者的意见、立场 3、通过专家学者的口说出记者想说的话 4、尽量使用中性、平衡的动词 5、标注身份 三、传媒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披露自己的错误 、了解受众 、追寻信息来源、多源求证 、社区概念的拓展,四、伦理学准则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 “平衡和谐之道” 中庸之道不仅指数量上正确,还包括在合适的时间,对于恰当的人,为了正确的理由,采取适当的方式。 、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 对于一个人
4、来说是正确的对所有人也都是正确的,以此作为衡量我们的行为道德与否的标准。没有任何情有可原的情况,没有任何例外。例如欺骗、偷盗、撒谎总是错误的 ,仁慈,讲真话总是正确的。 、穆勒的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 功利主义以能否给人类带来最好的结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避害。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出现” 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当面对那些固有的不平等时,所有的人应该从具体的种族、阶级、性别、团体利益以及其他现实条件中抽离出来,通过平等协商和讨论制定社会契约,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然要选择保护弱小一方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 、犹太教基督教,兼爱 :像爱自己一样爱你
5、的邻居。 给予需要的人以特殊的帮助,即使是敌人也包括在内。爱没有歧视、没有条件,对他们保持忠诚,承担责任。,六、推理的波特图式定义 忠诚价值 原则,五、对谁承担道德责任 1、对我们自己的责任 2、对客户负有的责任 3、对我们的组织或公司负有的责任 4、对专业同事负有的责任 5、对社会的责任,中庸之道实现两种职业价值,建立社会联系 加强媒体与所关联的社区的关系 1、报道与社区利益和需求有关的报道主题 2、为社区居民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 3、采取某些举措使社区成员得以相互联系 4、为民主政治提供重要信息,塑造公民价值观 5、维系社区情感 康德的能否使用欺骗?绝对命令 隐性采访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
6、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不经他人知晓和同意,对他人的活动进行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以此手段对人或事件进行采访 。 诽谤问题 准确不仅是记者的首要的原则,也是新闻报道最后的挡箭牌 穆勒的功利主义侵犯/保护隐私权 1、隐私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被认为是隐私权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法渊源。以后又强调不受非法干涉。,2、何谓侵犯隐私权 、透过不被许可的手段获得(非法入侵私人住宅/对主角明显、持续且侵犯性的骚扰/破坏了某种信任关系) 、意图屈辱、嘲弄、贬抑或污蔑主角 、详细刊载一些个人私
7、密性的资料 3、刊载原则: 、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的,并且只有揭露隐私才能达成这一目的 、为了 达成某种公认的公共利益 、合宜得体、基本公正,4、争论点 公众人物的隐私 八卦新闻,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社会公正 1、哈钦斯委员会认为: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有代表性的画面,少数人应该尽可能得到最负责的对待。 2、媒介的近用权 3、记者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力没完没了的纠缠那些陷入新闻里的人 兼爱如何处理暴力和色情问题 观看和阅读暴力资料有引起暴力性犯罪的动机倾向,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发展成一种全社会的具有破坏性的暴力印象,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会付诸行动,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累积性的。 视觉描绘 犯罪模仿 恐怖免疫 洗涤效果,2010年MTV 颁奖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