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 (远古 春秋战国)歌舞伎乐时期 (秦汉 隋唐五代)剧曲时期 (宋元近代) 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 、尧帝时代的咸池 、舜时代的韶 、夏代的大夏 、商代的濩 、周代的大武 ,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 1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
2、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 2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 140 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 、 霓裳羽衣曲 、 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
3、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 、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
4、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曲、民族器乐五大类别 近现代1840-1949 年间,我国音乐文化从思想内容至体裁形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堂乐歌、创作歌曲、大合唱、歌剧、交响音乐等新音乐体裁相继产生。在这个时期中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整个音乐创作。1949 年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音乐艺术迎来了百花争艳的大好时光。我国当代歌曲、民族器乐曲、歌剧、舞剧、室内乐、交响乐等音乐
5、体裁获全面的发展。各类体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1976 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突出表现在作品中力求反映我国人民真挚强烈的感情及生活的真实脉搏;以深刻的哲理去启迪人们的思想;探索新的艺术手法与形式;以美的艺术形象感人。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特征 中国民歌号子 ,山歌 小调 中国歌舞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采茶,花鼓,花灯 少数民族歌舞 专业创作歌舞 中国民族音乐特征乐音 在乐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除了有固定性的音外,存在大量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这些音可称为音腔。因此,中国音乐中的乐音具有带腔性、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 音调 中国音乐的
6、音调在以宫、商、角、徴、羽五声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上构成,调式色彩丰富节拍节奏 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节拍重音具有不确定性,同时还大量存在自由节奏 横向线性 中国民族音乐更多的强调横向的线性,旋律得到高度的发展 衬词、衬句 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句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表现力 号子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它不仅具有统一劳动步骤的实用性功能,同时还有反映劳动者情绪的表现性功用。号子的歌词为即兴创作,音调简朴,节奏富于律动性,音乐具有坚定、果断、豪迈的特点。 欣赏曲目 川江船夫号子CD山歌山歌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结构较为简单,音乐性格热烈奔放
7、,艺术表现具有自由、质朴的特点。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欣赏曲目 云南民歌 放马山歌 CD 小调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俗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时调等。小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多样,具有婉转、细腻、含蓄内在的特点;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旋律曲折流利,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均较为丰富 欣赏曲目 江苏民歌茉莉花 VCD青海民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CD内蒙民歌 敖包相会VCD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VCD 秧 歌秧歌流行于黄河以北各省。秧歌表演可分为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秧歌音乐包括歌曲、锣鼓点和器乐曲牌。在长期的发展中,各地的秧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二人转二人转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农村中的一
8、种歌舞形式。一般由一旦一丑两个演员表演。旦角手持花扇和一块红绸手帕,丑角手拿霸王鞭,二人且歌且舞,活泼风趣。 二人台二人转是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演员有一旦一丑(或两旦,一旦饰姐,一旦饰妹)两角色。旦角手拿绸绢或撒扇,丑角持小钗或撒扇表演。二人台的音乐分唱腔与牌子曲两部分,其中装饰音、滑音、颤音的运用与旋律中多次出现的大跳音程,使情绪热烈非凡。 采茶采茶广泛流行于长江以南各省,一般由三人表演,一男二女,载歌载舞。内容主要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兼有民间传说故事,称为“采茶串古 ”。音乐主要来自当地民歌小调。花鼓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区。表演形式通常为男女二人
9、,一人持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锣鼓对答。音乐选自民间小调。以安徽凤阳花鼓、湖南花鼓较为著名。 花灯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主要的民间歌舞形式。演员一般为二人,男持折扇,女拿花手帕,边歌边舞。其音乐结构短小,曲调流畅、情绪活泼,节奏感强。 少数民族歌舞我国少数民族歌舞具有更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突出的歌舞品种有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藏族歌舞“ 囊玛”、 “堆谢 ”、内蒙古的“安代”、朝鲜族的“农乐舞” 、广西瑶族的“长鼓舞” 、苗族的“ 芦笙舞”等。专业创作歌舞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歌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新歌舞节目。欣赏曲目 四川歌舞 阿嫫惹牛 福
10、建歌舞 剽牛云南歌舞 芥麦花开 朝鲜族舞蹈 秋澳门歌舞 海之吻 汉族舞蹈 闻鸡起舞 第三节 意境深远的民族器乐 中国民族音乐审美特征意境 气韵 含蓄 标意性 民族器乐体裁 意 境意境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其中的“意”指意念、意识等概念,它是艺术家主观艺术在作品中的表现,是人对现实的审美体验,艺术构思的深化、审美鉴赏的主观理解和再创造。 “境” 指境地、胜境、佳境,为自然美欣赏的审美范畴。意境的意义,在于虚实二字。实境为山川草木、造化自然;虚境为心灵创造,以手运心。虚境变为实境,全在音乐语言、符号表现的有无之间,构成一种灵奇的境界。 气 韵气韵是一个富有内涵的美学范畴。 “气”表明艺术家不
11、受审美对象所限,而以心灵去自由观照对象,把握艺术技巧,创造出成功的艺术美。 “韵”,意指人物超然世俗之外的节操、神态和风度,为人格美、作品内容意蕴美之象征,与艺术外在形式美相对应。 含蓄“含蓄 ”,指对日常生活中的客观外物或人的情感等进行艺术表现时所作的较大程度的淡化处理,使浓与淡、显与隐、实与虚、繁与简、有限与无限的后者更为突出。 “弦外之音”指由含蓄音乐所唤起,经静思而至的一种与“道”相系,通向宇宙本体,通向人生自由的意味、境界、神韵。 标意性中国民族器乐与文学有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诗情画意。每首作品都有标题,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 民族器乐体裁 中
12、国民族乐器多种多样,按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常见的吹奏类乐器有唢呐、管子、笛子、萧、笙等。拉弦类乐器有板胡、二胡、高胡、中胡、京胡、坠胡等。弹拨类乐器如古琴、琵琶、筝、三弦、洋琴、阮。打击类乐器有鼓、板、云锣、钟、磬等。 独奏乐 合奏乐 独奏乐唢呐 笛子琵琶 古琴二胡欣赏曲目 二胡独奏 绣荷包 VCD京胡独奏 夜深沉 VCD古琴独奏 离骚 VCD古筝独奏 乡韵 VCD 合奏乐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潮州弦诗 弦索乐苏南十番锣鼓 浙江吹打西安鼓乐 晋北鼓乐民族重奏乐 弹拨乐合奏民族管弦乐 欣赏曲目 广东音乐 雨打芭蕉 VCD 弹拨乐合奏 天山之春 CD民族管弦乐 景颇山
13、音 VCD民族管弦乐 欢庆 VCD民族管弦乐 将军令 VCD 第四节 充满活力的新音乐中国专业创作音乐 歌曲 大合唱 歌剧 交响音乐 舞剧音乐 专业创作音乐作品欣赏 歌曲在专业音乐创作中,歌曲是最早发展的音乐体裁。二三十年代,我国歌曲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 的精神,肖友梅、赵元任等人的创作代表了当时歌曲创作的水平。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左翼音乐运动推动了歌曲创作的迅速发展。40 年代,冼星海以更为广阔的题材、多样化的体裁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现实。20 世纪 50 年代,歌曲创作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60 年代的
14、歌曲作品表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1976 年以后,我国抒情歌曲创作有了突出的进展。歌曲以真挚的情感、美的艺术形象、新的艺术手法反映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时代。 大合唱我国的大合唱源自西洋的康塔塔,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它以丰富的人声色彩、奇妙的多声思维、巨大的审美魅力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受。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可与世界合唱经典媲美的名作。50 年代, “民歌合唱”以浓郁的民族风格、甘醇的韵味、清新的美感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厚爱。60 年代的合唱作品突出地反映了重大题材。晨耕、生茂的长征组歌为大型合唱的代表作。1976 年以来,
15、我国的合唱艺术沿着创新的道路前进,作品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歌剧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并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台美术等融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我国新歌剧的发展始自 20 世纪 20 年代。40 年代马可、张鲁等人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吸收了秧歌和五四以来中国歌剧探索的经验,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民族新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20 世纪 50、60 年代,我国歌剧发展至初步繁荣阶段,其中, 洪湖赤卫队 、 江姐取得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是新歌剧发展史中继白毛女之后的双璧。1976 年以后,歌剧创作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歌剧的体裁沿着
16、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美学观念方面,歌剧现实主义变得更为开放,歌剧的结构变的更为新颖、独特。 交响音乐我国的交响音乐创作诞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自黄自创作出我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序曲怀旧后,我国一批音乐家相继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拓荒” 性质的探索。江文也的台湾组曲 、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响乐 、 神圣之战 (第二交响曲)等作品为我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949 年至 1956 年,我国的交响乐作品大多为风俗性的生活题材,音乐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代表性作品有山林之歌 (马思聪曲) 、 春节组曲 (李焕之曲) 。1957 年至 1966 年,是交响乐创作繁荣发展的阶段,音乐创
17、作表现了社会的重大题材。代表性作品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 、罗忠镕的第一交响曲浣溪沙 。1982 年以后,交响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开拓、探索的创新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交响乐的语言普遍更新,作品的题材宽泛,形式更为多样。代表性作品有朱践耳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 、 第二交响曲等。 舞剧音乐我国的舞剧音乐独具特色。我国优秀的舞剧作品有 50 年代创作的小刀会 (商易曲) 、 鱼美人 (吴祖强、杜鸣心曲) ;60 年代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吴祖强、杜鸣心等曲) 、 白毛女 (严金萱等曲) ;70 年代后期创作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韩中才、呼延、焦凯曲) ;80 年代创作的舞剧木兰飘香
18、 (庄德淳曲) 。 专业创作音乐作品欣赏肖友梅 问 CD张千一 青藏高原 VCD晨 耕 长征组歌 VCD张敬安、欧阳谦权 歌剧洪湖赤卫队 CD何占豪、陈 刚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VCD吕其明 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VCD谭 盾 水之交响曲VCD 第五节 独具魅力的戏曲音乐 戏曲声腔 通常指有着渊源关系的某些剧种所具有的共同音乐特征的腔调而言,包括与腔调密切相关的唱法、演唱形式、伴奏形式在内。一个戏曲剧种的音乐可由一种或几种声腔组成。中国戏曲声腔分类 中国戏曲音乐特征唱腔 , 唱腔结构 念白 , 器乐 , 民族特色 戏曲音乐作品欣赏 中国戏曲声腔分类 昆山腔剧种 昆山腔系统的剧种有川剧、湘剧
19、、祁剧、桂剧、赣剧、婺剧、梆子戏、京剧等。 高腔剧种 高腔系统的剧种有川剧、赣剧、湘剧、婺剧、潮剧等。 梆子腔剧种 梆子腔系统的剧种有秦腔、河北梆子、豫剧、晋剧、山西北路梆子、山东梆子等。 皮黄腔剧种 皮黄腔系统的剧种有京剧、汉剧、徽剧、湘剧、桂剧、婺剧等。 民间歌舞声腔剧种 民间歌舞声腔类型的剧种有各地的花鼓戏、花灯戏、采茶戏、秧歌戏。 说唱音乐声腔剧种 说唱音乐声腔类型的剧种有河南曲子剧、山东吕剧、各地的滩簧戏、道情戏。 少数民族声腔剧种 少数民族声腔类型的剧种包括藏戏、侗戏、壮戏、白族的哈哈腔等。 唱 腔唱腔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是戏曲音乐结构与布局的中心环节。戏曲
20、唱腔可分为抒情性为主、叙述性为主和戏剧性为主三种类型。唱腔结构戏曲唱腔的结构有曲牌体和板腔体良种。曲牌体唱腔套曲由一个曲牌反复演唱或几个曲牌联结演唱而形成。曲牌体戏曲音乐色调对比丰富、抒情性较强。板腔体唱腔套曲是以某一上下句结构的曲调为基础,通过板式变化而形成的套曲。板腔体戏曲音乐结构有较大的伸缩性,灵活自由,可叙事亦可抒情,具有多种戏剧表现功能。 念白戏曲中的念、白具有节奏性,旋律性和韵律性。念,包括剧中人物所吟诵的韵文,音乐性较强。白即道白,一般是无韵的长短句,富有节奏感。器乐戏曲音乐中的器乐,一般起到伴奏和陪衬的作用。文场以丝竹乐为主,主要用于唱腔伴奏,间奏等。武场以吹打乐、锣鼓乐为主,以配合舞蹈、武打表演,并起到控制舞台节奏、渲染戏剧环境气氛的作用。民族特色中国戏曲音乐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为:戏曲音乐既有相对固定的程式性,又可以灵活运用。 戏曲音乐作品欣赏 欣赏曲目 京剧 智取威虎山 打虎上山 VCD晋剧 打金枝VCD豫剧 西厢记 拷红 VCD越剧 红楼梦金玉良缘VCD湖南花鼓戏 刘海砍樵 V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