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亲职教育(修改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23297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职教育(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职教育(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职教育(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职教育(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职教育(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宝宝亲职教育1、什么是亲职教育亲职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指的是针对宝宝的父母以及其带养人的,通过系统得学习,了解育儿资讯、掌握养育方法,进而更快地成为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2、亲职教育对宝宝发展的意义3 岁之前是宝宝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常因为宝宝的各种行为而感到无措和彷徨。与其当宝宝产生不适应行为发生后,父母彼此埋怨,不如预先实施亲职教育,提供一些合理而有效的方法,统一教养观念,增强家庭育儿整体感。 如何做合格称职的好家长 每天保证一小时的亲子互动时光(可以讲故事、做游戏、运动等) 。 父母间不在宝宝面前吵架,不责备祖辈,不数落保姆。 在宝宝面前要说到做到,不

2、要随意对宝宝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在教育宝宝时,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为宝宝做示范。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宝宝,所以,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宝宝与别人的宝宝作比较。 应有意识地为宝宝创造外出活动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每天早上醒来和晚上临睡前要让宝宝知道你爱他,用适度的拥抱传达感情。 宝宝需要规则来约束,制定的规则应合情合理,并严格执行。 宝宝犯错了,不责骂,不扣帽子,理性分析,从成人的角度多找原因,耐心帮助宝宝解决问题。 每天检查宝宝活动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并对宝宝进行一些安全教育。 尊重宝宝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要随意打乱宝宝的作息,重视宝宝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3、平等的与宝宝进行交流。2 亲职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工作与生活丁丁妈妈一天工作都很不顺心,下班回家,不到 2 岁的儿子丁丁却让妈妈又心烦了,刚进门丁丁就缠着妈妈,看着一地的玩具,妈妈顿时起火,对丁丁大声说:“你烦死了” ,并一把从身上撇开丁丁,丁丁顿时哇哇大哭。 分析:工作的压力和疲劳,遇到家庭琐事,很容易影响到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指导缺乏耐心,往往采取粗暴、简单化的互动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对孩子不尊重,不仅影响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也会造成伤害。 建议:(1)妈妈在接触宝宝之前调解好自己的情绪,可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散步、逛街、做运动、深呼吸等,避免冲突发生。(2)冲突发生时,妈妈要意识

4、到自己的问题,及时刹车。(3)冲突发生后,妈妈首先要调整情绪,把问题处理的重点放到对宝贝的情绪抚慰上。可以对宝宝说明原因,并表示“妈妈永远爱你,妈妈很喜欢你” ,然后再重新审视刚才发生的问题,耐心向宝宝分析解释。 案例、该不该让宝宝自己做事?吴妮的儿子 2 岁半了,自出生开始,儿子就成为家庭的宠儿。爷爷奶奶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孙子,更是珍爱有加。儿子有个习惯,吃饭都是到处跑,爷爷奶奶追着喂。近来儿子总是吵着自己吃,但是奶奶却害怕他自己吃不好,还会弄得到处都是,所以,宝宝的要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妈妈也觉得宝宝可以学着自己吃饭了,但爷爷奶奶总是说,宝宝还小,需要细心照顾,等宝宝大了自然会好。3 分析:在

5、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出试图来尝试新鲜事物和和学习新技能的信号,如:宝宝开始有自己动手的愿望,四处乱爬,到处抓东西等。吴妮的儿子吵着要自己吃的现象,正是学习尝试新事物的举动,为此祖辈也要善于捕捉宝宝独立需求的信号,把握宝宝成长的关键期,及时满足有利宝宝发展中的需要。过渡的包办代替和溺爱,会使宝宝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1)家长可给宝宝准备一件反穿衣,这样即满足了宝宝的动手操作的需求,又能帮助家人便于衣服的清洗。(2)家长应经常和祖辈老人多沟通,在尊重理解祖辈带养辛苦的体会中,提出合理的、有利于孩子能力培养的好建议,并相互达成共识。 案例:寻找爸爸的爱豆豆两岁了

6、,平时主要由妈妈和奶奶照顾。爸爸总是早出晚归,早晨,宝宝还没醒来时爸爸就已出门,晚上工作回来的爸爸只能看到宝宝睡熟的样子,每当妈妈埋怨时,爸爸总觉得男人只要外面挣钱,养育孩子是妻子和祖辈的事,有她(他们)就可以了。 分析: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的参与养育婴幼儿,孩子更加聪明、机灵、好奇、愉快,是满足婴幼儿情感,发展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宝宝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男宝宝仅仅在母亲的抚养下,性格会女性化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女儿,宝宝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极端。为了给宝宝塑造一

7、个健全的人格,为人之父者谨记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建议:4(1)上班族的父亲:每天在下班回到家后抽出固定的时间给宝宝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等等。(2)出差型的父亲:可以把每次出差在外的所见所闻、当地的风土人情讲给宝宝听,以拓宽他们的视野。(3)双休日有空的父亲:可以多带宝宝参与户外运动,把健康、活力和阳刚之气带给宝宝,帮助宝宝建立自信。 案例:如何与保姆沟通天天五个月了,妈妈要上班了,由于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妈妈请了一个保姆。妈妈是一个比较细致的人,对孩子养育的一点一滴都很注意,比如小宝宝的被子、毯子一定大人是不能用的,每次孩子大便以后是一定要温水洗的,逗孩子玩的玩具不能晃太大声音以免刺激宝宝耳膜

8、。然而保姆还是做不到这样细致,这让妈妈很矛盾,生怕说多了保姆嫌她挑剔,暗地里对宝宝就不好了,可是有时候看见了不说又会不安,心里很是郁闷。 分析:受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的影响,保姆在养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大城市高层次妈妈的要求是必然的。再加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行事方式,双方一下子很难取得一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沟通是最重要的。 建议:(1)要去正规场所,选择有一定资质的保姆,如育婴师资格,健康等证齐全,能熟练掌握婴幼儿营养与烹饪的基本方法。(2)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与保姆沟通,耐心表达自己的想法。教会保姆一些科学育儿的方法,也可制定一些生活制度表,供保姆参照。保姆行为的

9、改善也是需要经过反复提醒,重复操作才能固化的。5(3)尽量抽空与宝宝互动,一方面给保姆很好的示范,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毕竟保姆是辅助父母完成教养任务的。 案例:育儿意见不统一晚上八点,小宝贝圆圆还在玩玩具,妈妈说:“睡觉时间到了,宝宝要睡觉了。 ”爸爸说:“新买的玩具,就再玩一会吧?”圆圆看着爸爸、妈妈,手中拿着玩具,既没有放下也没有去睡觉的意思。妈妈是一个严格的人,希望宝宝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吃饭、睡觉都要按时。但爸爸认为宝宝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应该按照宝宝的需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此他们还常常在宝宝面前表达出不同意见,有时为了各自的观念还要争论一番。 分析:家庭成员间的意见不一致

10、,常常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爸爸妈妈各持各的教育观点,这样“1+1”的结果是“0”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宝宝,最后谁的话都不听。 建议:(1)父母切记在宝宝面前表达不同意见,可以在事后议论,或事先达成共识,坚持统一思想原则。(2)再有什么看法不一致,都不能在宝宝面前流露、争吵,要控制自己的情绪。(3)如果是祖辈带养孩子,那么夫妻双方首先要达成一致意见,再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经常与老人沟通,全家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案例:如何教宝宝懂礼貌琪琪今年 30 个月,平时活泼得不得了,可是妈妈一带他出门就头疼。那天,大门保安王爷爷看到琪琪,高兴的招呼:“琪琪,下来玩啦” ,妈妈忙对琪琪说:“叫人呀,

11、琪琪,叫人” ,可是琪琪就是一言不发。妈妈觉得很没有面子。回到6家后就骂琪琪说:“每次都这样,一点都没有礼貌,叫你叫人就是不叫,没礼貌的孩子没人喜欢!” 这时,爸爸听见了说: “那他不愿意叫人也没有办法的咯。”妈妈说:“ 你看,别人家小孩子嘴巴多甜,这个没礼貌的小孩子也不晓得像谁,下次不叫人,就不要出去玩了” ,琪琪顿时大哭起来。 ” 分析: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叫人,给孩子扣上“不懂礼貌”的帽子,还当着孩子面拿她与别人比较,既伤孩子自尊,效果也可能适得其反。 建议:(1)父母平时待人讲礼貌,主动与邻里打招呼,以身作则,言教身教,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12、(2)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3)生活中,接听电话也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窗口,所以家长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对孩子尽礼仪教育。如:接电话时要学会说:“你好”“请问” “请等一下”等礼貌用语,打完后要学会说:“再见” ,然后再挂机。(4)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12 个月左右的宝宝:鼓励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让宝宝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喜欢笑。 开始学说话的宝宝:父母反复告诉小宝宝: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 ”;需要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

13、请”;做错事情、惹了麻烦或影响了别人,应该说:“对不起” 如此,宝宝就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内,接受礼貌语言,且印象深刻。 2-3 岁的宝宝:可以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 ”,同时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对宝宝有礼貌的行为及时肯定,积极地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7鼓励。 案例:周末宝宝玲玲的爸爸和妈妈下班时间都很晚,根本没有办法带宝贝女儿,所以只好把女儿送到奶奶那里。周五晚上把她接回家,周日再送过去。玲玲成了名副其实的“周末宝宝” ,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平日缺失的爱,双休日把宝宝带去游乐场玩,但常常到了周一,宝宝就生病了。 分析:现在社会快节奏环境下, “周末宝宝” 的情况,越来越凸显。很多宝宝只有双休

14、日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一周只能见上一面,或者见一个人。基本的亲子接触都保证不了,更不要说什么亲子的交流。周末爸爸妈妈为了弥补一周的情感,把宝宝带去玩,破坏了宝宝原有的生活规律,导致宝宝适应不了,加上过度兴奋易疲劳,很容易生病。 建议:(1)周一到周五期间,多多陪陪宝宝,讲讲故事,抱抱宝宝,多一些肢体上的接触和语言上的陪伴。(2)有条件的话,工作忙的年轻父母尽量将老人接到自己家来带宝宝,这样陪伴宝宝的时间多一点。(3)可以在家里多挂一些自己和宝宝的合影,让宝宝随时可以看到爸爸妈妈的样子,从而强化父母在宝宝心目中的印象。(4)周末外出游玩,要劳逸结合,尽量保持宝宝平日的作息状态。(5)合理安排白天、晚上时间段,尽与祖辈分工带养的义务,建议父母亲晚上自己带孩子入睡、过夜,增进亲子情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6)或每周抽三天时间自己带养孩子,将周末宝宝调整为“隔日宝宝”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