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20525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0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 前 言 1.1 任务由来 为加快新华区经济建设步伐,确保经济建设用地需求,改善青龙镇人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新华 区人民政府规划在青龙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受新华区青 龙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该青龙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该项目分为三个居民居住区:柏树湾新 村、罗塘新村、十一队集中居民点。 1.2 目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拟建项目用地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调查,作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 程中可能遭受、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建议,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 动造成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 评价。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 1)在充分收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 上,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 ( 2)全面查清评估区范围内地质危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和特征,并对区内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 3) 对该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 性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2( 4)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评估的基础 上,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并对规划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 ( 5)根

3、据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和 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议 。 1.3 评估工作依据 (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4 号) 。 ( 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469 号)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 ( 3)川国土资发 2004240 号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 ( 4)川国土资发 2005116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工作的通知 。 2 评估工作概述 2.1 工程项目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青龙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

4、增减挂钩试点项目 (该项目分为 3 个居民居住区:柏树湾新村、罗塘新村、十一队集中居民点)位于青龙镇,青龙镇内村村有道路相通, 3 个集中居民点均有村道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32.1.2 工程项目概况 本评估区 3 个新村用地总面积 138110m2, 规划集中居住 632 户, 2438人,为民用住房,楼层高为 1-2 层,砖混结构。三个新村初步规划集中修建。 2.2 征地范围及面积 该项目 3 个新村用地总面积约为 138110m2,见表 1。 表 1 各新村用地面积一览表 编号 新村名称 征地面积( m2) 征地面积(亩) 1 柏树湾新村 51776.96 77.67 2 罗塘新村 55

5、474.20 83.20 3 十一队集中居民点 29959.20 44.90 2.4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4.1 工作方法 按照国土资发 200469 号文及附件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依据 1: 2000 地形地质图制作,报告和图所用高程系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1956 年黄海高程系。依据 1: 10000 航测地形图显示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等,对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工作程序按图 2 进行。 2.4.2 完成工作量 我院于 2012 年 7 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踏勘, 并拍

6、照,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开 展工作,工作方法得当,完成的工作量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需要(见表 2) 。 4表 2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资料搜集 套 3 调查路线 Km 3.5 地质剖面 m/条 2755/6 拍摄数码照片 张 25 报告 份 1 相关图件 张 6 图 2 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接受评估委托 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 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 提交评估报告 52.5 评估范围及级别确定 2.5

7、.1 评估范围及面积 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的要求,考虑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所处地质环境,本次评估以各新村规划用 地面积范围为基础,根据地形地貌条件, 确定三个新村的评估总面积约为 463605m , 约 695.4 亩, 见表 3。 表 3 各新村评估面积一览表 编号 新村名称 评估面积( m2) 评估面积(亩) 1 柏树湾新村 182221.60 273.3 2 罗塘新村 159148.41 238.7 3 十一队集中居民点 122235.30 183.4 2.5.2 评估级别确定 按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关于评估级别的确定原则,评估级别是在经过调查确定地

8、质环境条件复杂 程度和建设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场地范围内及周围出露地层岩性 单一,地层产状平缓,岩性结构不稳定,地形地貌简单,岩(土)体工程地 质性质较差,地表水与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小,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 程活动一般,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见表 4。该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为较重要建设项目(见表 5) ,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二级(见表 6) 。 6表 4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表 5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目类型 项 目 类 别 重要 建设项目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

9、水利工程、电力 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较 重 要 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一 般 建设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建设项目重要性 表 6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复杂程度 评估分级 项目重要性 复 杂 中 等 简 单 重要建设项目 一 级 一 级 一 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一般建设项目 二 级 三 级 三

10、级 复 杂 中 等 简 单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73 地质环境条件 3.1 气象、水文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气

11、候温 和,无霜期长,降雨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夏季高温高 湿,天气炎热,降雨集中,旱涝交错,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少日照;冬季温暖、多阴天、少雨雪、多雾、偶有霜冻。 根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 17.9,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 -1.8,全年降雨量在 918 1040mm 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993.3mm,各年降水差异大,年平均降水日 140 160 天,最多年177 天,最少年 128 天。月最大降雨量 389.4mm,日最大降雨量 194.3mm,时最大降雨量 78mm,最多连续降雨天数 5 天。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往往为大雨、暴雨,多在 7、

12、 8 月。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16 17%,夏季占 5560%,秋季占 21 24%,冬季只占 3 5%。 评估区周围无大的地表水系。大气降水大部沿地表成面流、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少部分渗入地下。 3.2 地形地貌 评估区 3 个新村场地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浅切丘 陵地貌,场地基岩出露,覆盖层薄, 0.3m-0.5m。评估区地形坡度一般 10 15,局部地段较陡,地形坡度达 45以上或为陡崖;区内土地类型多为林地或耕地,且农户多以农耕活动为主,村民住房主要分布在浅丘平台和地形较缓部位。 83.3 地层岩性 评估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侏中统沙溪庙组 ( J2s) , 地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Q4e

13、l+dl)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 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Q4el+dl) 主要分布在斜坡表层,为粉质粘土,厚一般 0.30.5m。含有少量的碎块石,碎块石含量约 5%,粒径以 2080mm 为主,碎块石主要为泥岩、砂岩,呈菱角状,土体结构松散,稍湿 饱和,软塑 可塑状,属压缩性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揺震反应,切面较光滑。 (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 下伏地层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泥岩与砂岩互层,为极软至软岩组,风化裂隙发育,场地部分斜坡顶部有出露。 泥岩呈紫红色,主要成分由粘土矿物构成, 为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性软,抗压强度低,吸水率大,遇水易崩解和

14、软化成粘土,抗风化能力弱,易剥落。据本地区经验数据,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frk 值 5.0MPa,属极软岩。 砂岩为浅黄色青灰色细粒结构,厚层、块状,风化裂隙较发育。抗风化能力较强。 据本地区经验数据, 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5.0Mpafrk15.0MPa,属软岩类。 3.4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3.4.1 地质构造 评估区节理、裂隙不发育,无断层通过,构造简单。 93.4.2 区域地壳稳定性 区内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属相对稳定地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评估区内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5 工程

15、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和组合关系,评估区内工程地质岩土体可划分为两个岩类,一是表层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 土,属松散岩类。二是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泥岩,属极软岩类。 松散土体组: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Q4el+dl) ,主要由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碎块石组成,主要呈软塑 可塑状,土体结构松散,厚度较薄,该层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均匀,力学性质较差 ,但由于多分布在平缓地带,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小。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泥岩性软,强度较低,吸水率大,成份主要为粘土质矿物,局部含粉砂质,裂隙较发育, 强风化岩体多呈碎块状,遇水会崩解和软化成粘土,抗风化能力弱,易剥落,属

16、极软岩类。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残坡积层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低,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属松散土体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泥岩力学性质较低,属极软岩组,因此评估区内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3.6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二者水量较贫乏。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 存在沟谷及斜坡下部第四系残10坡积层中,具有结构松散,透水性好的特点, 受地形条件及本身土体结构控制,无统一地下水位,其赋水性差,此类地下 水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砂泥岩裂隙中 ,基岩裂隙水埋藏深,径流通畅性较差,储集涵养能力差。沙溪庙组泥岩属 相对较

17、好的隔水层,地表水不易渗入。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和地 表水的补给,就地补给,就地排泄。 综上所述,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对场地稳定性影响甚小。 3.7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目前评估区及附近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规划区建设时的挖方、弃渣、弃土和局部场地平整、及附近坡体上农耕垦殖和修路切坡等。 三个新村建设区基础开挖深度小,规模不大,且主要是在坡体较平缓部位,对坡体稳定性影响小;场地平整,基岩埋 深浅,场地平整后基岩出露,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小;弃土、弃渣只要堆放 和处理合理就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地质灾害;农耕垦殖活动影响深度浅, 对坡体的地质环境影响较小;修路切坡,规模也较小,但切坡坡度 较大,

18、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总体上看,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及对区域地质调查、地震等资料研究分析,重点对三个新村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评估区内未发现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14.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现在评估是指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 险性按其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小三个等级。 由现场调查可知,评估区地貌类型为浅丘地貌,三个新村规划用地主要为缓坡,坡度约为 15。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含少量

19、碎块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局部 夹黄色粉砂岩,岩层产状倾向20倾角 5。场地无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小,评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 陷、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不发育。因此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 不发育,危害性较小,可能造成的损失较小、危险性小。 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三个新村的建筑位于缓坡地段,地形坡度 10 15,地形较平坦,场地开挖整平后,十一队集中居民点南侧开挖可能 较深,有产生人工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基坑开挖有引发基坑坑壁失 稳滑塌的可能性;工程建设形成的弃土随意堆

20、放,有形成弃渣泥石流的可能 性。但该工程建设用地较平坦,不进行大挖大填,因此,平整场地引发人工边 坡失稳滑塌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该工程为 1-2 层的低层建筑,建筑物高度小,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因此,基坑开挖引发坑壁滑塌的可 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土石方开挖量小,且可用于回填 ,形成的弃土量小,弃土应堆12放于稳定平台,禁止堆于沟边,因此, 工程建设引发弃渣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工程建设规模较小且距斜坡较远,对斜坡影响较小,因此工程建设加剧滑坡、崩塌发生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5.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评估区三个新村拟建场地属

21、浅丘地貌, 场地较为宽阔,地层结构较简单,下伏基岩稳定,区内未见泥石流、滑坡、崩塌 等地质灾害发育,因此,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根据现状 和预测情况,对评估区范围进行危险性分区,针对拟建工程场地不同地段,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对场地的使用做出适宜性评价。 6.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综合评估主要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 质灾害特征及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工 程的重要性和工程建设特点,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

22、地质灾害的 可能性,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同时参照地质灾害危险 性分级表,对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价场地工程建设的适宜性。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主要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 灾害特征、地质灾害损失大小13和防治地质灾害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判别。依 据这一原则,在对拟建场地进行综合评价时,首先对各类不良地质或潜在不 良地质进行危险性和防治工程的难易性评价,然后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6.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 现状、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 地质灾害危险性

23、等进行综合评估。按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 。 根据前述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综合评估如下: 评估区地形地貌简单,为浅丘地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地质灾害对工程区影响小,其危害 程度小,危险性小。因此,将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 6.3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分为三级。 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综合三个新村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工程建设引发、加剧

24、和遭 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别对各新村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三个 新村建设用地适宜性均为适宜。 6.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以达 到保护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之目的。确保建设工程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而安全。 14( 1)三个新村的建筑位于浅丘地段, 场地开挖整平后基岩出露,十一队集中居民点北东侧可能存在填方。如填方处置 不当,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场地填方的岩土建议采用碎石土,且需逐层碾压 ,分层夯实,以免造成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且场地应做好排水措施。 。 ( 2)对工程建设中基础开挖时,若开 挖深度较大,

25、应采取放坡开挖或进行基坑支护,同时进行安全监测。 。 ( 3)在较陡坡体处进行工程建设时应 避免大规模切坡,工程切坡应进行边坡支护,必要时加强开挖边坡支护。 ( 4)工程弃土应合理堆放,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 1)新华区舒坪镇与青龙镇竹元村、 群光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照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达到了工作目的和评估要求,并提交了评估报告。 ( 2)评估区地形地貌简单,人类工程 活动破坏地质环境程度较小,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水文地

26、 质条件简单,区域地壳基本稳定,确定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拟建工程 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该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级别划分为二级。 ( 3)现状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 4)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潜在的地质 灾害主要为基础开挖引发的基坑边坡失稳滑塌。工程区场地基础开挖引发基坑坑 壁失稳滑塌的可能性小,危害15程度小,危险性小。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 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 5)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适宜性为“适宜” 。 7.2 建议 ( 1)工程建设施工时,对场地填方分层夯实 ,并注意土石密实度级配,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 2)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堆放弃土、弃 渣,以避免产生新的灾害。 ( 3)如果基坑开挖深度或切坡高度大于 2m 时,建议对基坑壁或边坡进行支护,并且做好安全监测,以避免对施工人 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工程建设时,对较陡坡体避免大规模切坡,切坡时应做 好边坡支护工作,必要时需对边坡采取工程治理手段进行支护。 ( 4)本次评估不代表岩土工程勘察。 建议对规划拟建物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查清地基土分布状况、埋藏深度、力学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拟建物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