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竞争战略理论述评,2011年12月15日,目录,竞争战略理论述评,竞争战略案例探析,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的关系,企业竞争战略的发展历程,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现己形成了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战略联盟学派和超竞争战略学派五大战略流派。,20世纪60一70年:理论发展,90年代四种理论,20世纪初一20世纪50年代:理论提出,80年来以来:理论成熟,企业竞争战略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一20世纪50年代:理论提出,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第三种观点,1916年法约尔首次发表了其论文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此文后于1925年作为著作正式出版)。在
2、此文中,法约尔强调了管理的普遍性,即管理在所有机构(包括政治、宗教)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了管理只局限于工厂的狭隘观点,把对管理的研究作为一个项目而独立出来。法约尔对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创立了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管理原则和管理要素的论述,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20世纪初一20世纪50年代:理论提出,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第三种观点,1938年,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此外,他还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
3、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20世纪初一20世纪50年代:理论提出,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第三种观点,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Andrews)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一词的概念是由英国的张伯伦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霍弗和申德尔把它引入战略管理领域。,20世纪60一70年:理论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者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
4、Alfred D. Chandier)的战略与结构。钱德勒在这部论著中,首先详细、全面地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然后,他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到结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随着战略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钱德勒是研究“环境一战略一结构”之间互相关系的开山鼻祖。在20世界60年代的战略发展中,形成了战略构造中的基本学派设计学派,其代表人物就是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安德鲁斯(Andrews)及其同事。他们提出的基本模型是将战略构造区分为制定与实施两大部分,在制定过程中要用SWOT分析法,他们要求企业战略要通过一种模式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
5、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特殊战略属性和竞争优势。 另外一个学派是计划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安索夫(H.LAnsoff),他于1965年出版了公司战略一书。设计学派的主要观点是: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部过程,在具体的制定和实施计划过程中,下属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企业战略一旦形成,要能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逐级分解使之得以实施。1979年,安索夫又出版了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战略管理模式。,80年来以来:理论成熟,结构学派:基于产业分析的竞争优势框架,能力学派:强调企业内核心能力的框架,资源学派:综合企业内外部
6、资源的框架,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理应首推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波特指出,构成企业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企业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可供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他认为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并且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波特还提出了“价值链”这一重要的理论概念。,该学派认为,从本质上看,企业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的学识”。该学派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以汉默尔和普拉霍
7、莱德为代表的“核心能力观”; 另一种观点是以斯多克、伊万斯和舒尔曼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强调“资源”问题的重要性,是资源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在其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柯林斯和蒙哥马利看来,资源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能力的总和,他们认为资源价值的评估不能局限在企业自身,而要将企业的资源置于其所面对的产业环境,并通过与其竞争对手所拥有资源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势和劣势。,静态环境下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l)将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理论引入战略研究领域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一直未能引起战略理论家及
8、企业界的注意,而波特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战略研究的新视角。一般来说,经济学能够促进战略规则的制定,有利于管理研究。这是因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表达清晰、语义准确的“语言”方式。,(2)对于竞争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分析技巧和工具基于这种现状,波特独创性地提出了产业结构和行业吸引力分析的五种竞争作用力模型(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竞争对手分析的四要素框架(未来目标、现行战略、假设和能力)、获取成功机会的三种通用战略(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专一化)、竞争优势的两种表现(低成本和差异化)及其分析工具一一价值链。,(3)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在波特以前的战
9、略理论家、咨询公司或企业,大都把战略规划过程的重点放在了有组织、有系统地提出管理者们长期关心的问题上,而没有放在解决问题上。,波特之一提出的竞争三大策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成本领先的目标是获取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低成本,而不是绝对的低成本。,聚焦战略,亦称目标聚焦战略、集聚战略、集中化战略,是指集中精力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或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并以此获取优势的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其产品、服务等方面,形成较之于对手及同类产品的足以吸引买者的独特性
10、,并以此获取优势的竞争战略。,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行业竞争对手 (现有企业竞争),供应者,购买者,新进入者威胁,侃价实力,侃价实力,替代品威胁,波特之二五力模型,波特之三竞争者分析,波特之四价值链模型,波特之五钻石模型,有利因素状况 (物质、人力、资金、知识、基础设施),钻石条件 (强大国内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和支持性行业的存在(国内供应商比国外供应商更具优势),能力竞争战略理论,1925年,马歇尔(Marashal)在经济学原理提出企业内部成长论。 专业化分工技能、知识和协调内部经济 1959年,伊迪丝潘罗斯(EdithT.Penrose)在其著作企业成长论中认为资源和
11、能力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基础,企业的成长就是逐渐积累知识以拓展其生产领域的过程,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论。 20 世纪 60 年代,乔治理查德森(GeorgeB.Richardson) 对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区分和组织协调等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企业知识基础论。 1982 年,里普曼(Lippman)和罗曼尔特(Rumelt)发表了题为不确定模仿力:竞争条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分析的文章。他们认为如果企业无法仿制或复制出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泉,各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状态将持续下去。 1990 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掀起
12、了企业能力研究的高潮。该文将企业能力理论分为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两大理论派别。 评价: 1.超越了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 2.为企业多元化提供新解释 存在缺陷 1.该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2.该理论应用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目前理论停留在核心能力的性质和特征的研究 3.较少涉及人的因素,只是注重企业内能力积累,对外部环境适应单一,动态环境下的竞争战略,以上四种理论作为竞争战略的发展,不同学者只是针对相关的理论概念、特征、形成过程等进行研究,但对于具体实施、实证研究等内容还尚待研究,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动态环境下的竞争战略,1.超级竞争模型 1994年理查德达文
13、尼(Richard DAveni) 指出, 随着市场环境的动荡波及到更多的产业, 竞争变成了超级竞争。在超级竞争的情况下, 竞争者变化的频繁程度、激进程度和侵略性都在提高, 形成了不断的不平衡和变化的竞争情况。 2.战略生态理论 1996 年,美国学者穆尔(JamesF.Moore)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提出了战略生态理论。穆尔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组织和个人是商业世界的有机体。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3.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1997年,提斯、皮萨罗和肖恩在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中提出了动态能
14、力(Dynamic Capabilities)理论。将经济学行为和能力引入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动态能力”企业整合、建立和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competences)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动态能力反映了一个组织在特定的路径中和依赖市场地位获得新的和创造性的竞争优势的能力;“动态”是指为与环境变化相一致而更新自身能力(competences) 的能力。“能力”是指战略管理在为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而整合、重构内外组织技巧、资源与功能性能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三个关键要素:过程、地位、路径 4.边缘竞争战略理论 1998 年布朗与艾森哈特合作出版了边缘竞争一书。企业应该不断变革管理来构建和调整
15、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一系列不相关的竞争力来彻底地改造企业优势,保持企业在无序和有序之间的微妙平衡。边缘竞争战略把 “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寻找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竞争战略的未来发展,影响因素 1.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 2.3G和移动商务的发展 3.全球多元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 1.企业竞争与合作 2.文化竞争 3.核心能力竞争和实践性 4.理论体系的建立 5.创新的商业模式 6.顾客价值导向,1.2商业模式的概念,综上所述,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性资源,结合市场状况与合作伙伴的利益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商业运行
16、组织,这种商业运行组织一般会设计到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终端商以及消费者等综合性利益,是一种多赢价值体系下,主导企业一种战略性构思。,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我的理解,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客户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盈利模式,关系资本,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客户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需求的满足,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简单认为企业赚钱的渠道,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维持和发展关系并对此进行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参考文
17、献,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 李歆.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战略研究以腾讯公司为实例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徐迪,商务模式创新复杂性研究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7月:4-35 4 纪慧生,陆强,王红卫,商业模式设计方法、过程与分析工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7期:87-92 5 陈玉锋.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及创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6 陈胜鹏.基于价值视角的商业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7 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8 闻学.超级竞争下企业文化的功能维度及整合模型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7月:98-102 9 于萍.战略管理理论综述J.经营管理,2007年9月:57-58,目录,竞争战略案例探析,竞争战略理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