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 (投托:投靠。过卖:伙计)B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 (官人:对男人的尊称。讲了礼:送了礼品。 )C约计吃过十数杯,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烫酒。” (按酒:下酒的菜。伴当:随从的差役。 )D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一回:一会儿。 )【答案】B 见了礼。2 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中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 ) B只见一个人闪将尽力。C林冲钻将出来。 D果品酒馍只顾将来。【答案】D 【解析】前三项为助词, D
2、项为“拿” 。3下列的“与”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C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 D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答案】C 【解析】ABD 都是 “给” ,C 翻译为“和,跟”4古代白话小说大量运用当时的口语,有些口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多得(经常得到)林冲看顾我因恶(冒犯)了高太尉不合(不合理)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不自然)过几时,那工夫(抽空儿)来望恩人A B C D【答案】C 【解析】多亏了;不该;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3、。5下列情节能表现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一组 ( )林冲因见他(李小二)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林冲(对老军)道:“天王堂内,我也有(炊具)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 ”(面对风雪中欲坠的草屋)林冲道:“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在酒店)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 ,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见草厅被雪压倒了,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A B C D【答案】D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李小
4、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B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了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C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和斗争。D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准备。【答案】A 【解析】没有交代经历,而是一句带过。7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这处描写的意义或作用是 ( )A 有象征意义:当时的社会正如这草厅,动荡、腐朽、行将崩塌。B 有象征意义:林冲的命运如同这草厅,被黑暗的腐朽的恶势力(用“风雪”象征)压得走投无路。C 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诗经沽酒驱寒,然后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场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
5、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D 有衬托作用:草屋的破陋、动荡,衬托了林冲的动荡的、矛盾的、不佳的心境。【答案】C 【解析】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析出,C 项的分析最切合实际,ABD 均脱离情节而显得牵强。8对下列环境描写,判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下得正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A、全部的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B、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C、第 句描写风雪初起,照应了本文的回
6、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它与后面的环境描写相互照应,使全文的结构更加紧密。同时,典型的环境描写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D、第句称这场大雪为“瑞雪” ,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答案】C 【解析】第句描写风雪初起”不正确,因为“朔风渐起”时,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描写雪大风狂,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
7、的印象。【答案】D 【解析】并不是给小说抹上 “神奇色彩” 。10对本文细节描写的鉴赏和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B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 “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 ,便“探半身人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才“把门拽上,锁了” ,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
8、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C林冲进了山神庙,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D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即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内心深处勇武好斗的性格,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答案】D 【解析】 “勇武好斗
9、”不太准确,这一细节主要是表现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11下面对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买刀寻敌的情节。B林冲进了山神庙,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只是侧面烘托了外面风雪之大,门若不用大石头顶上就关不住。这样大的风雪压倒草厅也就合理了。C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
10、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D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文中交代: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的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这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答案】B【解析】这个细节描写是为下文“用手推门,都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12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
11、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 “逼” , “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 D13关于水浒 ,下面的介绍不够准确的是 ( )A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B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各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分为章回,每个章回又具有相对独立性。C 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细腻、优美、生动。叙事绘声绘色,
12、极为传神。D 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答案】C 【解析】细腻优美不是水浒语言的特色。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 滕王阁序是宴集序。C、序属三秋的三秋指的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D、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中的“帝子” 、 “天人 ”都指滕王。答案:B 滕王阁序是赠序。2、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 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注B、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中的“睢园”指的是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再此饮酒赋诗。 “彭泽”指代的是陶渊明。
13、C、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 “邺”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 ,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指的是荷花。临川指的是谢玄。D、 “四美具,二难并” “四美 ”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二难”指的是贤主、嘉宾。答案:C 临川指的是谢灵运3、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中的“长安”是唐朝的国都。 “吴会”是吴地的古称。B、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指的是南方的大海。 “天柱” , 神异经说,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 。 “北辰” ,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C、 滕王阁序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
14、阁序D、 “怀帝阍而不见”中的“帝阍 ”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答案:C 滕王阁序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4、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宁移白首之心”中的“白首之心”指的是老年时的壮志B、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C、 “非谢家之宝树”中的“谢家之宝树”指谢玄。 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D、 “接孟氏之芳邻”中的“孟氏之芳邻 ”借孟子的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答案:
15、B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钟期,既钟子期。 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 ,遂成知音。B、 “梓泽丘墟”中的“梓泽”是金谷园的别称,为西晋石崇所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C、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中的孟尝指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D、 “等终军之弱冠 ”中的“弱冠” ,指 20 岁,古代以 20 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因为未到壮年,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答案:C 孟尝是东汉人,为官
16、清正贤能,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6、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隍枕夷夏之交 倚,据B、襜帷暂驻 车的帷幔,这里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C、彩彻区明 地区D、潦水尽而寒潭清 蓄积的雨水答案:C 彩彻区明 天空7、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君作宰 县令B、彩彻区明 日光C、俨驂騑于上路 上路:上面的道路D、闾阎扑地 里门,这里代指房屋答案:C 俨驂騑于上路 高高的道路8、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俨驂騑于上路 驂騑:驾车两旁的马B、云销雨霁 雨过天晴C、穷睇眄于中天 睇眄:看D、时运不齐 不齐:不整齐答案:D 时运不齐 不齐:有坎坷9、下列加点文言实词
17、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B、北海虽赊 赊:远C、扶摇可接 猛烈的旋风D、一介书生 一般答案:D 一介书生 一个10、下列关于连词“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 B、潦水尽而寒潭清 C、地势极而南溟深 D、酌贪泉而觉爽 答案: D A、 连词,表并列B、 连词,表并列C、 连词,表并列D、 连词,表转折,却11、下列加点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隍枕夷夏之交 结构助词,的B、王将军之武库 结构助词,的C、穷且益坚 连词,表并列D、时维九月 句中语气词答案:C 连词,表转折,可是12、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徐孺下陈蕃之榻B、
18、屈贾谊于长沙C、窜梁鸿于海曲D、襟三江而带五湖 答案:DA、使放下来 B、使 受委屈 C、使逃,使流窜D、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 当做衣襟,以为襟 ;以为带13、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B、上出重霄 C、下临无地D、目吴会于云间 答案:DA、 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星:名词作状语,像流星一样B、 名词作状语,向上C、名词作状语,向下D、名词作动词,看,望14、 下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都督阎公之雅望A、烟光凝而暮山紫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宇文新州之懿范 D、萍水相逢 答案:C例,名词作形容词,有崇高声望的A、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紫色B、形容词作
19、名词,俊杰,俊美的人C、名词作形容词,有美好风范的D、名词作状语,在水上 1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都督阎公之雅望B、宇文新州之懿范C、孟学士之词宗 D、童子何知 答案:DA、 B、 C 定语后置D、宾语前置1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访风景于崇阿B、穷睇眄于中天C、奉宣室以何年D、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答案:DA、B 、C 状语后置, D 判断句17、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纤歌凝而白云遏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B、怀帝阍而不见 C、极娱游于暇日D、奏流水以何惭 答案:B例句:被动句A、 判断句B、被动句C、状语后置D、宾语前置18、 下列加点词
20、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叨陪鲤对 指惭愧地承受,表示自谦B、今兹捧袂 捧起衣襟C、不坠青云之志 使动用法,使落下,掉下D、穷岛屿之萦回 动词作名词,曲折回环的景致答案:B 举起双袖作揖,这里指谒见阎公。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英雄辈出,冲突剧烈,却又不至于过于凌乱,使三国演义在题材上具有先天的优势。B、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推向成熟的阶段。C、 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刊行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在此之
21、前,曾经有一些文字与情节略有不同的版本流传。今天最流行的版本是清初经毛纶、毛宗岗父子整理点评过的三国志演义 。D、 三国演义 “拥曹反刘”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三国志平话一贯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晋习凿齿和南宋朱熹“尊曹”的史学传统。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在于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答案:D(“拥刘反曹” , “尊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有关事迹在晋陈寿三国志中有完整的记载;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的类别;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罗贯中正是在此基础上,
22、将一段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情节曲折的历史,熔铸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B、 三国演义的情节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全国统一为止,前后一百余年。作者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C、刘备在曹操的当阳之战中失利,迅速采取联吴抗曹的政策。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赤壁之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序幕。D、作为古代白话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 ,即曹操的“奸
23、绝” 、关羽的“义绝” 、孔明的“智绝”。答案:C(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决策,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序幕。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贯中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比如对曹操,作者在第一回就借人物之口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为他还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B、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他的出山,意味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拉开了序幕;他的去世,则意味着三国局面的瓦解。C、罗贯中对三国故事的描写采取了一种全景式叙事方式。在这种宏大的叙事方式中,芸芸众生只是一种人心向背的象征,重要的
24、是在历史的前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D、关羽挂印封金、怒鞭督邮、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突出表现了他义薄云天、勇武神威的性格特点。答案:D(怒鞭督邮的是张飞)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贯中赋予了英雄豪杰世俗的精神品格,这正是三国演义有别于传统观念的关键。从“桃园三结义”开始,我们一直可以感受到刘、关、张福祸与共、生死不渝的慷慨大义。这种“义”就是一种源于社会下层的团结互助、肝胆相照的高贵品质,温润的兄弟之谊、手足之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君臣关系。B、罗贯中有意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较量,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并总结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全书共写大小战争数十次,
25、重点却极为突出,对当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关乎全局,同时也关乎主要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战争,写得最为出色。C、罗贯中借小说人物之口反复表明“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思想,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社会观。D、罗贯中以刘蜀集团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千变万化,叙述有条不紊。富于创造性的章回结构使各回既能独立成篇,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如写赤壁之战的数回) ,并勾连全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答案:B(当阳之战并不关乎全局)5、唐朝诗人杜牧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的是哪一场战役?( )A、巨鹿之战
26、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潼关之战答案: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的叙述语言是浅近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能够雅俗共赏。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价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B、罗贯中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表露出鲜明的倾向,例如当阳之战,刘备遭到惨败,丢妻撂子,三千军马只剩百余骑。作者没有回避这一事实,却从不同角度为刘备的失败作解释。C、赤壁之战中,蒋干中计、草船借箭、曹操赋诗、借东风等,高潮迭起,构成了全书最为紧张的智慧较量,大大提升了小说的文化品位。D、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魏蜀的赤壁之战、吴蜀的彝陵之战都是历史上著名的
27、以弱胜强的战例,都采用了火攻的战术。答案:D(赤壁之战是曹操与东吴的较量。当时刘备还没有入川,尚无蜀国。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如“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滕王阁序 )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班固苏武传 ,李陵称苏武的字) 。字是举行加冠礼仪式之后才起的。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 、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的居多。例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
28、都是“文正” ,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 。D、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答案: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 ,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 ,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 。C、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D、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答
29、案:B( “河汉”指的是“银河” , “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称为河”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以“阴” “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以“山” “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如“洛阳”在洛河的南面。B、 “中国” ,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代,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江左,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D、河内,指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土。答案:A(“洛阳”在洛河的北面。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 )
3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划分为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二十八星宿”就是最著名的星宿群。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参” “井”就是星宿名。B、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 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C、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D、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有的是协同关系,如诸葛亮,字孔明;有的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如韩愈,字退之;有的出自我们学过的诗文,如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答案:C(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1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舟遥
31、遥以轻飏 遥遥:遥远的样子。B景翳翳以将入 翳翳:阴暗的样子。C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2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策扶老以流憩 B或棹孤舟C园日涉以成趣 D乐琴书以消忧3对下列句子中“ 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木欣欣以向荣 家叔以余贫苦A和不同, 和相同。B和 不同,和不同。C 和相同,和不同。D 和相同,和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32、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6下列各句与“ 遂见用于小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有事于西畴 B复驾言兮焉求C既自以心为形役 D载欣载奔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 愉快。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C乃瞻衡宇 瞻:看见。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 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9.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园日涉以成趣 B 时矫首而遐观C
33、 眄庭柯以怡颜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奚惆怅而独悲 B 实迷途其未远C 僮仆欢迎 D 悦亲戚之情话1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 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既自以心为形役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农人告余以春及 D 乐夫天命复奚疑 12。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 复驾言兮焉求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吾谁与归 D 大王来何操13 下列选项中不含疑问代词的一项是( )A 田园将芜胡不归 B 奚惆怅而独悲 C 觉今是而昨非 D 复驾言兮焉求14 下列选项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实迷途其未远 B 景翳翳以将入 C 乐琴书
34、以消忧 D 携幼入室15对下列句中对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便求之寻程氏妹丧于武昌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A 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 不同, 相同 D 不同,不同1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眷然有归欤之情 依恋的样子 情在骏奔 骑着快马奔跑B非矫厉所得 勉强克制 眄庭柯以怡颜 欢颜,高兴表现在脸上C当敛裳宵逝 收拾衣装悟已往之不谏 不可挽回D倚南窗以寄傲 寄托自足自得的心情策扶老以流憩 拐杖1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 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地荒芜 B 恨晨光之熹微 天色微明C 云无心以出岫 无意 D 将有事于西畴 事情18.下
35、列句子中对“而”的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临清流而赋诗 B 泉涓涓而始流 C 风飘飘而吹衣 D 门虽设而常关19、选出下列句子中“ 之”的意思、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A、足以极视听之娱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C、感吾生之行休 D、悦亲戚之情话20、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影响很大。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
36、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D、 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自号 “五柳先生” ,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21.下列句子的倒装类型和其他不一样的是( )A 农人告余以春及 B 将有事于西畴 C 问征夫以前路 D 复驾言兮焉求2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稚子候门 B 寓形宇内复几时 C 审容膝之易安 D 云无心以出岫1 A 解析:“遥遥”应为“ 漂摇放流的样子 ”。2 C 解析: C 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A、B、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策:拄着;棹:用桨划;琴书:弹琴读书。3 C 解析: 和都相当于连词“而”,
37、表修饰关系;是介词“ 把”;是介词“ 因为”。4 D 解析:A 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有婚姻关系的人,不包含家人。B 项“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农事;今义是泛指,范围扩大。C 项“窈窕” 古义指(宫室、山水) 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 文静而美好。5 C 解析: C 项为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6. C 解析:C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 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B 项是宾语前置句;D 项是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 7.B 解析:“景”通“影” ,日光。8 D 解析:D 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
38、项,副词,于是。C 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9 C 解析:怡,使动用法。10.D 解析: D 项 “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有婚姻关系的人,不包含家人。A 项“失意伤感” ;B“指出来做官” ;C“高兴地迎接”11.A 解析: A 项为被动句。B 宾语前置、C 状语后置、D 宾语前置。 12.C 解析: C 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13.C 解析: A 胡 B 奚 D 焉14.B 解析: A 迷途,名词作动词 C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琴书,名词作动词 D 幼,形容词作名词。15 C 解析: 老朋友,所以;不久。16. A 解析:眷然,思念的样子。17.D 解析:耕种之事18. D 解析:表转折,其他表修饰。19.C 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其余均为结构助词,译为“ 的”。20.D 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21.D,ABC 均为状语后置,D 宾语前置22.C 一般句式,其余均为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