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 翻转课堂 ”教学 设计 v5 学科 高中语文 教学内容 巧解高考 对联题 总课时 共 1 讲 翻转课时 第 1 讲 一 、 学习内容 对联具有对仗工整,言简意深的特点,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高考中的重要题型,因平仄问题过于繁琐,也是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一个题型。本课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对联题的题型,理解对联的对仗的特点。 2. 掌握解答高考对联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文字、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品德。 学习重点: 对下联 的基本方法 实例讲解。 学习难点: 对联的平仄 化繁为简,只看最后一字。 三
2、、学情分析 1. 对对联的有初步的了解 2. 对对仗理解不够准确 3. 对上下联排序比较困难 不懂平仄 四 、 课前 活动 流程 设计 活动环节 具体步骤 时间 分配 1 我为题狂 观看巧解高考对联题 001视频,了解对联的常见种类和高考的主要题型。 3分钟 2 牛刀小试 独立思考练习 1A2A,写下自己的答案。 1A ( 2014 北京) 以 “冬尽梅花点点 “为春联的上联,下面四句中哪一句最适合作为下联?( ) ( 2 分) A 万户杨柳依依 4分钟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2A(2014 山东卷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
3、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4 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3 我会学习 反复观看老师提供的视频巧解高考对联题 002(北京高考对联讲解)和巧解高考对联题 003(山东高考对联讲解),完成相关问题 。 ( 1)对联对仗的特点主要有: a.字数相同, _ b.词性相同, _ c.内容相关, _ d.声调相反, _ ( 2)如何 确定任意两联是不是一副对联? ( 3) 如何确定对联的上下联? 10 分钟 4 我会思考 ( 1)老师的解题思路和你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你的方法更巧妙,请写下你的解题思路。 ( 2)看视频后,你还有什
4、么疑难吗?整理一下,和同学们交流解决。 2分钟 5 我会做题 1B( 1987 全国卷) 以 “梨花院落溶溶月 “为上 联,下面四句中哪一句最适合作为下联?( ) ( 2 分)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2B( 2009 安徽卷)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4 分 )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 教师办公室对联: 4分钟 五 、 课堂 活动 流程 设计 活动环节 具体步骤 组织形式 时间 分配 一、课题导入 1.回顾课前学习的主要内容。 2.总结
5、、评点课前学习的情况。 3.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课代表主持。 5 分钟 二、疑难突破 1.随机选取( 1B 做错的) 3 名同学,其中 1名结合 1B 给全班同学解释本课的重点 对仗,其它 2 名补充说明自己的思路。 2.全体同学评价这 3 位同学的思路和答案,总结其中的规律和规避错误的方法。 3.如上述流程完整 2B 分析。 4.老师精讲点拨。 学生结合 PPT 展示 口头作答。 小组代表口头作答 板书答案 15 分钟 口头分析 三、能力迁移 1.学生独立完成 1C、 2C 两题。 1C( 2014 江苏卷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 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
6、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2C(模拟题)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词序、句序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 _。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 有尧天舜日。 2.小组内部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思路、答案 4.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相机点拨。 书面作答 口头分析 20 分钟 四、反思总结 1.回顾、思考自己做题的得失。 2.分析别人做题的优缺。 3.整理完善自己的学习笔记。 独立完成 书面作答 5 分钟 六 、 学习环境设计 1. 配置投影仪的
7、多媒教室。 2. 学生秧田式排座,相邻前后 4人为一小组, 8 人为一大组。 3. 由课代表确定本课的主持人。 4. 由组长安排好本组本次代表发言人。 七 、 设计思路说明 1.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 ARC) 2.问题来自学 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原则。 (ARC) 3.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原则。 (ARC) 4.多元评价,互助共进的原则。 (ARCS) 5.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ARCS)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交流学习,在合作条件的环境下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得到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八 、问题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问题设计采取了分层和递进的方式。 1 题和 2 题之间是难度层升级关系,每题的 A、 B、 C之间同一难度层次内的理解、分析和应用的能力递进关系 。 1B 由课前做错的同学分析,既能遵循问题来自学生的原则,又能暴露学生在分析中的问题所在,为合作解疑明确了标靶;学生分析、老师点拨相结合,能够及时、准确的解决学生的疑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 、评价设计 1. 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3+3+4=10 分) 2. 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相结合。(各 5分) 3. 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