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051480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备考时政评论类作文素材【相关事件】大学生小张在西安市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一幕让他动容:一农民工在进入银行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 AT M 机前进行操作。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张说, “其实保安也很好,他对农民工说, 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可农民工说, “我鞋上全是泥,没事,我一下就出来了!”然后就脱下了鞋。 (10 月 27 日华商报 )脱鞋跪地取款 尊重无关身份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关键在于是否将尊重给予他人。昨天,一张民工在银行脱鞋跪地取款的照片刷屏网络。据拍摄者介绍,农民工看到银行的地面特别干净,自己的鞋子

2、太脏了怕弄脏地面,不想给拖地的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有了跪地取款的一幕。而实际上保安也并不在意,他对农民工说, “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在感动之余,也不无心酸:为了保持银行地面的干净整洁,这名农民工竟如此卑微,真真切切地低到了尘埃里。而看过新闻之后人们也为保安的同理心点赞。这件事所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我们见惯了公共空间的各种撕扯之后,让人感慨。不论是农民工,还是负责拖地的保安,按照世俗标准,他们都是最底层的人。他们文化程度低,可能从事着这个城市最脏最累的活计;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没有鲜衣怒马的生活,更没有声光动人的地位,甚

3、至,只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公共空间尊重与信 任稀缺的当下,给我们奉献了一出暖心大戏。农民工的跪地取款与保安的“没关系”表明,公共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尊重是一个人人都不缺、人人也都应该有的东西,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将它分享予别人。我们在公共空间中见到的戾气实在不少,因排队起争执,路怒族一言不合就超车,夫妻反目大爆对方隐私。这些一地鸡毛的事件,到处都是是非与利益,善意全无, “仓廪实而知礼节”遇到现实困境。反而是底层的民工与保安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温情脉脉的一面。其实,只要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都保持一份敬意,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公共空间就不缺尊重。农民工

4、体谅保安,保安也想为农民工行便利 ,尊重就这样产生了。它发乎心现于形,有一点同理心,做到相互尊重就不难。【相关事件】广西南宁的谢先生看到“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旺”的广告语。因而购买了旺旺雪饼,此后他认为自己的运气并没有因为食用它而变好。一气之下向工商部门和食品监督部门实名投诉。几天后,他的举报信在 QQ 群和朋友圈被疯传。让谢先生有些气愤的是:“姓名、电话都是个人隐私,怎么能随便传到网上?” (中国青年报10 月 28 日)不必嘲笑举报者 应当追究泄密人从旁观者角度出发,嘲笑、调侃谢先生的举动,可能是很多人的反应。习惯于隔岸观火的人,在社会中并不占少数,反倒是“较真”容易被嘲笑。然而,此事不仅

5、显示了举报人保护制度的缺陷,还暴露了信息泄露所造成的恶果。信息泄露不仅在众多网络社交平台体现,教育、医疗、就业领域等也成了敏感信息的“泄露重灾区” 。在此次举报信被公开的事件中,虚假广告的噱头被舆论放大,有人认为“谢先生太傻” ,这样的关注点恐怕让人寒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我都有可能像谢先生那样举报一些我们眼中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举报受理机关如何回应举报、作出裁定,要依据法律和规则,但不管如何,关键的是举报在程序上应得到公正、合理的回应。从谢先生的遭遇来看,受理举报的程序恐怕称不上公正、合理。与其说此事是个案的偶然 曝光,还不如说是信息泄露的必然。这起信息泄露事件,可以上升到群体权益得不

6、到保护。举报信都被公开,让人“细思极恐” 。此事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远比普通信息泄露大得多,公众对举报制度和举报受理机关的信任也会因此有所削弱。对举报信的保护,是对举报人权利的尊重。举报人的权利,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举报权,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具体形式,因而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每个接受公民举报的国家机关都有义务就保护举报权制定规则。比如,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不准私自摘抄和复制。显而易见,这项规定不只是为了保护举报人,也是为了防止举报信内容泄露,从而破坏证据,不利于调 查核实和打

7、击违法犯罪。举报本身就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以及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当这种信任被打破时,就不能再发挥举报权的应有运用。正因如此,对于举报信的保护制度,就必须给公众绝对的安全感。不管举报的内容是否合理,哪怕是再荒唐的举报,也要尽到最基本的保护义务。对谢先生这封举报信被公开的处理,问题不在广告语是否夸大,而在于举报人的信息随便被公示。首先就该彻查是谁将举报信公开的。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法律、条例,加大泄密惩戒机制的力度,让举报有法可依,为举报人免除后顾之忧。【相关事件】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成了击穿大凉山地区伪慈善志愿者群体的一枚“穿甲弹” 。视频中,两名男子在快手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安排凉山州

8、某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直播给村民发钱,而在直播结束后,这些人又从村民手中把钱拿回来。 (11月 6 日成都商报 )【时评语丝】毋庸置疑, “假公益直播” 是对困难家庭的欺骗愚弄,他们亟须外界帮扶救助,等来的却是“假公益” ,自己还成为活道具。“直播公益”原本意在打造新型的公益传播方式,让公益活动获得更多关注,依靠互联网的力量聚集更多善款。可“假公益直播”却在以骗网民上钩的方式消解“公益”的善意,这已不只是沽名钓誉那么简单。网络直播伪慈善固然千夫所指,可直播真慈善也未必就值得“万人景仰” 、争相观看。媒体文化大师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里提出,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9、”在泛娱乐时代,网络直播这一媒介的呈现形式归根到底是娱乐的,它的语境为娱乐而生。2016 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 ,这支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势如破竹,迅速成为互联网的“风口”产业。从游戏直播到公益直播,有低俗的“眼球经济” ,也有创新的“直播扶贫” ,网络直播平台踩下油门全速前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掌控好方向盘,把握住尺度,否则就如同极速飚车,随时有侧翻的危险。网络直播打着慈善名义前往山区, 做着先发钱再收回去的“伪慈善”网络直播,并凭此增加粉丝量和观看量,以达到“多刷礼物” 、搞微商、做广告等营利目的。这样造假、造贫的方式,自然危害重重,损害凉山形象、欺骗百姓善良观众花费闲暇时间,无聊地点击鼠标

10、,只是期待看些新鲜事,满足好奇心乃至窥私欲。慈善名义的直播激起他们“过剩”的道德感,蓬头垢面的老人孩子唤起了自身微不足道的优越感,真金白银的派送刺激了视觉神经,刷个大礼物以为就为慈善事业贡献了绵薄之力。当贫穷成了商品,当悲悯被拿来消费,离直播越近,只会离慈善越远。【相关事件】一条奇葩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帖子是由四川眉山一位女士发的,她于 10 月 15 日在商场被小偷“光顾” ,现场一男子告诉她,包包在进商场门口时被小偷打开了。女子追赶小偷无果后回家,将此事发上网并指责提醒她的人说:“我很想对告诉我的人说声,你是不是男的,小偷都惹不起吗?在旁边看见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有这样做人的吗?”此帖一出

11、,引来众多网友炮轰,认为她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是狗咬吕洞宾。即使当事男子回复当时自己离得很远,且顾忌小偷有几个同伙一道,也没获得女士的理解,她坚持拒绝向提醒她的男子表达谢意。被偷后抱怨提醒者 道德绑架何时休这条帖子之所以成为新闻,被众多媒体关注,原因就在它具有很大的争议性。从发帖人的角度看,眼见小偷偷钱却不提醒,等小偷走了再来告知,确实没起到什么作用,反倒让当事人有被幸灾乐祸的感觉。这可能是该女子没有谴责小偷而谴责提醒者的重要原因。而从提醒者的角度来看,在小偷人数占优,且家人有可能被危及的情况下,选择 用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提醒被盗者,也无可厚非。这种打了折的善意,相比于小偷的恶意 ,以及其

12、他可能看见但选择漠然的看客,显然要好得多至少,让人感到了该男子对善意的向往。古人所谓对善意应该“观心不观迹” ,就是指一个人心存善意,哪怕最终没达到最佳效果,但至少应该肯定他的出发点和动机。这也许就是“吃瓜群众”们一边倒地指责被盗女士的原因人家在并没有义务提醒你的情况下提醒你,不仅没得到感谢反而被骂,实在是本末倒置,是非不分。进一步看,围观者不仅不满意发帖者是非不分的态度,更对发帖者道德绑架式的话语表达了充分反感。从引来骂声的权重看, “不识好人心”引来的批评和骂声,只占到三成左右,而认为对方天然该帮助自己所引来的指责,应该占七成左右。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对只知道站在自己立场上对别人指手画脚的

13、做法并不认同,大家越来越清晰的共识是:不顾及对方的处境而片面地让对方承担道德高标的行为,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理解别人的“不 得已” ,而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当下社会的语境里,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从维护社会良俗的角度来看,几方的做法都有可优化之处。比如,在提醒者一方,是否可在盗窃实施的时候,用一种相对安全和隐蔽的方式,提前打岔盗窃的实施,毕竟,光天化日之下小偷再人多势众,终究多不过正义的民众。至于被盗者,完全可以用一种并不情绪化的方式,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表达得更冷静客观,而不是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这样,便不至于使自己既丢了钱财,还不被同情。而跟帖的网友们,也完全没必

14、要以“骂”的形式来表达观点,让被盗者雪上加霜。大家应该同仇敌忾的,本是小偷,但在大家的混战中,小偷居然神奇地被遗忘了。【相关事件】谭超是烟台大学一家快递网点的老板,同时还是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二研究生。从事快递工作初期,部分大学同学表示了不理解。有人说:真是世风日下。高学历去送快递,有什么前途?一些同学自此 疏远我,直至不再联系。 (11 月 6 日 央广网)博士送快递 为何争议多“快递这个行业有前途。 ”从 2010 年到现在, “博士快递哥”谭超经手快递 60 多万件。 “我用两手挣钱吃饭,管别人怎么看呢?”近日,2015 年就读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谭超向媒体讲述了他的创业经

15、 历。 “博士快递哥”表示,干快递之后,有人说“世风日下” ,还有一些同学疏远了他。严格说来,谭超现在不仅是一名快递员,更是一家快递营业网点的老板。事实上,谭超本科毕业后,就一边复习,一边兼职,做过房产中介,当过高校保安,也收过废品,现在快递生意越做越大,未尝不是一次成功的创业。就其个人而言,兼职也好,创业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学业,同时减轻家庭负担的务实选择。舆论对于“谭超现象”所呈现的态度分化,耐人寻味。一方面,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呼吁打破“唯学历”的用人观,但另一方面,以学历来评价就业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两者无形中构成了一种矛盾。后者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的择业观,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16、等流俗的就业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而谭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这种社会偏见的突破。需要承认的是,站在社会角度,人力资源的理想分配状况当是人尽其才,即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高学历者应匹配相应的岗位。但对于超越这种既定标准的个人选择,我们同样要给予尊重与肯定。事实上,觉得学历越高,就业选择越单一的刻板认识恰恰是功利的,也与读书求知的真正目的多有出入。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一个人学习掌握更多的学问与知识,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权利,而非被动地限于一隅。来源:学科网假设谭超做的不是看起来“低端”的快递工作,而是互联网创业,抑或是考公务员,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争议了。这种社会评判的反差反映出的某种

17、就业观上的价值取舍,同样值得正视。若说互联网创业代表的是一种潮流,那么考公务员代表的则是一种传统的就业选择。如此单一化、同质化的择业认同,更说明社会人力资源分配存在问题,让像谭超这样的“传统创业者”背负了不必要的社会成见与现实阻力。这样的社会弊端,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克服的。仰望星空的博士固然值得肯定,谭超这样面对生活压力作出务实选择的博士,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一如大学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可被视为励志典范,博士生成功创业同样有其价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需要实实在在的创业创新鼓励,也有赖于打破更多就业观念上的束缚。【相关事件】最近,常州民政部门在江苏省率先实现救助对象金融资产信

18、息查询全覆盖,一举清退近 3000 户低保家庭。一位 84 岁老人因名下有 5 万元存款而遭到清退,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常州民政部门回应称:根据省市文件规定,60 周岁以上的老人人均存款超过42 万元退出低保;这名老人的女儿、孙子,也有赡养义务。 (11月 3 日扬子晚报 )“存款 5 万取消低保” 守卫公平正义作为一种“弱势补偿”的举措,低保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那些贫弱者悲苦的人生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然而,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让一些人打起了低保的“歪主意” ;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让低保上演了“变形记” ,在有些时候沦为“人情保” 、 “关系保” ,甚至

19、出现了“开着宝马吃低保” 、 “戴着金表吃低保”的滑稽与荒诞。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低保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难免会遭遇“公地的悲剧”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一些人将低保当成了“唐僧肉” ;这些善于“钻空子”的人,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了低保;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弱者,却难以得到制度体恤。更让人痛心的是,价值追求的迷失与文化认同的错位,让“鸠占鹊巢”的人们心安理得地挤占他人的低保资源。为了对“假低保”实行有效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民政部门也在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不论是提升低保骗保的违规成本,还是将消费能力与低保资格进行关联,抑或通过金融资产查询对低保家庭“摸底” ,只有实现多部门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提升低保资格甄别的技术含量,低保的去伪存真才会更有“准头” 。有限的低保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也必须维护边界、进退有度。一方面,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并非一成不变的,低保资源实现动态流动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低保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