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院科室设置.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512576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科室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医院科室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医院科室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医院科室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医院科室设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创综合三甲需医院解决科室设置、人员设备问题一、科室设置08 年江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设置标准根据三级综合医院科室设置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需增设如下科室:临床一级科室:儿科、 眼科、 耳鼻喉科、 口腔科、 中医(中西科)科、 皮肤科、 康复科(建议与骨科同一病区) 、开设心理卫生门诊。以上科室必须要有同时开设住院部及门诊工作,有单独的护理单元,科室有 20 张以上床位,建议可以 2 个科室设同一楼层,科室要有相应的人员梯队及设备设施,开展相应的技术水平。 需医院解决以上 7 个一级科室及管理职能设办公室、人事、医务、科教、护理、门诊、财务、总务、设备、预防保健、院感、信息技术、质控、保卫等

2、基本职能管理部门;全部有为是,缺 1 个为否;一级科室设急诊科、ICU、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中西医)科、皮肤科、精神卫生科(或心理卫生门诊)、麻醉科、康复科、感染性疾病科、疼痛科等一级科室;全部达到为是,缺少1 个为否;二级分科内科设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肾内、神经内科在内的 8 个二级分科(另设 2 个二级分科由医院自选) ,外科设包括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在内的 7 个二级分科(另设 2 个二级分科由医院自选) , ,妇产科应设妇科、产科;儿科应设 2 个以上二级分科;每个二级分科有 20 张以上床位;全部达到为是,缺少1 个

3、为否;.心理卫生门诊设置问题。三级综合医院眼科一、科室和床位(一)科室:至少设有独立的眼科病房、眼科专科门诊和专科手术室(可与非感染性手术科室共用)、独立的验光室、眼科检查室、换药室及治疗室。(二)床位:眼科床位至少 20 张。二、人员(一)至少有 8 名医师,其中至少 3 名具有眼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每增加 10 张床位,至少增加 5 名医师,其中至少增加 1 名具有眼科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科室主任应当具备眼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四)每床至少有 0.5 名护士,其中每 10 张床至少1 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设备(一)专科

4、设备。视力表、裂隙灯、直接/间接检眼镜、眼压计、验光仪、房角镜、三面镜、视野计、眼科用 A/B 超声诊断仪、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曲率计、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眼科电生理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角膜地形图仪、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机、YAG 激光仪、光凝激光设备、氩离子激光机、手术显微.镜、白内障超声乳化机、玻璃体切割机视网膜冷冻仪等。(二)基本设备。1.病房:氧气、吸引器、压缩空气、监护仪及消毒设施、无障碍设施。2.手术室:手术床、麻醉机、监护设备(有创及无创)、眼科手术器械、无影灯、氧气、负压吸引设备等。3.具有开展眼科诊疗项目的其他设备。四、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

5、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三级综合医院耳鼻喉科一、科室和床位(一)科室:至少设有独立的耳鼻咽喉科病房、耳鼻咽喉科门诊、内镜(鼻内镜、纤维喉镜)和临床听力检测的场所。(二)床位:耳鼻咽喉科床位至少 20 张。二、人员(一)至少有 8 名医师,其中至少有 3 名具有耳鼻咽喉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每增加 10 张床位,至少增加 4 名医师,其中至少增加 1 名具有耳鼻咽喉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科主任应当具有耳鼻咽喉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四)每床至少 0.6 名护士,其中

6、至少 2 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 10 张床至少有 1 名护士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设备(一)专科设备。鼻内镜、纤维喉镜、手术显微镜、气管镜、食道镜、纯音测听仪、声导抗仪、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微创手术动力系统、配套的微创手术器械、冷光源系统和工作站、其他专用的手术器械等设备。(二)基本设备。1.病房:氧气、吸引器、压缩空气、监护仪及消毒设备。2.具有开展诊疗项目所需的其他设备。四、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三级综合医院皮肤科一、科室和床位(一)

7、科室:设有独立的皮肤科门诊,至少设 2 间诊室、1 间治疗室和 1 间皮肤科检查室。.(二)床位:皮肤科床位至少 10 张。二、人员(一)至少有 5 名医师,其中至少 1 名具有皮肤与性病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 名具有皮肤与性病专业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每增加 10 张床位,至少增加 4 名医师,其中至少有 1 名具有皮肤与性病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科室主任应当具有皮肤与性病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四)每床至少 0.5 名护士,其中至少有 1 名护士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 10 张床至少有1 名护士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8、格。三、设备(一)专科设备。必备设备:伍德灯、紫外线治疗仪、CO 2 激光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包括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手术床、无影灯、显微镜、洁净台、真菌培养箱等设备。(二)基本设备。1门诊:消毒设备,抢救车或抢救柜等。2病房:氧气、吸引器、监护仪等。.3手术室:手术床、急救设备、皮肤外科手术器械、紫外线消毒灯、无影灯、必备的消毒设施。4开展诊疗项目所需的其他设备。四、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一、科室、面积和床位(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

9、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 平方米。(三)床位:根据需求和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 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 6 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 1.2 米。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二、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 0.25 名医师,其中至少有 2 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 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二)每床至少配备 0.5 名康复治疗师。(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

10、至少配备 0.3 名护士。三、设备(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 、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

11、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三)急救设备。至少配备简易呼吸器、供氧设备、抢救车。(四)信息化设备。至少配备

12、1 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四、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康复医学科诊疗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一) 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二) 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三) 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 3 个,二级医院不少于 2 个。二、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备 04 名中医类别医师和 04 名护士。 (二) 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 10 年

13、以上。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6 年以上。.(三) 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三、医疗用房(一) 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90 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60 平方米。(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 40 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6 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四、设备配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

14、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医疗机构临床心理科门诊基本标准(试行)临床心理科门诊是医疗机构对普通人群、心理行为问题人员及精神疾病患者(包括其他科室躯体疾病共患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其他精神卫生服务等门诊医疗服务的场所。一、分区布局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候诊区、接诊区、心理测量区、心理治疗区(含个别治疗、

15、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区) 、储存室和污物处理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其中候诊区、储存室和污物处理区可与门诊其他部门共同使用。二、人员(一)至少有 2 名精神卫生专业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 1 名具有精神病学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至少有 1 名注册护士,具备一定精神医学知识和精神病科护理工作经验的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至少有 1 名技师,具备心理测量学及相关的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日常心理测量数据的保密、储存和维护。(四)根据执业医师的数量,适当增加注册护士和技师的数量。(五)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照适当比例配备心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三、房屋、设施(一)

16、至少设置 1 间普通诊室,面积至少 9 平方米。普通诊室的数量应当与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相适应。(二)至少设置 2 间专用心理治疗室,用于个别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个别治疗室使用面积至少 10 平方米,家庭治疗室使用面积至少 15 平方米。治疗室一面墙壁应当配有单向玻璃。(三)至少设置 1 间心理测量室,使用面积至少 10 平方米。(四)医疗机构开展以下心理治疗,房屋设施应当满足相应要求:1.沙盘治疗室至少 15 平方米。2.生物反馈治疗室至少 15 平方米。3.团体治疗室至少 60 平方米。4.催眠治疗室使用面积至少 20 平方米。四、设备(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 1 套心理测量系统(包括电脑

17、和软件) 、1 台打印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照工作需要,增加心理测量软件、催眠床、心理挂件,沙盘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便携式电休克治疗仪、多媒体投影仪、摄像机、电视机、声录系统等设备。(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 1 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急救设备和信息化设备可与其他门诊科室共用。临床二级科室:内科(需 8 个二级分科):医院目前有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肿瘤内科;但必须设: 血液、 肾内、 神经内科;外科(需 7 个二级分科): 医院目前有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外科;但必须设:心胸外科;科室必须要有同时开设住院部及门

18、诊工作,有单独的护理单元,科室有20 张以上床位,建议可以 2 个科室设同一楼层,科室要有相应的人员梯队及设备设施、能开展相应的技术水平。需医院解决以上 4 个二级科室设置问题。 妇产科:目前医院都有设置但必须分设妇科、产科,建议不能在同一楼层,做好相关人才储备;儿科: 目前医院并未单独设置 应设 2 个以上二级分科(建议儿内科设在急传科、新生儿科设在产科,做好相关人才储备;) ; 医技科室: 理疗科 (可与康复科合设)、营养科、脑电图室及肌电图室(神经内科) 、血液透析室(肾内科) 、 输血.科(目前我院已设置,但需按三甲标准单独设置并配备相关人员及设备)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目前我院已有麻

19、醉苏醒室、感染性疾病门诊但均需按标准完善相关配套设备设施。临床营养科人员、场所及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标准临床营养科应当设置医疗区和营养治疗制备区。医疗区应包括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可设在检验科) ;营养治疗制备区应包括治疗膳食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和肠外营养配制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营养病房。临床营养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临床营养诊治流程及支持保障的需要。其中营养医师人数与医院床位数之比应至少为 1:200,营养技师应按照与营养医师1:1 的比例配备,营养护士应不少于 3 人。营养病房护士的配置应当达到病房护士配置标准。 第九条 三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应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应医疗

20、专业副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应具有医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相应医疗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从事临床营养诊疗工作 5 年以上。 临床营养科应具有完成相应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所需的场所和仪器设备。科室位置与病区相邻,有封闭的送餐专用通道,方便日常工作,各功能区光线明亮、通风、干燥。 一、营养门诊 营养门诊应当设于医院门诊区域,有专用的房间。有条件的门诊还应有进行人体测量等检测以及放置营养治疗产品的区域。 营养门诊应配备包括安装相应营养软件的计算机、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听诊器、血压计、代谢车、人体成分分析仪、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秤等仪器设备。 .二、营养代谢

21、实验室 营养代谢实验室可单独设置于临床营养科内,总面积不低于 50m2,也可在医院检验科内设置。由称量室、精密仪器室、毒气室及操作室四部分组成。室内墙壁为铝塑板、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营养代谢实验室中称量室应配备相关的称量天平等;精密仪器室应配备荧光、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凯式定氮仪等;毒气室应设置排风设施及通风柜等;操作室应配备恒温箱、干燥箱、水浴箱、离心机、混合器、电冰箱、石英亚沸纯水器等常规仪器。 三、治疗膳食配制室 治疗膳食配制室分为准备间、治疗间、特殊间、主食制作及蒸制间、食品库房、餐具消毒间、刷洗间、膳食分发厅、管理办公室、统计室。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

22、防滑、防静电,排水系统完善,室内不得有明沟,符合卫生、防火要求。 治疗膳食配制室应配备食品加工、制作、冷藏、冷冻、储存、运送的各种炊具及设备,以及配备天平、量杯、专用治疗盘等称量器具。 四、肠内营养配制室 肠内营养配制室与治疗膳食配制室临近,总面积不低于 60m2。分为刷洗消毒区、配制区、制熟区及发放区,其中配制区为组合式三十万级净化区;有条件的医院可按 GMP 要求建立面积在60m2 以上的十万级净化区。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肠内营养配制室应配备匀浆机(胶体磨) 、捣碎机、微波炉、电磁炉、冰箱、净化工作台、操作台、药品柜、清洗消毒设备、蒸锅、天平、量杯量筒及各种配制容

23、器等设备。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自动灌装设备等。 五、肠外营养配制室 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的医院,肠外营养配置应当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没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院,可设立肠外营养配置.室。肠外营养配制室可单独设置于临床营养科内,总面积不低于 40m2,分为前处理间、更衣间、摆药准备间及配制间,其中配制间为组合式百级净化配制间;有条件的医院可按 GMP 要求建立面积在 40m2 以上的百级净化配制间。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 肠外营养配制室应配备百级净化工作台、操作台、药品车和药品柜、电冰箱、清洁消毒设备(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器、隔离衣) 、小型水处理设备(无菌净

24、化水也可从医院肾病透析中心接入或用简易方法取得)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独立的水处理系统以及天平(1/1000 感量)等精密仪器。建议:医院营养科设置可在现供应室的位置,配备 2-3 个执业医生(现为行政后勤人员)及 2-3 名护理人员,配备些简单的仪器设备,开展工作,持续改进。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基本标准 一、分区布局(三)根据本医院规模、任务和开展药学专业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药学部应当设置相应的科(室) ,如药品调剂科(室) 、临床药学科(室) 、药品供应科(室) 、质量监控科(室)等。二、人员(一)药学部人员岗位设置和药学人员配备,应当能够保障药学专业技术发挥职能,确保药师完成工作职责及任

25、务。(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得少于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8%。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的药学部,所需的人员以及药学部的药品会计、运送药品的工人,应当按照实际需要另行配备(三)药学人员中具有高等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者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应当不低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 30%。.(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应当不低于 13,教学医院应当不低于 15%。(五)医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培养、配备专科临床药师。(六)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三级医院,应当根据其任务和工作量适当增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三、房屋(一)门诊调剂室。日

26、门诊量 1501-2500 人次,调剂室面积 200-280;日门诊量 2500 人次以上,每增加 1000 人次,调剂室面积递增 60;日门诊量大于4500 人次,每增加 1000 人次,调剂室面积递增 40。(二)住院调剂室。病床 501-1000 张,调剂室面积180-280 ;病床 1000 张以上,每增加 100 张床位,调剂室面积递增 20。设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对静脉用药实行集中调配的,则住院调剂室的面积应当减少约 30;只对危害药物和肠外营养液实行集中调配的,应当根据其调配规模和工作量减少 5-10。(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每日调配 1001-2000 袋(瓶) :调配中心

27、面积 300-500 ;每日调配 2001-3000袋(瓶 ):调配中心面积 500-650 ;每日调配 3001 袋(瓶) 以上,每增加 500 袋( 瓶)递增 30。(四)药品库。病床 501-1000 张和门诊量 1000-2000 人次/日:药库面积 300-400;病床 1000 张和门诊量 2000 人次/日以上,每增加 150 张床或者门诊量1000 人次/日,药库面积在 400基础上递增 30。(五)其他部门工作室。1.药学部应当设置办公室、药学信息室、临床药师办公室、药品质量控制室及必要的学习生活区等,并具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工作面积。2.药学部其他工作室用房面积应当按照性

28、质、任务、规模等实际需要配置。3.三(四)中提出的住院调剂室和药品库面积,包含中成药用房面积,但不包括中药饮片用房面积。中药饮片调剂室及其药库面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四、设备与设施(一)基本设备与设施。至少应当配备药品冷藏柜、.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柜、药品专用储存柜、温湿度控制系统、血药浓度监测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显微镜、酸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大窗口或柜台式发药系统和门诊调剂室发药显示屏等,逐步配备全自动分包装系统、自动化调剂配方系统和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二)药品质量监控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设备与设施。根据医院规模、承担的任务和工作量等实际情况,配备与开展药品质量监控

29、和临床药学、新药临床研究与药学教育、药学研究等工作相适应的设备与设施。建立药学信息系统、临床用药支持系统。(三)医院制剂设备与设施。根据配制制剂的工作量、剂型、品种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配备与开展医院制剂工作相适应的设备与设施。(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设备与设施。根据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规模和每日集中调配工作量以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配备与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相适应的设备与设施。建议:需将药剂科改为药学部,按照标准进行最低配置,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57 人,副高需 8 人,面积门诊调剂室 200,住院调剂室 180,药库面积 300,调配中心面积 300) ,

30、医院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面积、人员、设备设施能满足基本要求就行,开展工作,持续改进。病理科建设管理指南三 级 综 合 医 院 病 理 科 还 应 当 设 置 接 诊 工 作 室 、 标 本 存 放 室 、快 速 冰 冻 切 片 病 理 检 查 与 诊 断 室 、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室 和 分 子 病 理检 测 室 等 。 其 他 医 疗 机 构 病 理 科 应 当 具 有 与 其 病 理 诊 断 项 目 相适 应 的 场 所 、 设 施 等 条 件 。 第 九 条 病 理 科 的 人 员 配 备 和 岗 位 设 置 应 满 足 完 整 病 理 诊断 流 程 及 支 持 保 障 的 需 要

31、 。 其 中 医 师 按 照 每 百 张 病 床 1-2 人配 备 , 承 担 教 学 和 科 研 任 务 的 医 疗 机 构 应 适 当 增 加 。 病 理 科 技术 人 员 和 辅 助 人 员 按 照 与 医 师 1: 1 的 比 例 配 备 。 第 十 条 病 理 科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应 当 具 有 相 应 的 专 业 学 历 ,并 取 得 相 应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任 职 资 格 。 .出 具 病 理 诊 断 报 告 的 医 师 应 当 具 有 临 床 执 业 医 师 资 格 并 具备 初 级 以 上 病 理 学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任 职 资 格 , 经 过 病 理

32、 诊 断 专 业知 识 培 训 或 专 科 进 修 学 习 1 3 年 。 快 速 病 理 诊 断 医 师 应 当 具有 中 级 以 上 病 理 学 专 业 技 术 任 职 资 格 , 并 有 5 年 以 上 病 理 阅片 诊 断 经 历 。 病 理 技 师 只 负 责 病 理 技 术 工 作 , 不 得 参 与 取 材 , 不 得 出 具病 理 诊 断 报 告 。 第 十 一 条 三 级 医 院 病 理 科 负 责 人 应 当 具 有 副 高 以 上 病 理学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任 职 资 格 。【】1病理科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设置病理收发室、病理标本检查室、常规技术室、病理

33、诊断室、疑难病理会诊室、远程病理会诊室、细胞学制片室和病理档案室、接诊工作室、细胞学标本采集室、病理标本存放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室、组织化学室、免疫组织化学室和分子病理检测室、试剂及危险品仓库、值班室及学习休息室等,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明确,有缓冲区,有严格的消毒及核查制度。2有独立的淋浴间和淋浴设备。3标本接收室、取材室,有动态空气消毒器机等消毒设备病理技术室专业技术设备配置:(1)高精度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或快速石蜡设备、全封闭自动脱水机、组织包埋机、通风橱、自动染色机、多种规格冰箱、一次性刀片、液基细胞制片机、自动平衡离心机、多人共览显微镜、恒温烤箱、烘漂片机、荧光显

34、微镜、空调和排风设备等。(2)病理科医师每人配备双目高级生物光学显微镜 1 台(目镜22X10,物镜 4X 、10 X、20 X、40 X、100X) 。(3)病理取材室:有直排式专业取材台、大体照相设备、冷热水、洗眼器、冲淋装置、职业暴漏处理物品、动态空气消毒机等空气消毒设备、甲醛空气净化系统、空调等。(4)免疫组化室:实验台、微波炉、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磁炉、冰箱等。(5)标本存放室:专用标本存放柜。(6)分子病理检测室:原位杂交仪、微量低温高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荧光定量 PCR 仪。(7)覆盖病理检查全流程的病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议:病理科房屋面积按标准设置,人员医生至少需 5

35、人,辅助人员至少需 4 人,仪器设备基本满足工作要求。.输血科人员配置(一) 输血科(血库)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床位参考比例床位数(张) 卫生技术人员数(人)200 以下 12400 以下 24600 以下 46800 以下 68(二) 任职人员资格要求1、都应该是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并有专业技术职称。2、三级医院输血科(血库)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技术职称副高以上;3、输血科技术人员应持有市卫生局颁发的临床输血专业资格上岗证。三、布局与设施(一) 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床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工作。2、输血科(血库)一般分为贮血室、配血室、值班室

36、、清洁室及检验室、办公室、库房等其他用房。(二) 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床位数(张) 使用面积(m 2)200 以下 50 以上400 以下 100150600 以下 150200800 以下 200250(三) 辅助设施1、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3、有直拨功能的专用电话。四、设备1、贮血专用冰箱(26能报警、有温度显示)2、试剂冰箱(28)3、低温冰箱(20以下)4、恒温水浴箱5、普通离心机.6、普通显微镜建议:输血科单独设置,按要求进行配置,关键在输血科主任需副高,人员至少增加 5 人。血透室建设规范一、分区布局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

37、,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二、人员(一)至少有 2 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 1 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 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 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 1 名执业医师;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 0.4 名护士;(三)至少有 1 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 3

38、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三、房屋、设施(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 3.2 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 1.5 倍;(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四、设备(一)基本设备:三级医院至少配备 10 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 5 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

39、的设备。(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建议:按规定至少配备 10 台血液透析机及相关设备,并配置相应的人员医生 2 人,护士 8 人,同时需省厅审批。麻醉后复苏室【】1麻醉后复苏室床位与手术台比不低于 1:3。2麻醉复苏室配备医护人员满足临床需要,至少有一位能独立实施麻醉的麻醉医师。3复苏室每床配备吸氧设备,包括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在内的监护设备,复苏室配备足够的呼吸机、抢救用药及必需设备等,满足需求。建议:复苏室需设置 2 张床并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麻醉科共需 12 名医生,至少需增加 5 名麻醉医生,护士共需 15 人,需增加 3 名护士,才基本达标。急诊科设置急诊科入口

40、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

41、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12 平方米。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当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置的功能。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根据医院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急诊病人量确定。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72 小时。急诊科应当设有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和

42、保卫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卫生行政部门和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的对接。急诊科人员配备急诊科应当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医护人员。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除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外,急诊医师应当具有 3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

43、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 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 3 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和 2 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承担各种病人的抢救、鉴别诊断和应急处理。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

44、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承担本专业的急诊工作。附件 1: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脏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有中心负压吸引可不配备)、给氧设备(中心供氧的急诊科可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 X 线机。有需求的医院还可以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建议:急诊科按照标准设置,有内科急诊、外科急诊(设有儿科病床的医院必须有儿科急诊) ,并有各自独立诊室;至少观察室需 12 张床,医生 12 人,护士 25 人。重症医学科【】

45、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比例 2%5%。2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 0.8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 2.531。3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每天至少应保留 1 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建议:重症医学科需统一管理,至少设置 12 张床位, (重肝科及结核科 ICU 不能纳入) ,医生共需 10 名,至少增加 6 名,护士需30 人,至少增加 21 人,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3 平方

46、米,床间距不小于 1 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 12 平方米。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 1 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 0.3:1 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 0.6:

47、1 以上。 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 1 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 6 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 3 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建议:新生儿科与产科在同一楼层,新生儿科按要求设置 10 张床位,需配置 3 名医生,6 名护士,以及相应的设备设施等。二、人员:08 年江西省三级综合医院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置低限标准甲 等科 室 名 称正高 副高1 急 诊 科 12 ICU: 1.3 内 科 84 外 科 85

48、 妇 产 科 26 儿 科 27 耳 鼻 喉科 18 口 腔 科 19 眼 科 110 影 像 科 111 麻 醉 科 112 护 理 113 药 剂 科 114 检 验 科 115 病 理 科 116 功能检查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超声室胃镜室) 2合 计 31 2 .1、我院目前共有 7 个正高,本次评审标准 B 条款临床科主任具有正高职称为 90%以上。人事评审标准 C 条款主要临床、医技科室均配有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正高职称的科室为 70%以上。根据以上标准我院至少增加 20 名正高职称人员。2、本次评审标准 C 条款卫生技术人员至少需 725 人(开放床位按 630 张) ,目前医院

49、全部卫生技术人员为 589 人,至少增加 136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护士需 60 名,临床医生需 40 人,输血科、病理科、心电图室、影像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所需人员 36 名。3、根据 08 年江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临床医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生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不少于 25 人(其中博士生不少于 10 人) ;我院目前硕士生人数已经基本达到,但博士生至少需 8 名。三、设备设施:1、目前我院的硬件设备基本能满足当前各科室开展技术水平的相关要求,但主要是缺目前医院未设置的科室(心胸外科、肾内等)开展技术水平需要的设备设施。2、需设置候诊排队提示系统。卫生洗浴设施,并配备应急呼叫及防滑扶手装置。3、有安全、舒适的病房床单元设施和适宜危重患者使用的可移动病床,需加强完善。4、有减少就医环节的信息支持系统,需实行门诊分层挂号、或科室、诊室直接挂号、缴费或自助挂号、缴费等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