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含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它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 84 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_厂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二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全国教学比赛的赛课,学生是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初一学生。明德中学为湖南名校,学生素质总体较高,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三)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以此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必须是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他们学会,而且要使他们会学、乐学、善学。因此,我根据教材、学情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并背诵;2通过想象体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写景画面;3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理
3、解作者微妙的心境。(四)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五)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微妙的心境。(六)课时安排- 2 -1 课时。二、说学法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法上我引导学生以发现学习为主,采用朗读法、想象法、比较法,以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自主学习。1朗读法:汉朝学者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理解的基石、积累的捷径、语感的源泉。学习文言文难就难在词句古奥难懂,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朗读。在这节课中,我将采取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整体感知文章。2想象法:学习欣赏文言文对于初中生积累优秀语言素材、提高作文能力、积
4、累传统文化营养、陶冶文学情操都有很大益处。文言文最大的艺术魅力也在于能以最概括凝炼的语言蕴涵非常丰富的景色描写、事件叙述、情感抒发。这节课我将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去享受课文中对月色描写的艺术之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出想象的画面。3比较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这节课我将让学生通过探究不同版本的教学处理,进行比较品析,从而把握游记散文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比较探究不同的句式特点,体会作者在所抒发的微笑复杂的心境。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教法与学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学法决定教法,教法制约、影响学法。因此,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
5、习。本节课采用三字教学法:感、品、悟。“感”分四个层面:第一层面,知人论世,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第二层面,以声正字,读准每一个字的音;第三层面,以声达意,通过朗诵进入文章语境,理解文章内涵,走进作者,真正走进文本;第四层面,以声传情,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寄予文本中的思想情感,用语音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染听众。“品”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比较探究,让学生通过对人教版和苏教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的比较,品析出游记散文的特点。二是品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让学生在理解此句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体验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画面,从而达到品析的效
6、果。三是品中心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让学生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达感。隋上的不同。“悟”主要是让学生抓紧“闲”字,给“闲”字组词,结合老师所补充的相关资料,感悟苏轼所表达的微妙的心境。四、说教学过程- 3 -(一)课前热身课前 5 分钟,我与学生围绕 “旅游”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同学们,你们暑假有没去过哪些地方玩?这些地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假如让你写一篇游记,把你旅游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你认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旅游的时间、地点、我所看到的景物以及我当时的感受)看来,一篇完整的游记正如大家所说的,不仅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描绘出旅游时所见到的景色,
7、以及抒发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设计意图:课前的热身对话,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心中的陌生感与对大赛环境的畏惧心理。同时,所交流的内容紧扣“游记”这一话题,为正式授课做了铺垫,课堂的设计也扣住游记这一文体特征来分析课文的。(二)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问学生:请同学看文章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体裁)从题目中,咱们知道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去游赏承天寺,去感受他在游记中微妙的心境。设计意图:新课的导人直奔主题,既是承接了课前热身的对话,又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节省了时间,同时告诉学生课堂的学习重点是感受苏轼在游记中微妙的心境。(三)感1知人论世(幻
8、灯片展示,学生朗读):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元丰二年(1079 年)因“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四年后,作者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真实地记录了他在黄州生活的一个片段。2老师配乐范读;3学生想象自己是苏轼,自由大声朗读;4全班齐读,教师点拨(注意“荇”的读音;语速放慢点,个别字眼如 “念” 、 “盖” 、“但”的音节拉长点)5全班再读,读出文言味道。设计意图:在老师介绍完相关的写作背景之后,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体会
9、文章的情感。(四)品- 4 -1比较探究,学习第一段叙事部分我们通过知人论世、反复朗读,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课前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提到,一篇游记应该包括叙事、写景、抒情三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叙事部分,看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什么事。 (教师板书:月夜寻友)咱们手头上的课文是选自苏教版八上语文书,而屏幕上为我们展示的是选自人教版八上语文书,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版本的记承天寺夜游有没细微的不同?请全体男生朗读苏教版的文段,再请全体女生朗读人教版的文段。【屏幕展示】 (此处略,见前文)设计意图:我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处理来品析叙事部分,引发了许多对话,表面是在比较,实际是在品析,既培
10、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训练了学生的品析能力。2想象体验,学习第二段写景部分(略,见前文)设计意图:我在让学生明确写景句大意的基础上,大胆地给了他们 5 分钟时间动笔写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画面。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品析句子,而是让学坐充分发挥想象,描述写景画面。这既锻炼了学生独立鉴赏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3比较探究,学习第三段抒情部分(略,见前文)设计意图:我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句式的特点,从而明确游记散文在抒情时运用反问句更能表达心情,再找出最能表达感慨的词眼。同时联系学生所学过的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字词解释,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是学生
11、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五)悟(略,见前文)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对理解苏轼所感慨的“闲” ,我向学生补充了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相关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给文眼“闲”字组词的方式,理解苏轼复杂微妙的心境。(六)结语今天,我们通过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游记,认识了两个“闲人” ;掌握了两种方法。课后,请同学们背诵并默写课文,阅读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进行了概括,让学生加深了课堂所得,所布置的作业既补充了课堂没有背诵检查的不足,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五、说板书- 5 -记承天寺夜游叙事:月夜寻友 乐观旷达 写景:庭中
12、月色 闲人 抒情:月下抒怀 伤感怨京 教学反思2013 年 7 月 23 日至 28 日,我很荣幸地代表广东省参加了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能够与同行们一起互相听课学习,接受专家名师的指导点拨,这对我的教学生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参赛的篇目是选自苏教版八上的记承天寺夜游 。这篇文言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承天寺的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传达出微妙复杂的心境。 “长文短教,短文深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游记,自然应该是短文深教。我在设计的时候抓住了游记的特点,让学生在知人论世、反复朗读、比较探究、想
13、象体验中深入理解作者微妙的心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方面:亮点一:版本比较,品析细节抽刭签后,从工作人员手中拿到了苏教版的课文,我仔细一看,发现与自己手头上的人教版课文有一些区别:一是苏教版将这篇课文分成了三段叙事、写景、抒情各一段,而人教版则是合并为一大段;二是苏教版在叙事部分的断句与人教版的处理略有不同,比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两句中,在“夜”的前面和“寻张怀民”的前面都加入了逗号,而人教版是没有停顿的。三是苏教版还将人教版中的“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中的“为”字删去。发现这些差别后,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苏教版为何这样处理教材呢?根
14、据苏教版八上语文书的编排,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江山多娇” ,写作和口语交际主要围绕游记进行,苏教版教材将记承天寺夜游分成了叙事、写景、抒情各一段,又在句读方面做了不同的处理,正是为了突出游记的特点。于是,我抓住了游记的文体特点,在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了相关的话题,明确了写一篇游记需要记清楚时间、地点、所游之景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感想,为接下来学习新课做了铺垫。在让学生知人论世、反复朗读之后,我让学生比较人教版和苏教版课文的细微不同。最后,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苏教版这样处理突出了游记的时间、地点、人物;但人教版的处理更突出了苏轼到承天寺寻张怀民的急切之情。这一设计,引发了许多对话,表面是在比较,实际是在
15、品析,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训练了学生的品析能力。- 6 -亮点二:想象写作,描述画面古文的篇幅有限,提供的信息也有限,但都是一字千“斤”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可结合写作,引导学生对那些写娥佳句进行台理想象,扩写古文。我们在让学生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写作,浓彩重笔+ 绘这些场景,既是对古文精华的深度吸收,更是学生模仿描写、学会描写的二次创造。记承天寺夜游中最美的,便是不足 20 个字的描写月色的语句。诗人感觉自己恍如身在梦境,觉得“庭下如积水空明” 。诗人感觉当下的庭院里,仿佛注满了澄澈明净的月光之水,而且水中还有许多交错在一起的水草呢!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觉!只有杰出诗人的笔触,才能够捕捉到这
16、种稍纵即逝的艺术直觉。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是苏轼对中国文学美学的又一贡献。全句无一字写“月” ,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 于是,我在让学生明确写景句大意的基础上,大胆地给了他们 5 分钟时间动笔写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画面。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品析句子,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述写景画面。这既锻炼了学生独立鉴赏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敢于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将文言文教学与想象写作结合起来。亮点三:补充资料,拓宽视野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解读和品析,我适时地向学生补充了相关资料。比如在课下注解介绍张怀民的基础上
17、,我补充了张怀民被贬黄州后坦然自适,在长江边筑亭以陶冶性情,苏轼取名为“快哉亭”这一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张怀民其人。学生也就自然得出:因为苏轼和张怀民有同样的人生经历、同样的心情,所以苏轼会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一起赏月。而在引导学生理解苏轼所感慨的“闲人”时,我又补充了“乌台诗案”的背景、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中有关苏轼人生经历的简述、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西江月和浣溪沙这两首反映不同心境的词。学生在老师补充了大量资料之后,拓宽了视野,在探究中很快理解了苏轼是一个清闲、悠闲、闲适、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朋友游的是承天寺,记的却是他心中那微妙的心境,其中有着面对贬谪的那份旷迭与坦荡,也有着一份淡淡的伤感
18、与悲凉。亮点四:联系所学,落实字词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时,采用“关联比较法”引导学生联系初一所学的文言文字词,很好地落实了重点字词的解释。比如,落实“念无与乐者”中“念”的含义,联系山市中的“念近中无此禅院” ;落实“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遂”的含义,联系孙权劝学中的“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落实“盖竹柏影也”中“盖”的含义,联系童趣中的“盖一癞蛤蟆” , 狼中的“盖以诱敌” ;落实“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但”的含义,联系木兰诗中的“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口技中的“但闻屏障- 7 -中抚尺一下” ;落实“耳”的含义,联系狼中的“止增笑耳” 。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温故知
19、新、触类旁通,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由于自己经验尚浅,课堂智慧不够,在实际的课堂中,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的设计,这节课存在以下的弱点:1剪裁不当,收场仓促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经典的古文,所有的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无数次讲过这篇文章,网上的参考资源也很多。而对于首次参加全国大型比赛的我来说,想要将这篇短文讲出自己的特色,不照本宣科,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两天的备课反复修改设计,最后大胆地尝试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比较不同教材版本,以及动笔想象写作,描述写景画面,从而达到品析课文的效果。但因为一开始在“知入论世”环节,老师让学生对苏轼的介绍和相关背景材料做笔记,花了将近 4 分钟的时间,导致了后面几个重要的教学
20、环节无法按照预期的设想很好完成,收场仓促,有点“虎头蛇尾”的遗憾。2未能完成当堂的背诵任务对于一篇如此简短的经典文言文来说,老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当堂完成背诵。原先的设计是在分析完每一段之后,让学生自由背诵,但因为在第一部分“整体感知,知人论世”中浪费了时间,再加上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不同版本教材的处理时组织不够严谨,导致超出了预想的教学时间,故把背诵这一环节删去,实在可惜。3品析课文的深度不够在引导学生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理解苏轼的“闲”时,由于只剩下 5 分钟时间,老师有点措手不及,只停留在让学生围绕“闲”字组词,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组词的基础上,联系全文分析,品析的深度不够,导致学
21、生没能很好地品味出作者微妙的心境。如果在前面的教学环节老师的话语尽量减少,学生的活动自然就充分了,课堂也就游刃有余。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经过这次全国的教学比赛,我在筹备过程和比赛听课中受益匪浅,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教研能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研究教材处理的熊力,把最精致、最美好或最难的地方作为课堂主题,形成有价值的学生活动。【名师点评】紧贴文本进行比较探究广东省教研室 冯善亮陈铿老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 ,根据游记的文体特点,把课文按叙事、写景、抒情三个部分处理,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从学生的表现看,课堂教学效果颇佳。- 8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节课注重
22、比较探究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借助苏教版和人教版课文在叙事部分标点的差异,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探究由此带来的文本意蕴上的微妙变化,体会教材编者出于单元组合需要而做出的不同选择;其次是在品味抒情部分时,通过变换句式(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和删去语气词(“矣” ) ,让学生通过比较充分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慨中流露出来的复杂心态。从课堂效果看,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使课堂讨论大部分时间紧贴文本,确保了课堂上学生真正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有效提升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领悟作品内涵的能力。曾听过不少老师上记承天寺夜游 ,为了要“短文深教” ,为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闲人”的含义,往往容易出现抛
23、开文本“高谈阔论”的现象。这些老师应该可以从陈老师引导学生紧贴文本进行比较探究的设计中受到启发。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陈老师这节课对于比较探究的运用还不够大胆,不够彻底。一是没有能移用比较探究来贯穿全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在教学本课时,许多老师都习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究(调换语序)来体会写景部分的妙处的。陈老师这节课反而没有这么处理,这也许是为了求新而刻意回避调换语序这一常见教法吧?如果能够把比较探究一以贯之,这节课的整体感会更强,重点会更突出。二是没有能够把掌握比较探究阅读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陈老师这节课中,比较探究还只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单纯地存在着。从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理念出发,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注重“读懂” ,还应该注重“会读” ,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这节课应该有意识地强化比较探究的方法指导,不仅指导学生在叙事、写景、抒情三个部分的学习中有效运用比较探究法,而且要在课堂总结中对比较探究法进行认真梳理。这样处理,这节课上,学生学习的收获会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