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天津市先导倍尔电气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12QT3951-2006XDSVG系列链式 SVG有源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2006-06-09 发布 2006-06-20 实施天 津 市 先 导 倍 尔 电 气 有 限 公 司 发 布QBQ/12QT3951-2006I前 言本标准适用于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中 XDSVG 系列链式有源动态 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以下简称SVG)产品, SVG 电压等级为 3.3kV 35kV。本标准主要参考 DL/T 672-1999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并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其中各单项性能和指标是按照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确定的。本标准
2、编写格式按照 GB/T1.1-2000、GB/T1.2-2002 编写。本标准由天津先导倍尔电气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人:闫文金,谢四喜 。本标准于 2006 年 6 月首次发布Q/12QT3951-20061XDSVG 系列链式有源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XDSVG 系列链式有源动态无功和谐波补偿装置(SVG)的构成,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供货的成套性和质量保证。本标准适用于 XDSVG 系列链式有源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SVG) (以下简称产品或装置)的设计、生产、检验和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3、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2008GB/T 2900.17-1994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电工术语 电气继电器(IEC 6005(IEV446)-1977,EQV)GB/T 2900.32-1994 电工术语 电力半导体器件GB/T 2900.33-2004 电工术语 电力电子技术(IEC 60050-551 :1998,IDT )GB/T 3797-2005
4、电气控制设备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IEC60529-2001,IDT )GB/T 5169.10-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试验方法 灼热丝试验方法-总则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试验和导则 (IEC 60695-2-1:1994,EQV)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 12668.3-2003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 3 部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及其特定的试验方法GB/T 14598.3-2006 电气
5、继电器 第 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要求和试验(IEC 60255-5:2000,IDT)GB 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6836-200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B/T 5777.2-2002 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通用技术条件JB/T 7828-1995 继电器及其装置包装贮运技术条件JB/T 9568-2000 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 672-1999 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订货技术条件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 1 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GB 311.1-1997 高压输配电设备的绝缘配合Q/12QT3951-20062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8481 电能质量 暂时过
7、电压和瞬态过电压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了下列术语。3.1 静止同步补偿装置(STATCOM)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由并联接入系统的电压源换流器构成,其输出的容性或感性无功电流连续可调且在可运行系统电压范围内与系统电压无关。又称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Static Var Generator。当该产品设计成输出的容性或感性无功电流连续可调,而且能够自动根据母线需要滤除部分谐波的装置时,也称为静止无功发生器与谐波补偿装置(SVGF) Static Var Generator and Filter3.2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Chain Circuit ST
8、ATCOM采用链式(H 桥串联)电压源换流器的 STATCOM 装置。又称为链式静止无功发生器(SVG)Chain Circuit Static Var Generator,简称链式 SVG。3.3 链式(级联 H 桥)电压源换流器 chain circuit (cascaded H-bridge)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由多个相同的单相全桥VSC的交流输出相互串联连接而形成的多电平VSC,无公共的直流母线,每相桥臂输出电压为双极性。3.4 换流链 converter chain由多个链节组成的实现换流运行的组装换流设备,可以实现复杂的换流过程。3.5 链节 link
9、链式电压源换流器中的一个换流模块。3.6 换流电抗器 interface reactor连接换流器与交流电网,实现换流器与电网有功或(和)无功功率交换的串联电抗器。3.7 换流变压器 converter transformer连接换流器与交流电网,实现换流器与电网有功或(和)无功功率交换的变压器。3.8 闭锁 blocking通过停发阀或桥臂的控制脉冲,阻止阀或桥臂继续换相的操作。3.9 解锁 deblocking通过解除阀或桥臂的闭锁作用,允许开始换流运行。3.10 控制器 controller对 STATCOM 进行调节、保护、触发和监测等单元的总称。3.11 阶跃响应时间 step re
10、sponse time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柔性输电装置输出电气量从 0 目标值达到 90目标值所用的时间,且期间没有产生过冲(见图 1) 。Q/12QT3951-20063注:由于电压变化范围较小,难以获得清晰的变化曲线,一般可以用无功电流变化曲线来说明响应时间。图 1 响应时间和镇定时间定义3.12 镇定时间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柔性输电装置输出电气量达到目标值的5范围内所用的时间(见图 1) 。3.13 电压/电流特性(V/I)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TATCOM 在连接点处的稳态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3.14 控制范围 control range
11、在连接点处由 STATCOM 提供的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的感性至容性最大变化范围。3.15 滞后运行 lagging operationSTATCOM 吸收无功,等效于并联电抗器。3.16 超前运行 leading operationSTATCOM 发出无功,等效于并联电容器。3.17 参考电压 reference voltageSTATCOM 运行时设定的系统目标电压。3.18 斜率(SL) slope在链式 STATCOM 的线性可控范围内,其电压电流特性的斜率,即电压变化对电流变化(标幺值)的百分数。3.19 公共连接点(PCC)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电力系统中
12、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3.20 考核点(CP) check point供用电双方合同规定的指标衡量点。3.21 带电试验 energization test任何一种需给 STATCOM 装置或部分设备加系统电压的试验。3.22 试运行 trial operation系统调试试验的一部分,在系统正式运行前,将 STATCOM 装置投入工作状态,考核其稳定性、调节平滑性和运行可靠性。4 构成与分类4.1 装置构成Q/12QT3951-20064XDSVG装置的电路原理见图 2 和图 3,它主要由链式电压源换流器、换流变压器或电抗器及其他辅助设备(如并网开关、控制与监测设备、冷却装置等)组成。图 2
13、 链式 SVG 电路原理图U U U图 3 链式电压源换流器基本电路XDSVG 装置主要作用为:a)应用于输电系统1)正常工况下调相调压(即无功控制和电压偏差调节)和故障情况下电压支撑;2)抑制工频过电压及减少电压波动;3)改善系统稳定性和提高输电功率;4)降低谐波水平;5)其它特殊功能(例如:阻尼功率振荡)。b)应用于配电系统及工业用户1)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2)校正三相电压不平衡(补偿负荷不平衡电流);3)降低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4)改善功率因数。Q/12QT3951-200654.2 产品型号及其含义 - / -/ H 滤谐波功能,无没有滤谐波功能补偿感性无功功率(Mvar)补偿容性无功
14、功率(Mvar)电压等级(kV)控制方式:L 负荷补偿 S 系统补偿产品名称代码企业代码(先导倍尔)产品型号示例:XDSVG-L10/03-03/H 代表额定电压为 10kV、补偿容性容量 3Mvar、补偿感性容量 3Mvar、具有滤波功能。4.3 型式及分类4.3.1 装置为采用链式(H 桥串联)电压源换流器的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4.3.2 安装方式为户内安装或者户外组合柜内安装。4.3.3 冷却方式为风冷、水冷。4.4 额定参数链式 SVG 的基本特性由稳态电压电流(V/I)特性所决定,如图 4 所示。链式 SVG 可以提供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并且可以在额定的容性和感性范围内,独立控制其输
15、出电流,而与交流系统电压值无关。系统电压( p . u . )1 . 0容性电流 ( 超前 ) 感性电流 ( 滞后 )0S T A T C O M图 4 链式S VG的V/I特性4.4.1 装置额定参数a) 额定电压 Un:3kV、6kV 、10kV 或 35kV(根据用户需要选择) ;b) 额定容量 Sn:1 MVA100MVA(根据用户需要选择) ;c) 总谐波畸变率():并网后交流侧最大总谐波畸变率小于 3;d) 工作电压范围(p.u.):在 0.4 pu1.3p.u.范围内装置应正常运行,低于 0.4pu 时装置闭锁但不退出。e) 系统电压允许不平衡度:不超过 60f) 参考电压 Ur
16、ef(pu):0.8pu1.2pu。Q/12QT3951-20066g) 特性斜率():不超过 10。h) 稳态控制精度():不超过2.5。i) 动态调节范围:连续输出从额定容性到额定感性范围的无功功率。j) 阶跃响应时间(ms):不大于 10msk) 过载能力:1.1 倍过载应能连续运行,1.2 倍过载运行时间不低于 10 秒。l) 效率:额定运行工况时不小于 99.2%。4.4.2 辅助设备额定参数4.4.2.1 控制系统额定参数a) 电源额定电压:DC220V 或者 DC110V、AC220V ,-10%+20%;b) 交流电压额定值(Un): 100 或 100/ V;3c) 交流电流
17、额定值(In ):5A 或 1A;d) 交流频率:50Hz;4.4.2.2 辅助电源额定参数冷却系统工作电源电压:三相 AC380V20%,频率 50Hz,最大功率 4kW(或根据实际容量确定) ;5 要求5.1 外界环境要求5.1.1 外界环境的基准值外界环境的基准值及试验允差是确定产品基本功能指标的条件,当有争议时作为仲裁条件,见表1。表 1 外界环境的基准值外界环境 基准条件 试验允差环境温度 20 2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相对湿度 45%75% 见注 1)工作位置 垂直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立面 任一方向 2外磁场感应强度 零 任一方向不大于 0.5mT频率 50Hz 0.5
18、Hz交流电源波形 正弦 THD 小于 2%交流中的直流分量 零 暂态为峰值的 5%稳态为峰值的 2%注:l) 在试验期间当温度变化时,只要不出现凝露,此湿度范围可以超过。5.1.2 环境温度的标称范围a) 户内型环境温度要求为: +0+40 ;b) 户外型环境温度要求为: - 25+40。5.1.3 外界环境的标称范围外界环境的极限值见表 2 的规定。表 2 外界环境的极限值影响量或影响因素 标 称 范 围Q/12QT3951-20067环境温度 见 5.1.2大气压力 80kPa110kPa相对湿度 最湿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 90%,同时该月的平均最低温度为 25,并且在产品上不应出现凝露工
19、作位置 任一方向偏离基准不大于 5外磁场 不大于 1.5mT 交流电源波形 电压 THD 不大于 5%频率 50Hz5.1.4 产品使用场所的其它要求5.1.4.1 使用场所不应有超过本标准规定的振动和冲击。5.1.4.2 使用场所不应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介质,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不应充满水蒸汽及有严重的霉菌。5.1.4.3 户外产品的使用场所应有防御雨、雪、风、沙的设施。5.1.5 环境温度的极限值产品在水冷系统不加水的情况下,环境温度的极限值为-25和+70。在运输中和短暂的贮存条件下,不施加激励量的产品应能耐受此范围内的温度而不出现不可逆变化的损坏。5.2 换流电抗器或者
20、换流变压器满足生产厂家换流电抗器或者换流变压器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5.3 控制装置满足控制装置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5.4 换流链满足换流链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5.5 装置功能5.5.1 上电自检和告警功能装置应具有上电自检功能,自检异常时闭锁全部操作,并发出告警信息。5.5.2 保护功能5.5.2.1 直流侧过电压保护a) 整定范围:300V 1200V 或 600V-2400V;b) 动作误差:不大于5。 5.5.2.2 直流侧欠电压保护a) 整定范围:300V 1200V 或 600V-2400V;b) 动作误差:不大于5。5.5.2.3 直流侧电压不平衡保护a) 整定范围:100V 50
21、0V ;b) 动作误差:不大于5。5.5.2.4 链节电流(Ivn)过电流保护a) 整定范围:0.2I vn1.5Ivn ;b) 动作误差:不大于5;5.5.2.5 系统过电压保护功能a) 整定范围:0.4U s1.5Us;b) 动作误差:不大于5;5.5.2.6 系统欠电压保护Q/12QT3951-20068a) 整定范围:0.4U s1.0 Us;b) 动作误差:不大于5;5.5.2.7 系统电压不平衡保护a) 整定范围:10.060.0%;b) 动作误差:不大于10;5.5.2.8 装置应具有冷却系统异常保护功能和链节过温保护功能。5.5.2.9 装置应具有同步信号异常告警功能。5.5.
22、2.10 装置链节采用冗余链节设计,满足 N-1 运行功能。5.5.3 控制功能装置的控制功能应达到以下要求:a)装置应具有通过后台计算机与本地控制系统相连接的专用网络进行远方操作功能; b)装置应具有自动启动并网控制和手动启动并网控制功能;c)装置应具有根据设定值和电网运行状态自动调节吸发无功的功能。 5.5.4 监视、保护定值设置和记录功能装置的显示记录功能应达到以下要求:a)装置应具有装置工作状态监视功能;b)装置应具有系统运行参数和系统状态监视功能;c)装置应具有运行参数和保护定值设置功能;d)装置应具有事件显示及其记录功能。5.6 装置技术参数和测量控制精度5.6.1 技术参数a)无
23、功调节范围为:-100%+100%;b)无功调节间隔:容量范围连续调节;c)装置响应时间:不大于 10ms。5.6.2 控制系统测量范围与准确度装置的控制系统测量范围及准确度应达到以下要求:a)电压测量范围为 0.4Un1.2U n 时,准确度为 0.5 级; b)电流测量范围为 0.2In1.2 In 时,准确度为 1 级;5.6.3 整定补偿误差装置应能够在额定补偿电流(Isvgn)范围内进行补偿,装置运行在- Isvgn、 -0.5 Isvgn、+0.5 Isvgn 和+ Isvgn 工况下,补偿误差的平均值不大于0.05I svgn。5.7 装置的效率:额定运行工况时不小于 99.2%
24、。5.8 谐波装置运行在系统补偿方式的- I svgn 和+ Isvgn 工况下时,输出总谐波电流畸变率小于 3In。5.9 噪音在额定负载和周围环境噪音不大于 40dB 的条件下,距离噪音源(户外安装的为箱式壳体,户内安装的为逆变器室)水平位置 1m 处,测得的产品噪音最大值不应大于 70dB。5.10 绝缘性能5.10.1 电气间隙装置控制部分的电气间隙均应符合表 3、表 4 的规定。表 3 装置控制部分电气间隙Q/12QT3951-20069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额定工作电流 额定工作电流额定电压(V) 63A 63A 63A 63A 60 3.0 5.0 3.0 5.0 60U30
25、0 5.0 6.0 6.0 8.0 300U500 8.0 10.0 10.0 12.0 装置一次主回路部分的电气间隙均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 4 装置一次主回路部分的电气间隙系统标称电压Ui(kV)户外(mm) 户内(mm)6 200 10010 200 12535 400 3005.10.2 绝缘电阻5.10.2.1 控制部分绝缘电阻装置控制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电路之间,分别用开路电压 500V的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各回路绝缘应不少于 10M。5.10.2.2 一次主部分绝缘电阻装置一次主回路和地之间用开路电压 2500V的兆欧
26、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少于 100M。5.10.3 介质强度5.10.3.1 控制部分介质强度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控制部分能承受频率为 50Hz,历时 1min工频耐压试验无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 3.5mA(交流有效值)。试验电压值按表 4.1 进行选择。表 4.1 试验电压被 试 电 路 绝缘电压等级(V) 试验电压(V)交流回路地 250 2000模拟量地 60U250 10005.10.3.2 装置的一次主回路部分装置的一次主回路部分满足表 4.2 绝缘要求。表 4.2 6kV 及以上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电压等级 设备的最高电压 U
27、m(有效值) 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 (有效值) 额定雷电冲击而受 电压(峰值)6kV 7.2kV 25 kV 60kV10 kV 12kV 35 kV 75 kV35 kV 40.5kV 85 kV 185 kV5.10.4 冲击电压对启动装置的一次进线端对地施加表 4.2 规定的标准雷电波冲击电压试验值,产品不应出现绝缘击穿和闪络现象。5.11 电磁兼容性能5.11.1 承受衰减振荡波脉冲群干扰能力Q/12QT3951-200610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能承受 GB/T 7261-2008 中第 25 章规定的频率为 1MHz 及 100kHz 的 3级脉冲群干扰。5.11.2 承受静电放电干
28、扰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能承受 GB 7251.1-2005 中 8.2.8.1 的规定。5.11.3 承受辐射电磁场干扰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能承受 GB 7251.1-2005 中 8.2.8.1 的规定。5.11.4 承受快速瞬变干扰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能承受 GB 7251.1-2005 中 8.2.8.1 的规定。5.11.5 承受浪涌(冲击)抗扰度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能承受 GB 7251.1-2005 中 8.2.8.1 的规定。5.11.6 承受电压中断抗扰度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能承受不大于 50ms 的电源电压中断。5.12 机械性能5.12.1 承受振动响应
29、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具有承受 GB/T 7261-2008 中第 16 章 3.2.l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振动响应能力的试验。5.12.2 承受振动耐久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具有承受 GB/T 7261-2008 中第 16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振动耐久能力。5.12.3 承受冲击响应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具有承受 GB/T 7261-2008 中第 17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冲击响应能力。5.12.4 承受冲击耐久能力控制系统中的各装置应具有承受 GB/T 7261-2008 中第 17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冲击耐久能力。5.12.5 承受碰撞能力控制
30、系统中的各装置应具有承受 GB/T 7261-2008 中第 18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碰撞能力。5.13 外观、结构以及元器件安装和配线要求产品的外观和结构应满足 GB/T 15576-2008 中 5.1 及 GB/T 3797-2005 中 4.12 的要求。5.13.1 产品的金属零件应经防腐蚀处理,所有零件应完整无损,产品外观应无划痕及损伤。5.13.2 产品所用元器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5.13.3 产品零部件、元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并实现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5.13.4 产品元件的安装应符合 JB/T 5777.2-2002 中 5.4 的规定。5.13.5 产
31、品连接导线应符合 JB/T 5777.2-2002 中 5.5 的规定。5.13.6 产品绝缘导线的敷设和连接应符合 JB/T 5777.2-2002 中 5.6 和 GB 7251.1-2005 中 7.8的规定。5.13.7 产品元器件安装、配线及工艺要求除满足 5.13.15.13.5 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元器件的安装应充分考虑屏柜的受力情况,合理布置重量体积比较大的元器件的位置,尽量降低屏柜的重心,元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b)对长期带电发热的元器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且保证散热风道畅通,周围的元器件及导线线束应与发热元器件保持不小于 20mm 的间隙;Q/12QT3951-
32、200611c)元器件的安装应充分考虑元件之间诸如发热、电弧、振动、电磁场等的相互作用;d)产品的一次大电流电路的连接应尽量使用铜排连接,铜排处理工艺为酸洗或搪锡,使用导线连接时除导线截面满足要求外,大电流导线的布线应考虑导线的通风散热,避免多根导线成束走线;e)装置的布线应将一次二次分开、强电弱电分开,以避免强弱电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5.14 安全要求5.14.1 外壳防护(IP 防护)产品应有外壳防护,防护等级为 GB 4208-2008 中的 IP20 或 IP50(有要求时) 。注:当采用通用外壳并己通过 IP 防护试验时,可不再作试验。5.14.2 发热要求在正常额定工作状态下,产品
33、达到热平衡后的温升不应超过表 5 的规定。表 5 温升 单位:K元器件或部位 温 升 值电力电子器件散热器 45变压器、电抗器 60母线连接处铜铜铜搪锡铜搪锡5060可接触的外壳和覆板:金属表面绝缘表面30405.14.3 着火危险防护产品应承受 GB/T 5169.11-2006 中(96015)严酷等级,试验时间(301)s 的试验。5.14.4 保护电路有效性产品保护电路有效性应符合 GB 7251.1-2005 中 8.2.4.1 的规定。5.14.5 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7251.1-2005 中 5.2 的规定。6 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 5.1.1、5.
34、1.3 的规定。6.2 环境温度测试装置在环境温度的标称范围(5.1.2)带电运行试验中,工作状况和显示正常;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装置中紧固件和其它元器件无松动,通电操作无异常。6.3 产品功能测试6.3.1 上电自检功能测试装置通电后,控制系统应能完成自检功能,并能够显示自检成功信息或者故障信息。6.3.2 保护功能测试6.3.2.1 直流侧过电压保护直流侧过压保护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压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从大于欠电压定值小于过电压保护定值且满足直流侧平衡条件开始增加至保护动作,记录动作值,重复Q/12QT3951-200612以上步骤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
35、满足 5.5.2.1 的要求。6.3.2.2 直流侧欠电压保护直流侧欠压保护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压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从大于欠电压定值小于过电压保护定值满足直流侧平衡条件开始减小至保护动作,记录动作值,重复以上步骤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 5.5.2.2 的要求。6.3.2.3 直流侧电压不平衡保护直流不平衡保护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压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从大于欠电压定值小于过电压保护定值满足直流侧平衡条件开始增加或减小一路直流电压至保护动作,记录动作值,重复以上步骤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 5.5.2.3 的要求。6.3.
36、2.4 链节输出过电流保护调节输入电流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从小于保护动作值开始增加至保护动作,记录动作值,重复以上步骤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 5.5.2.4 的要求。6.3.2.5 系统过电压保护系统过压保护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压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从大于欠电压定值小于过电压保护定值且满足系统电压平衡条件开始增加至保护动作,记录动作值,重复以上步骤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 5.5.2.5 的要求;6.3.2.6 系统欠电压保护系统欠压保护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压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从大于欠电压定值小于过电压保护定值且满足系
37、统电压平衡条件开始减小至保护动作,记录动作值,重复以上步骤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 5.5.2.6 的要求。6.3.2.7 系统电压不平衡保护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压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从大于欠电压定值小于过电压保护定值且满足系统电压平衡条件开始增加或减小一路电压至保护动作,分别记录严重不平衡动作值,重复以上步骤 3 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 5.5.2.7 的要求。6.3.2.8 冷却系统保护和链节过温保护试验通过改变传输信号的状态变化模拟冷却系统状态的改变,控制系统应满足 5.5.2.8 的要求。6.3.2.9 同步信号异常保护试验调节控制系统同步信号模拟量的输入,使
38、输入模拟量满足同步信号正常状态,切断任意路模拟信号的输入模拟同步信号异常,控制系统应满足 5.5.2.9 的要求。装置具有同步信号异常保护功能;6.3.2.10 冗余功能试验在正常输出+0.5Isvgn 状态下,拔掉控制器一根输出光纤,模拟模块故障,控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并报警,满足 5.5.2.10 的要求。装置具有模块 N-1 正常运行的冗余功能。6.3.3 控制功能测试1) 5.5.3.a)的功能检查,通过后台操作装置应能够进行装置的各种操作;2) 5.5.3.b)的功能检查,操作装置控制系统,应能够分别进行手动并网和自动并网操作;3) 5.5.3.c)的功能检查,操作控制系统,设定装置为
39、手动无功控制方式,改变装置无功输出的给定值,装置输出应根据给定值变化。 6.3.4 显示记录功能检查 通过对装置操作,检查装置工作状态监视功能、系统运行参数和系统状态监视功能、运行参数和保护定值设置功能及其事件显示和记录功能,其功能应符合 5.5.4 的要求。6.4 装置技术参数和测量控制精度测试6.4.1 装置响应时间测试Q/12QT3951-200613操作控制系统,设定装置为定值无功电流控制方式,设定装置无功电流定值,使装置输出从 0分别阶跃至-0.2Isvgn、-0.3 Isvgn、 -0.5Isvgn、+0.2I svgn、+ 0.3 Isvgn 和+0.5Isvgn,记录系统电压和
40、装置输出电流的波形数据,根据记录数据计算阶跃响应时间(从 090的时间) ,装置的响应时间满足 5.6.1 c)的要求。 6.4.2 控制系统测量范围与准确度测试a) 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压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在 0.4Un、 Un、 1.2Un 条件下,根据控制系统显示值计算控制系统电压测量精度,每个试验点记录 3 个值,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 5.6.2 中 a)的要求。b) 调节控制系统对应输入电流模拟量,使输入模拟量在 0.2In、 In、 1.2 In 条件下,根据控制系统显示值计算控制系统电流测量精度,每个试验点记录 3 个值,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应满足5.6.2 中 b
41、)的要求。6.4.3 整定补偿误差测试操作控制系统,设定装置为手动控制方式,将装置输出分别设定为- Isvgn、 -0.5 Isvgn、+0.5 Isvgn 和+ Isvgn,分别记录装置的实际输出值,分别计算输出误差取平均值作为装置的输出稳态补偿误差,结果应满足 5.6.3 的要求。6.4. 4 SVG 装置 V/A 特性及超强补偿能力测试通过改变系统电压值,记录每一个电压值对应的 SVG 装置输出的无功电流,从而验证了SVG 的 V/A 特性,表明 SVG 输出电流不依赖于系统电压,表现为恒流源,即使系统电压跌落很大时,SVG 仍可以输出额定的无功电流,SVG 具有超强补偿能力。6.5 效
42、率测试操作控制系统,设定装置为手动控制方式,将装置输出分别设定为- Isvgn 和+ Isvgn,分别测量装置变压器高压侧输入的有功功率。按照以下方法计算装置效率,取平均值,结果应满足 5.7 的要求:装置效率=(装置额定容量 装置输入基波有功功率 冷却系统输入功率)/装置额定容量100。6.6 谐波操作控制系统,设定装置为手动控制方式,将装置输出分别设定为- Isvgn 和+ Isvgn,分别测量记录 SVG 输出的总谐波电流,其值应满足 5.8 的要求。6.7 绝缘性能测试6.7.1 电气间隙检查按照 GB 7251.1-2005 中附录 F 的规定,用直尺或卡尺检查产品各个部分的电气连接
43、,不同绝缘电压等级的回路之间及其回路与地之间的电气间隙应符合 5.10.1 的规定。6.7.2 绝缘电阻测量试验前需短接 ABC 三相和模块的输入端,用开路电压 500V 和 2500V 的绝缘电阻测试仪器分别测量装置控制部分和启动柜的一次进线端绝缘电阻,阻值应符合 5.10.2 的规定。6.7.3 介质强度试验试验前需短接 ABC 三相和模块的输入端,按照 GB 7251.1-2005 中 8.3.2 规定的方法,对 5.10.3规定的部位施加表 4 规定的介质试验电压值,试验历时 1min,产品不应出现绝缘击穿和闪络。6.7.4 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前需短接 ABC 三相和模块的输入端,对 5
44、.10.4 规定的部位施加表 4.2 规定的冲击试验电压值,产品不应出现绝缘击穿和闪络。6.8 电磁兼容性能测试6.8.1 承受衰减振荡脉冲群干扰能力测试Q/12QT3951-200614测试 5.11.1 承受衰减振荡脉冲群干扰能力,按 GB/T 7261-2008 中第 25 章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不应损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8.2 承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测试测试 5.11.2 承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按 GB/T 7261-2008 中第 25 章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不应损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8.3 承受辐射电磁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能力测试测
45、试 5.11.3 承受辐射电磁场干扰能力,按 GB/T 7261-2008 中第 25 章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不应损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8.4 承受快速瞬变干扰能力测试测试 5.11.4 承受快速瞬变干扰能力,按 GB/T 7261-2008 中第 25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不应损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8.5 承受浪涌(冲击)抗扰度能力测试测 试 5.11.5 承受浪 涌 ( 冲 击 )抗 扰 度 能 力 , 按 GB/T 7261-2008 中第 25 章规 定 的 方 法 进 行 ,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不应损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
46、求。6.8.6 承受电压中断抗扰度能力测试测试 5.11.6 承受电压中断抗扰度能力,电源电压中断不少于 50ms,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9 机械要求测试6.9.1 承受振动响应、振动耐久能力测试测试 5.12.1、5.12.2 承受振动响应、振动耐久能力,按 GB/T 7261-2008 中 16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及结构件不应损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9.2 承受冲击响应、承受冲击耐久能力测试测试 5.12.3、5.12.4 承受冲击响应、承受冲击耐久能力,按 GB/T 7261-2008 中 1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及结构件不应损
47、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9.3 承受碰撞能力测试测试 5.12.5 承受碰撞能力,按 GB/T 7261-2008 中 18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后产品内元器件及结构件不应损坏,产品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6.10 噪音测试应将产品运行在额定补偿状态,距离噪音源(装置外壳)水平位置 1m、离地面高度1m1.5m,用噪声计测量产品的噪声,最大值测量不应超过 5.9 的规定。6.11 结构、外观检查以及元器件安装和配线检查用人工方法检查产品的结构、外观及其元器件的安装和配线,应满足 5.13 的要求。6.12 安全要求测试6.12.1 外壳防护(IP 防护)测试按 GB 4208-2
48、008 的规定对产品的外壳防护等级进行测试,应满足 5.14.1 的要求。6.12.2 发热要求测试测试 5.14.2 发热要求按 GB 16836-2003 中 6.4 的规定。6.12.3 着火危险防护测试测试 5.14.3 着火危险防护按 GB/T 5169.10-2006 的规定。6.12.4 保护电路有效性测试 5.14.4 保护电路有效性按 GB 7251.1-2005 中 8.2.4.1 的规定。6.13 安全标志检查检查 5.14.5 安全标志按 GB/T 16836-2003 中 6.7 的规定。Q/12QT3951-2006157 检验规则本标准对检验分类为型式试验、出厂试
49、验和验收试验。7.1 型式试验7.1.1 适用条件 7.1.1.1 新产品定型鉴定前。7.1.1.2 大批量生产的装置(每年 100 台)每二年一次。7.1.1.3 小批量生产的装置每三年一次。7.1.1.4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7.1.1.5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7.1.1.6 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7.1.1.7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批产品检验有较大差异时。7.1.2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 6。7.1.3 抽样方案及合格判定型式试验样品在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每次 1 台,如果第一次抽样试验中除安全项目之外的项目不合格,允许第二次抽样。第二次抽样的试验项目全部合格,判为合格。如果第二次试验仍有一项及以上项目不合格,则为不合格。7.2 出厂检验7.2.1 每台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7.2.2 出厂检验项目为表 6 中的规定。7.2.3 出厂检验的合格判定为全部检验项目合格。7.3 验收试验7.3.1 适用条件每套装置安装使用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