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与哲学常见误区,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 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不一定。哲学需要通过自觉研究和学习才能获得)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论世界观 辩证法方法论。
2、(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都是科学的) 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
3、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就是真正的哲学)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任何现象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人们能够改变规律 规律是不变的(规律能随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会因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人的意识是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意
4、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具体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缺乏正确意识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正确的认
5、识是从实践中来,错误的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所有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 认识既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书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先有实践,后有认识 先有认识,后有实践。 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事物都周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联系是不可改变的(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
6、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 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质变比量变更重要(都重要)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物要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能构成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就是优点和缺点)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不一定),体力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脑力劳动者创造精神财富。(任何劳动产品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