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将军列传,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自序,在数以百计的中国古代史学家中,西汉的司马迁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纵阔的视野和邃远的深度。他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被后人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学习目的,1了解司马迁和他的史记。2了解史记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史上的地位。3理解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的感情。,司马迁,作者介绍,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 。 (朝代) 家, 和 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 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
2、为太史公书,后称 ,是我国最早的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 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作家作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
3、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家作品,史记的文学成就,1.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
4、人气质的。2.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 3.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4.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作家作品,史记的地位与影响,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一书,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著名篇章已有多种外语译本。1956年,司马迁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史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李广
5、是汉代抗击匈奴 的爱国名将,也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一生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终生未有封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自杀。,李广简介,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满含悲愤之情塑造了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并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刻薄寡恩、排挤人才是造成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李广的故事,一、上郡遭遇战 二、雁门出击战 三、右北平之战 四、随卫青出击一战,其他经历,一、射虎穿石 二、李广与程不识对比 三、李广廉洁轻财,体恤士卒,有古代良将之风。,对比,李广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突出了李广的善射)2. 李广与程不识的对
6、比。(突出李广治军简易、号令不烦的治军特点)3. 李广李蔡的对比。(突出李广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李广的英雄形象,一、智勇双全、勇敢机智、胆识过人、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二、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宽缓不苛。 三、终身不遇,白首未封,却依然转战疆场为国尽忠。,艺术特点,一、选材上,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突现人物形象。 二、材料安排上,按照李广一生经历的顺序来记写,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三、通过个性化的言、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四、用其他人物衬托李广的性格特征。,文言基础知识归纳,通假字需要掌握的词语特殊句式,一、通假字,(1)上山陈: 陈:通“阵”,布置阵地。(2)广家世
7、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 (3)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莫:通“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 (4)然虏卒犯之: 卒:通“猝”,突然。之:代李广的军队。(5)胡虏益解: 解:通“懈”,松懈。,通假字,(6)汉军罢: 罢:通“疲”,疲惫。(7)南绝幕: 幕:通“漠”,沙漠。向南横穿沙漠。(8)遂引刀自颈: 颈:通“刭”,自刎。 (9)悛悛如鄙人: 悛悛:通“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10)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谕:通“喻”,比喻。,二、需要掌握的词语:,(1)大军不知广所之: 之:动词,到。 译“大军不知道李广所到的地方”。 (2)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故:从
8、前。以:以的身份。将:动词,带领。军:名词,军队。屯:动词,驻扎。 译“程不识以前和李广一样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领军队屯扎”。 (3)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虽:连词,既使。学者:学习射箭的人。莫:否定代词,没有人。 译“既使他的子孙、别人向他学习射箭的人,没有人能赶得上李广”。 (4)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动词,辞别。 译“李广不向大将军辞别,起身走了”。,三、一词多义,(1)数:非在数十步之内( ) 广数自请行( ) 以为李广老,数奇( ) (2)得:今乃得一当单于( ) 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 (3)将:诸将多中首虏率( ) 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 )(4)没:中石没镞
9、( ) 是时广军几没( ) (5)见:见敌急,度不中不发( )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 (6)辞:固自辞于大将军( ) 口不能道辞( ),几,屡次,命运的定数,得到,俘获,名词,将领,率领,带领,陷入,覆灭,看见,拜见,不接受,言辞,(7)罢:汉军罢,弗能追 ( ) 是时广军几没 ,罢归 ( ) (8)益:胡虏益解 ( ) 曾益其所不能 ( )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9)固:固自辞于大将军 (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人固有一死( ) (10)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乃自以精兵走之( ),通“疲”,疲惫,停止,渐渐
10、,增加,更加,坚决,坚持,固执,专一,巩固,本来,疾行,即跑,逃跑,奔向,趋附,四、特殊句式:,(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者,也”是固定格式,表示判断,还有其它几种变形,也表示判断,如“者也”、“也”、“者”。译“将军李广是陇西成纪人”。 (2)为虏所生得: “为所”表示被动句式。译“被匈奴活捉”。(3)其李将军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之”字提前宾语,应该是“其谓李将军也”。其,句首语气词,表猜测。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4)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彼其忠实心诚于士大夫信”。 译“他那忠厚老实的心胸确实受到将士们的信赖”。,对李广悲剧的认识,汉代的封爵制度
11、,一、诸侯不得参与政事,唯得衣食 租税 二、非皇子不王 三、非功不侯 四、无子国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一、安内:削弱封国 打击豪强 二、攘外:开拓疆域 讨伐匈奴 目的: 巩固中央集权,情节结构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也是千百年来人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这一部分首先介绍李广是名将之后,出身于“世世受射”的家庭,从小练就一身高强的射技。汉文帝时,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发生“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李广解鞍惑胡骑”一
12、事,表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这一部分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作者在着力描写这些精彩片段中加以渲染、烘托,如“广暂腾”,飞身跳上胡儿马,匈奴号称“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同时,也写了他屡遭不顺,如
13、“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了他悲剧性的人生。这一部分还详细写了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不得不令人同情和慨叹。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说明了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缺点。,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14、的经过。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李广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最终悲愤自刎。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们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李广的悲剧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
15、仰。“李将军列传赞”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总结: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
16、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
17、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
18、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
19、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吏当广所失亡多()(3)辄分其麾下()(4)广讷口少言()(5)以为李广老,数奇()(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8)遂引刀自刭()(9)悛悛如鄙人()(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n(2)dng(3)hu(4)n(5)j(6)yn(7)bilo(8)jng(9)xn(10)x,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1)尝同常(2)陈同阵(3)
20、详同佯(4)幕同漠,布置作业,(一) 下面这段话是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的评语,仔细品味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感情态度,然后以读李广为题写一篇短文。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诚诚恳恳,像个质朴的乡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他以忠实诚恳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任)!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小路)。此言虽小,可以谕(喻)大也。”,布置作业,(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 哪里?喻意是什么?,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