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饮食文化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99318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文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饮食文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饮食文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饮食文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饮食文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饮食文化教案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班级:授课教师:.课 题 中国饮食文化概说课 时 1 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范围2、 掌握饮食文化相关问题的分析方式3、 热爱饮食文化,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1、 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教学难点 1、 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本节概述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动物要生存,就必须饮食。然而,只有人类才有饮食文化。从地域角度讲,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饮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民族角度讲,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各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在饮食文化研究中,饮食文化与很多相关专业的联系异常紧密。学

2、习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因为那些现象是零散的、表面层次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现象,从零散到系统,由表层到内部,由粗浅到精深,发现饮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揭示其发展规律。教学过程 导入1、播放动物进食的图片,引入教学:动物的饮食方式与人类相比有哪些差别?2、初步介绍人类不同于动物的饮食方式:人通过有意识的劳动,获取或生产食物原料,进行加工生产食品,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饮食方式、制度规范,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饮食风俗,从而形成了饮食文化。 讲授新课一、饮食饮食包含三个部分 饮 食原料的加工生 产 ,即制成 产 品的 过 程制的 产 品,即 饮 食品对饮 食品的消 费 ,即吃与喝

3、 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1、我们周围的哪些事物与饮食文化有关,哪些有形的,哪些无形的?2、这些事物可以如何分类?3、每种分类之间有何关系?从中揭示事物发展规律,认识到饮食文化中的内涵。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延生产工具文化灶的发展原料文化博采众长加工工艺文化沟芡风尚、习俗、民俗文化节庆饮食制度文化三餐制.产品文化器具文化酒具、茶具设施设备文化生产管理与销售文化加盟消费文化心理文化课 题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课 时 1 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2、掌握饮食文化特征的分析方式3、培养对饮食文化特征

4、的感性认识教学重点 1、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1、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本节概述 在世界饮食文化的百花园中,中国饮食文化是一朵奇葩。仅以食物之盛美和烹调法之精良就可以称雄于世界,可见中国饮食文化根基多么深厚,成就多么巨大。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色,正由于这一原因,它才在世界饮食文化中风标特异,为世人瞩目。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从其历史、内涵、特质等方面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一是以法国烹饪为代表的西式烹饪,一个是以土耳其烹饪为代表的清真烹饪,再一个就是以中国烹饪为代表的东方烹饪。 讲授新课一、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

5、长1、距今约 50-60 万年的北京猿人时期,人类学会了用火熟食,结束了完全生食的时代。2、大约一万年前,中国的先民发明了陶器。陶器结束了用火直接烧烤食物原料的阶段,出现了真正的烹煮。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上下延续一百七八十万年之久。是唯一没有中断、环节完整、延续至今的饮食文化。二、中国饮食文化沉淀深厚、丰富多彩 1、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态种类多而且完整横向: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容,并以此与其他时期和阶段相区别。纵向:每一种文化形态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从而构成自己的系列,在整个饮食文化内容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2、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1)在中国饮食文

6、化中各种形态表现的每一种类及其中的每一构成部分,中国人都要给它赋予“人文化”的涵义。.(2)中国饮食文化“人”的内涵非常广泛,可以是人的情感、愿望、祈求、祝福,也可以是人的爱好、志向、意趣、追求、还可以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科学、哲学、政治、宗教、艺术、文学等观念和思想。三、中国饮食文化结构完整、层面丰富中国饮食文化系统: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社会心理文化四、中国饮食文化开放外向、兼收并蓄 在饮食文化的交流中,中国饮食文化展现了其博大的胸怀,显示了来者不拒、为我所用的大家风范。五、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优秀的传统、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秀传统:1、强调饮食原料从大自然中的取用与生长供给相平衡,反对无

7、节制的滥采竭取;同时既注意原料的“择优选用” ,又强调原料的“物尽其用” 。2、强调饮食养生要遵循天地自然规律,与大自然保持一致,提倡薄味蔬菜,主张 “节饮食”和“守中”鲜明的民族特色:1、烹饪原料广取博采,无人能及。2、烹饪方法众多,精妙而独特。3、风味流派多如繁星,美食名食数不胜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4、中国饮食文化有独特的审美观。5、中国饮食文化的重食观念和重养观念,而且这些观念与政治、哲学紧密相连。.课 题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阶段课 时 5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及其显著标志2、掌握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探究式分析方式3、体会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8、”的特点教学重点 1、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教学难点 1、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各阶段的标志本节概述 人类要生存繁衍,就必须进行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一部人类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饮食文化史。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萌芽时期开始,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时期,它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环节完整、继承连续而没有中断的饮食文化。教学过程 导入天上打雷闪电,引燃了森林大火。一些来不及逃命的禽兽被活活烧死。火灭了,原始人发现了被烧焦的动物,肉比生肉好吃,消化也容易多了。他便思考,趁有余火,故意把打猎弄到的肉烧熟吃。据说在自然界,天然就会有“酒”某些含糖的水果可以自己发酵“酿”成酒。

9、陶器,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叫宁封的人,偶然在灰火中得到烧过的硬泥,遂悟制陶之理。传说他曾做过黄帝时期管理陶器生产的官。讨论:饮食文化既然是“人”创造的,那么雷电引起的森林之火烧死的野兽、大自然“酿”成的酒与饮食文化有何关系呢?陶器发明的起因真是上面所说的那样吗? 讲授新课一、中国饮食文化萌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萌芽时期是从史前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期。在这一时期,饮食文化的发展主要以物质形态的文化内容为主。(一)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的发明在史前时期,古人类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主要以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原料。(二)烹饪器具的产生陶器的出现与制陶业的兴起,在中国饮食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例】陶甑铁釜

10、、新石器时代灰陶单耳鬲 、鼎(三)炉灶的形成最早的炉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例】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即挖在地表的两个火坑,地表上两坑相隔,而在地下则两坑相连相通。一坑为进柴处,一坑为出火处,两坑相通的洞口就是灶门 。(四)调味品的出现盐的使用,在饮食史中是继火的使用后的第二次重大突破【例】1、在中国,盐起源发生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 .2、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了人工酿酒。二、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时期三、中国饮食文化发展时期(一) 、烹饪原料继续拓展秦统一中国后,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饮食水平也相应提高,出现了许多

11、新的烹饪原料。【例】汉代使者出使西域,带来了多种烹饪原料。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隋代已开始大量食用海味。(二) 、能源和炊餐器具有新的改进1、能源用煤做燃料是这一阶段能源的新突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煤做燃料的国家。汉代已用煤来炼铁。烹饪用煤则是在东汉,但还不普及。到南北朝时,北方的家庭已盛行用煤来烹制食物。唐代煤已成为全国常用的燃料。2、炊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质器皿,西汉得到普及。至此中国的饮食文化进入了以广泛使用铁质炊具为标志的发展时期。铁锅和刀具为烹调方法和刀工技艺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餐具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时期,漆器餐具由兴盛走向衰弱,铜制

12、餐具逐渐被淘汰。民间陶、木餐具还大量使用。最引人注目的是到唐代时,瓷制餐具的大量出现,成为餐具的主力。瓷器皿干净美观,作为饮食器具可使菜肴大为增色。至此中国烹饪传统审美中所讲的“色、香、味、形、器”的五大要素已完全具备了。(三) 、烹饪技艺显著提高秦汉以后,烹饪分工日趋精细。汉代烹饪技术出现了两大分工,即炉、案的分工和红案、白案的分工。由于这两大分工,促进了这一时期烹饪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四) 、筵宴与饮食市场有显著发展1、从秦代至南北朝,筵宴日益盛行,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有大摆筵席的风俗。2、隋唐时期,筵宴的形式多样,名目繁多,规模庞大,菜点精美。3、饮食市场的繁荣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生

13、活的兴盛。(五) 、饮食理论日臻完善四、中国饮食文化成熟时期(一) 、烹饪原料、灶具与烹调技艺有新的突破1、烹饪原料元代,航海和水运事业的发展,使得海味食源越来越丰富。明代中叶,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我国引进了一些农作物。2、灶具和烹调技艺(二) 、饮食市场繁荣兴旺 两宋至明清的饮食行业随着都市的扩大,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崭新的面貌。.1、经营档次齐全,网点星罗棋布,不仅有酒楼、餐馆等大型饮食业,也有微型的饭馆和流动食档,饮食楼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2、经营方式灵活,不仅有综合性经营的酒楼,也有面点、茶肆、小吃等专一性的经营方式,并且营业时间延长,服

14、务周到,分工精细。(三) 、宴会以臻完善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筵宴已经成熟,并且走向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各民族的大融合,人们更加追求宴饮的豪华与排场,筵宴种类不断增多,规模更加宏大,礼仪与格局更趋于繁琐,菜点制作更为精美。【例】千叟宴、满汉全席(四) 、饮食理论著作空前丰富宋元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国饮食专著特别丰富。中国烹饪发展的日臻成熟,给烹饪理论的全面总结做好了准备工作。五、中国现代饮食文化(一) 、饮食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越来越现代化1、饮食生产工具的现代化2、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二) 、烹饪原料日益丰富,生产技术日臻完善1、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优质的烹饪原料

15、,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烹饪原料极大地丰富起来。2、新的菜点不断涌现,不合理的操作方法被不断改善或取代,代之以先进、科学的方法。3、饮食生产管理也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三) 、饮食文化交流逐渐频繁,饮食市场空前繁荣1、在现代,由于交通的日益发达、便捷、人口流动的增加,信息传播的迅捷,各民族、各地区及国内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饮食文化的迅速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促使饮食业的繁荣。(四) 、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科学饮食日益讲究1、当代,我国有哪些饮食理论?2、阐述健康饮食理论与佛教道教的融合。.萌芽 形成 发展 成熟 现代时代 旧石器-新石器夏-

16、战国 秦汉-隋唐两宋-明清原料 采集、渔猎五谷、六畜、六兽、六禽西域食品、海味海味丰富、外国引进农产品器具工具 陶器、炉灶青铜 铁制、瓷制多层蒸笼调味品 盐 醯 糖、豉 红曲、糟油烹调工艺 烧烤 油烹、滫瀡杂烩、涮、冰制、冷淘烧烤筵宴与市场无 初步形成 盛行繁荣 市场档次齐全、方式灵活,千叟宴烹饪养生理论无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千金要方.食治食疗本草随园食单养小录.课 题 中国烹饪原料文化课 时 5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烹饪原料的分类,掌握如何精选与鉴定烹饪原料。2、能够区分各种烹饪原料分属哪一类型,能够精选原料。3、对中国烹饪原料的丰富有一定的认识。教学重点 1、中国烹饪原料的分类教学难

17、点 1、中国烹饪原料的精选与鉴定本节概述 重点介绍了中国烹饪原料的博采与细分,对分类做了详细的介绍,主要有以下类型:(一)粮食(二)蔬菜(三)畜肉(四)禽蛋(五)水产品(六)干货(七)调味品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原料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分类的? 讲授新课一、中国烹饪原料的“博采”与“细分”1、博采2、细分按原料的属性分按原料加工与否分按商品各 类 分 粮食蔬菜畜肉禽蛋水 产 品干 货调 味品 二、烹饪原料的精选与鉴定(一)精选1、原料的纯度与成熟度2、原料的性质3、原料的新鲜度4、原料的卫生情况(二)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1、理化检验2、感观检验.课 题 中国烹饪技术文化课 时

18、5 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的烹饪工具有哪些;掌握中国菜肴的制作技术;掌握中国面点的制作工艺2、能够对菜肴的制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说出面点的实际制作工艺流程3、对中国的烹饪技术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教学重点 1、中国菜肴的制作技艺教学难点 1、中国面点的制作工艺本节概述 本节对中国的烹饪工具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阐述了中国菜肴的制作技艺和中国面点的制作工艺。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的烹饪工具有哪些?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根据这些烹饪工具在烹饪中的不同作用,烹饪工具可以分为哪几类? 讲授新课一、中国烹饪工具中国历史上经历了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四个时期,这也是中国烹饪工具发展乃至中国烹

19、饪发展的历程。1、供热工具 炉灶 2、传热工具 锅3、其他工具二、菜肴的制作技术1、刀工成形2、配菜量的配合比例恰当色 泽 搭配 鲜艳 悦目香味搭配以 长补 短形状搭配 协调 美 观营 养配合科学合理质 地配合和 谐 适口 3、火候4、调味味型大体分为基本味与复合味两种5、烹调方法水烹油烹汽烹火烹其他烹 三、面点制作工艺1、中国面点发展概况2、面点的分类按原料分按形 态 分按熟制方法分 按 馅 心分按口味分 3、面点制作基本工艺.配料和面搓条下剂制皮制馅上馅成型熟制.课 题 中国饮食风味流派概述课 时 1 课时教学目标 1、知晓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的划分2、对中国饮食

20、风味流派的具体分类有清楚的认识3、热爱地方饮食文化教学重点 1、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 1、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的划分本节概述 风味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与地理环境、原料资源、历史状况、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具体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原料资源的影响,历史条件的影响,习俗文化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影响。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按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四大风味流派,八大风味流派等。按民族划分,可以分为汉族风味和少数民族自己的风味特色。按生产消费划分,主要分为宫廷、官府、寺院、市肆、民间等风味流派。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几张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的代表名

21、菜的图片,引入教学:中国饮食风味的流派有哪些呢?然后这些风味流派又是怎样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呢? 讲授新课一、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的形成与发展1、地理环境的影响2、原料资源的影响3、历史文化的影响4、习俗文化的影响5、宗教信仰的影响二、烹饪风味流派的认定认定标准选料突出特异乡土原料工艺技法确有独到之处菜品乡土气息浓郁鲜明众多名菜美点组成多种筵宴经受长时间的考验 三、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的划分1、按地域2、按民族划分3、按生产消费主体划分课 题 地方风味流派简介课 时 12 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十二大菜系的特色及代表名菜2、能够辨别各种名菜分别属于中国哪个地域的特色名菜3、通过对中国各地域特色名菜了解

22、,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了解教学重点 1、各地风味的代表名菜教学难点 1、各地风味的特色本节概述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风味流派,本节主要介绍四川风味、山东风味、广东风味、江苏风味、浙江风味、福建风味、安徽风味、湖南风味、北京风味、上海风味、西北风味、东北风味。主要对各地风味的特色及代表名菜进行重点介绍。同时辅以饮食方面的小知识和小趣闻。教学过程 导入全国口味歌:安徽甜、湖北咸、福建浙江咸又甜;宁夏、河南、陕甘青,又辣又麻外加酸;黔赣两湘辣子酸,又麻又辣数四川;广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 讲授新课菜系名称 发展历史 菜肴特点 风味细分 代表名菜 特色小

23、吃四川风味山东风味广东风味江苏风味浙江风味福建风味安徽风味湖南风味北京风味上海风味.西北风味东北风味课 题 少数民族风味流派选介课 时 8 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味特色及代表名吃2、能够区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不同特色名吃3、热爱中国饮食文化,对各民族的风味有所了解教学重点 1、各民族的名吃区分教学难点 1、各民族的饮食风味特色本节概述 中国一共有 56 个民族,除了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活积累下,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民族风味,有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本节主要讲述了回族风味、满族风味、朝鲜风味、维吾尔族风味、蒙古族风味、藏族风味、壮族风味、傣族风味

24、、苗族风味、白族风味。重点介绍了各民族的饮食特色及各民族的代表名吃。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少数民族特色小吃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猜出分别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吃? 讲授新课少数民族名称 饮食风味特色 代表名吃 饮食礼俗回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壮族傣族苗族.白族 蒙古族风味一、餐饮器具1、木制2、皮制 3、金属二、饮食类型1、传统饮品 奶 饮 料茶 饮 料汤饮 料酒 饮 料 2、传统食品 白食红 食青食紫食 三、饮食禁忌1、白食禁忌:盛奶器皿禁止倒扣倒洒牛奶奶食与肉食忌摆放在一起待客必先用白食招待2、红食禁忌:宰羊禁“抹脖子” ,必须从胸口杀羊吃胛骨肉时禁止一人独享禁食狗肉、马肉四、

25、饮食礼俗1、萨察礼:指食用饮食品之前敬献天地祖先的一种礼俗(先天、后地、再祖先,三次)2、德吉礼:蒙古族把饮食品最初的部分认为是最圣洁的,称为“德吉” ,在进餐时要把饮品或食品的“德吉”献给老者或贵宾。双手接递。3、迷拉礼:把“德吉”敬献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开端,以此表达衷心祝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操作,多用奶食品,用右手无名指把“德吉”涂沫在被祝福的物体上,口中诵祝福词。4、祝福礼:是在饮食过程中赞美食品的同时祝福主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五、饮食的基本特点1、注重饮食的新鲜2、注重饮品3、重视提炼饮食中的精华4、讲究适量饮食.课 题 其他风味流派课 时 1 课时教学目标 1、对宫廷、

26、官府、寺院、民间风味饮食的特色有所了解2、能够对各种风味菜肴的制法和风味特点熟悉并运用3、丰富饮食文化知识,热爱饮食文化教学重点 1、宫廷、官府、寺院、民间各种菜肴的特点教学难点 1、宫廷、官府、寺院、民间各种菜肴的区别本节概述 重点介绍了宫廷风味、官府风味、寺院风味、民间风味的特色。历代皇帝及其嫔妃所食用的肴馔是由宫廷御膳房专门制作的,具有独特的宫廷风格。封建社会官宦之家所制的菜肴叫官府菜。官府菜在规格上一般不得超过宫廷菜。但与庶民菜又有极大区别。寺院风味是指道家、佛家烹调和食用的以素食为主的肴馔。民间风味就是乡村家庭和城镇家庭日常烹制食用的肴馔,即农村乡土菜肴和城镇家常菜。教学过程 导入播

27、放名菜的图片,然后让同学们辨别出它们分别属于宫廷风味、官府风味、寺院风味、民间风味当中的哪一种 讲授新课流派名称 概念 特点宫廷风味官府风味寺院风味民间风味.课 题 中国酒文化课 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掌握我国酒的种类及名酒;从“酒人、酒文学、酒令、酒礼、酒道”等方面深刻理解我国的酒文化。2、通过全方位的展示中国的酒文化,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1、掌握我国酒的种类,熟悉具有代表性的名酒。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我国的酒文化。本节概述 本节简介了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从酿酒的历史、酒的种类和名酒入手,简介了中国古代的饮酒名人、形成的

28、酒令、酒礼、酒德,从而联系到与酒密切的文学艺术等文化现象。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引例“茶酒争功” ,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酒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酒有什么样的功效? 讲授新课一、中国酒的历史1、传说中酒的发明者-杜康、仪狄2、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专用的酒器,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酿酒。3、商朝-创造了中国独有的黄酒酿造工艺,人们已经有了喝酒的习惯,并用酒祭祀。4、汉唐以后-白酒、药酒、果酒有了一定的发展。5、我国葡萄酒和啤酒的产生。二、中国酒的种类及名酒(一)中国酒的种类1、按酒精含量的多少-:高度酒、中度酒、低度酒2、按酒的含糖浓度高低-甜型酒、半甜型酒、 “干”型酒3、按

29、制作方法的不同-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4、按商品类型-白酒、黄酒、啤酒、果露酒、药酒(二)中国名酒名酒 产地 特点(色、香、味) 酿造原料、方法相关诗词、典故茅台五粮液酒汾酒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酒古井贡酒.西凤酒绍兴酒沉缸酒(三)酒人与酒道1、酒人与文学李白-酒圣。 “李白斗酒诗百首” 、 “酒隐凌晨醉,诗狂彻旦歌”陶渊明-醉圣。王羲之-据说兰亭序为其醉酒之作品吴道子-每画之前, “必然憨饮”张旭-“露顶踞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2、酒礼、酒令与酒道酒礼-饮酒的礼仪、礼节。最初,饮酒史作为祭祀活动“礼”的演示重要程序及“礼”的一部分。后世的酒礼多偏重于宴会规矩,如发柬、恭迎

30、、让座、斟酒、敬酒、祝酒、致谢、道别等。酒令-也称行令饮酒,史酒席上饮酒时助兴、劝饮的一种游戏。酒道-即喝酒的精神。中国古代酒道的根本要求就是“中和”二字,贯穿“礼”的精神。 “敬” 、 “欢” 、 “宜”可以概括中国酒道的精神。课 题 中国茶文化课 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拓展的历史;掌握我国茶的种类及名茶;深入探究和理解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和“茶道” 。2、向学生展示古老的茶文化,使其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拓展的历史2、熟悉我国名茶的特点教学难点 1、从茶艺和茶道两方面深刻理解我国

31、的茶文化本节概述 本节通过简述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发展、茶的种类和名茶以及茶艺,揭示中国茶道的实质,使学生对我国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三大饮料:茶、可可、咖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并且在种茶、制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厚的茶文化。 讲授新课一、茶文化的历史(一)茶文化的产生1、蒙顶茶-中国最古老的名茶。.2、巴蜀人的煎茶习俗。3、两汉三国时期,文人、官宦之家的饮茶之习。4、两晋南北朝时期,浓重的茶文化。(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1、隋唐佛教文化的迅速发展与茶文化。2、唐代科举制度与茶文化。3、唐代诗风与茶文化。4、唐

32、代贡茶的兴起与禁酒。5、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与茶文化。(三)茶文化的进一步拓展-五代至宋辽金1、茶文化逐渐向上下两层渗透和发展-宫廷饮茶成风,民间斗茶之风盛行。2、宋代,中原茶文化通过与宋辽、宋金的交往,正式作为一种文化内容传播到北方游牧、狩猎民族之中,甚至成为中原控制北方民族的一种国策。3、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儒家的内省观念渗透其中。4、茶艺方面-出现“团茶” 、 “散茶” 。论茶、饮茶开始简易化(四)茶文化的曲折发展1、元代-曲折发展期。主要表现:茶艺走向琐碎、奢侈、繁复,失去了唐代深刻的思想内涵。2、明清初期-精细的茶文化再度出现,茶文化作为一种高雅的民族情操,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

33、来。二、中国茶的种类和名茶(一)中国茶的分类 基本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再加工类:花茶、果味茶、紧压茶、保健茶、含茶饮料 (二)中国名茶名茶 产地 制作方法 特点(色、香、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祁门红茶三、中国的茶艺与茶道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和“茶道” 。茶艺-是茶文化的形式。是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茶文化的精神。是指艺茶过程中贯穿的精神。(一) 、中国茶艺1、选茶-观察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分辨茶渣。2、配具-重香气的茶叶(如碧螺春、龙井、六安瓜片)要选择硬度较大的壶来泡;重滋味的

34、茶要选择硬度较低的壶来泡。3、泡茶用水-一要甘而洁;二是水要活而清鲜;三是贮水要得法。茶与产地的水土可自然融洽。4、行茶-一是要掌握茶叶的用量;二是掌握泡茶的水温;三是掌握浸泡的时间。(二) 、中国的茶道精神-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1、和谐与宁静 2、淡泊与旷达3、礼仪与清思养生.课 题 中国的食制、食礼课 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食制、食礼现象。2、理解中国食制、食礼现象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3、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食制、食礼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食制、食礼现象教学难点 1、从理解中国食制、食礼现象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本节概述 中国古代饮食制度(食制

35、) 、食礼(饮食中的礼仪制度)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制度文化部分。本次课通过介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食制、食礼现象来说明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 导入例一:“一日三餐”是现代人普遍的饮食习惯,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这个在今天看来“天经地义”的饮食制度并不完全具有普遍性。例如:在秦代,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是“两餐制” ,即一天吃两餐。时至今日,世界上也有少数地区和民族流行“两餐制” 。一天吃多少餐的问题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因时代、宗教信仰、民族、地理特征等因素而异的。例二: 西周时期,周天子所食用的谷、牲、饮、羞(美味) 、珍(山珍) 、酱等的品种、数量都有规定。周王进食,用以盛肉的鼎有九个,

36、用以盛各种食粮的簋有八个,其他人则以德威的高到底递减。卿七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讲授新课一、什么是“食制”1、 食制,即饮食制度。中国的食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2、中国食制的主要内容:一是一日之中用餐的次数,其次是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饮食品种。二、我国食制的形成与变化(一)一日之中用餐的次数1、夏商周时期的“两餐制”“朝食”:大约在天色微明时。“餔食”:一般在下午 5 点到 7 点左右用餐。2、汉代以后普遍实行“三餐制”“昼食”:即晌午,用餐时间在 11 点半到 1 点之间。(二)进食的品种(三)古代君王的饮食制度1、周天子的饮食有明确的制度性。例如:一日四餐(微明、

37、中午、下午、晚上) ;饮食用器具用“九鼎八簋” ;饮食用音乐伴奏;2、清代帝王的食制例如:一日三餐(早膳、晚膳、晚点) ;.固定的食谱;每道菜最多吃两筷子;(四)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我国地缘辽阔,地跨五个时区,在时间上难免有所不同。三、中国的食礼食礼,即饮食中的礼仪制度,它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部分。(一) 、古代的礼仪制度与饮食的关系1、儒家认为“礼”最初发端于饮食。2、周代“礼”的实施过程几乎都与饮食联系在一起。 古代的“士昏(婚)礼” 。士昏礼是具有“士”身份的人的婚礼,属于古代五类礼仪(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中的吉礼。在迎娶的那一天,要在卧室门外东边放置三个分别盛放着小猪、鱼

38、、干兔的鼎,面向北。卧室中要设放两个盛酸酱、四个盛肉酱的豆(高脚盘) ,还有四个盛饭食的敦。北墙下设酒尊,尊上的勺柄要朝南。堂房东侧还要设一酒尊。尊之南设筐,内置酒器。新郎把新娘迎入卧室后,先洗手。这时,有专人把鼎抬进来,放在一定的位置上。 “赞” (司仪)指挥布置好一切后,宣布新人入席。先祭祀,再让新人进食三次,漱口三次,喝一杯合卺酒。次日一大早,新娘向公婆献栗, “赞”替公婆设酒席酬答新娘。新娘先佐助公婆完成祭食之礼,公婆向新娘酬答一杯酒。公婆再向来宾们酬谢一杯酒,才算完成士婚礼的整个过程。(二) 、中国古代的“食礼”1、乡饮酒礼乡饮酒礼始于周代,最初不过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儒家在其中注

39、入了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秦汉以后,乡饮酒礼长期为历代士大夫所遵用,直到道光 23 年,清政府决定将各地乡饮酒礼的费用拨充军饷,才被下令废止,前后沿袭约三千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乡饮酒礼的举行在当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作用的。整个仪式实际上是在弘扬与宣传封建社会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等道德伦理规范。乡饮酒礼的主要仪节有: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乐、宾返拜等。2、燕礼燕礼之“燕“通“宴“,义为安闲、休息。燕礼是古代贵族在政余闲暇之时,为联络与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燕礼可以是为特定的对象而举行的,如出使而

40、归的臣僚、新建功勋的属官、聘请的贵宾等,也可以是无特殊原因而宴请群臣。3、周代进食的礼仪“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 ”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 ”不要喜欢

41、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 ”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 ”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 ”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 ”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 ”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 ”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

42、歠醢。 ”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 ”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 ”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 “唯食忘忧” ,不可哀叹4、清代宴席的排位清代的清稗类钞中说:“若有多席者,则以在左之席为首席,以次递推。以一席之座次享之。在左之最高一位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席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或两座相向陈设,则左席之东向者,一二位为首座二座;右席之西向者,一二位为首座二

43、座。主人例必座于其下而向西。课 题 中国的食俗课 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熟悉汉族的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2、了解佛教、道教的宗教食俗。3、熟悉我国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白族、傣族、壮族的主要食俗4、培养对各个民族食俗的兴趣教学重点 1、熟悉汉族的节日食俗、交际食俗、寿诞食俗2、熟悉我国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白族、傣族、壮族的主要食俗.教学难点 1、通过对各民族食俗的学习,深刻理解我国饮食文化中的行为文化本节概述 中国食俗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行为文化部分。本次课通过介绍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白族、傣族、壮族的主要食俗

44、,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学生“汉族在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时,都要吃哪些特殊的食品呢?” 讲授新课一、汉族的节日食俗(一) 、历代春节的食俗1、汉代:子孙给长辈敬“椒柏酒”2、南朝:按长幼顺序拜贺,吃胶牙糖、五辛盘,饮椒柏酒、屠苏酒3、宋代:开封一带吃元阳脔(大块肉) 、丝饼、饮屠苏酒4、清代:北京人吃米糕、汤点,寓意一年顺利,与人无口角之争北方人:除夕包饺子,子时吃饺子,寓意“岁更交子” ,元宝形的饺子象征团圆、发财吉利。南方人:吃年糕,寓意“年年高”来年更上一层楼(二) 、元宵节食俗1、汉代:元宵节定形,汉代人在这一夜吃“牢丸”2、

45、唐代:有一种叫“面玺”的食品,即用面做成官印形状的馍,吃到以后以比官位大小取乐。3、宋代:“面茧” 、 “丸” 、 “圆子”等圆形食品。(三) 、清明节食俗1、寒食节2、唐代的寒食:冷的蒸饼、糖粥、寒具(油炸面食品)(四) 、端午节食俗1、端午节的来历-为了纪念屈原2、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习俗: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为了表达对屈原浓烈的敬爱之意,追念之情和痛惜之情。(五) 、中秋节食俗1、相传月饼起源于唐代的“胡饼”2、 “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文献中。3、清代:大月饼直径有一尺多,上面有月宫、蟾和兔的图形。(六) 、重阳节食俗1、重阳节源于秋收过后、农事已毕的活动,战国已出现。2、西汉:佩茱萸、

46、食糕点、饮菊花酒。3、唐代:还要登高,取人长久,步步高之意。二、交际习俗1、饯行行酒例如:燕太子丹送荆轲至易水上,以酒送行:“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唐代王维名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接风以酒洗尘三、寿诞习俗1、古代,孩子出生要贺喜,生男孩叫“弄璋之喜” 、生女孩叫“弄瓦之喜” 。小孩子出生三天,为贺喜要开“汤饼宴”或“汤饼会” ,就是煮面食以款待客人。2、唐代人重生日,把庆祝自己的生日叫“千秋节” (意长寿千岁) ,并吃“长寿面” ,由此寿诞吃长寿面的习俗固定下来。四、宗教食俗(一)佛教食俗1、大乘佛教:不饮酒食荤;鸣钟而食;进食前要念经,人均一份,餐具自己保管。“

47、禅宗”实行“农禅制” ,即一日不劳动,一日不得食。2、小乘佛教:不饮酒食荤;不是吃饭时间不能食,时间超过中午不能食。3、藏传佛教:不禁食牛羊肉;举行“斋会” 、 “无遮大会” ,进行广泛的施食活动。(二)道教食俗1、全真道:不得食荤,饮食俗规与大乘佛教相近2、正一道:可吃肉喝酒,娶妻生子。五、少数民族食俗(一)蒙古族蒙古族的主要食品是肉和奶,分别成为“红食”和“白食” 。红食-牛肉、羊肉、骆驼肉。蒙古族喜欢吃手抓羊肉、烤肉、炖肉。白食-奶豆腐、酸奶、奶酪、奶酥、奶皮、奶油。饮牛、羊、驼奶。(二)藏族食俗1、肉食:以牛、羊肉为主2、禁食:狗、驴、尖嘴动物、有爪动物及鱼类等。(三)回族食俗1、饮食

48、禁忌:禁食猪肉、狗、马、骡、驴、兔、带蹼家禽、无鳞鱼的肉、自死动物的肉、动物血液、没有念诵真主之名宰杀的动物肉、饮酒。2、西北回族:清炖羊肉、黄焖羊肉、牛羊肉泡馍等。3、长江以北中原、华北地区回族:涮锅、烧烤;南方回族:烹制海河湖水鲜、禽类。(四)维吾尔族1、主食:面食、玉米、大米,喜食水果。2、名食品:馕、抓饭、大米、洋葱、胡萝卜、葡萄干、羊油。(五)朝鲜族食俗1、主食:以大米为主,副食多猪、牛、羊、鸡、鱼等肉类,尤食狗肉、明太鱼。2、著名食品:冷面、打糕、松饼、泡菜、狗肉火锅等。喜事泡菜、喜食辣、喜饮酒。.3、席间食俗:年青人喝酒要侧身、忌讳、用单桌,父子不能同席,婚丧不能食狗肉。(六) 、苗族食俗1、主食:大米、玉米、小麦、荞麦、红薯、土豆。2、喜食食品:酸辣味、酸菜、酸汤、酸辣子、酸肉、酸鱼、酸鸡。喜食糯米粑粑、蒸糯米饭。3、饮酒特色:进苗寨苗家要喝“三道酒” ;相聚要喝“砸酒” 。4、年饭:要求“七色具备” 、 “五味俱全” 。5、禁食:羊肉、忌狗肉上灶、忌讳在家中煮蛇肉,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吃辣椒。(七) 、彝族食俗1、主食:玉米、荞麦、大麦、小麦、土豆。2、喜食食品:坨坨肉、转转酒、坛坛酒3、饮食禁忌:忌吃蒜、宰杀畜禽忌外人在场;敬酒必须喝,即使不会喝也要抿一下;敬食必须吃;忌带走款待客人的食物。(八) 、白族食俗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