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儿童的视角看人物-再次细读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是九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比较探究”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悲悯人生,所以,按照编者的意图,无论是文中的菲利普夫妇、于勒本人还是作为小孩的“我,小说中的人物生活的处境都是艰难的,其人生都充满了悲剧性,其人生的境遇都是令人同情的” 。但在大多数课堂中,教师常常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身上,且大多对菲利普夫妇是充满了批判意味,说他们是自私的,冷酷的,唯利是图的,也是贪婪的,没有人性的。这些看法似乎从成人角度来看是没有异议的,面对自己的沦落成乞丐境遇亲弟弟,不仅不去拉他一把,反而抛弃了他,其行为是可耻的。但是,细读
2、全文,换一种视角,从文中的人物之一约瑟夫- 一个儿童的视角,看,也许可以看得更全面一点。本文试图从作品中“我”的视角-儿童的视角重新审视菲利普夫妇,也许从中可以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菲利普夫妇,一个不那么可耻的菲利普夫妇。在“我”的眼中,我们家的生活是艰难的,日子过的很“拮据” 。母亲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很“痛苦” ,只要是在花钱的事情上都是特别的计较,比如,在“家里事样样都要节省” ,生活中从来不敢接受别人得吃饭邀请,因为接受了就要回请人家;买生活用品盼的是商家的促销活动,因为只有那时的东西是“减价”的,只有那时的“一米的花边”才“十五个铜子” ,就是这样,母亲还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但是就是这样的各方
3、面节省,我们还是日子过的还是捉襟见肘:母亲不让我吃“牡蛎” ,其理由是“怕把男孩子惯坏了” ,她不吃牡蛎,其理由是“怕伤胃” ,只有姐姐们可以吃-因为有客人 -姐夫在,但也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要生病” 。事实上,这哪里是“惯坏” 、 “怕伤胃”的问题,只要是明眼人都会知道,母亲只是没有更多的钱来消费“牡蛎”罢了。如果要不是二姐夫在,怕是连姐姐都没有机会吃牡蛎了。这就是“我”眼中看到的我们家的家庭境遇。面对这样的生活境遇,全家只有省吃俭用才能勉强“刚刚够生活” ,怎能经得起我的叔叔- 于勒的“糟蹋钱”呢。在这种境况下, “我”怎能说父母亲是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呢?本来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
4、的地方,但“我们”的境遇似乎比当地穷人的境遇还要糟糕, “我们”似乎是穷人中的穷人。因为我们连哲尔赛岛都是不能想去就去的,只有遇到“二姐”结婚这样的喜事之后才能有机会去一次。因为贫穷,两个姐姐到了待嫁的年龄却嫁不出去,二姐终于可以嫁出去了,也仅仅是我们让二姐夫看了于勒叔叔的信之后才有了机会的。在“我”的眼中,父母亲是那种是努力生活的人,是想方设法想过上好日子的人。他们也想像其他人一样渴望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也希望能像穷人里的“有钱人”那样,在每个星期日,能够带上孩子们“穿戴整齐到海边栈桥上散步” ,更希望两个女儿能够到待嫁的年龄及时嫁出去,自己的小约瑟夫吃牡蛎时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为了这样的生活
5、,父亲努力辛苦工作,每天“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为了这样的生活,母亲过日子,精打细算“样样都要节省” 、 “买十五个铜子的一米的花布” “买拍卖的底货”买“减价的”日用品,但所有的这些努力,都不能让我们过上富足和体面地生活, 只仅仅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并且,这是“我”的父母拼尽全力全力才换来的生活。所以,他们不容许任何人来糟蹋钱,乱花钱,否则就是,他们的生活链条是脆弱的,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所以,他们在遇到自己的弟弟“行为不正,糟蹋钱” ,遇到于勒“逼得父母动老本” ,在菲利普夫妇看来“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 。从短句看来,其实包含着父母对于勒如此糟蹋生活行为的不满和无奈。作为孩
6、子的“我”又怎能不理解父母送走“于勒”的行为呢?于勒,在约瑟夫的父母看来是一个不懂得生活的人,是一个破坏他们生活的魔鬼,所以只有把于勒送到“美洲”去,才是保全“我们”一家人正常生活的最终选择。我们在课堂中经常向学生提出“菲利普夫妇值得还是不值得同情的问题”,但是,这只是我们做为成年人世界里的视角,而不是小说中“我”的视角,不是儿童心灵世界里的语言。在儿童的心灵里:不存在一个人值得还是不值得同情的回题,而只有发生还是没有发生同情心的问题。当看到菲利普第一次发现于勒时:说话结结巴巴, “脸色十分苍白,神色狼狈” ,没有力气站着说话,只有“坐在长凳上” “脸色煞白” “神色张皇,两眼呆滞,哑着嗓子”
7、结结巴巴说话时, “我”只有体父亲担心、替父亲难过,同情父亲的遭遇;看到母亲“哆嗦”“暴怒”时,我只有对母亲的希望破灭后的理解与同情。于勒给这对夫妇造成的阴影是在太深了。他们寄托在于勒身上所有的希望已经破灭,于勒的回归,对这个家庭的最大冲击可能就是二姐的婚事。因为二姐夫是看了于勒的发财信才愿意去二姐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呀!为了保全这么婚事,这对父母唯有改乘船只逃跑。所以,作为孩子的约瑟夫看来,父母的行为多少是有点困惑的,但又是可以理解的,是指的同情的,在约瑟夫看来菲利普夫妇已经是拼尽全力了但还是不能把两个姐姐嫁出去。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选择逃跑或者抛弃于勒也是无奈之举。父母的以钱论人,绝非个人的道德缺陷,而是生活环境所逼。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本,可能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全面、透彻,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换一种视角去分析人物也许会有有一个不同于常态的发现,对文本的理解可能更加深刻,更接近作者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