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89796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内部控制工作机制为深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根据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内部控制工作机制。一、领导决策机制(一)单位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领导小组职能:1.研究制定规章制度;2.统一指导和协调各业务组开展工作;3.开展业务培训;4.评估各各业务组、各流程工作情况;5.研究制定内控处理决定。(二)领导班子的内控职能:1.落实加强内控的措施;2.研究制定年度预算;3.审订大型投资项目;4.确定管理岗位人选和职责;25.领导成员对决策事项的内控负领导责任,对分管工作或项目的内控负直接责任;(三)单位决策的内部控制流程:1.单位内部相关科室提交预算、采购、资产分配

2、、岗位管理等初步方案;2.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论证会议,研究初步方案;3.分管领导向领导小组提交方案,进行研究,形成决定;4.重大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二、风险评估机制(一)单位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财务室、办公室等科室人员组成,一般 5-7 人。(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的职能:1.单位每年初对当年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确定。2.下列经济活动必须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估:(1)单位年度预算。3(2)大型投资项目(投资 5 万元以上的基建维修项目、投资 5 千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项目)及合同。(3)价值 5 千元以上的资产分配、调配事项。3.风险评估流程:(1)实施有

3、关人员向风险评估小组提交议项。(2)风险评估小组研究制定评估意见,重大项目应提交评估报告;特别重大项目或争议较大的项目应邀请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3)由领导小组组长审阅、签字。(4)进入实施流程。4.风险评估分为高、中、低、无共四个等级,评估时应说明具体“风险点” 。中级以上风险的经济活动是否实施应交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三、岗位管理机制(一) 、关键岗位相关人员职责1.会计人员:(1)做好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协调、监督工作。4(2)负责会计科目的审核、记账、报表工作。(3)负责印鉴、账薄、档案管理工作。(4)负责收费记账工作。(5)内控专家组成员、风险评估小组成员。2.资产管理员

4、:资产管理员负责单位资产实物台账的建立、登记、保管、清查工作,组织各部门资产移交、移动、清查工作。3.出纳员:(1)负责支付申请工作,协助会计主管做好报表工作。(2)负责现金、支票管理工作。(3)负责票据管理、制单工作。(4)其他现金收缴工作。(二)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1.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十二条确定。2.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53.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科室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4.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

5、、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5.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中心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四、授权和审批机制。(一)采购(审批)流程:1.拟定采购计划。根据预算提交采购申请说明,包括采购的用途、品名、型号、单价、估价、采购人(项目负责人)等。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确认。2.风险评估。对大额投资项目,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将采购计划交风险评估小组负责人进行风险评估。3.单位审批。由采购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报中心主任审批。4.财政审批。由采购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以书面形式6报财务室,由财务室报财政局审

6、批。5.组织采购。由采购部门负责人责成采购负责人将获批项目报采购部门,会同后勤采购人员组织采购。6.收货、验收。由采购部门负责收货、验收、保管,并签收货验收单 ,作为记账凭证报销。收货的同时必须确定保管和使用责任人,未明确保管人和责任人的不予报销。7.进入报销程序。(二)出差、招待审批流程:1.中心主任审批。2.按审批的时间、地点、控制额出差或接待。3.整理票据,进入报销程序。(三)报销流程:1.经办人整理票据、凭证。(1)采购、出差的审批单及上级通知、安排。(2)财政部门批件、招标手续、合同。(3)票据。72.经办人、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在票据上签字。3.经办人将票据、凭证等交出纳初步审核、

7、制单。4.财务室负责人审核。5.中心主任审核签字。6.报销。7.进入财务内部管理程序。五、业务管理机制(一)不相容岗位管理和工作协调机制:1.会计主管岗位、审计员、出纳员、资产管理员等岗位,以及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岗位为不相容岗位,其工作职能应当相互分离,避免混搭。2.因缺少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因病因事暂时离岗等原因导致不相容岗位必须产生工作交叉的,必须报单位批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相应岗位人员必须对相关业务负责。(二)收支管理机制:1.收入管理机制。出纳员负责收款,会计负责票据、核算。82.支付机制。 (1)责任科室和后勤科负责验收、发票等等,财务人员负责支付。在支付前提供完整的审批

8、手续、票据、合同等。(三)资产管理机制:1.贯彻管理先行原则。采购部门负责人必须在资产购置前确定物品管理人、使用人、存放地点、管理措施。成套仪器设备购置前必须做到管理制度先到位。2.资产购置记账。资产购置在验收入库后、报销前由经办人填写资产购置清单交由财务人员记资产账。3.资产清查。 (1)对账:财务科每半年对当年购置资产进行对账,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 (2)清查:单位每年对资产进行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资产移动和借出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并由资产管理人进行登记。借出时间一般不超过 30 天,否则应重新记载。 (4)使用人对资产损坏或遗失负责,赔偿损失。5.资产报废与核销。

9、资产报废由管理员提出建议,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专业人员查验确认,批准核销。已报废或基本丧失功能的资产应该在本年度内及时核销。9六、培训机制(一)培训机制。单位建立内控培训机制。培训分三个层面:1.管理层面:主要是法律法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培训,增强规范做事,依法行政的能力。2.专业层面: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3.普及层面:面向单位全体职工开展普及性培训,普及财务工作和内控常识,增强工作的规范性。(二)主要内容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尤其是对领导成员、科室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3.事业单位会计规则。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107.上级关于接待、出差、补助等相关文件。七、监督机制。1.预算公开。2.程序公开。3.决算公开。八、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一)评价和奖惩机制单位领导小组每年对各科室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收支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二)责任追究机制。单位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半年对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检查清理,按照 “责任倒查”的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