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 宗园林植物配置分析云 蕾 ,陈 超(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 571737)摘 要 :禅宗既是一门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的中国化佛学,又是一门探索宇宙身心 、透彻人类心性的哲学 。从禅宗的传入至鼎盛 ,其在古代哲学 、文学 、艺术 、科学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禅宗园林,虽源于中国,但成熟于日本 。尤其是最具日本特色的 “枯山水园林 ”和 “露地庭 ”深深浸润着禅宗思想 。与此同时,相适应的植物景观以古朴 、简约的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观 。分析禅宗园林的植物景观,有助于人们在物质资源锐减的今天寻求新的园林发展空间 。关键词 :禅宗园林 ;枯山水 ;茶庭 ;植物景观中图分类号 : TU
2、98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 4650( 2009) 04- 0134- 03Discussion On the Zen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YUN Lei, CHEN Chao( School ofGardeningand Horticulture,Hainan University,Haikou571737,China)Abstract: Zen, is a Buddhismwhich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wisdomand alsoa philosophyexploringthe nature of
3、cosmos. Dur-ingits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Z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respects ofancient China, such as philosophy, literature, art,science, etc. Zen garden, although originated from China, is matured in Japan. “Blight landscape garden“ and “Open Court“, with themost Japanese feature
4、s, are deeplyinfiltrative with Zen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suitable Plant Landscape with ancient and simple formare used toperformthe natural landscape. Analyze the Zen garden plant landscape will help us toseek newspace for development, espe-ciallyin new Period ofmaterial resources sharplydrop
5、.Key words: Zen garden; karesansui; tea garden; plant feature收稿日期 :2009- 03- 12作者简介 :云蕾 (1984-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中国禅宗( Zen)是一门以心悟性的佛学,亦是一种持静求性的智慧 。禅宗注重般若经,求证智慧的解脱,1自唐代起逐渐进入鼎盛时期,在古代哲学 、文学 、艺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禅宗园林属于寺庙园林,因其边缘性超出了宗教园林的范畴,独立成为一个古老又特殊的园林体系 。1 禅宗园林概述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古代禅宗园林正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而独具特色
6、。早在唐代,禅宗便有自己的寺院制式和布局 。发展至宋代,则追求一种 “超 ”的境界,(例如:金山寺 、寒山寺 、净慈寺 、灵隐寺等),晨钟暮鼓 、竹院禅房,无不透露出 “悟 ”的气息 。与此同时,随着五山十刹图传入日本,日本禅寺开始模仿和移植宋风禅院,并发展出独特的日本禅宗园林,如 “枯山水园林 ”和 “露地庭 ”(枯石陋室 、白砂静思) 。禅宗园林虽源于中国,却成熟于日本 。时至今日,中国的禅宗园林大多已面目全非,几乎无迹可寻 。相对于日本,在中国的禅宗五家七宗之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传入后,禅宗园林得到禅僧们的认可,他们认为山水庭园有助于修禅而热衷作庭 。室町时期的日本禅宗大师 、造园名僧梦窗
7、疏石在 梦中问答 中说: “把山水(庭园)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着 ”2。由于重视,禅宗园林无论是皇家寺院或是公共寺院在日本都得到较好保护,也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依据 。日本寺院园林善于运用禅宗故事构园或以禅宗公案造景,如西芳寺 、洪隐山 、修学院离宫等 。此外,茶道的诞生深受禅宗的影响 。所谓禅茶一家,自然,作为茶道附属品的茶庭也深深打上了禅之烙印 。茶庭的本名原为露地 。日本古茶道书茶事集览 载: “露地之名称表示草庵寂寞之境域 。法华譬喻品 说,长着诸子即出三界火宅,居于露地 。又称白露地,脱离世间尘劳垢染,一心清净无一底物,故称白露地 。”3从上文可知,露地在佛教中表
8、示清净无垢超尘脱世之境域,这正表明茶道的精神与禅理一脉相承 。2 植物配置“造园 ”词义的阐述 一文中曾对 “园 ”作过印证: “种果第 16 卷第 4 期2009 年 4 月现 代 农 业 科 学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16 No.4Apr.2009为 园 ”;“园,所以种树木也 ”。三辅黄图 有记载:汉武帝在修上林苑时,群臣曾自各方献名果异卉 3 000 余种 。由此可见,园林就是以种植花木而起家的4。禅宗园林发展至中世 ,植物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禅宗的思想特点 、日本的气候和地理位置 ,日本禅宗园林对植物的使用己形成一套固定的体系和配置方法
9、 。2.1 植物的选择日本禅宗园林所选用的植物 , 根据其气候和地理位置 ,以及宗教特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绿类 、落叶类 、苔藓类,等 。常绿类主要有:日本五针松( Pinus parviflora) 、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日本扁柏 ( Chamaecyparis ob-tusa) 、雪松( Cedrus deodara) 、水松( Glyptostrobus pensil) 、圆柏 ( Sabina Chinensis) 、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山茶( Camellia japomica) 、菩提树( Ficus re
10、ligiosa) 、八角金盘( Fat-sia japonica) 、柯树( Lithocarpus glaber) 、橡树( Quercus acutis-sima) 、樟 树 ( Cinnamomum camphora) 、细 叶 冬 青( Ilexpubescens)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夹竹桃( Nerium in-dicum) 、山桃( Prunus davidiana) 、海桐花( Pittosporum tobira) 、珊瑚树( Viburnumodoratissimum)等 。落叶类主要有:李属植物 、榉树( Zelkova schnideri
11、ana) 、梧桐( Firmiana simplex) 、七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 、悬铃木( Platanus hispanica) 、樱花 ( Prunus yedoensis) 、枫树( Liq-uidamdar formosana) 、旱柳( Salixmatsudana) 、银杏( Ginkgobiloba) 、毛白杨( Populus tomentosa) 、刺槐( Robinia pseucdoa-cacia) 、紫檀( Pterocarpus indicus)等 。苔醉类主要有:仰天皮 、绿醉 、圆醉 、重钱 、宜醉 、地钱 、品藻 、青肤 、土花 、水
12、衣等2。此外,竹类品种深受日本传统园林的喜爱,应用十分广泛 。2.2 园林植物的配置特点围绕中世纪后期的禅宗 “多即是一,一即是多 ”的思维方法,日本园林形成了纯粹的日本式之美 。以唯美的内容和形式,不能自拔地追求 “物哀 ”、“幽玄 ”和 “寂静 ”等相融或相通的境界,以求表达民族心理深层的古朴 、典雅和自然返真等气质5。这种不重形式而重精神的审美情趣,构成了日本园林的 “民族性 ”,它表现出平淡 、单纯 、含蓄和空灵之美,让人们从这种自然的艺术中诱发出一种空寂与安详的效果,产生一种幽玄的美 。枯山水园林和茶庭作为欣赏美的一种物质载体,毫无置疑这种美反映得淋漓尽致 。在枯山水中,植物最多当属
13、背景树 。它一方面可以屏蔽外面的喧哗世界,一方面可以作为背景树,还可以作为海波壮阔的心绪表白 。在坪庭的枯山水中,园林植物的选择非常慎重 。它们经常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石与木的生命与非生命,永恒与短暂,如大仙院坪庭的白砂中有 5 个石块和 1 株茶树 。茶花开了,鲜红的花瓣落在雪白的河砂上,一红一白,一实一虚,一生命一非生命,一永恒一短暂,这种对比的应用再加上树木的衬托更显得强烈了6, 7。在茶庭中的植物配植则是另一种情况 通过植物有意识地创造有意味的园林空间 。依据茶道的 “和 、寂 、清 、静 ”精神,通过立体空间搭配 、树木的选择,形成生态平衡和心平气和为和;荒野空山和乡村古刹为寂;无色无欲
14、和清凉世界为清;云埋老树和一鸟不鸣为静的造园理论 。同时,对于日本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 佗和寂,在茶庭中发挥到了极致 。如步石和鹅卵石道路体现被阳光曝晒 、被风雨侵蚀的山间小道,地上铺满的松针代表松林的茂盛,古社古寺中的残缺 、红锈之器具,如石灯笼 、洗手钵等来模仿深山古刹宁静致远的气氛 。2.3 植物的使用2.3.1 造景方法( 1)衬 。乔木与灌木常作为背景用于衬托某些需要引起注意的景或物 。在枯山水园林中 ,其背景必须由非开花乔木和统一色调的灌木组成,以保证枯山水肃穆和谐的精致 。( 2)挡 。除了最基本的遮挡阳光以提供树荫的功能外 ,寺院中的植物还用于屏蔽令人不悦之景物,如墓地 、园林管
15、理设施 、人工痕迹过重之物等 。同时,还可用于因造景需要而遮挡前方或远方景物 ,以达到造园者期望的游览体验 。图 1 衬与挡( 3)导 。寺院中的植物还用于引导视线和游线:如列植行道树引导进入主体建筑通过篱墙和绿垣营造游线和所需要的气氛,如慈照寺绿垣 。除了通过植物对空间的围合与收放外,还有通过使用前景植物和背景植物形成的对比关系来引导视野和视距 。如使用亮色调和大叶植物作前景,以暗色调和细叶植物作背景,可增加有限空间内的景深 ,使空间看上去更深远 。垂直方向的引导亦如此,如通过在山脚种植高大树木,在山顶种植较矮树木,可增加山体的视觉高度 。图 2 导( 4) 延 。通过常绿类与落叶类植物一定
16、比例的有序搭配,引起人们情感的延续 。以常绿植物作为园林的基调,突出生命之绿 、禅意之绿 。而因地制宜搭配的落叶类植物则可使园林的景观随着时序的变化而变化,四季各具风貌;亦可使一些感情丰富的迁客骚人 、伤春之女 、悲秋之士触景生情 、或喜或悲 。哲人康德曾说过,凡最高的美都使 (下转第 149 页)135禅宗园林植物配置分析第 4 期( 上接第 135 页) 人惆怅,忽忽如有所失,如羁旅之思念故乡 。2.3.2 苔藓的使用一般来说苔藓植物受到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湿条件的限制 ,在园林中运用较少 。在日本,由于气候的原因苔藓长势茂盛,再加上苔藓谦卑的植物性格,使得其在禅宗园林中倍受钟爱 。如西芳寺,
17、因满园生长有多种苔藓植物又被称为 “苔寺 ”。2.4 植物的象征禅宗园林是一个富有禅意 、高文化含量且赏心悦目的佳境 。象征植物的运用十分重要 。而在所有植物中,禅宗气息最浓的植物就是菩提树了 。禅宗典籍 坛经 中记载,慧能与神秀以呈偈的形式比试悟解的高低,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与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成为 “南能北秀 ”思想分化的标志 。自此,菩提树便成为禅宗寺院最具象征性的植物 。作为国花的樱花,日本人民认为其具有高雅 、刚劲 、清秀 、质朴和独立的精神,他们把樱花作为勤劳 、勇敢 、智慧的象征 。另一方面,樱花花期短
18、,转瞬即逝的特性具有一种让人心醉又心碎的凄凉之美,伤感的日本人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 。大量的自然灾害使日本人感到生命的压抑和自身的渺小,从而更加崇拜自然 。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而超越的渴望 。也正是在这里,日本人的审美亦与禅宗美学不谋而合 。红叶类植物,如枫树 、槭树等因其拥有类似的性质而深受悲秋的日本人喜爱 。除了以上几种植物外 ,许多植物都有着相似的象征涵义 ,并因它们所隐喻的品质而广泛应用于古代禅宗园林中 。如睡莲 、桃花 、梅花 、银杏 、杜鹃 、七叶树 、山茶 、柏类 、竹类等 。3 结论禅宗园林作为寺院园林的一部分,在其历史发
19、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植物造景特色 。以日本为代表具有禅宗思想的园林成为东方园林艺术的奇葩 。根据禅宗的思想特点 、日本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在植物选择上,逐渐形成了约定成俗的植物种类 。在植物配置上,结合日本特有的审美情趣,依据植物不同的形态学特性和景观功能需要,采用或衬或挡或导的手法,营造出了体现不同层次的禅趣景观 。这种强调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 ”,寻求生命本性;从内心 、精神上获得超脱而非注重物质形式;尊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肯定其存在的价值的态度,正是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借口以人为本,各种堆砌 、忽视植物本身 、忽视自然本性需求所缺乏的 。此外,日本对于古典园林的保护及传统园
20、林的延续 、民族精神的执着等方面,都值得广大园林工作者参考与借鉴 。在资源日益缺乏的时代,禅宗园林 “以一即多 ”,运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空间等造园理论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及更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1 南怀谨 .禅话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2 钟惠城 .禅宗园林初探 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7.3 曹林娣,许金生 .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29- 130,166- 175.4 彭一刚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7.5 唐月梅 .日本空间艺术之美 J.日本学刊, 1993( 5):
21、88- 89.6 刘庭风 .日本园林教程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82- 87.7 刘庭风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136- 137.8 王蕾 .中国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探 J. 林业科学, 2007, 43( 1): 24- 30.9 章俊华 .内心的庭园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10.10 吴娅林 .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D.南京 :东南大学, 2004.11 李泽厚 .中国思想史论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3: 212.组成及多样性水平种植植物 。在恢复地带性植被时,大量种植演替成熟阶段
22、的物种 、忽略先锋物种 、首选乡土树种,构建乔 、灌 、草复合结构,尤其应当大力推广野生地被 。我国野生地被资源非常丰富,但还亟待开发,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体现鲜明的本土特色,富有野趣,保持植被长期的稳定性 。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赵黎芳认为,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植物配置时既要注重观赏特性对应互补,又要使物种生态习性相适应 。城市中模拟恢复地带性植物群落不仅能扩大城市视觉资源,创造清新 、自然 、纯朴的城市园林景观,而且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生态效应 。4 结语无论从景观效果还是从生态效益来看,营造自然式地被对于构建城市森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园林
23、界对地被植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主要还停留在植物本身的选育推广方面,总体来说,应用程度和研究深度还有待提高,特别在地被植物的应用种类及生态配置方面,还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和园林设计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研究下去,以净化和改善环境 、提高社会价值为目标,创造出以园林植物为主体,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内容丰富 、功能齐全 、环境优美的城市森林景观 。参考文献1 王成 ,彭镇华 .中国城市森林的特点及发展思考 J.生态学杂志 ,2004,23(3):88- 92 .2 王成 ,蔡春菊 .城市森林的概念 、范围及其研究 J.世界林业研究 ,2004,17(2):23- 27 .3 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4 赵锡惟 .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与发展 G/ 中国花卉科技 20 年(19781998).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5 张玲慧 ,夏宜平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J.中国园林 ,2003,19(9):54- 57.!149浅谈城市森林中的自然式地被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