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朱自清散文精选阅读题一选择题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A.春 B.背影 C.匆匆 D.看花答案:C2 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A.写景散文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 记叙散文答案:D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 )A.工资低 B.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C.被校长辞退D.不擅长这份工作答案:B4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 中的开篇语。 ( )A.憎 B.正义 C.飞 D.论别人答案:B5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以及
2、“遍满世间的敌视” ( ) A.察视 B.冷眼 C.蔑视 D.旁视答案:C26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 ”(填 一职务名称) ( )A.教员 B.校长 C.教务主任 D.后勤主任答案:C7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什么地方?( )A.苏州B.南京C.北京D.泰州答案:B8 “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这段话选自( )A.匆匆B.给亡妇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D.阿河答案:C9朱自清在正义中写到: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为什么不取出来呢? ( )A.被埋起来了 B.人们不愿拿出来C.不敢拿出来D.它没有优先权答案:
3、D10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几种船?( )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答案:B311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 ) A.金鸡湖B.太湖C.瘦西湖D.洪泽湖答案:C12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了两部作品,一是 ,一是板桥杂记 ( )A.桃花扇 B.西厢记C.莺莺传D.红楼梦答案:A1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谁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 )A.顾颉刚B.闻一多C.张平伯D.俞平伯答案:D14 航船中的文明中写了几个女人? ( )A.一个B.二个C.三个D.一个也没有答案:B15 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 )A.
4、没有其他船了B.航船便宜 C.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D.急着赶时间答案:C416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几次游秦淮河?( )A.第一次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答案:B17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多次自我深省,是因为什么事?( )A.虚度光阴 B.浪费钱财 C.不劳而获 D.拒绝点歌姬的歌曲答案:D18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几次“受窘”?A.3 次 B.2 次C.1 次 D.4 次答案:A19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坐的船在当地叫 ( )A.舢板 B.独舟子 C.七板子 D.乌蓬船答案:C20 “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 ,这是谁的诗?( )A.朱自清B.平伯
5、C.周启明D.闻一多答案:C2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5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情态、样子)答案:C2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答案:D23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
6、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答案:B24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B在黑暗笼罩下的
7、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答案:C25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6(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C
8、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答案:C26 “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答案:D27.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 ,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B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答案:B28填入
9、下面的采莲曲 (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船芙蓉落,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答案:A29荷塘月色中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 ,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7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答案:D30下列各词语中的“弥”字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0、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答案:C31 “不能见一些颜色”一句中“颜色”的含义应是( )A面貌,容貌 B情态,样子C色彩 D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答案:B32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喻为“舞女的裙” ,写出了荷叶的特点是(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答案:D33背影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 、 “穿着黑布大马褂”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 “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1、答案:C34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的正确含义是( )8A “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B “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C “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D “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答案:B35背影中“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正确的含义是(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答案:B36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
12、爱子之情。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答案:C37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B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
13、自然的感受。C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D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答案:B38荷塘月色中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 “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B “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C “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9色。D “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答案:C39荷塘月色中“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因为(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
14、,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答案:C40下列对荷塘月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答案:AE41在一封信中,作者说这真是“我的南方”的地方是下列哪一座城市?( ) A. 上海 B台州 C
15、. 杭州 D宁波 答案:B42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曾好几次爬到一座山的山顶上,这座山叫( )A. 小汤山 B华山 C北固山 D须弥山 答案:C 1043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最爱台州的哪一朵花?( )A. 桃花 B鸡冠花 C. 月季花 D紫藤花 答案:D44在一封信中,作者还记得从前还住进的旧仓头一户人家房子里的一张画桌,这户人家姓( )A李B杨C赵 D张 答案:B 45在儿女中,作者已是-个儿女的父亲了(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6 个 答案:C46作者认为白马湖景色最好的时候是(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夜间 答案:C47白马湖的景色自然最好
16、 (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A48灵峰寺上有座亭,梅树很多,这座亭叫做( )11A. 望梅亭 B. 望山亭 C. 望江亭 D. 望海亭 答案:D 49在北平的清华园里,我最喜欢恋恋的是( )A. 繁花老干的杏B. 临风婀娜的小红桃 C西府海棠 D. 累累如珠的紫荆 答案:C50.在朱自清的儿女中,哪一个最喜欢看水浒传 , 西游记等 ( )A. 转儿 B. 闰儿C. 阿九D. 阿菜 答案:C51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哪一个孩子最小()A. 阿菜 B. 阿九C. 闰儿 D. 阿毛 答案:D52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谁最大( )A. 闰儿 B转儿 C. 阿菜 D.
17、阿九 答案:D53阿河最初的身份是朱自清的( )A. 侄女B. 远房亲戚C. 用人 12D. 朋友的孩子 答案:C54阿河的最终结局是( ) A. 还是个用人B. 嫁给了外国人C. 做老板娘 D. 失踪了 答案:C55作者第一次来到白马湖时候,正是哪一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答案:A56作者在高小时,纠集了十几个同学去桃园,结果是( )A. 吃到桃子 B. 去折桃花 C. 喝一杯茶 D. 什么也没做 答案:C57在几个孩子中,哪一个最怕生人,又爱哭( )A. 阿九 B. 阿菜 C. 转儿 D. 闰儿 答案:B58作者的诗我的南方是在一个村店喝了两杯以后信笔涂出
18、来的( )A.龙井茶 B.蜜茶C.莲花白 D.清茶。 答案:C1359朱自清是什么地方人( )A. 江苏镇江B. 江苏徐州 C. 江苏扬州 D. 江苏无锡 答案:C60朱自清的清廉爱国,受到哪一位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A. 刘少奇B. 朱德C. 毛泽东 D. 陈毅 答案:C6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A.论无话可说 B.正义 C.沉默 D.论诚意答案:C62 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A. 写景散文 B. 抒情散文 C. 哲理散文 D. 记叙散文答案:D6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是谁的? ( )A. 林醒民 B. 无隅 C. 俞平
19、伯 D. 周了因答案:B146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A.憎 B.梅花 C.飞 D.论别人答案:B6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 ) A. 陈竹隐 B. 冷眼 C. 武仲谦 D. 旁视答案:C66朱自清在给亡妇文中写到他们有几个孩子? ( )A. 三 B. 四 C. 五 D. 六答案:C67 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 )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平。A. 一B. 二C. 三 D. 四答案:B68 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A. 一B. 二C. 三 D. 四答案:C69 择偶记
20、一文中提到连同妻子在内一共看了几个女孩?( ) 15A. 一 B. 二 C. 三 D. 四答案:D70 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什么躲开了?( )A. 伤寒 B. 脚大 C. 痨病 D肥胖答案:B71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出自散文( )A. 看花B. 匆匆C. 春 D. 荷塘月色答案:C72想象一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 草色遥看近却无 B. 浅草才能没马蹄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风吹草低见牛羊答案:A73 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 ) ,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A是一种艺术
21、 B. 像山谷里的清泉C. 像天空的云朵 D. 像黑夜的星星答案:D74作者受友人所托, 梅花诗稿辗转几年才发表? ( )A. 三年16B. 四年C. 五年D. 八年答案:B75为了梅花诗稿能发表解决家中的生计,诗稿主人的( )到温州找过朱自清?A. 儿子 B. 母亲C. 父亲 D. 妻子答案:C76 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 。A. 生病的母亲 B. 几个孩子 C. 年迈的父亲 D. 我答案:B77 给亡妇中朱自清和妻子共生六个孩子,妻临终前和母亲谈过, ( )是只可以养着玩的。A. 闰儿 B. 采芷 C. 转子 D. 六儿答案:D78 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
22、还带了( )A. 我一箱箱的书 B. 家族的族谱C. 你年迈的父亲和继母 D. 结婚时我送你的箱子答案:A79 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 )A. 家里经济日益窘迫 B. 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17C. 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D. 卧病在床的母亲没人照料答案:C80 冬天一文中写道:说起冬天,忽然想到( )A. S 君 B. 雪 C. 豆腐 D. 大风答案:C81下面是对“生涩的、尖脆的调子正可快我们的意”的缘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当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圆润的歌喉,确乎是很少的。B作者认为,那调子固然不美,但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
23、的感觉。C作者认为,能激发人的想象,再加上“我们”的渴慕,总觉得更有滋味。D作者认为,竟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风而走。答案:A82对文中加黑的“蔷薇色”“因袭的言词”解说正确的是( )。A前者指秦淮河两岸似锦的繁花,后者指歌词都是当地方言。B前者指两岸妓楼,后者指歌词里陈词滥调。C前者指六朝金粉的繁华,后者指歌词里因袭的陈词滥调。D前者指秦淮河色彩迷人,后者指歌词是当地方言。答案:C83下面是对本文赏析的评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四五运动高潮
24、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B全文秀丽纤细,笔触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18C全文文字缠绵,朴素而典雅,细腻而隽永、朦胧而真切,洋溢着诗情画意。D作者重彩浓墨地描写十里秦淮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历史秦淮河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文章浓浓地涂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答案:B84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记叙( )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A春夜 B夏夜 C秋夜 D冬夜答案:B85. 圣诞节晚上,照例该吃( ) 。她手头
25、颇窘,却卖了几件旧家具,买了一只二十二磅重的( )来过节。鸭子 猪 烤鹅 火鸡答案:86很多人建议朱自清在( )去潭柘寺、戒坛寺游玩,因为那季节路上的红叶很好。春天夏天 秋天 冬天答案:87.朱自清雇一匹( )去戒坛寺,据说它稳得多。驴子 骡子 马 骆驼答案:B1988罗马的斗狮是一种( ) ,规模很是壮观,场面很惊恐。刑罚 竞赛 娱乐 答案:A89 罗马一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 也葬在罗马城西南角上的新教坟场。莎士比亚拉非尔欧亨利雪莱答案:9圣诞节,房东太太卖了几件家具买回一只( )磅的火鸡。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答案:91房东太太依靠( )招来了第一个房客,每星期五磅。朋友介绍
26、登广告 登电视 女儿答案:B92.房东太太收第一个房客,每星期( )磅,在当时还是够贵的。五 十 十五 二十答案:A93房东太太的女儿最爱看( ) ,可想和房东太太结婚的爱利斯却瞧不起这事。所以,她的不嫁,一半为了女儿。小说 20电影 连续剧 卡通片答案:B94房东太太的女儿,曾与一个( )人订过婚,但后来解了约。英国 法国 德国 西班牙答案:95 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起了台州和( ) ,也是这种静味。白马湖西湖 千岛湖 瘦西湖答案:A96蒙自有个( )节,四乡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泼水节 火把节 插花节 复活节答案:B97 论别人文中,作
27、者引用( )的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恕。老子 庄子孔子 韩非子答案:98罗马观看斗狮时,皇帝坐在( )最下层 第二层21第三层最上层答案:A99 论别人文中,作者提出“自从( )以来,集团生活发展,以由抽象变具体的观点”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五四运动答案:100在罗马有斗狮场,用来给( )与狮子搏斗的场所。罪囚 勇士 参考者答案:A1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颤动(zh n) 乘凉(chng) 独处(ch)的妙处(ch)B酣睡(hn) 参差(c) 袅娜(nu) 蓊蓊郁郁(wng)C点缀(zhu) 倩影(qin) 皱缬(xi) 梵婀玲(fn)D
28、惦着(din) 羞涩(s) 宛然(wn) 踱着步(d)答案:B102 论自己中, ( )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A自由自在B 自爱自怜C 自私自利D自尊自爱答案:B103 论自己中,那时五先令合多少元?( ) 。A5 元B6 元C7 元D8 元22答案:C104 论做作中, ( )最能懂得装糊涂,他那 “难得糊涂”一句警语,真喝破了千古聪明人的秘密。A郁达夫B朱自清C郑板桥D毛泽东答案:C105 论做作中, “我醉欲睡卿且去”是谁的诗句?( ) 。A李白B杜甫C陶渊明D柳宗元答案:C106 论做作中,说谁大醉六十日,逃脱了和司马昭做亲家( ) 。A阮嗣宗B郑板桥C陶渊明D
29、以上都不对答案:A107 论青年中蔡孑民先生指出“( ) ”。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权衡轻重的圆通观。A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A108 论青年中( )不愧人师,青年还是需要人师。A蔡元培B周树人C蔡孑民D舒庆春答案:C23109 论青年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是谁的诗句?( ) 。A陈子昂B卢照邻C关汉卿D王湾答案:A110 飞中“( ) ”为的是巫峡勒住了江水;“( ) ”,得有那岳阳城,并且得在那岳阳城楼上看。A江间波浪兼天涌;波撼岳阳城。B巴江猿啸苦;岳阳城下水漫漫。C巴东三峡
30、巫峡长;突兀高楼正倚城。D西过巫峡听猿多;山城仅百层。答案:A111 飞中,只见那“( ) ”可怜得像条臭水沟似的。A亚洲第一大水长江B亚洲第一大水黄浦江C亚洲第一大水黄河D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答案:D112 论气节中, ( )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忠臣,一是清高之士。A冯雪峰B巴金C朱自清D鲁迅答案:A113 飞中, ( )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苏东坡B杜甫C李白D王勃答案:A24114 论气节中,谁提倡“浩然正气”? ( ) 。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答案:D115 论气节中,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出自哪里?( ) 。A 论语B 左传C 史记D 孟子答案
31、:B116 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 ( )和( ) ,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A忠节 高节B气节 忠节C忠节 气节D忠节 节操答案:117 论气节中, ( )是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单位,并非“帮闲” 。A读书人B隐逸之士C士D “士”或称为“读书人”答案:D118 论吃饭中, ( )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 ( )倒是以民食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A孔子 孟子B老子 孔子C庄子 孔子D老子 孟子答案:A25119 论吃饭中, ( )提出了四大自由,第四项是“免于匮乏的自由” 。A罗斯福总统B华盛顿总统C周恩来总理D邓小平主席答案:A120 论吃
32、饭中,最近天津大公报登载的( )的不是崩溃时瘫痪一文提到吃饭的。A鲁迅B巴金C冰心D费孝通答案:D二填空1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 答案:南京 2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 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答案:俞平伯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答案:因为排课表受诬陷4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答案:蔑视5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的船约略分为两种:一是 ;一是七板子。答案:大船6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答案:瘦西湖7 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答案:领略先代生
33、活的异趣268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 次游秦淮河答案:第二次9 “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 ,这是 的诗答案:周启明10朱自清写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的文章是 答案:匆匆11 背影 ,作者是 ,字佩弦, 代 家、学者、民主战答案:朱自清 现 散文12朱自清,原名 ,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 ,诗集是 ,第一本散文集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如: 、 等。答案:自华,毁灭,踪迹,背影,春,背影或绿13 背影 中共有 次写背影,首尾两次 ,中间 答案:4 虚写 实写14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 铁道,要那边 月台
34、,就不容易了。答案:蹒跚 探身 穿过 爬上15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 、 答案:外貌 动作16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答案:表达对父亲的深挚怀念17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答案:静静 薄薄 淡淡2718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 答案:情态、样子19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
35、人”中自由人指的是 答案: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20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 答案:乐府21三年前给 s 的一封信曾印在台州师范学校的杂志 。答案:绿丝22韦小姐说母亲给我找了个用人,她名字叫-。答案:阿河23我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苦恼过,曾给-写信,说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可奈何。答案:叶圣陶24在我的几个女儿中,-是喜欢书的孩子,爱看水浒 西游记等。答案:阿九25王鹏运有两句词写月下的海棠花,即“-,-” 答案: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26在论无话可说中,作者认为他的颜色永远是灰色的,他的职业是-。答案:三个教书27进来在戴译
36、唯物史观的文学论里看到,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然与“ ”同意。答案:一切皆好28在朱自清散文精选中,专门写自己子女的一篇文章,其题目是 。答案:儿女29女佣人阿河最后的结局是-。答案:当了老板娘2830朱自清是-人。 (填地名)答案:江苏扬州3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答案:沉默 32 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答案:记叙散文3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的作者是 答案:无隅3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答案:梅花3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答案:武仲谦36 冬
37、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分别是 、和朋友游西湖以及回忆在台州的生活。 答案:吃白煮豆腐37 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 答案: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38 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 答案:我一箱箱的书39 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 躲开了? 答案:脚大40 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答案:几个孩子4开头便以花木 和人类生命对照。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答案:新陈代谢294运用了空间转换的描写手法,它是 的首都答案:意大利4 罗马一文,采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 为中心,先写罗
38、马“城市上面”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 斗狮场” 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答案:罗马市场4读朱自清的 ,不禁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 泊秦淮 ,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 。答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夜泊秦淮近酒家4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 散文。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 ”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 ”为行文线索,由利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答案:纪游性写景抒情 七板子 桨声灯影4 房东太太全篇围绕“ ”多侧面的对房东太太的性格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画。答案:中国
39、那老味儿4 房东太太一文,主人公面临家庭巨大的变故 和经济急速破败,她内心充满了痛苦,但不绝望,她在挣扎中坚忍地支撑着这个家。答案:丧夫失子4 房东太太一文出现的人物有十多个,触及到的事那么多,那么细,细到还写了她的客房凯德及其一家,但是只要您细读两遍以后,就体味到作者作为散文大家的功力了。全文十一自然段,直接写房东太太的篇幅与间接写她丈夫、儿子、女儿,写她的女仆,写她的形形色色的房客的篇幅相比,后者多得多,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笔墨。这就是常说的散文的 。答案:形散神不散4罗马自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朱自清介绍了最著名的 答案:圣彼得堂5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
40、起了台州30和 ,也是这种静味。 答案:白马湖51 论自己中,翻开词典, “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一大堆 。答案:哲学 、道德、诗文和废话、人、我、悲喜剧。52 论自己中,力量不够的话, “ , , , ” ;得寸是寸,得尺是尺。答案: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53 论做作中, “ , ” ,有些事大概还是装聋作哑的好。答案: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54 论做作中 , 有时不免“妆模作样” , “装腔作势” 。答案:有能耐的人、有权位的人。55 论青年中 在 里第一次指出现在一般人对于青年的估价超过老年之上。答案:冯友兰、 新事论 赞中华56 论青年中指出:他们一面得安慰老年人,培养青年人,一面也在 , 。答案:讥笑前者、烦厌后者57 飞中,作者是从 飞到 。答案:昆明、重庆58 论气节中说到古代注重礼乐,乐得精神是 ,礼的精神是 。答案:和、节59 论气节中,冯雪峰先生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 ,二是 。答案:忠臣、清高之士60 论吃饭中,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 ” ,见于管子 牧民篇,一是“ ” ,是汉朝郦食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