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6271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词赏析策略,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郭惠宇,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2.掌握诗歌的类别及其特点,3.认识诗歌赏读的一般规律,理清各个历史时期诗歌发展的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熟悉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文学源头及特点,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格律诗,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关注题目、作者(知人论世)读懂诗歌的文句,身临其境,神会其中,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会文句 产生意象,3.认识诗歌赏读的一般规律,影响读懂的主要原因,涉及文言字句,涉及特定用法,涉及特殊背景,涉及用典手法,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铁

2、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赵嘏长安晚秋,此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因写玄都观桃花,被贬连州作刺史。十四年后,诗人重返长安,再游玄都观,回忆起旧事,又写下了这首诗。,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试大纲(2012年),考试背景的赏析要求,技巧,主旨,语言,形象,主旨:抓要点,整体把握形象:知虚实,联想推测技巧:厘术语,赏情析理

3、语言:懂涵咏,品味意趣,古代诗词的赏析策略,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用典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意象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抓要点,整体把握,主旨,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如: (1)登临之作 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 (2)怀古之作 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 (3)叙事之作 多借抒情; (4)咏物之作 多托物言志; (5)送别之作 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白居易观刈麦,诗人叙写观

4、刈麦的所见,抒发某种感受。这一层意思。要在一接触到题目时就明白,待读完诗作,就明确了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抓住了诗歌的主旨。,如陆游的梅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题目认识对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喜悦 回顾曾经与故人相逢,“酒逢知己千杯少”令人喜悦;描写现在相会时“情如旧”的“欢笑”,这是令人喜悦的。从留连秋山景色、不愿归去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的喜悦。 悲,表达了

5、伤感的情怀。与朋友一别,相隔10年,10年的漂泊生涯,人已经是“鬓已斑”,漂泊的悲情尽在不言中。,早 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从字面读出感觉,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唐武宗会昌八年,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南犯。边地的人民不堪骚扰,流离四散。杜牧时任黄州刺史,听到消息,十分关注和同情边地人民的命运。当他看到由北南飞的早雁时,触景生情而赋诗。诗歌通篇采用象征手法,借“大雁”这个意象,写出边关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境遇,抒发诗人的关切之情,表现诗人的同情之心。,阅读下面

6、一首词作,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89题。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 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9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

7、什么思想感情?(4分)答:王诗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2分)董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分),从注释破解难点,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托物言志,词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从作者了解背景,从用典找到根据,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

8、一箭射天山。 1. 分析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马援,东汉光武帝时期被封为“伏波将军”。晚年仍镇守西北边陲,光武帝体恤其年迈体弱,屡次下诏让他回京城养老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东汉班超,汉武帝时被封为定远侯。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年,上疏朝廷,奏疏中有“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之语。,据 旧唐书 薛仁贵传 记载:大将军薛仁贵曾带兵抗击突厥于天山,发三箭射杀敌军为首三人,余众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覆没,只轮不归的典故。,表

9、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征 人 怨 柳 中 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从题干得到启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这首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从首联找到

10、特点,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这首诗体现了将士们怎样一种情感,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答: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 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可看出。,从尾句参透主旨,结尾方式:或以景结句 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 或以问结句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这里是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宣城】今安徽宣城市。【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子规鸟” :不如归去。,从意象把握情感,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12、,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从意境洞察心胸,常见的思想感情,(1)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2)疾恶如仇的愤世情怀 (3)征旅生涯的离愁别绪 (4)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

13、5)贬谪放逐的失意情绪 (6)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7)人情淡薄的厌世情绪 (8)任劳任怨的奉献之情 (9)无私奉献的忠诚精神 (10)鞠躬尽瘁的报国之志 (11)世态炎凉的凄冷之情 (12)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3)花鸟虫鱼的喜爱之情 (14)怀才不遇的忧郁之情 (15)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16)孤寂落寞的悲愁情绪 (17)壮志难酬的苦闷情绪 (18)洁身自好的清高之情 (19)放荡不羁的傲世情怀 (20)闲适恬淡的归隐之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14、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纠错案例】,误答示例:渲染全诗的意境,营造一个氛围,便于诗人的抒情。,正确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概括笼统 浅尝辄止,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09安徽】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

15、“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误答示例: “空惆怅”,写当年屈原徘徊在汨罗江边,为自己爱国的情怀不被理解而惆怅; “无人解”,感慨后人无法读懂离骚,读懂屈原,表达出对屈原忠义气节的赞扬。,正确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不及全诗 回答不周,【纠错案例】,人物形象,事物形象,A、诗中抒情主人公 (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6、 (主要是咏物诗),诗歌形象,形象,知虚实,联想推测,【12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1如何分析人物形象?,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08湖北】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 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

17、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参考: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年龄。,注意细节。,

18、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2天津】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2如何赏析咏物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08广东】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19、(5分),参考:吕诗着重描写的是淡定从容,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1.抓住咏物诗的特点进行分析,2.抓住所描写的事物的相关语言进行分析,如何赏析咏物诗歌,特定内涵形象,冰雪忠贞高尚 月亮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折柳惜别 蝉品行高洁 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 莲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 鸿雁游子思亲、羁旅伤感 鹧鸪离情 ,【09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

20、):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12湖南】 度破讷沙 (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3如何把握意境特点?,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

21、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如何把握意境特点,孤寂冷清 萧瑟凄

22、凉 寥落萧条 荒凉孤寂 冷寂幽静 幽美空灵 恬淡闲适 清新自然 静谧安娴 恬静优美 宁谧朦胧 生机勃勃 苍凉雄浑 辽阔高远 壮阔旷远 雄浑壮阔 雄奇优美 繁华艳丽 热烈高亢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词,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宛陵旧游 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注】“宛陵”即宣城。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楼。李白在宣城时常登“谢公楼”。诗人将谢朓、青山、李白、楼几个意象组合成“谢朓青山李白楼”,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误答示例:诗人将谢朓、青山、李白、楼几个意象组合成“谢朓青山李白楼”一句,将名词与名词连缀一起,将不同地点的景

23、物,不同时代的人物叠加一起,诗句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正确答案:诗人善于运用形象,以虚写实,此处的“山”与“楼”,文义互见,既可以理解为谢朓欣赏过的青山,李白登过的楼,以谢朓著名的青山,以李白著名的楼:或者是谢朓建的楼,李白欣赏的青山含义十分丰富,谢朓、青山、李白、楼,错综交织,融成一片,山水和人物之间,仿佛彼此都渗融着对方的血肉了,诗人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给人们联想飞翔的余地,大大扩大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不善联想 拙于表达,【纠错案例】,【纠错案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

24、,暮云遮。 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概括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误答示例:本词描写了一个充满悲愁的主人公王昭君形象。词作通过雪冷雨寒等富有地理特征的意象,通过“倚栏干”、“一望”“京华”等细节描写来表现昭君思念故乡的悲苦形象。,正确答案:词上片写春到南楼,时值元宵节。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游子的注意。游子如从睡梦中惊醒,独倚栏杆,心生悲凉。下片“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住了望眼,虽竭力寻望,还是望而不见。全词通过描写异乡幽寂清冷的环境,塑造了一位孤寂无聊、思乡心切、思归情浓的羁旅者的形象。,一叶障目 误解诗意,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25、两竿落日西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纠错案例】,正确答案:拟人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之情,基调活泼有趣。,误答示例:拟人手法。杜诗表现了西风吹刮下绿荷相互争斗之恨,反映出官场险恶;杨诗表现了荷花被“碧伞”深藏后的愁绪,反映出人才

26、遭受压抑。,不会比较 拔高歪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双关、叠词、互文,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情景、虚实、动静、点面、抑扬、正侧、用典、联想想像、衬托烘托、象征比兴、借古讽今、伏笔照应、对面落笔、重章叠句、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渲染、白描、多角度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技巧,厘术语,赏情析理,【1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

27、):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

28、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修辞手法:,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贺铸横塘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的锦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29、。 (元曲蟾宫曲),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06安徽】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写自己和友人别离后的孤寂飘零,从而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2浙江】未展芭蕉 (唐) 钱珝

30、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

31、象为实,抽象为虚,(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05全国卷】,【答案】 (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

32、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露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情。,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06江苏卷】,(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注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33、【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纠错案例】,误答示例:诗人托物言志,用杏花自喻,花被春风缠绕并占尽春色,实写自己官场辉煌,写花纵使被吹作雪也胜过碾作尘泥,也就是说自己纵使客死任上也胜过一无所用。以花喻人,写出了自己悲壮的决心。,正确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主观臆断无据可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山

34、东】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撚(ni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误答示例: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表现了词中人物应春归而生痛恨的感情变化。,正确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纠错案例】,概念不清 张冠李戴,

35、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 (篇),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 (词),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 (句),诗眼,炼字,语言,懂涵咏,品味意趣,答题模式:,步骤一: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或分析其修辞技巧。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活用、修辞及其他表达技巧。) 步骤三:总结表达效果。(点出该字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解答要点:,炼字:指诗人刻意选择的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字,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云破月来花弄影,品味关键词语炼 字,【12

36、四川】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还原句中,描摹图景),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烘托意境,表达诗情)。,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清

37、代刘熙载:“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映照。”,步骤一:分析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解答要点:,答题时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必须结合全诗内容、意境和主旨,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答题思路:,品味关键词语诗 眼,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并请分析。,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一片”与“万重”,“

38、野鸦”与“孤雁”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一:分析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诗 眼,步骤三,解释手法、内容。如是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或者抓住其中的精炼传神的词语进行理解,或者抓住修辞手法进行理解如是抒情句,就分辨清楚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再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解答要点:,理解关键诗句,【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9、摇曳碧云斜。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概括语言风格,清新: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明快: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明白晓畅。 含蓄: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朴素:指语言朴实无华。或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平易近人。 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华丽: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豪迈雄奇、雄浑豪放。,此外还有:

40、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细腻、苍凉悲壮、多用口语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杜甫观山水图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牧赤壁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李贺梦天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岁岁金河复玉

41、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11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平实,没有华丽辞藻

42、,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给予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的表露,均语浅而意深,【07浙江】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

43、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 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为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迫的样子。,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纠错案例】,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比兴手法;对比手法),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对比手法。 ),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拟人的手法;语言通俗、生动,叠词的运用;对偶。 ),误答示例:乌衣巷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厌恶官场生活的气节;人月圆是寓情于景,写诗人看到老百姓背景离乡而泪湿青衫的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理想;山坡羊是先写景后抒情,从表现自己要求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三首诗在语言上均充满人文情怀。,答非所问过度诠释,鉴赏诗歌的形象、主旨、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旨:抓要点,整体把握形象:知虚实,联想推测技巧:厘术语,赏情析理语言:懂涵咏,品味意趣,再 见!,2012.10.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