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组织贴扎技术应用镇江市中医院康复科一、基本介绍软组织贴扎软组织 贴扎技术是指将各种类型贴布、绷带等贴于体表产生生物力学及生理学效应,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或特定治疗目的的非侵入性治疗 技术 。包括白帖 ( white athlete taping) 、肌内效贴 (Kinesio taping) 、专项贴扎法(麦克康纳尔 functional fascial taping)。Kinesio Taping肌内效贴布的发明者肌内效贴布的发明者加濑建造加濑建造 Kenzo Kase, D.C.(1942年生于东京年生于东京 70年代发明肌内年代发明肌内效贴布效贴布 ) 维持其手法治疗维
2、持其手法治疗来自英文 “ 运动机能学 Kinesiology” 前缀,日文汉字为“ 筋内效(贴) ” ,中文即 “ 肌内效(贴) ”初衷是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使得在支撑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不妨碍身体正常活动目前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界、运动医学界,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淋巴回流、消除软组织肿胀及疼痛、增加感觉输入、放松或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贴 布 基本特性颜色组成:第一层:近似皮肤厚度及质量的棉布第二层:医用亚克力胶层第三次:背亲纸 弹力 :向心力 ; 物 体受外力作用 产 生形 变时,本身所具有 对 抗形 变之恢 复 原 状 的力量 张力: 离 心力 ; 受到外力作用,贴布本身具备的延展性 应力: 来
3、自贴布的垂直力量 切力: 贴布单位面积的横向力量,水平牵动皮肤褶皱走向 黏力: 黏胶贴服皮肤力量白贴:固定效果佳,固定关节位置及限制软组织活动,软组织稳定的状况下修复,抑制肌肉收缩及减少关节活动,减少炎性渗出,减轻疼痛。肌内效贴:具有合适的弹性,全关节活动时满足灵活度舒适度需求,并且贴扎的不同方向及拉力在肢体运动过程给予支持、训练、放松,同时改善循环以及感觉输入。比较 白贴 麦克康纳尔 肌内效不含乳胶 不需要贴扎前准备 弹性 亲肤、透气 不影响活动 多日贴扎 防水 促进循环 Briem K,Eythorsdottir H,Magnusdottir RG,et,al.Effects of kin
4、esio tape compared with nonelastic sports tape and the untaped ankle during a sudden inversion perturbation in male athletes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1,41(5):328335.Huang CY,Hsieh TH,Lu SC,et al.Effect of the kinesio tape to muscle activity and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in healthy inactive pe
5、opleJ. Biomed Eng Online, 2011,10:70.Hwang-Bo G, Lee JH.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in a physical therapist with acute low back pain due to patient handling: a case reportJ. 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2011,24(3):320323.几种贴扎比较二、相关研究肌内效贴软组织贴扎软 组织的重点功能 运动的执行单位: 肌肉 运动的控制单位: 神经 运动的营养单位: 血管 运动的支持单位: 韧带
6、 运动的链接单位: 筋膜减轻疼痛33位斜方肌疼痛与无弹性对照I型 肩峰为起点沿斜方肌形状向枕部延展,贴布拉力 120%-130视觉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及最大疼痛忍受值 (maximal pain tolerance)即刻有差异, 24H后也有减轻 王滢瑄,程淑敏,陈若佟等 . 贴扎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疗效:前驱研究 . J 台湾复健医志, 2008; 36(3): 145 150.减轻疼痛Paoloni等在一项随机单盲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肌内效贴可以减轻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并使其肌肉快速
7、正常化。认为它是一种有效的减轻疼痛的辅助物理治疗方 法。另外一项关于非特异性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肌内效贴布贴扎即刻及贴扎 4周后,肌内效贴组相比对照组疼痛减轻程度有小幅度提高 。 Paoloni M, Bernetti A, Fratocchi G, et al.Kinesio Taping applied to lumbar muscles influences clinical and electromy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J.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11 ,47(
8、2):237-44. Castro-Snchez AM, Lara-Palomo IC, Matarn-Pearrocha GA,et al. Kinesio Taping reduces disability and pain slightly in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randomised trial J . Physiother, 2012,58(2):89-95.膝骨性关节炎 40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与常规局部理疗对照(超短波 +超声波) 在膝周肿胀明显处首先采用两条 68 爪形贴布,锚分别从股骨内、外上髁,发出多尾如双手交叉状重
9、叠于膝周(不施加任何拉力或仅施10%以下的拉力); 疼痛明显处采用肌内效布 X形痛点贴扎 VAS 主观疼痛度在第 1天、 3天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第 5天后评分无差异。l余波 ,冯能 ,祁奇 ,何结实 ,李跃红 ,瞿强 ,陈文华 . 肌内效贴短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疗效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01:56-58.膝骨性关节炎减轻疼痛可能机制皮肤及肌肉同时被刺激,通过闸门学说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肌内效贴增加了皮肤与肌肉的间隙,直接减轻了皮下痛觉感受器的刺激 。 Y.H. Hsu, W. Y. Chen, H.C. Linc, et al. The effects o
10、f taping on scapular kinematics and muscle performance in baseball players with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J.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2009, 19(6):1092-1099. Kahanov L. Kinesio taping: part 1. An overview of its use in athletesJ. Athlet Ther Today ,2007,12 (3): 17-8.改善活动度改善关节活动度
11、可能的机制肌内效贴放松了紧张的肌肉增加了患处的感觉输入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心理上的恐惧 Gonzalez-Iglesias J, Fernandez De Las Peaas C, Cleland J, et al. Short-term effects of cervical Kinesio taping on pain and 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whiplash injur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9,39 (7):
12、 515-521. Hsu YH, Chen WY, Lin HC, et al. The effects of taping on scapular kinematics and muscle performance in baseball players with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J. J Electromyogr平衡功能平衡功能 MS( II级证据, A级推荐) 研究方法: Marco Cortesi 等( 2011)评估肌内效贴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站立平衡的影响。将肌内效贴直接贴在患者双侧小腿皮肤,维持 2天。在无其它干预下,分别评估患者贴扎应用即
13、刻及去除贴扎后的平衡能力SWAY, 摆动速度 (, 30秒重心摆动轨迹与长度 等 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左右向内临床性评估没有差异;在前后向,基线和贴布应用后在摇摆长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摆动速度也有改变趋势。非贴扎组在各时间段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肌内效贴的使用在稳定身体姿势上有较好的即时效应 Cortesi M, Cattaneo D, Jonsdottir J. 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standing balance in subjec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 pilot studyJ. NeuroReh
14、abilitation, 2011, 28(4): 365-372.肌内效贴 综合其它疗法 可促进 、放松 肌肉,支持关节结构,减轻疼痛,并提供 持续的感觉输入(触觉 本体感觉 ) 的反馈来实现和维持 良好 的身体 力线 Jaraczewska E, Long C. Kinesio taping in stroke: improving functional use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n hemiplegia. Top Stroke Rehabil. 2006,13(3):31-42.肌肉功能与力学矫正:( III级证据, A B级推荐)三、应用进展肌内效贴技术应
15、用范围1、骨科及运动损伤:颈腰椎病、姿势不良、膝退行性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损伤及各类肌腱、韧带、肌肉急慢性损伤。改善肿胀、疼痛、感觉输入,提高运动能力。2、神经科疾患: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异常,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等。改善感觉输入,促进下肢伸直协调动作并促进躯干旋转,维持稳定性。3、儿科疾患:儿童脑瘫,加强肩关节稳定性,增强腹肌收缩,改善下肢痉挛。4、其他:感冒鼻塞、痛经、塑身等肌内效贴常用术语1、摆位:贴扎区域被拉伸或缩短的相应肢体的主被动摆放位置。2、锚:最先固定的位置。3、基底及尾端:锚贴妥后,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4、延伸方向:锚或贴扎部分先
16、固定后,尾端延续固定端贴扎的方向。5、回缩方向:尾端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6、拉力:自然拉力指对贴布不施加任何外加拉力或仅施加小于 10%的拉力(淋巴 0-20%,肌肉 5%-10%,筋膜矫正 10%-20%,软组织支持 20%-30%,瘢痕塑性 30%)核心理论是贴扎与人体之间的力学互动与感觉输入摆位和拉力大小及方向是技术关键牵伸状态摆位及自然拉力是产生良好褶皱的关键 (褶皱提起局部皮肤,增加皮下间隙,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改善筋膜组织液的流动及软组织的滑动)尾向锚的回缩方向是作用方向肌肉贴扎技术肌肉贴扎通常使用 10%左右(相对自身绝对长度)的拉力。因为贴布已经有 5 10%的预牵伸力,所以被认为是无张力贴扎 。若是 相对于贴布最大拉伸长度而言,促进时可至 2035%,放松时可至 20 25%。患者 摆位均在贴扎肌肉的反向牵伸拉长的位置 。胸大肌贴扎韧带贴扎技术在 前述肌肉贴扎技术中,贴布的 “锚 ”、 “尾 ”无张力以利稳定,而应用于韧带时,贴布从中间撕离背亲纸,整体以 极大乃至最大拉力 贴于治疗区域,此时不存在锚的概念,同时关节处于伸展位并处于一定张力状态,预留两边为尾端不施加拉力自然贴上。髌韧带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