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 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2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
2、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概念辨析:水资源:人们能够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各种水体水能(水力)资源: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它的大小与流量和落差成正比水利资源:包括航运、灌溉、水产和水能等方面的 利用,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流域综合开发治理,不同河段开发利用,上游,流速快,水能开发,中下游,流速较缓,航运,形成平原,淡水资源灌溉,防洪、旅游、养殖、供水,小结,学法指导,分析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势: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气候:降水量多且均匀,季节变化小人文条件: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量大。,河流开发可能遇到问题,上游,中下游
3、,水土流失,洪水、泥沙淤积、断流、咸潮、污染等,大坝建设问题,移民、投资、生态与环境破坏、泥沙,流域整治开发模式:,河流治理的一般方法:,上游(山地)主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一般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平原)一般加固堤坝植树造林主要在上、中游,长江,气候,带(温度带),季风气候区,区(干湿区)年降水量大于 mm,地形:经过 级地形阶梯,多种地形单元。,土壤:主要为红壤,四川盆地紫色土,植被类型: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丰富,径流总量 ,汛期 .,径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结冰期,流程 流域 , 支流 落差 。,含沙量 较小,一、长江概况,亚热,无,大,大,湿润,800,大,长,三,长,广
4、,众多,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游,中游,下游,宜昌,湖口,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特征:,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特征,(2)开发:,1.林业 2.观光旅游业 3.利用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发展工业。 4. 水能开发,(3)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山地为主,以溯源侵蚀、下蚀作用为主,V形河床 南北支流众多,水量 大 ,落差 大。,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2、中下游地区:,(1)特征:,中游以侧蚀作用为主,河道弯曲,地势平坦,流速放缓。,下游流量大,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平稳,以 沉积作用为主。槽状河床,河道宽阔,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2、中下游
5、地区:,(1)特征:,1.发展灌溉、平原发展商品谷物种植业 2. 航运,(2)开发:,(3)问题:水体污染、洪涝,长江流域多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材料一,从材料一得出,长江流域的气候特征是 ,从气候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的水文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量总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降水变率大,主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读图名,读图例,2.根据材料二图C河道剖面特征分析,长江水患主要发生在 游河段,黄河水患主要发生在 游河段,从地形角度分析这两个河段易发生水患的共同原因是 。,中下,下,地势平坦,
6、流速缓慢,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材料二,从材料二图D看出荆江河段河道 ,属于长江 游河段,其成因是该河段以 作用为主。这样的河道使长江的流速 ,排洪泄洪能力减弱。,弯曲,中,侧蚀,缓慢,材料二,材料三图E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资料4所反映的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原因是: ,该问题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是,材料三,1.上游水土流失,泥沙沉积湖中2.围湖造田,长江水系的湖面不断缩小,易出现洪涝灾害,上游段草场退化严重上中游段对森林资源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读图名,读图例,流域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径流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中游河道弯曲,流速慢,泥沙淤积。
7、,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升,湖泊淤积。中下游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洪涝的成因总结:,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整治措施:,流域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径流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中游河道弯曲,流速慢。,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升,湖泊淤积,中下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裁弯取直,分洪工程建设,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保护植被,严禁围湖造田,实行退耕还湖。,建设水利工程设施,如大坝,成因:,自然,人为,(2009年高考天津卷)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1)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
8、落差大,、支流多,河流年径流量大,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航运、供水、发展旅游(任答两点4分),(2009年高考天津卷)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2)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 、 。,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3)简述乙图中的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09年上海高考)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万里奔流,途经11个省区和直辖市,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约占全国面积1/5的长江流域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创造了全
9、国1/3的GDP。长江的开发与保护是影响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今年4月20日以“长江河口城市”为主题的第三届长江论坛在上海举行,共商健康长江、生态河口与美好城市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1)读“长江流域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 。 (2)长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入海,其间塑造了不同的地貌景观。看图完成下表。,(3)乙地(见图)所在的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右图反映的是( ) Aa为凹岸侵蚀,b为凸岸堆积 Ba为凸岸堆积,b为凹岸侵蚀 Ca为凹岸堆积,b为凸岸侵蚀 Da为凸岸侵蚀,b为凹岸堆积,(4)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
10、凭借其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地理优势,发展了区域经济。“长江流域图”中甲地附近建造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是_;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5)“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但是经济发展使流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读下图可知,该时段内长江流量小、水位高;流量未达历史最高,而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其原因是_。,黄河的治理,用,治,防,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土质 气候 地形 植被,人类活动,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千沟万壑,植被稀少,过度开垦滥采乱挖,黄 河 上 游 地 区 的 忧 患 及 成 因 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 干旱、植被破坏,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土质疏松,暴 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
11、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地上河,黄 河 下 游 地 区 的 忧 患 及 成 因?,下游:“地上河” 、 决堤 地势缓、水流慢、泥沙淤积,黄河下游存在的忧患,下游断流:自然原因:河流沿线降水量小,河流流量小;人为原因:上游灌溉大量用水,中下游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用水量大。措施:加强水量统一调度管理节约用水。,荒漠化严重,还草还林,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地上河”,带来洪水,加筑堤坝,疏通河道,合理用水,凌汛,爆破,上游,中游,下游,断流,治理黄河的关键,凌汛:1有冰期 2由低纬流向高纬,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陕西延川黄河
12、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图a虚线框内)是我国目前最密集,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好的干流峡谷型蛇曲(图b)。 材料二:图b中碾畔村和清水关村 都曾经是黄河岸边的码头,比较 兴盛。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清 水关村已经荒废,碾畔村由曾经 的400多人到现在仅30多人,而 伏义村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 有所增长。,图a 图b (1)黄土高原主要是 作用下形成的,目前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从水循环的角度,黄河属于水循环的 环节。(6分) (2)伏义村处于河流的 (凹或凸)岸,以流水 作用为主,可利用的耕地较 ,一直以来以发展 业为主。(8分) (3)简要分析清水关村和碾畔村兴盛和衰落的原因。(6分) (4)运
13、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41.(28分) (1)风力沉积 水土流失 地表径流(或径流)(6分) (2)凸 沉积 多 农(种植)(8分) (3)兴盛:清水关村和碾畔村均处于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水较深,建设有码头。这两个村庄依靠码头发展商业(第三产业)兴盛起来。(2分) 衰落:公路等现代运输方式的发展,使黄河水运衰落;凹岸受流水侵蚀的影响,缺少可利用耕地,以致村庄衰落。(4分)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少,使黄河下游沿岸土地肥力下降;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减缓,甚至海岸侵蚀后退;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黄河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水灾害可能减轻;等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满分8分),田纳西河的开发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