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督教文化对教堂建筑的影响.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5522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督教文化对教堂建筑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督教文化对教堂建筑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督教文化对教堂建筑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 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年第 3 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3 2012在 古代欧洲建筑史上 ,教堂建筑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 随着圣事 弥撒逐渐分离出来 ,成为一项独立的活动 , 去教堂做礼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基督教信徒对上帝的虔诚 ,对天堂的向往 ,促使人们在人间营造神的殿堂 ,从而推动了教堂建筑艺术的发展 。一 、基督教教堂的发展历程随着基督教的发展 ,教堂建筑形式也不断发展变化 。在中世纪 ,西欧教堂的发展

2、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 )地下墓窟和宅邸教堂基督教成立初期 ,罗马皇帝对基督徒进行宗教迫害 ,大批基督徒因此丧生 。为逃避杀戮 ,教徒们的集会都是在墓窟中秘密举行的 。 最初 ,大多数墓窟建于地面之上 ,也有一些地下墓窟 ,这些墓窟被称为卡塔康宝 (Catacombs)。 卡塔康宝的内部 ,有可以容纳多人的墓室 , 墓室内部布满了与基督教内容相关的彩绘 ,这种在墙上彩绘的传统一直延续到 5 世纪2。 人们将地下墓窟连接起来 ,使其变成相通的走廊 ,一座永恒的地下城池 。早期基督徒也常常聚集在私人宅邸中做礼拜 。随着宗教迫害的消除 ,礼拜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 ,不适宜再在普通私人住宅中进行 ,

3、住宅建筑被加以改造 ,宅邸教堂便被发展起来 。(二 )巴西里卡式教堂基督教被拥立为国教后 ,教会随之由地下转移至地上 ,人们集会的地方不再是地下墓窟 ,开始有了专门的教堂 。 最初的祈祷所 ,是对原来异教神庙或宽敞的建筑物加以改建和利用 , 由长方形会堂改建而成的 ,在古代被称为巴西里卡式3。 这种形式曾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教堂建筑形式 ,在欧洲流行了数百年 。 长方形教堂的造型特点在于其主体建筑为长方形大厅 ,大厅被两排柱子分隔为中殿与侧廊 , 将入口设在西面 。 这样的布置 ,不仅能使圣坛的方位自然布置在东面 ,而且使进入教堂的会众 ,在礼拜时能够直接面对教堂东端半圆形后堂的窗户上透入的阳光

4、。(三 )罗马式教堂5 世纪以后教堂建筑出现了新的形式 ,即中心穹窿形式 。 它仿造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建筑风格 ,参照早期 “巴西里卡 ”教堂形式 ,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高超的技艺 ,风格多以抽象含混为主 。 教堂通常建成拉丁十字架形式 ,一座有纵深感的长方形中殿 ,中厅宽度一般小于 10m,高度小于 20m,两间短耳堂及一间半圆形的后殿 。 罗马式教堂主要是在窗 、门和拱廊上广泛采用罗马式半圆形拱顶 ,以一种桶状拱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支撑 。(四 )哥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是 12-15 世纪时继罗马式建筑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由罗马式建筑形式演变而来 ,但在形式和内容上比罗马式更丰富

5、复杂 。 该建筑形式最先出现于法国北部 ,是对巴黎附近的圣丹尼斯的加洛林王室大修道院的重建 ,最初的工程只是为增建一个西立面 ,用一个前廊将新的立面与原有建筑中殿连为一体 。 这一看似偶然的工程 ,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风格 。哥特式教堂仍采用砌体结构 ,抛弃了罗马式教堂的半圆形穹 ,代之以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 , 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劵 ,轻盈通透的飞扶壁 ,修长纤细的壁柱 ,造型挺拔的尖塔和彩色玻璃花格窗 。 教堂内部形式是拉丁十字 (纵长十字 ),呈东西走向 ,祭坛在最东端指向耶路撒冷 。 建筑中厅一般宽 ,但很高 、很长 ,使得教堂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很强 。 教堂内部裸露

6、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 ,将中厅和走廊分开 ,内部还有许多布局和谐的圆柱 。 教堂壁上 、柱身均饰有形象生动的浮雕 。基督教文化对教堂建筑的影响李 文摘要 :回顾了西欧教堂建筑的发展历程 。分析认为基督教的垂直宇宙观以及基督教文化中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光的追求 、对永恒的追求等思想 ,对教堂建筑形式的变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中世纪 ;基督教 ;教堂 ;建筑形式 ;建筑艺术中图分类号 :B9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999(2012)03-0150-03作者简介 :李文 (1987-),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历史与社会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

7、期 :2011-11-16 150 二 、基督教文化对教堂建筑形式的影响中世纪西欧教堂建筑是基督教文化影响的结果 。教堂建筑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隐含了宗教精神 ,昭示着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 哥特式教堂的出现 ,使基督教的深层文化内涵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宗教与建筑的融合更加完美与和谐 。 教堂建筑在中世纪经历了完美的蜕变 。(一 )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光的追求最初 , 基督教接受了古代民族太阳崇拜的习俗 ,将教堂布局改为坐东朝西 , 祭坛设在建筑物的东端 。中厅末端为半圆形圣所 ,圣所的前沿布置祭坛 ,圣所上部多为拱形圆顶 。 教堂的大门开口朝西 ,使信徒们礼拜时能朝向东方 耶稣圣墓的所在 ,同时也是圣

8、殿耶路撒冷的所在 。 以后教堂大门朝西成为惯例 ,即使开口不朝向西方的教堂 ,也把正面叫做西面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中 , 对上帝之光或 True light的追求 ,成为建筑和艺术的主题之一2。 在基督教的新约圣经中 ,基督耶稣被直接喻为照亮人世的光 。 随着教堂建筑的发展 ,教堂在形式上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最初的教堂内部阴暗狭小 ,缺少光线 ,地下布满坟墓 ,厚实的石墙 ,狭小的窗户 ,半圆形拱门 ,低矮的圆屋顶 ,上部以圆弧形拱环装饰 ,室内形成交叉的拱顶结构 ,以及层叠相重的连拱柱廊 ,给人一种肃穆 、压迫和神秘的宗教气氛 。教堂西立面的增加使得教堂内部的空间增大 ,高度也逐渐增加 。

9、 哥特式教堂利用立柱和扶壁将教堂的重量转移到外部的地基上 ,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 ,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面积 ,而支柱又全由垂直线组成 ,几乎没有墙面 ,雕刻 、壁画之类无立足之地 。 对光的追求是哥特式建筑的初衷 ,窗户的尺寸大大增加了 ,从而允许空前规模的采用彩色玻璃窗画4。 由于彩色玻璃能够依靠光线的穿透而清晰 ,光线通过图案各异 、色彩斑斓的玻璃窗透入 ,照亮教堂的上部以及整个唱诗班的席位 。 这一结构设计 ,使教堂内部不再空空荡荡 ,而是浴满了光线 。 神学家认为明亮的教堂应该像天堂一样 ,从天上射进的阳光 ,像 “神启 ”进入信徒的心灵 。 通过圆花窗上的七彩玻璃射入

10、的光线 ,产生了特别动人的色彩效果 ,好像圣灵穿过圣母的身体照亮教堂 ,形成一种飘忽的氛围 ,使人们忘却现实的痛苦 ,唤起人们心灵的回应 。(二 )基督教的垂直宇宙观的影响早期的基督教思想中就包含了基督高高在上的观念 。 上帝与人类立下彩虹之约 ,雅各梦中见一个梯子 ,立在地上 ,梯子的头顶着天 ,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去下来 ,耶和华站在梯子上 (旧约 创世纪 )。基督教以天梯的形式将这种垂直系列具体化 。垂直的宇宙观促使教堂从低矮向高耸发展 。哥特式教堂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 。 教堂的宽与高的比例在 13 左右 ,造成一种惊人的效果5。 教堂建筑室内净空的高度最初一般都不足 20m,而许

11、多大型哥特式教堂其内部净空的高度一般都超过 30m,有些甚至接近或超过了 45m。 如夏特尔大教堂净空为 37m,亚眠大教堂中厅净空高 43m,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中厅高 45m。 这种向上涌的趋势也表现在教堂建筑的标志性部分即钟塔的高度上 ,如夏特尔主教堂高 107m,斯特拉斯堡主教堂高 142m, 乌尔姆主教堂钟塔高度甚至达到161m。 哥特式教堂的直升线条 ,奇突的空间推移 ,透过轻巧雕刻的装饰 ,给人造成一种 “非人间 ”的境界 ,把人们的意念带向 “天国 ”,成功体现了基督教垂直的宇宙观观念 。基督教把宇宙分为天 、地和地下三界 ,这三界的空间模式是相关联的 。在此基础上又分为多重的天

12、界和多重的下界 ,基本形式是地狱与天堂的对立 。 下界地狱为死者和冥世鬼怪麋集之所 ;上界天堂为神祗所居 ,渐渐成为特选子民亡后所赴之域 ;介于上下两界之间的地方则是人类居住的大地 。 随着教堂的发展 ,基督教这种垂直性的信仰系统更为强化 ,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尖塔 ,腾空飞跨的飞扶壁 、山花与侧檐墙上无数向上耸起的塑像与小尖塔 ,好似被某种向上的力所拉拽而成的尖拱劵与尖拱劵侧壁窗框 ,以及着意拉拽成竖长条状的附在建筑外壁上的人物雕像 ,使信徒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 ,对上帝充满敬畏 。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风格突出体现出这种强烈的向上腾飞的力 。这种教堂建筑形式 ,将基督教的垂直宇宙观和现世生活进行了最

13、完美的结合 ,从而使得中世纪的人们能够更接近现世的上帝之城 。(三 )追求永恒的思想对教堂建筑的影响神学家奥古斯丁认为世界有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 ,地上之城是暂时的 、不完善的 、罪恶的 、会毁灭的 ;上帝之城则是永恒的 、完善的 、美好的 。人们接受末日审判之后 , 生前虔诚的人将会被允许进入上帝之城 ,其余将进入地狱 。 天堂是永恒的 ,每个人在死后都可以得到永生 。 基督教强调的是信仰 ,虔诚信仰基督耶稣 ,则可得到灵魂的拯救 。 圣经 宣扬耶稣受难死后三天复活进入天国 ,在灵魂上获得了永生 。 基于这样的理念 ,作为基督教艺术代表的教堂成为了信徒心中永恒和神圣的殿堂 。 古代埃及人在建筑

14、材质的选择上 ,公共建筑多以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也不例外 。石头本身的特性也使其成为建筑材料的首选 ,与木制建筑易受火损坏而不易保存的特点相比 ,石头坚不可摧 ,不受火 、风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象征着永恒 。在冷兵器时代的欧洲 ,以石头为主 151 要 材料修建的城堡 、教堂是人们的依靠场所 ,即使经历几个世纪后依然可以屹立不倒 。 石制教堂的修建 ,让人们感受到上帝的永恒生命 ,上帝之城在天国不仅能永恒存在 ,在地上也能够永恒存在 。中世纪西方人对建筑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教堂建筑就是一部象征基督教永恒思想的石头的史书 。教堂不仅是人们灵魂的寄托 , 使人们接近上帝的

15、场所 ,教堂更是神的殿堂 神在地上的居所 ,神圣而不可侵犯 ,是永恒的 、圣洁的殿堂 。 在西方人眼中 ,教堂不再仅仅是一个建筑 ,更是一件永恒的艺术品 。 他们不惜把几十年或者一个世纪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花在教堂建筑的修建上 。中世纪的教堂从奠基到竣工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 如巴黎圣母院的修建耗时 87 年(1163-1250),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耗时 120 年(1506-1626),瑞典乌普萨拉大教堂为 175 年 (1260-1435), 科隆大教堂从 1248 年奠基到 1880 年最终落成 ,前后经历了 6 个世纪6。 由此可见 ,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修建的漫长 。没有一座教堂是简简单

16、单的数十年就完工的 ,大部分教堂都凝聚了几代个甚至几十代人的心血 ,是人们追求永恒和至善至美的体现 。 教堂不仅是人们的祈祷场所 ,它变得更为神圣 ,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含义 。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 ,教堂建筑并不是建筑师个人或主观思维的产物 ,而是由一系列符号性的文化象征所限定的东西 。真正创造这些建筑的也不是建筑师个人的才华 ,而是积年弥久的文化本身 ,是基督教思想中种种象征性的追求驱动 。正是因为这种基督教文化和意识形态已经深深浸透人们的日常生活 ,才会创造出这些让后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埃文斯 .中世纪的信仰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432 王贵祥 .东西方的建筑空间 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94、119.3 黄俊 .神的殿堂 :浅谈基督教教堂的建筑艺术 J.南方建筑 ,2003(1).4 乔治 扎内奇 .西方中世纪艺术史 M.陈平 ,译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1:323.5 余太星 ,蒋天堂 ,董克宁 .石头与玻璃的平衡 :试论哥特式教堂的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 J.昆明大学学报 ,2005(2).6 刘金祥 .哥特式教堂之美 J.书屋 ,2004(12). 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