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钠与水的反应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钠与水的反应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 2 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
2、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本次课学习的钠与水的反应是这一章节的重、难点之一。二、学生情况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
3、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词不达意。(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次课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具体使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问题引入法:通过图片展示,引入问题“是否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发生反应”,启发学生思考。(2)情境创设法:
4、紧接着提出的问题为学生展示一则新闻,新闻中出现的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常见的,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3)实验演示法:通过一段实验视频学习本节课内容 通过演示实验中神奇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4)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本次课用“珠江水雷”作为引入,通过课堂学习揭开珠江水雷的秘密,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做出完整的解释。(5)新旧知识联系:本次课是在学习过钠的相关物理
5、性质的前提下对其化学性质做进一步探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且本次课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课中应用这一知识对反应产物做出合理推断,巩固知识点。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2)认识钠的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钠与水反应有关实验现象的原因,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钠与水反应演示实
6、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参加反应的“元素种类”和“原子结构”推导可能生成的反应产物,能“举一反三” 。(2)通过实验及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3)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4)通过/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观看图片,提出问题:是否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创设情境:通过“珠江水雷” 事件的介绍,设置谜题,由此引出课题:钠与水的反应事实验探究:观看实验视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作好记录引导学生列出记录下的实验现象,并做
7、出相应解释以旧带新:结合所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推导出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回到“珠江水雷” 事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开迷题。课堂小结,生成作业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引入【讲述】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金属。金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像大家冬天用的保温杯,家里烧水用的水壶,不锈钢盆等等。【展示图片】【讲述】既然我们可以用这些金属制品来装水、烧水,那是不是就说明了它们跟水是不反应的呢?【讲述】大家都觉得是是吧?那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不跟水发生反应的?不一定?大家都不太确定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新闻,大家看过之后应该就有答案了。聆听
8、,联系生活进行思考观看 PPT是可能是吧不一定沉默设置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热情。【播放 PPT】新闻炸起千层浪 珠江水雷【讲述】这是一则关于珠江水雷的新闻。在 01 年 7 月 7 日,珠江水面上漂来了几个装满了某种金属的铁桶,随后铁桶发学生疑问:1、铁桶中装的是何种金属2、为何在水中还会发生爆培养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分析生了爆炸。根据生活常识我们都知道,铁跟水接触是不可能发生爆炸的,那这里发生反应的有没有可能是铁桶里装着的金属呢?事实上确实是这里面的金属发生爆炸了。后来经专家认定,这种金属就是我们上节课刚学习过的钠。钠跟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能产生如
9、此大的威力?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钠跟水的反应,由此揭开珠江水雷的秘密。炸是可能是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实验探究【板书】钠与水的反应【讲述】我们先通过一段实验视频来了解钠跟水的反应。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几个点:1、钠的状态和变化;2、溶液的变化;3、是否有气体生成;4、是否有听到“特别”的声音。这个实验的现象比较多,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视频】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好,大家记录完了没有?哪位同学给我们描述一下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板书】 聆听观看,做记录,思考请一个同学讲述实验记录另一同学作补充通过实验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养成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并学会完整、全面地记录实验现
10、象理论解释【讲述】 (若同学回答不完整则再请其他同学作补充)哪位同学能根据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钠的相关性质,对这些现象作出分析?【板书】 (在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完成)【讲述】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谢谢,请坐。同学们,黑板上罗列出来的这些就是整个实验的内容了。这几个实验现象我们看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熔、浮、游、响、红。大家要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点对应的是什么,以及它们的相关解释。【PPT】板书总结【讲述】分析完实验现象,我们再来看看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有什么呀?钠和水。产物呢?我们刚刚分析过,生成了一种碱,还有一种气体对不对?大家知不知道这里的碱是什么?NaOH,对的。那气体呢,可能是什么
11、?思考钠的性质XX 同学对出现的现象做相应分析解释其他同学做补充做好笔记跟着老师一起完成方程式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内容,推断可能的产物氧气引导学生思考,大胆推断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结合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为学生展现完整、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知识有同学说是氧气,也有同学说是氢气。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大家看这个反应方程式,钠的化合价前后发生了变化,从 0 价升高到了+1 价。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像这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我们就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必定伴随着另一种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大家看,如果这个
12、反应中产物是O2,氧元素化合价从-2 价升高到 0 价,它跟钠一样是化合价升高的,就不符合了对不对。我们再来看看氢气。氢元素从+1 价变为 0 价,它的化合价升高了。它就是我们要找的反应产物啦。接下来配平这个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同学们拿起笔写下完整的方程式,每位同学都要学会配平。氢气联系学过的知识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会分析回归问题【讲述】学习完钠与水的反应,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珠江水雷形成的原因了吧。XX 同学,你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很好,谢谢 XX 同学。(完善解释)XX 同学回答培养学生自己小结知识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课堂【讲述】
13、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这个实小结验有哪些现象?. 同学们要把握好这些内容,会自己分析原因。方程式每个人都要求会写。作业【讲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刚刚观看的实验视频里,缺少了一个步骤,那就是对生成的气体的检验。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大家回去之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巩固知识,引发学生思考七、板书设计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现象 解释浮在水面 钠 水钠 熔成小球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四处游动 气体推力各方向大小不同所致 溶液 无色红色 生成碱“嘶嘶”作响 反应迅速,且有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 2Na + 2H 2O = 2NaOH +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