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2016 年度硚口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 年级物理试卷 区教学研究室 命制 2015年 11月 15前绝密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 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卷(选择题, 15 小题,共 45 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 物理答题卷 对应的表格中) 1.对以下的物理量估计最按近实际的是( ) A.今天的气温大约是 48 B.一支普通铅笔的长度是 18cm C.唱一遍我国国歌的时间为 15min D.中学生的课桌高度是 150cm 2.一位同学用分度值是 1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八年
2、级用)的宽度,并作了下面的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18.3cm B.1.83dm C.18.30cm D.183mm 3.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地前进了,但是,“驶 过”了旁边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4.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示中正确
3、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个数字就能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以平均值就可以消除误差 D.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最终能消除误差 5.在学校“运用物理知识破案”的趣味活动中,小明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的知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 A 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终地点 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 3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 5m/s 的速度跑步匀 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 0.6km 的速度骑
4、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 B 地 B.小王先到达 B 地 C.小李先到达 B 地 D.三人同时到达 B 地 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8.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小明
5、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9.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10.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11.在两杯水中都没有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
6、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比较 12.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实验室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3.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 释 错误的是 (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
7、凝华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城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工作时,在冷冻室中要液化,在冷凝器中要汽化 1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出 了霜 A. B. C. D. 1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就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说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
8、璃窗的外表面 第卷(非选择题, 13 小题,共 55 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16 23 题,共 31 分) 16.(2 分 )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他的几次测量结果记录如下: 18.25cm、 18.24cm、18.55cm、 18.25cm、 18.24cm。由他的测量结果可知,他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他的最后测量结果应记录为 _cm。 17.(5 分 )周末小明和妈妈到商场去购物,当他们一起站在自动扶梯上时,他发现前面的乘客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以 _为参照物;他抬头向上看时,却发现楼上的天花板离地越来越近,这时他是以 _为参照物,扶梯是向 _(填“上”或“下”)运动的
9、。如果以旁边的墙壁为参照物,则前面的乘客是 _的,这 一现象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 _性。 18.(4 分 )象群间大象的交流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因为大象发出的声波属于 _;我们可以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因为蚊子发出的声波属于 _;蝙蝠是黑暗的夜空中飞行时,能灵巧地捕捉昆虫,因为它利用了发出的 _所传递回的 _。 19.(4 分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外面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_,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_, _无法传声。 这个实验采用了_的研究方法。 20.(3 分 )如图所示,小明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
10、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量拨动。实验发现:拨动钢尺时,尺子发出了声音,说明声音是由尺子的 _产生的;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_(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填“高”或“低”)。 21.(4 分 )下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甲图中的汽车在做 _(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_m/s。 在 0 30s 这段时间里,图乙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_m/s,该车在做 _(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22.(6 分 )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 _现象;冰雕
11、作品的体积会一天天减少,这是 _现象 ;冬天的早上起床时,会发现窗户上出现冰花,这是 _现象。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份的 _;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 _过程,需 _热量。(注前第一、二、三、五项物态变化) 23.(3 分 )某学习小组用刻度尺与停表记录一辆遥控小车的运动情况,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小车在前 2s 的速度为 _m/s。 小车在第 4s 时运动的情况是怎样的? _ 小车 7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24 26 题,
12、共 15 分) 24.(5 分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_。 选用器材除小车、木板、垫板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 是 _和 _。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填“大”或“小”)。 实验测的数据如表所示,则木块在 B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_m/s。 小车的位置 0 A B C 各点距 O 点的距离 (s)/cm 0 30 60 90 小车从 O 点运动到各点所用的时间 (t)/s 0 1.5 2.0 2.4 25.(4 分 )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13、: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_(只填序号) 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 t 8min 时海波处于 _状态,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此时海波处于 _态。 26.(6 分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所用的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 _的性质制成的; 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小红 在不同时刻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
14、的情况如图 3 甲、乙所示,则 _图可能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在水温到达 89 时开始每隔 2 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 2 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_。 沸腾前,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 _形成的。 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越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27 28 题,共 9 分)。 27.(4 分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武汉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 A 地时,车 内的钟表显示为 10 时 15 分;当到达 B 地时,钟表显示为 10 时 45 分。求: 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 B 地到
15、达武汉需要多长时间。 28.(5 分 )某中学 8 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 两种物质传播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 0.1s 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远处的同学最多能听到 _次敲击声 ,它们依次是通过 _传播的。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如果铁管中没有水,能够听到两次敲击声的同学的位置离敲击点的距离最少是多少?(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束速为 300m/s,铁中的声速为 5000m/s) 2015 2016 学年度硚口区第一学
16、期期中测试八年级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 物理答题卷 对应的表格中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A B C C D D B C A D C D 二 .填空题 (本题包括 16-23 题,每空 1 分,共 31 分) 注意:多单位或少单位均扣分 16. 1mm(或 0.1cm)、 18.25mm 17.自己(妈妈或扶梯)、自己(妈妈或扶梯)、上、运动、相对 18. 次声波、声音 (或“可闻声波” )、超声波、信息
17、 19.减小、介质、真空、科学推理(理想实验或“实验加推理”) 20.振动、快、高 21.(1)匀速直线、 30, (2)25、变速直线(加速直线) 22.液化、升华、凝华、蒸发、熔化、吸 收、 23.( 1) 1;( 2)静止;( 3) 0.86m/s 三 .实验题 (本题包括 24-26 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24.( 1) V=S/t;( 2)刻度尺、秒表;( 3)小;( 4) 0.75 25.( 1) BDAC;( 2)固液共存、 36、固 26.( 1)液体热胀冷缩;( 2)自下而上;( 3)乙;( 4)保持不变;( 5)液化;( 6)用热水实验(减少水量等) 四 .计算
18、题 (本题包括 27-28 题,共 9 分) 27.( 4 分)解: v=s/t=50km/0.5h=100km/h-2 分 t=s/v=70km/100km/h=0.7h-2 分 28.( 5 分)( 1) 3 铁、水、空气 -2 分(第 2 空顺序及介质全对才给分) ( 2)设铁管所需的最短距离为 S S/300m/s-S/5000m/s=0.1s-2 分 S=31.9m-1 分 出题说明: 1.常识估测,了解常见的长度、时间和温度; 2.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3.课本 P17 页的图片,考查运用不同的参照物分析物理的运动和静止; 4.课本 P14 页,考查对误差和错误的理解; 5.P15
19、 页,考查课后习题的落实和刻度尺的读数; 6.考查对不同单位速度大小的比较; 7.出自课本 P32-P36,考查声音特性的认识; 8.声学小综合分析,前面的三个图片来自课本; 9.P35,考查对波形图的认识; 10.P44,考查噪声的控制; 11.P48,考查摄氏温度的规定; 12.P67,考查课后习题的落实; 13.物态变化小综合分析,均来自于课本; 14.考查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小结; 15.P64,考查液化和凝华的条件分析; 16.考查长度测量的数值记录和估计值的选取方法; 17.P18,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P26、 P32、 P39,考查声波的分类和利用; 19.P28,考查声音的传播; 20.P32,考查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21.P21,认识运动的分类和分析方法(频闪摄影); 22.物态变化分析,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3.P23,测量平均速度; 24.P5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5.P59,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6.运动图像分析,能力考查; 27.考查基础计算能力和规范性答题能力; 28.能力考查; 新课教学要重视教材研究,重视实验的落实,重 视基础的反馈。老师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