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4418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位高中教师的心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时时觉得自己的双手沾满的竟然是血、青春的热血。我的双手在捧出一个个大学生的同时扼杀了多少艺术家、文学家、优秀的技师和匠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制作零件毛坯。而凡是生命就一定具有“不可重复”和“不能替代”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学生,更加不应该努力去培养出一模一样的社会零件。可是现在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老师在做什么呢?,每次我带高三毕业班,都无奈地对学生们说:“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受学校的委托、家长的鼓励、社会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学招生的标准来加工你们,或者说得可恶一点,就是来摧残你

2、们,希望通过一年炼狱般的日子,我们能有一个预期的结果。”每一次我都带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说这番话,什么时候可以不说啊!时常想我们是为祖国培养建设国家的接班人,还是仅仅为学校培养大学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学生吗?周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本章内容概要,教育目的概述 我国的教育目的 学校培养目标与素质教育,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内涵 1、基本概念: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它是统治阶级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格的要求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它一方面指明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规定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

3、素质。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命令颁布施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自身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畴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1)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乃至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等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也包括了教育目的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比起教育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2)联系:可以

4、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

5、的。,二、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教育目的: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制定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国家层面,例) 培养目标:一方面反映一定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一方面也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的级别及类型的制约。(学校层面,例) 课程目标:是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体现,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现行课程目标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或课堂教学完成后,期望受教育者所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实 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

6、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目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 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三、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 社会依据 1、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 (二) 人的依据 1、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目的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具有针对性 各级各类教育目的要形成循序渐进、相互

7、衔接的有机序列 2、 人的需要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目的要考虑学习者在不同环境、时代下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三、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1、教育活动中人的的价值选择:学习知识、发展身心、锻炼身体 2、思想家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人的人性假设 3、思想家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人的理想人格: 孔子:培养“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儒”提倡自觉修养德行 卢梭:培养“绅士”启发理性,四、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引导学校方向 2、控制功能培养理想学生 3、评价功能衡量学校工作 4、激励功能实现自身价值,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

8、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一个事物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是视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程度的大小。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代表性观点: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代表性观点,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本能的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在于培养“人” 2、社会本位论 代表

9、人物:孔德、涂尔干、诺笃尔普等 主要观点: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教育只有社会目的,没有个人目的;教育的结果只能一起社会功能加以衡量,3、文化本位论: 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的关系(团体精神、规范精神、客观精神、人格精神) 4、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不为将来而就是当下) 5、伦理本位论: 康德:塑造“文化道德”的人(摆脱自然欲望) 赫尔巴特:必要目的(道)和可能目的(技),二、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立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水平制约 4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我国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1、第一阶段(建国初至1956年) 改造旧的教育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目的。 1949,“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51, “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新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1954, “中学教育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成员。”,(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2、第

11、二阶段(19571966)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原则。 1957,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3、第三阶段(文革期间)实际操作背离既定要求。 仍沿用毛泽东57年的提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已背离了这一要求,把劳动者片面理解为体力劳动者,而大肆地对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进行批判

12、。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工、学农、学大寨”,“劳动下乡”。,(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4、第四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融入时代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日益完善。 1981,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纠正 1982,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85,“四有”新人,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 1986,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199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

13、指导思想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又红又专”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3、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要求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涵义及特点素质:人在先天的素质

14、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人的道德、智慧、审美观的完整统一。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必要的起码的条件。 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要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之目的。 基础性:是为学生成长打基础的教育,不是专业性教育,更不是升学教育。

15、发展性:是指素质教育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展到最好。教育者要有等待意识。,三、素质教育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审美素质 劳动技术素质,四、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一)素质教育实施已取得的成就 1、将“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确立为教育改革目标 2、素质教育实践在新课改中初见成效 (二)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思想影响素质教育实施 2、“形式主义”现象异常严重 3、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缺失 4、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和数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5、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五、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

16、一)素质教育相关问题的澄清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3、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 4、素质教育与发展特长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目标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标 ,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素质教育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对象 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是选拔教育、英才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普及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体系、内容 应试教育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素质教育按照学习者自

17、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在方法上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的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在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素质教育的实施条件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好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 4、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功能 5、依托社会力量,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据南方周末

18、2001年8月30日第6版报道,2001年7月15日,在贵州省安顺市东关中学就读的孪生姐妹小灵和小可为了摆脱学习的压力,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双亲,更为遗憾的是她们还没有意识感到自己的严重罪过和违法行为。小灵和小可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旁人眼里,这是一个富裕、和睦、幸福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平时不让她们看电视,不允许随便上街,也不允许带同学和朋友到家里玩,双休日还要每天补习6小时功课。可她俩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为此,这对娈生姐妹也很痛苦,因为她们也很努力。姐妹俩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没有觉察她俩的心理变化。特别令她俩感到伤心的是,父母平日很少与她们谈心,在重

19、点高中没有考上时,母亲对她们进行了辱骂,爸爸让她们下跪反省。她们感到没有自由,度日如年。在没有人开导与安慰的前提下,盛怒之下,她们用毒鼠药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无独有偶,这类案件在其他省市也屡有发生。,材料(二)毒 杀 双 亲,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一位姓徐的高中生因无法忍受母亲对他学习成绩高分的要求,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据新华社兰州2002年6月6日电,甘肃省景泰县一名16岁的中学生“尖子生”因不堪忍受学习的压力,杀死了亲生的母亲。这三个案例中的共性就是,父母长期对孩子学习成绩过于苛刻,管教过于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这三个案例中的学生性格内向,交往狭窄,学习方式封闭,独立性差。可悲的是在案发前,学校的老师与同学都没有发觉异常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